-
1 # 魑魅涅槃
-
2 # 資訊所長
不過就算簽訂協議,雙方還是不會嚴格遵守中導條約的,肯定有進行相關的研究,但是試射或者試驗已經不可能,就比如美蘇或者美俄之間不會再進行核試驗一樣。雙方就是通過這樣一種限制,讓對方的陸基中近程彈道導彈和陸基巡航導彈數量減少。
反正美國此舉就是為了對付中俄,此次較量是軍事等多方面的,唯一的原因就是美國看到了威脅,地位受到了挑戰,必須出手遏制對手發展。
-
3 # 經常用了
在當今世界,制導和反導是戰爭和制止戰爭的一項重大而核心的內容,但隨著軍事科學的進步,終將有任何導彈都不能擊中目標的那一天,而且那一天很快就會到來,而使戰爭失去意義。
在1987年12月8日,美蘇簽署了《蘇聯和美國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簡稱中導條約,條約規定兩國不再保有、生產或試驗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陸基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隨後美蘇兩國開始銷燬條約規定的導彈,截止目前雙方已經銷燬2692枚導彈。但條約對海基和空射的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並沒有做出限制。
當時這類導彈的射程還是讓蘇聯挺尷尬的因為這類導彈屬於中程導彈,這類導彈無論從蘇聯的什麼位置發射,都不能打擊到美國本土。而美國在歐洲的盟友處,部署的這類導彈卻能打擊到蘇聯核心地區,這讓蘇聯很是感到威脅。同時美國的盟友對於,美國把自己當炮灰的做法也相當不滿。同時當時國際環境趨於緩和,美蘇沒有必要繼續進行軍事對立,為了緩和關係,雙方都作出讓步。
然而中短程導彈武器系統和核武器是兩碼事!消除中遠端導彈武器系統,積極意義是限制和控制住了這種“攻防兼備型和核、常兼備型”隱身核武器在戰爭中的實際運用,意義重大。
在簽訂了“中導協議”的那幾年裡、整個世界的確是消停了幾天、籠罩在人類腦袋上的毀滅性的戰爭陰霾好像散去。緊接著前蘇聯被美國人發起一系列活動“忽悠瘸了”。前蘇聯解體了、樹倒猢猻散、曾經強大的蘇聯聯盟“四分五裂”。但是,美國人並沒有善罷甘休、美國人一心一意想把今日之俄羅斯徹底弄“國際乞丐”、引起了俄羅斯人的強烈反彈和覺醒。普京站出來了!
“中導協議”其實從那一刻起已經“名存實亡”,美、俄兩國誰都沒有閒著、“玩花槍”打“擦邊球”“中導協議”只剩下一塊“遮羞布”罷了!結果,“中導協議” 這麼最後一塊“遮羞布”2019年8月2日被美國人迫不及待的撕了下來!
美蘇簽署、美俄沿襲的《中導條約》全面失效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輿論在指責美俄不負責任的同時,也十分擔憂這一事件會嚴重危及到現行的國際軍控體系,併成為開啟新時代軍備競賽的訊號。在擔憂之餘,也有人不僅疑問:美蘇當年簽署《中導條約》後,其中一方難道就不能偷偷摸摸地在某個地方部署中程導彈?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不能!
首先,美蘇當年簽署《中導條約》是建立在承認和踐行《維也納條約公約法》的基礎之上。不僅《中導條約》,現行的所有國與國之間的條約都應尊重《條約公約法》的地位和作用,而《條約公約法》的主旨如下:對於在主權平等、充分表達自己意願基礎上的各項有效條約,各當事方必須按照條約的規定,善意地解釋條約,忠實地履行條約義務。任何當事方都不得以任何藉口違反條約的規定,不得從事違反條約目的和宗旨的任何活動,除情勢發生變遷等特殊情況外,不得廢棄條約規定的義務。
其次,美蘇當時的衛星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再加之兩國正處於冷戰博弈的特殊時期,雙方對於一些重點、敏感和可疑地區的偵察活動都十分頻繁,如果任何一方有違反條約部署中程導彈的行為,或許能躲得過一時,但絕對躲不過一世。美蘇也已提前考慮到了不誠實行為的可能性,所以雙方在簽訂條約後都會定期進行互查行動。以美俄簽署於2010年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為例,美俄兩國軍方都會組織人員分別核查對方的核武器儲備與部署情況,核查地點或境內或境外。違反條約偷偷部署中程導彈的行為絕不會發生,這不僅無益於自身的國際形象和信譽,而且還存在很大的軍事及政治風險,相信無論美國還是蘇聯,都不願意鋌而走險。
至於核武器及核彈頭公開數目的真實性,美國等西方國家長期以構建更加安全的核環境為藉口主張所謂的“核透明”,無非就是想要更多的窺探其他國家的戰略隱私。當然,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歷次公佈的核報告還是具有相對高的權威參考性。
-
4 # 海中巖haha
核武的主要任務是嚇唬人,就是要讓對方知道,偷偷搞的目的是偷偷用,而核武不可能偷偷用,只要開始用就是核大戰,就是毀滅地球,所以實際上雙方都沒打算用,告訴對方自己有就是讓對方別用,如果用就一起死,如果不讓對方知道,對方以為你沒有,對你用了,就只有同歸於盡了。所以必須公開讓對方知道。
-
5 # 心有主宰33
美國和俄羅斯當然可能會偷偷研發和裝備陸基中程彈道導彈;核彈頭數目是一個對外公佈的數字,並不一定是真實的資料;
《中導條約》限制了美國和俄羅斯中程導彈的研發
1987年,當時的蘇聯和美國首腦在華盛頓簽訂了《美蘇消除兩國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簡稱《中導條約》,目的是停止軍備競賽,防止雙方出現誤判,而出現世界大戰。
那《中導條約》簽訂後,美國和俄羅斯是不是真的就不研發陸基中短程彈道導彈了呢?其實答案是否定的,雙方都在偷偷的研發,但由於不能公開,因此雙方在數量和規模上都非常小,其次雙方都有衛星在天上進行監控,新的陸基中短程彈道導彈等都不能進行公開試射。
因此《中導條約》的簽訂雖然不能杜絕美、俄不研發陸基中程彈道導彈,但卻可以限制規模和試射。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雙方的軍備競賽。
核彈的數量僅僅是一個數字,並不真實
現在對外公佈的數字來看,美國現擁有核彈頭總數約6550個,其中1800個為部署的核彈頭數量(1650個戰略核彈頭和150個非戰略核彈頭) ; 2200個庫存狀態的核彈頭,用於應對技術與地緣政治上的突發情況;2550個待拆除核彈頭。而俄羅斯也擁有6850枚的核彈頭。
可能大家都認為這是個精準的數字,其實不然,兩國公佈資料的目的不同,比如,美國核彈數量可能比對外公佈的數字大;而俄羅斯則相反,可能公佈的數字比實際的大,因為俄羅斯與美國抗衡的唯一資本就是核彈。
每次當美國逼迫俄羅斯太過分的時候,普京就要亮一下俄羅斯核彈的家底。由此可知,俄羅斯核彈數量並不見得有這麼多,但核彈不在於數量,其威力太可怕了,美國可不願意與俄羅斯玩命。
普京一亮核彈,美國往往會後退!
-
6 # 小強仔6954
按照導彈的作用分類可以簡單地分為戰略導彈和戰術導彈。
導彈的分類原則是由兩個部分所構成:發射的載具的特性與攻擊的目標性質。發射的載具的特性包括:空射,面射,潛射等。攻擊的目標性質包括:對空,對面,對潛。把這兩項原則合併在一起就是目前最常見的各類導彈的分類系統。
雖然發射載具是導彈分類的一項原則,不過同一種導彈往往可以在簡單的改裝下自不同的載具上發射,因此許多導彈往往會在不同的類別當中重複出現。譬如說魚叉反艦導彈可以自潛艇、水面艦艇與飛機上發射,因此她會分別出現在潛射反艦導彈、艦射反艦導彈以及空射反艦導彈當中。
擴充套件資料
戰略核導彈是衡量一個國家戰略核力量和軍事科學技術綜合發展能力的主要標誌之一。
戰略導彈是指用於打擊戰略目標的導彈。它是戰略武器的主要組成部分。通常攜帶核彈頭,戰略彈道導彈射程通常在1000公里以上,用於打擊政治和經濟中心、軍事和工業基地、核武器庫、交通樞紐等目標,以及攔截來襲戰略彈道導彈。
用於打擊戰略目標的導彈。進攻性戰略導彈,通常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攜帶核彈頭或常規彈頭,主要用於打擊敵方政治經濟中心、軍事和工業基地、核武器庫、交通樞紐,以及攔截對方來襲的戰略彈道導彈等重要目標。戰略導彈是戰略核武器的主要組成部分。
-
7 # 好奇而已716
同時當時國際環境趨於緩和,美蘇沒有必要繼續進行軍事對立,為了緩和關係,雙方都作出讓步。
所以在各方壓力下,美蘇簽署了《中導條約》。
至於美蘇在簽署條約後為什麼不偷偷的裝備中程導彈?
前面說了一點,就是沒必要,這種導彈的射程很雞肋,不遠不近的,乾脆就不要了。
《中導條約》失效引發了各國對新一輪軍備競賽的擔憂。
-
8 # 軍武最前哨
近日,美蘇簽署、美俄沿襲的《中導條約》全面失效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輿論在指責美俄不負責任的同時,也十分擔憂這一事件會嚴重危及到現行的國際軍控體系,併成為開啟新時代軍備競賽的訊號。
在擔憂之餘,也有人不僅疑問:美蘇當年簽署《中導條約》後,其中一方難道就不能偷偷摸摸地在某個地方部署中程導彈?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不能!
首先,美蘇當年簽署《中導條約》是建立在承認和踐行《維也納條約公約法》的基礎之上。不僅《中導條約》,現行的所有國與國之間的條約都應尊重《條約公約法》的地位和作用,而《條約公約法》的主旨如下:
對於在主權平等、充分表達自己意願基礎上的各項有效條約,各當事方必須按照條約的規定,善意地解釋條約,忠實地履行條約義務。任何當事方都不得以任何藉口違反條約的規定,不得從事違反條約目的和宗旨的任何活動,除情勢發生變遷等特殊情況外,不得廢棄條約規定的義務。
其次,美蘇當時的衛星技術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再加之兩國正處於冷戰博弈的特殊時期,雙方對於一些重點、敏感和可疑地區的偵察活動都十分頻繁,如果任何一方有違反條約部署中程導彈的行為,或許能躲得過一時,但絕對躲不過一世。
再次,美蘇也已提前考慮到了不誠實行為的可能性,所以雙方在簽訂條約後都會定期進行互查行動。以美俄簽署於2010年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為例,美俄兩國軍方都會組織人員分別核查對方的核武器儲備與部署情況,核查地點或境內或境外。
所以說,違反條約偷偷部署中程導彈的行為基本山不會發生,這不僅無益於自身的國際形象和信譽,而且還存在很大的軍事及政治風險,相信無論美國還是蘇聯,都不願意鋌而走險。
至於核武器及核彈頭公開數目的真實性,筆者以為既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美國等西方國家長期以構建更加安全的核環境為藉口主張所謂的“核透明”,無非就是想要更多的窺探其他國家的戰略隱私。當然,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歷次公佈的核報告還是具有相對高的權威參考性。
回覆列表
隨著今年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單方面宣佈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後,8月4日美國國務卿彭佩奧在訪澳期間,又聯合澳洲國防部長探討了關於在澳洲北部地區部署中程彈道導彈的事情,而且這一計劃也得到了美國新任國防部長的肯定和計劃在亞太地區部署的表率。但是隨後澳洲總理對美方單方面計劃在澳洲部署中程導彈的計劃進行了否認,並表示如果澳洲今後被問及此事,澳洲將會拒絕。沒想到美國單方面退出中導條約後,想要發展自身核武的第一步就這麼快遭到了打臉,那麼美國就不能偷偷的裝備中程彈道導彈嗎?
首先從美國單方面退出中導條約來說,其目的就是因為過去簽署的中導條約限制了當今美國的發展,所以為了自身利益美國才單方面退出的。至於退出後美國會不會真的部署中程彈道導彈還很難說,雖然退出半年後美國就已經開始計劃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程彈道導彈,但是從美國的武器庫中可以看出美國當下是沒有裝備中程彈道導彈的,現役的彈道導彈除了海基的三叉戟IID5和陸基的民兵3洲際導彈外,美國再沒有裝備其他彈道導彈。所以美國如果真的退出中導條約是為了發展自身中程彈道導彈,那肯定要先研發一款全新的中程彈道導彈才行。這樣算的話,從宣佈退出中導條約到真的裝備中程彈道導彈最快也得好幾年時間吧,且不說美國有技術有資金,就是中程彈道導彈因為射程的原因其在突防性和自身的隱蔽性上要求非常高,所以光是導彈研發製造出來的試驗恐怕都得好幾年時間吧,那這個時間就急迫的宣佈計劃部署中程彈道導彈很明顯就是吹牛不打草稿的節奏啊。
其次就算是後期美國真的發展中程彈道導彈了,但是部署在哪這就得從當初為什麼發展中程彈道導彈說起了,從美國計劃在亞太地區部署來看其目的很明顯了,但是從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來說,就算是以最大5000公里計算的話,前面美國國務卿計劃的澳洲因為距離太遠並不合適,其次除了美國本土外,美國想要在其他任何一個盟國部署的話,勢必要得到盟國政府的同意才行,所以從在別人家院子部署自家的導彈這一行為來說,美國就不可能做到偷偷的裝備中程彈道導彈。
當然除了澳洲因為距離比較遠,亞太中心的日韓又因為這幾年反美情緒高漲,很難徵得日韓政府和民眾的同意,再者就算雙方政府同意,像中程彈道導彈再怎麼小也有十幾二十米長吧,這麼大的物體穿過很難不被發現,再一個現在頭頂的衛星可不是吃素的,所以對於想要偷偷摸摸的在別人家部署中程彈道導彈真的很難。同樣美國自家的關島雖然部署不用徵得別人同意,但是關島的武力部署誰知道頭頂有多少顆衛星不間斷的盯著。
但是在超級計算機出現後,全球各國也開始全面禁止核試驗了,所以在這個時候想要統計對方的核彈頭數量就比較難了。但是方法也不是沒有。首先從現有的核彈頭數量統計方法來說,數量再多的核彈頭也得搭載在彈道導彈上才行,所以按照對方的三位一體空天作戰體系中的所有有能力搭載核彈頭的導彈數量同樣可以計算出來實際核彈頭的數量,最後再在這個數量上增加10%---15%左右就是真實的核彈頭總數的多少了。因為各國都明白核彈頭的數量不是越多越好,造的多不意味著全部用得上,但是造的多了卻會增加維護和銷燬的成本以及增加危險性。
其次從新制造的核彈頭的製造環節上也是可以估算出對方新制造的核彈頭數量多少的?一般是從對方的核政策、核原料供應能力和核原料濃縮三個方面分析的,比如有些國家在核武政策上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下,裝備的核彈頭數量一般夠用就行,因為前面也說過造多了沒用的緣由。其次從核原料的供應上來說,全球超過98%的核原料鈾礦都分佈在澳洲、哈薩克、俄羅斯、加拿大等幾個國家,而且每年的鈾礦產量基本都是透明的,所以從核原料的供應上同樣能夠判斷出新制造的核彈頭數量的多少,最後就是從其鈾濃縮使用的離心機的效能同樣能夠判斷的出來,因為要想達到軍用級別的核武器,其鈾濃縮濃度至少得達到95%以上才行,所以普通的離心機是沒辦法達到效能指標的,像此前伊朗是否在研製軍用級別的核武器就是通過其使用的鈾濃縮的離心機效能來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