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仁易說茶

    喝茶最高的境界是什麼?

    喝茶最高的境界就是,不用喝就可以分出品質。

    有人說,這怎麼可能呢?

    有的,首先我們需要明白,不用喝可以分出品質是不是傳說。

    首先明確一點,這個不是傳說,而是真實的現象。我們再古代就有這門技術了,我們可以認為是——神鑑。

    為什麼這麼說呢?在今天,很多人認為不用喝就能分出品質,那是不可能的,也有的說的頭頭是道,因此,這個技術像我們中國民族一樣,神龍見首不見尾。那麼他到底是不是真的,也就成了迷。今天放出來的5分鐘視訊,說明,這個技術是真的。這個技術還沒有達到完美。

    當然要完美的話,是什麼情況呢?那就是陸羽鑑水。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是什麼情況?

    參考陸羽鑑水,是在張又新的《煎茶水記》中提到的,在張又新《煎茶水記》中,我們得到了答案。圖中劃藍線的部分我們來解釋一遍,“水是揚子江的水,但不是南零的,好像是臨岸的。”。使者說:“我划船深入南零,見到我取水的人有很多,怎麼可能虛假呢?”陸羽一言不發,隨即去傾倒這些盆,倒到一半,陸羽急忙停住,用勺舀起水說“這才是南零的水”。使者大吃一驚,急忙跪下說:“我到南零把水送到岸,由於船顛簸,把水灑了一半,我怕水少了,就舀了岸邊的水增加進去,陸處士的鑑別力,太神了,我怎麼敢隱瞞。”在場的李與賓客十多人非常吃驚。從這段文字中,發現一件不可思議的事。陸羽在不喝水的時候,可以看到水的問題,已經相當驚人,而且還可以分出水的品質,相信今天很專業的人,很多也難以做到。這能說明,陸羽對茶,水具有藥性的特徵已經瞭如執掌,因此能說明,陸羽在《茶經》中,說明茶有效果與引起疾病是從實踐而來,也就是說他懂藥性。

    是的,不用喝水就可以辨認“拼配”水的品質,還能分出來,這就是最高境界了。

    陸羽是茶聖,對茶具有獨到見解,因此他的技術是說得上話的,而陸羽本人,張又新的為人,都不容易騙人,因此通過鑑水,通過《茶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茶。還有技術。

    從茶經來說,。我們是知道,陸羽找茶樹很艱辛,要找有效果的,這是他的專長。當明白了這個問題,我們把這個技術用到茶葉上,也就是成了“無接觸看芽頭分茶品質”的演示。有了這樣的演示,確認真實,我們才能說,茶的最高境界,是不喝茶,不碰茶就可以分辨品質的,因此,我們說,喝茶的最高境界,選茶,我們心裡用想跟著懂的人,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可以演示這門技術的人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技術和中國茶的最高境界

  • 2 # 一縷陽光茶業

    琴棋書畫詩酒茶,是生活上的儀式感,給予平淡的生活一點詩意。

    柴米油鹽醬醋茶,與水解渴、與米管飽的功效基本一致,沒有太多的門道,就是純粹喝茶而已,與吃飯一樣是平常。

    中國喝茶的精神,向左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向右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茶可以成為奢侈品,也可以是尋常飲料。

    想作為商人玩茶,儲藏升值,就可以是奢侈品,典型比如普洱。

    純粹只是喝茶,解渴喝一喝,就是一杯與米飯一樣、與開水一樣再尋常不過的食品了。

    雖在曾經,我剛入茶時,也信誓旦旦跟老黎說:其實我喝茶也是有境界的!

    黎叔笑了一下:呵!一碗二碗三碗,喝,喝,喝,確是有三重境界的。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面講,讀書有三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以前,陸羽茶泡得好,大家都去他那裡喝茶,不只和尚皎然,連美女李季蘭,也專門去喝他泡的茶,美女季蘭喝了茶聖的茶,臉上一片嫣紅色,男男女女一起清談,一起品茗,一起說說笑笑,那生活何等愜意?

    美女李季蘭醉茶,雅發詩句“山氣日夕佳”;

    男詩人顯擺學問大,接過句子來對:“眾鳥欣有託”。

    眾人哈哈大笑。

    看看這樣的茶會,有茶聖陸羽,有大和尚皎然,還有美女詩人李季蘭作陪……古人茶會生活,真個是活色生香。塵世難遇,便情不自禁想去晚明早清,去南宋北宋,去大唐盛世,闖進那些茶局,討一杯茶喝。

    你再看白居易喝茶,白居易喝了茶後,豪墨一揮:“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 舉頭望日影,已復西南斜。 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

    再想想,我們過的是甚麼日子啊?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幹得比牛累,根本不能停下來!“食罷一覺睡”,然後再“起來兩甌茶”?遲早過度勞累死!

    別談境界了,茶作為一個飲品,卻承載了一片樹葉遠不能達到的境界。

    茶說:壓力很大。

  • 3 # 原創思維導圖學語文

    蔡瀾曾經說道:“你問我什麼是喝茶的精神?答案很清楚,舒服就是。茶是應該輕輕鬆鬆之下請客或自用的。你習慣了怎麼泡,就怎麼泡;怎麼喝,就怎麼喝。管他媽的三七二十一。純樸自然,一個“真”字就跑出來了。真情流露,就有禪昧。有禪味,道即生。喝茶,就是這麼簡單。簡單,就是道。”所以喝茶的最高境界之一就是像蔡瀾一樣,把鮑魚龍蝦當做蘿蔔白菜一樣吃掉,舒服就好。茶在小溪邊上飲,舒服;在山間雲霧繚繞處喝,舒服;一個人飲,舒服就好,一群人吃,舒服就好。茶不問出處,不論品種,不問貴賤,吃了就好,自在就好,舒服就好。舒服先是由外而內,看水化成茶色,啜茗入口,聞香識茶好,吧嗒吧嗒好,然後由內而外,嘴角掛著微笑,享福齊人的嘴角,解牛庖丁的微笑,就是最高境界之一。

    最高境界之二乃是細品,然非品茶,卻是品水。三言二拍中講王安石故事可以為證。“荊公親以衣袖拂拭。紙封開啟,命童兒茶灶中煨火,用銀銚汲水烹之。先取白定碗一隻,投陽羨茶一撮於內,候湯如蟹眼,急取起傾入,其茶色半晌方見。荊公問:“此水何處取來?”東坡道:“巫峽。”荊公道:“是中峽了。”東道:“正是。”荊公笑道:“又來欺老夫了!此乃下峽之水,如何假名中峽?”東坡大驚,述土人之言“三峽相連,一般樣水”,“晚學生誤聽了,實是取下峽之水。老太師何以辨之?”荊公道:“讀書人不可輕舉妄動,須是細心察理。老夫若非親到黃州,看過菊花,怎麼詩中敢亂道黃花落瓣?這瞿塘水性,出於《水經補註》:上峽水性太急,下峽太緩,惟中峽緩急相半。太醫院官乃明醫,知老夫乃中脘變症,故用中峽水引經。此水烹陽渼茶,上峽味濃,下峽味淡,中峽濃淡之間。今見茶色半晌方見,故知是下峽。”東坡離席謝罪。這一段馮夢龍講述的故事中,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喝水。水的特點遇到相同性格的茶葉,乃是細品的最高境界。

    中游巫峽兼有上游和下游水的特點,不會太湍急,也不會太過平緩,水性剛好,有烈性,又平和,能夠衝出陽羨茶的最好特點。我做一個自由的推想,中游巫峽的水適合沖泡烏龍茶,上游的瞿塘峽的水比較清澈湍急(其實下游西陵峽更加險峻),適合泡一些綠茶,清澈能夠沖泡出綠茶清甜,湍急能夠沖泡出綠茶姿態。而如果是下游西陵峽水,可能更適合去沖泡熟茶黑茶。峽谷最為陡峻,水流極速,漩渦鳴人,水質不若上游之水,但翻滾打野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許就能把熟茶黑茶的沉沉的底蘊沖泡出來。

    但三峽水不如山泉水,山泉水不如冰雪水。能品水之人肯定是茶中高手,境界自是一流。

  • 4 # 吃茶

    我一直覺得喝茶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如果一定要比出個高低,好像就忽視了喝茶本來的樂趣。關於喝茶我最喜歡的一句話“無心之茶,柳綠花紅”,也是我最嚮往的一種喝茶的心境。這句話來於一休禪師和他的弟子珠光關於喝茶的一個故事。

    《無心之茶,柳綠花紅》

    一休禪師的弟子珠光創立了“茶道”,一休禪師就問道:“珠光,你是以何種心態在喝茶呢?”珠光答道:“為健康而喝茶。”

    一休禪師叫待者送來一碗茶。當珠光捧茶在手時,一休禪師大喝一聲,並將他手上的茶碗打落在地,然而珠光依然一動也不動。過了一會兒,珠光向一休禪師道過了謝,便起座出門。一休禪師叫道:“珠光。”珠光回頭道:“第子在。”一休禪師問道:“茶碗已打落在地,你還有茶喝嗎?”珠光兩手作捧碗狀,說道:“弟子仍在喝茶。”

    一休禪師再問道:“我剛才問你喝茶的心得,你只懂得這邊喝,那邊喝,全無心得,這種無心茶到底怎麼喝?”

    珠光平靜地答道:“無心之茶,柳綠花紅。”

    一休禪師大喜。

    作為一個喜歡喝茶的人,茶湯是茶的精髓。喝茶是一種心境,茶湯是心的載體。心專注於茶湯之中。茶器再貴,喝茶的空間再豪華,如果沒有一杯沁人心脾,清香甘醇的茶湯在口,那又有什麼意義呢?有了一杯悅口的茶湯,其他的還重要嗎?

  • 5 # 真茶君—普文

    感謝提問者,智者見智,仁者見仁,普文作為原產地製茶人,以下是個人淺見。

    獨愛你你那一種——一層境界

    我只喝一類茶,我只喝這類茶,這是偏好所產的或者是母性的口感來定義著,然而深愛著,每天必須喝上這一口,普文稱之為有一層境界。

    味為而味痴——二層境界

    這類人,喜歡品茶,喜歡嘗試,喜歡找自己的感覺,然而大千萬種,今日愛上這類,明日由於新鮮的口感合適自己的味蕾,那就跟著其感覺走吧,比一層境界的人,更為小資,更為有藝術氣息,找存在的價值與文化的融合,進步了,研究茶的工藝與製作。

    與茶共眠如珍寶———三層境界

    嗜茶如命,起床就來,擺弄各種器具飲茶與製茶,這類人以玩家與賣家居多,茶藝師等略懂茶中之道,以弘揚茶道為文化傳承商道,品各類茶以學而用。

    嗜茶如命愛惜——四層境界

    這類人基本是匠人,茶匠魂,茶匠心,真的大師,以為為中心的朝九晚五,還不厭煩,每天都在深入研究,茶的工藝製法,研究種植,比愛惜自己還愛惜茶樹,溶於自然。

    真茶君——普文

  • 6 # 海浪30636993

    喝茶是中國人生活中的一個好習慣,品茶就是人生中的一個大境界了。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中國人喝茶由來已久,上到大官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有喝茶的習慣,無論招待朋友還是洽談生意都離不開茶。如果要談喝茶的境界,那就不更一件簡單了事了,品茶既然能成為一種文化,就有它的深刻內涵,禪茶一味,品茶品人生,茶是來自大自然的饋贈,吸天地之精華,包含著大道在其中,茶中之味道需要品茶人用心體會,茶量,水溫,心情,出湯等等因素都必須恰到好處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先苦後甜,拿起放下,空杯心態,無不體現出茶中之道。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茶葉,不同的體質喜歡不同的工藝,不同的年齡喜歡不同的品種,各有各的好處,各有各的妙用,茶的品級差別太大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只選對的,不選貴的,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應該說品茶是非常講究的,要說是喝茶的最高境界就是隨緣,人不挑茶,什麼茶都能喝出滋味來,什麼茶都能發揮出最佳狀態,這就是茶中君子,品茶高手了吧!

  • 7 # 安溪鐵觀音與養生

    如果我們對鐵觀音的認知是一本內功心法,你修為是幾級呢?

    一級:是茶是茶都是茶。

    這是每個人剛接確茶葉的初次體驗,不管好壞,喝了對他來說都是一樣的感覺,有點苦有點澀喝後有點回甘。

    修煉這級者

    優點:味覺敏感度強, 特別是苦澀。

    缺點:嗅覺判斷能力弱。

    二級:是茶是茶有味道的茶。

    這階段知道都是茶,但無法認淸茶葉的好壞與種類,對這階段的人來說,不管好與壞的味道,取味濃烈為好。

    俢煉這級者:懂得茶與非茶之分。嗅覺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級:是茶是茶不一樣的茶。

    通過對茶葉的進一步認識,對比,很快查覺得到,茶葉品種與好壞之間有不同,但是拿捏不準。

    四級:好茶與壞茶。

    這個階段,給你兩泡甚至幾泡茶葉,你可以分辯出那個好點那個差點,甚至把幾個茶葉好與差按依次排列。

    五級:找到觀音韻。

    這階段是關鍵的一階段,也是很多人比較難突破的一個階段,到這階段就懂得鐵觀音與其它品種烏龍茶的區別,才不會將其它烏龍茶當鐵觀音買回家。

    六級:悟道蘭花香。

    到這階段你就懂去欣賞不同工藝:正味,消正,清青,拖布鐵觀音所帶來的味覺盛宴。

    七級:區域季節關。

    這個階段懂得區分安溪鐵觀音與非安溪鐵觀音的區別性,春夏暑秋季節茶葉的區別性,內安溪與外安溪鐵觀音的區別性。

    八級:破關。

    這個階段對很多人來說就是瓶頸。有很多人甚至做了幾十年的茶葉也無法突破這階段。這個階段主要是克服自己與外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情況下對鐵觀音的認識。比如人在極度貧乏的情況下味覺和嗅覺靈敏度會下降,早晚氣溫下降,聞茶葉感覺鼻腔僅出熱氣的情況下,能準確判斷。

    九級:別茶人。

    這個階段,隨便給你一泡烏龍茶,你都能準確對這泡茶葉進行全方面較為準的品鑑。

    十級:尋找品質。

    十分完美,追求品質。

    溫馨提示:煉就此功,不必自宮。想要突破,拜師即通。

  • 8 # 補拙堂

    喝茶的十八個境界

    從喝茶開始,我們每個人都走在一個個茶的意境中。那麼,你到底是在哪個層面呢?

    第一層 不茶

    不茶就是根本不喝茶。

    茶,現已被奉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茶又為國飲,且有保健之功效,不喝者(除因客觀條件不能喝者)實在可惜。

    第二層 厭茶

    雖能喝,但是不喜歡喝茶。

    第三層 惰茶

    會喝,也不討厭喝,但是卻懶於花時間坐下來泡壺茶喝。

    茶可清心,心不清靜,哪還有時間來喝茶。

    第四層 隱茶

    會喝,也愛喝,卻吝嗇,只願自己躲著獨自享受的人。

    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有了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才最是快樂。

    第五層 商茶

    會喝又愛喝,卻只在有利可圖的時候才拿出好茶與人喝。

    第六層 美茶

    此處之“美”非“好茶”,而是美人。只為那流水茶盤前秀色可餐的茶藝師而消費的茶。注意,非喝茶,乃為消費茶。

    第七層 醒茶

    通過喝茶來提神醒腦。

    第八層 飯茶

    就是喝茶可以幫助消化食道,增進食慾。

    第九層 學茶

    謂之茶卒,學習茶的真境界。

    曾有人說在茶的面前自己永遠都是學生,並非茶葉有何高深難懂之處,而是喝茶乃“喝在茶外”,就如佛家公案中的“吃茶去”一般。

    第十層 愛茶

    謂之茶徒,著重於追求茶的情趣者。

    看茶湯、聞茶香、品茶味,產地、年代、茶品特色都能一一講解者。

    第十一層 嗜茶

    謂之茶客,沉迷於茶的真味者。

    第十二層 耽茶

    又謂茶豪,以實際行動來體會茶的真境界者。

    第十三層 暴茶

    謂之茶狂,只求修煉茶道者。

    這一階段有些走火入魔的感覺了,一不小心便是陷入了“痴、貪”之中。

    第十四層 長茶

    謂之茶仙,諳熟茶道已得三昧者。

    就如《茶道極意》中:夫茶者,在心不在術,在術不在心。心術兩無,便顯一味,是為茶之妙道。

    第十五層 惜茶

    謂之茶賢,珍惜茶又珍惜人情者。

    人生一世,有所得亦有所失,珍惜人情者也即珍惜當下。

    第十六層 樂茶

    謂之茶聖,已經達到喝茶也罷,不喝也罷,對茶當前,悠然自得者。

    第十七層 觀茶

    謂之茶宗,見茶即樂,不必再喝。

    謂之涅槃茶,這個境界可以因茶而抵達另一個境界者也。

  • 9 # 好品玫瑰

    未必有好茶、未必有好水、未必有好器,只要有好境,還有我們這些愛茶惜茶的人,就是一種幸福。無論是在真山真水的天然茶室裡、還是在深秋寒夜的火爐邊,抑或哐嘡作響的火車上,只要是你的心在,就是個品茶的盛宴。

    喝茶境界

    最壞的飲茶是車水馬龍、眾聲喧譁、道人短長;

    其次是九嘴十舌、喋喋不休、廢話連篇;

    末好的是五言八句、高談闊論、言不及義;

    較好的是兩語三言、大音稀聲、茶逢知己;

    最好的是兩人相對、不置一詞、心有靈犀。

    最佳境界是遁入清寂,坐在自己影子的邊緣,一小杯在手,獨自品茗,有一口或者無一口,想什麼或者不想什麼,等待著或者不等待著,悠然自得,漸漸就超越了時空。

    或香茗一盅,單邀莊子;或清茶兩盞,請來東坡,清論高談。茶至三泡,已是三人對坐,勞冰心傳譯,和泰戈爾聊一聊《吉檀迦利》和《園丁集》。

    倏忽四更,談興猶濃,若枕邊尚有一本《苦茶隨筆》未曾掩卷,則周作人就是談笑風聲的密友。這時才算接近了“致情達和”的境界,才算是初初領略了茶中雅趣,也便有了八分茶意了。

    再點一支香,茶禪一味,清一清塵汙俗垢的心,暫去塵世之念,暫了虛妄之心,暫生出塵之想,進入神思所能觸控的最陽剛與最陰柔的空間。而手中的那杯茶早已飲盡,空杯在握,還能感覺到茶在杯中的熱度,絲絲縷縷滲入心底。

    茶香、檀香、心香糅成一片,而人已浮在香氣之上,這時候超越了”雅趣“的境界已是醉茶了。覺得世上萬物無不可以飲:山可以飲、風可以飲、夜色可以飲、心情可以飲,萬物是茶葉、感覺是水、境界是茶香。

    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其著作《人間詞話》裡,歸結了治學、立業的三大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喝茶的境界

    此三境,亦為人生之三境界。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皆是過程。茶為草木,藏四季之景,喝茶之人,總能在一杯茶裡感受到四季的味道與風景。人生有此三境,於茶人而言,喝茶亦有其境界。

    喝茶的境界

    有人曾總結了茶人四境:

    學茶人,初入茶門,勤喝茶,喝得一款好茶,夜不眠;

    品茶人,喝茶無數,口味頗叼,煮茶品泉,聊茶賞器;

    尋茶人,心中頓悟某事,入山中,進茶園,尋得妙茶,茶已入痴境;

    喝茶人,好茶嚐盡,人生亦短,粗茶淡飯,悟,好茶喝得,壞茶亦喝得,隨遇而安,茶已非茶。

    喝茶的境界

    每個人對茶的理解與領悟都有所不同,對喝茶的境界也有不同的見解。什麼才是喝茶的最高境界,似乎並無定論。不過,不論喝茶有何境界,喝茶到何境界,最重要的還是喝茶的心態。

    喝茶的境界

    對於愛茶的人而言,從最初接觸到茶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與茶結緣。此後在每一次與茶的交契中,對茶的領悟與感觸也漸漸深入,喝茶的心境也隨之變化。入口的茶是什麼味道,不僅是取決於茶葉本身與其他外在因素,更在於自己喝茶的那份心情。

  • 10 # 紫砂記

    不請自來,你問的是喝茶最高境界是什麼?我來說說,首先喝茶是為了解渴,解口渴更解體渴,我是重體力勞動者,喜歡喝茶,特別是綠茶,濃濃的茶湯入口苦苦的那種感覺,刺激了我的神經,聽著不知啥名字的古曲,抽一支菸,慢慢的感覺到喉嚨回甘清甜,清消除了一身的勞累。除了綠茶也一樣喝別的茶,離家多日不確定有茶喝必須要帶茶葉和茶壺,即泡即飲,不喝保溫杯的茶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童年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