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採風老師,越劇旦角、有名越劇表演藝術家,金派創始人、創立了金派、越劇名家、越劇老藝術家,她的唱腔曾被音樂家稱為“袁腔金唱”,其所創立的越劇旦角流派金派是現今越劇旦角人氣最旺的流派之一。
演員的成長和觀眾的支援是分不開的,金採風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她一直想著觀眾,一切都從觀眾出發,對觀眾來信提出的建議和意見,她都仔細推敲、研究,再進行改進。雖然現在她已經不上臺演出了,但是她把改進的地方讓學生在舞臺上體現出來。
不斷的演出當中有不斷的體會,而且有廣大的觀眾寫信過來指導她,你應該怎樣怎樣,甚至她當時現在已經不演出了,但是還有觀眾寫信給她,他說她的《歸寧》,“女兒是孃親生來孃親養”這段唱非常好,他講,但是有一句唱,你如果改一下那就更好,它是唱了一句就是“夫妻雖然也恩愛”,這個“也”字是不是能夠停頓一下,這個停頓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根本不恩愛,你要唱得很恩愛,說這個“也"字很痛苦的,所以你這個“也"字停頓一下,再唱一個“恩愛”下去,那麼這個唱腔色彩就更好了,這句唱是這麼唱的,她原來的唱是“我夫妻雖然也恩愛,怎比得”這樣下去的,那麼他叫地這麼唱,他是說“我夫妻雖然也恩愛,怎比得親孃",叫她在“也”字上停頓一下,講不出,再唱“恩愛”,她覺得他的意見相當對,但是她因為在臺上不演出了,不大演出了,基本上不演了,她不能去體現,那麼她就叫她學生以後演出就在這裡停頓一下,把它體現出去。
對金採風來說,這麼多年的演出中讓她最難忘、最激動的那還要數招待周總理和鄧大姐的兩場戲,至今她都不忘周總理對她的關心和愛護。
那時候《西廂記》出國到北京去排演,結果,領導通知她,叫她排其中兩場戲,隨時隨地要抽演的,那她倒蠻緊張的,隨時隨地要抽演,到底為什麼,反正領導要她演,自己就演吧,有一天,領導說晚上要演出了,什麼時候演呢,夜戲下臺,觀眾都散了,要她演出,那她只好去演出了,演出的時候,臺下只有十幾個人看戲,看好以後,她才曉得是總理和鄧大姐來看戲,回到上海以後不久,蒙古的總理到上海來,要看《西廂記》,當時袁老師不在上海,出去了,那麼就不能演出了,沒人了,那麼也不能隨便叫什麼人上去,那麼就打電話給中央,就是講我們的《西廂記》不能演出,因為某某演員不在,那麼總理當時就講了,他們一個金採風演過《西廂記》,我看過她兩場戲的,叫她演,她就是又是突擊把《西廂記》排出來。
1993年金採風在美國紐約榮獲了亞洲最傑出一等獎,她明白這獎離不開觀眾和老師對她的關心,也離不開丈夫對她的幫助,兩人都在演藝界,一個導,一個演,平時除了談戲,還是談戲,是丈夫一直在幫助她推陳出新。
她愛人是黃沙,他是導演,所以共同語言比較多一點,家庭生活當中,比如他導的戲,那麼大家談談導戲,比如唱腔問題上(他們)共同研究,哪裡好,哪裡不好,要唱給他聽,怎樣研究,那麼比如說到外面去一起看戲,看戲回來就一起研究,這個戲好在哪裡,不對在哪裡,大家展開一些討論,大家談談,他們話題是比較多的。
金採風退休後的生活是充實的,有空就練練唱、寫寫字,有時候和文藝界的朋友見見面、談談戲,還經常去教學生,一對兒女也都各有各的事業,這些都令她很寬慰。是的,金採風和她的表演藝術富有魅力、感人至深,她和她創造的金派藝術,會在越劇這支江南奇葩中永葆美妙青春。
金採風老師,越劇旦角、有名越劇表演藝術家,金派創始人、創立了金派、越劇名家、越劇老藝術家,她的唱腔曾被音樂家稱為“袁腔金唱”,其所創立的越劇旦角流派金派是現今越劇旦角人氣最旺的流派之一。
演員的成長和觀眾的支援是分不開的,金採風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她一直想著觀眾,一切都從觀眾出發,對觀眾來信提出的建議和意見,她都仔細推敲、研究,再進行改進。雖然現在她已經不上臺演出了,但是她把改進的地方讓學生在舞臺上體現出來。
不斷的演出當中有不斷的體會,而且有廣大的觀眾寫信過來指導她,你應該怎樣怎樣,甚至她當時現在已經不演出了,但是還有觀眾寫信給她,他說她的《歸寧》,“女兒是孃親生來孃親養”這段唱非常好,他講,但是有一句唱,你如果改一下那就更好,它是唱了一句就是“夫妻雖然也恩愛”,這個“也”字是不是能夠停頓一下,這個停頓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你根本不恩愛,你要唱得很恩愛,說這個“也"字很痛苦的,所以你這個“也"字停頓一下,再唱一個“恩愛”下去,那麼這個唱腔色彩就更好了,這句唱是這麼唱的,她原來的唱是“我夫妻雖然也恩愛,怎比得”這樣下去的,那麼他叫地這麼唱,他是說“我夫妻雖然也恩愛,怎比得親孃",叫她在“也”字上停頓一下,講不出,再唱“恩愛”,她覺得他的意見相當對,但是她因為在臺上不演出了,不大演出了,基本上不演了,她不能去體現,那麼她就叫她學生以後演出就在這裡停頓一下,把它體現出去。
對金採風來說,這麼多年的演出中讓她最難忘、最激動的那還要數招待周總理和鄧大姐的兩場戲,至今她都不忘周總理對她的關心和愛護。
那時候《西廂記》出國到北京去排演,結果,領導通知她,叫她排其中兩場戲,隨時隨地要抽演的,那她倒蠻緊張的,隨時隨地要抽演,到底為什麼,反正領導要她演,自己就演吧,有一天,領導說晚上要演出了,什麼時候演呢,夜戲下臺,觀眾都散了,要她演出,那她只好去演出了,演出的時候,臺下只有十幾個人看戲,看好以後,她才曉得是總理和鄧大姐來看戲,回到上海以後不久,蒙古的總理到上海來,要看《西廂記》,當時袁老師不在上海,出去了,那麼就不能演出了,沒人了,那麼也不能隨便叫什麼人上去,那麼就打電話給中央,就是講我們的《西廂記》不能演出,因為某某演員不在,那麼總理當時就講了,他們一個金採風演過《西廂記》,我看過她兩場戲的,叫她演,她就是又是突擊把《西廂記》排出來。
1993年金採風在美國紐約榮獲了亞洲最傑出一等獎,她明白這獎離不開觀眾和老師對她的關心,也離不開丈夫對她的幫助,兩人都在演藝界,一個導,一個演,平時除了談戲,還是談戲,是丈夫一直在幫助她推陳出新。
她愛人是黃沙,他是導演,所以共同語言比較多一點,家庭生活當中,比如他導的戲,那麼大家談談導戲,比如唱腔問題上(他們)共同研究,哪裡好,哪裡不好,要唱給他聽,怎樣研究,那麼比如說到外面去一起看戲,看戲回來就一起研究,這個戲好在哪裡,不對在哪裡,大家展開一些討論,大家談談,他們話題是比較多的。
金採風退休後的生活是充實的,有空就練練唱、寫寫字,有時候和文藝界的朋友見見面、談談戲,還經常去教學生,一對兒女也都各有各的事業,這些都令她很寬慰。是的,金採風和她的表演藝術富有魅力、感人至深,她和她創造的金派藝術,會在越劇這支江南奇葩中永葆美妙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