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管海灣還是04年,雖然美軍數字戰很猛,但是畢竟伊拉克是百萬雄獅,為什麼沒有反撲和有組織的戰鬥?難道飛機轟了百萬人?

14
回覆列表
  • 1 # 大志遠思想空間

    卸甲歸田了唄!伊拉克軍隊藏進了伊拉克人民的伊拉克各種勢力的泛濫的汪洋大海。

    所以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也沒找到伊拉克軍隊的身影,世界更納悶。想起海灣戰爭中,即使伊拉克軍隊戰鬥力不怎麼樣,但還能看到身影,而在幾年後的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軍隊消失的無影無蹤。

    在伊拉克戰爭的初期,美英聯軍簡直就是勢如破竹,把坦克直接開進了巴格達,在伊拉克各地耀武揚威,並在向世界張揚美軍真的很威風。如果到此為止,美國的伊拉克戰爭就是完美收官。但是美軍這次行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只佔領巴格達,他要改變伊拉克的政權。因為薩達姆做了一件讓美軍特別生氣的事,他首先用歐元去結算中東石油。

    伊拉克軍隊去哪裡?當然是脫掉了軍裝成了伊拉克的老百姓。如果美軍就此離開伊拉克,伊拉克肯定也會進入動亂狀態,伊拉克軍隊可叫寓軍於民,於動亂。這種狀態可以叫做僵持的戰爭,於是美軍經常被路邊炸彈炸的血肉橫飛。所以美國前總統卡特說,美國參加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美國從此走上衰落之路。

  • 2 # 一尊還靁江月

    美軍攻打伊拉克時,伊軍去哪了?

    1990年8月2日凌晨,10萬伊拉克軍隊在夜幕的掩護下,以300多輛坦克為先頭部隊,在飛機的刺耳轟鳴聲中,向著僅有2萬軍隊,國土面積不到2萬平方公里的科威特衝殺過去。從未親歷過戰爭的科威特士兵,在驍勇善戰的伊拉克軍隊面前,猶如待宰的羔羊。大多數人還沒有明白髮生了什麼,就已束手就擒。5000多名科威特士兵狼狽逃竄,躲進了南方的沙漠裡。

    但薩達姆置若罔聞,反而向沙特邊境增兵數萬,作為強硬迴應。

    薩達姆的囂張,讓美中國人既憤怒,又竊喜。

    美中國人之所以憤怒,是因為薩達姆居然將他這個世界老大視作空氣,公然傷害他在中東的戰略利益。竊喜的是,他終於找到機會重振越戰失利的士氣,並藉此重返阿拉伯世界,強化其在中東的軍事存在。

    於是,美國迅速聯合北約,以及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等盟友組成多國部隊,向伊拉克的軍隊和軍事設施發起代號為"沙漠風暴"的空襲,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

    戰爭一打響,多國部隊便對伊拉克境內的電子裝置進行強力干擾。先派出EF-111、EA-6B和EC-130H等電子戰飛機癱瘓伊軍通訊,繼而在F-14、F-15C、F-16和F/A-18等作戰飛機護航掩護下,由F-117、F-117A、AV-8B、F-15E、B-52等飛機攻擊各指定目標,摧毀薩達姆的指揮、控制、通訊和情報能力。

    但是,令薩達姆措手不及的是,在多國部隊隨後推進的地面戰爭上,伊拉克的軍隊仍然表現出一如既往的不堪一擊。與越南戰爭不同,現代化的戰爭早已經告別了火炮對射、坦克互衝、士兵扣動扳機殺敵的接觸戰模式,在資訊化裝置普遍列裝的多國部隊跟前,很多情況下伊軍還未看到敵人的蹤影,就已經被視距外的攻擊給打殘。

    而美國方面只是陣亡了不到200人,這其中真正死於戰鬥的不到100人。損失飛機35架、艦艇2艘,以極小的代價取得了這場戰役的完勝。

    當美軍在奪取了制空權後,伊拉克的地面部隊,就完全暴露在了美軍的空中火力之下,成為了美軍戰機的活靶子。所謂的百萬部隊和鋼鐵洪流,也只有捱打的份兒了。

    薩達姆的戰爭理念落後

    海灣戰爭開始前,薩達姆非常自信,自以為手中擁有經過8年兩伊戰爭洗禮的百萬雄師,同時佔據天時地利的優勢,戰勝美軍是沒有懸念的。他甚至在視察部隊時,還自信滿滿地說:“美國的空中優勢是無法贏得地面戰爭的,這是經過越戰證明的道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現代戰爭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接觸式機械化戰爭,而是超視距、資訊化的綜合戰爭,是高科技、現代化的全面對抗。

    因此,在海灣戰爭中,美軍的空中打擊持續了近40天,而地面攻擊只進行了兩天,伊軍就不得不宣佈停火,撤出了科威特。

    在裝備數量上,伊拉克擁有700多架作戰飛機,3800門火炮,5600輛坦克,7500輛裝甲車,僅從這個機械化程度,伊拉克的軍事實力就能居於全球前列。而為了防備有可能的進攻,薩達姆戰前在科威特部署了40多個師的兵力,其中還包含了6個精銳的共和國衛隊,在科威特還部署了4千輛坦克,2000門火炮,2000多輛裝甲車,這對於僅僅只有上萬平方公里的科威特來說,這種裝備密度史無前例,而老薩同志自然信心滿滿,高枕無憂了。

    更何況伊拉克之前打了8年的兩伊戰爭,雖然兩國軍隊打仗方式有點落後,但伊拉克軍隊好歹表現還是不錯的。所以,世界大多數國家很“理所當然”地認為:美國進攻伊拉克,不可能輕易戰爭,畢竟美軍在大家心裡還是有點貪生怕死的“少爺兵”,美國想要保護科威特,至少得花上一兩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打退”伊拉克,或者說不得不和伊拉克媾和。

    當然了,當時我們的一些專家也是普遍持類似的觀點的,認為海灣戰爭搞不好就要打成“持久的消耗戰”。面對全世界的“吹捧”,很容易發飄的老薩自然大言不慚,大概的意思就是“想要打我,準備足夠的裹屍袋吧”。

    在全世界的瞠目結舌中,人類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戰爭。那種傳統的雙方戰場對攻的場面幾乎沒有出現,想象中美軍紛紛在伊拉克陣地前中彈倒地的場面也沒出面。

    美軍展現的是:電子戰、精確制導武器、衛星定位、預警機搜尋、海空聯合打擊、航母遠端火力打擊、航空兵協同陸軍作戰

    然而實際情況卻讓軍事專家們大跌眼鏡,那場大家翹首以待的蘇式戰機與美式戰機“大規模空戰”並沒有發生,美軍率先使用的武器竟然不是飛機,而是戰斧式巡航導彈。美軍的巡航導彈從空中、海上對伊軍空軍基地目標進行首輪打擊,隨後出動電子戰飛機對伊軍進行電子干擾,然後出動F-117隱身轟炸機對伊軍的警戒雷達、防空導彈陣地逐一點名,戰鬥機則在預警機指引下對剛剛升空的伊軍飛機進行打擊,最後才輪到轟炸機、攻擊機、武裝直升機對地補刀。

    伊軍飛機大部分還在地面上就被擊毀,沒有擊毀的戰機則剛剛升空就被擊落,伊拉克人不是打不贏美軍,而是根本沒有打的機會!在美軍立體打擊下,伊軍設定的三道防線還沒等到美軍地面部隊趕到就已經崩潰了!

    因此,當時很多人就認為我軍似乎比美軍還強一些。再加上我軍有四十年戰無不勝的神話加持。所以當時軍中頗有一些驕傲自滿情緒,自認為天下無敵,想揍誰就能揍誰,就算打美軍蘇軍吃不了什麼虧,平蘇鎮美也不在話下。不僅是中下級是這麼認為的,軍隊的不少高層也是這麼認為的。

    結果海灣戰爭一役,高層受到了震動,開始大力引進的先進俄式武器。另外,我軍的指揮體系也開始扁平化發展,師改旅,部隊合成化也是在海灣戰爭之後開始的。但是軍中不少人受限於眼界,仍然還是很自負,認為伊拉克潰敗的因素,是伊軍的素質不行。沒有引起該有的重視。

    所以,聯軍在第一次海灣戰爭的摧枯拉朽的擊垮伊拉克,這固然有伊軍水平不行的原因,但根本還是聯軍太強大了。

  • 3 # 情感營養線上

    伊軍有百萬人,這的確是真的,戰時沒有反撲和戰鬥也是真的,至於原因,說白了還是薩達姆和部下早已是離心離德。

    第一,我們都知道,打仗的三要素,天時地利人和,但這些東西說到底,都是要通過人來實行的,如果一個軍隊人心渙散,爭當逃兵,再好的條件也打不贏仗啊。

    當時伊拉克面對的困境,外面是強大的美國,內部是暴政獨裁的薩達姆,再加上海灣戰爭的失敗導致薩達姆遷怒於軍隊高官,處死了很多人,只會讓軍隊更加人心惶惶。

    軍官不為自己的上司賣命,還對上司怨聲載道,那麼當美國那個“地球界第一號土流氓”手指一勾,自然就是叛變的結局。

    所以才有這麼句話,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後來的伊拉克軍隊更是一看到可能會有空襲,趕緊躲起來保命,更別說在戰場上逃跑的人了。

    身為遜尼派的薩達姆不相信什葉派,也就是大部分的士兵,試問上司都不相信自己的下屬,下屬還打什麼仗啊?

    自然是彼此抱怨,互相拆臺。

    結果,沒想到他還沒東山再起,就被出賣,讓美國活捉了,江山大計就算泡湯,GAME OVER了。

  • 4 # 資訊空間

    伊拉克戰爭是美國進入21世紀後,開始的第一場針對一個主權國家的全面戰爭,這場戰爭在開始之前,就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人們關注的熱點無非就是美英聯軍會付出怎樣的傷亡才可以推翻薩達姆政府,薩達姆是否實現他所宣稱的那樣讓美英聯軍付出巨大的代價,並且讓它們陷入伊拉克戰爭泥潭,隨著美國和英國等國不斷把兵力運送到中東,人們都知道這場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當美軍兩架F117隱身戰鬥轟炸機在巴格達投下兩顆重磅炸彈,試圖定點清除薩達姆未果後,美英聯軍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提前開始伊拉克戰爭,意味著伊拉克戰爭正式開始,在戰爭一開始,人們並沒有看到之前預測的那樣,伊拉克軍隊會頑強抵抗美英聯軍,伊拉克戰爭幾乎是第一次海灣戰爭的2.0版本,甚至是加強版,美英聯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達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準備攻取巴格達,推翻薩達姆的統治。

    而薩達姆宣稱有十幾萬伊拉克軍隊守衛巴格達,他們將會和巴格達共存亡,由於美英聯軍在進攻巴格達之前,也瞭解到薩達姆在巴格達進行了精心的防禦部署,美英聯軍預測即將到來的巴格達戰鬥將會是伊拉克戰爭開戰以來最激烈的戰鬥,可是戰鬥開始後,美英聯軍並沒有受到像樣的抵抗,沒過多久巴格達的槍聲就稀疏了,美英聯軍浩浩蕩蕩的開進巴格達,推翻了薩達姆的統治,只用42天就結束了伊拉克的主要戰鬥。

    那麼為何美軍會迅速拿下巴格達,負責守衛的十幾萬伊軍去哪了,他們為何不抵抗美英聯軍?實際上原因有很多,比如:

    一、薩達姆統治不得人心

    薩達姆統治伊拉克後,採取了鐵血政策,在西方看來是獨裁的統治,所以伊拉克從上到下就非常害怕薩達姆,伊拉克民主有苦不能說,只能接受薩達姆的各種統治政策,當美英聯軍開始伊拉克戰爭時,伊拉克民眾並沒有感覺到害怕,相反伊拉克民眾非常開心,他們甚至在美英聯軍進入巴格達後,在道路兩邊向美英聯軍揮手致意,歡迎他們的到來。

    在伊拉克軍隊當中,很多士兵和軍官也不滿薩達姆的統治,他們已經不再願意給薩達姆作戰,所以當他們面對美英聯軍的攻擊時,就紛紛放下了武器,要麼成為平民,要麼直接投降,美英聯軍也並沒有把投降的伊拉克士兵怎麼樣,反而給他們一些補助,這讓更多的伊拉克士兵願意投降。一旦失去了民心,就沒有人願意為薩達姆作戰,伊拉克失敗在所難免。

    二、美英聯軍實力強大

    伊拉克戰爭開始之前,伊拉克的軍事實力雖然在中東地區排名靠前,但是當面對世界第一軍事大國美國時,就等於一個地下,一個天上,伊拉克軍隊對決美軍,無異於以卵擊石,曾經的海灣戰爭已經證明了一次,但是伊拉克軍隊並沒有吸取教訓,而時間過去了十幾年時間,伊拉克戰爭時美軍的實力卻獲得了巨大的提升。

    比如在伊拉克戰爭開始沒有多久,美軍就摧毀了伊拉克空軍,包括空軍機場和防空設施,在伊拉克上空設立了禁飛區,控制了伊拉克制空權,隨後美軍依靠空中優勢,對伊拉克的各個地面目標實現了精確打擊,伊拉克軍隊往往都看不到美軍,只聽到戰鬥機的轟鳴聲和炸彈的呼嘯聲,美軍完全碾壓了伊拉克軍隊

    三、情報戰和心理戰

    在伊拉克戰爭正式開始之前,一條看不起的戰線早已經拉開了,由於前面提到了薩達姆的統治不得人心,再加上美軍的實力強大,使得很多伊拉克政府官員和軍隊軍官已經不願意被薩達姆效力,所以美軍就開始了策反工作,大量的伊拉克官員和軍官都被美軍策反,美國獲得了伊拉克政府和軍隊的各種情報訊息。

    他們不只為美英聯軍提供了情報,關鍵是他們並不會再攻擊美英聯軍,在戰爭開始時期,他們在薩達姆面前做做樣子,表達保衛伊拉克的決心,這也迷惑了薩達姆,薩達姆在開戰之前非常自信,他自以為是的認為整個薩達姆上下都團結一致,聽從薩達姆的指揮,但是實際上,一部分官員和軍官,甚至是基層的士兵,已經被美軍策反,美軍進行威逼利誘的心理戰,讓伊拉克內部開始瓦解。所以綜合以上的幾點原因,使得伊拉克軍隊在面對美英聯軍時就消失了,放下武器成為平民或者戰俘,因為在他們看來,薩達姆被推翻後,他們還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不需要擔心被追責。

  • 5 # 資訊所長

    雖然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已經過去了17年時間,但是全世界關於伊拉克戰爭的各種討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其中討論的重點就是美軍為何能輕易的取得伊拉克戰爭的勝利,尤其是當美軍攻入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之前,薩達姆宣稱有十幾萬伊拉克軍隊保衛巴格達,將會和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打敗以美國為首的聯軍部隊,薩達姆的表態讓全世界都覺得美軍將會在巴格達遭遇一場殘酷的戰鬥,包括美軍自己都是這麼預測的,攻佔巴格達將會付出巨大的傷亡。

    但是當美英聯軍進入巴格達後,竟然只受到了零星的抵抗,並沒有遭遇大規模的阻擊,薩達姆號稱的十幾萬伊拉克軍隊彷彿是在一夜之間就人間蒸發了,不僅是美英聯軍感覺到非常意外,全世界也是如此,一些軍事專家都預測美軍將會在巴格達遭遇重大傷亡,可是實際情況完全相反,美軍輕鬆就拿下了整個巴格達,遭遇的傷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並且當美英聯軍進入巴格達後,非但沒有遇到抵抗,反而受到了伊拉克民眾的熱烈歡迎,伊拉克民眾表現出來的是喜悅,而不是悲傷,這樣的場景也讓美英聯軍很少疑惑,他們應該被看作是侵略者,而不是看作是客人,那麼負責防守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美軍去哪裡了?伊拉克民眾為何會歡迎美英聯軍進入巴格達?

    首先原因就是薩達姆早已經失去了民心,包括底層的士兵,他們受夠了薩達姆的統治,已經不再願意為薩達姆作戰,再加上美英聯軍的實力強大,和美英聯軍作戰陣亡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伊拉克士兵面對美英聯軍進入巴格達後,就放下了手裡的武器,成為了平民,這樣他們就保證了自身的安全,而薩達姆政府會被推翻,他們也不會受到薩達姆的報復;

    然後是美英聯軍在攻擊之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其中就包括針對伊拉克的情報和心理戰,美軍成功策反了伊拉克政府和軍隊當中大量的官員和軍官,甚至是底層的士兵,使得美英聯軍對伊拉克內部的情況瞭如指掌,那些被策反的伊拉克軍隊軍官和士兵,在美英聯軍對巴格達發起攻擊之後,根本就不會抵抗,有些直接就投降了,不只是在美英聯軍攻打巴格達時伊拉克軍隊這樣,在整個伊拉克戰爭時期都是如此,美英聯軍幾乎沒有受到多大的抵抗,所以美英聯軍就使用了幾十天就結束了伊拉克主要戰爭。

    雖然美英聯軍在軍事實力上遠超過伊拉克,但是這只是客觀原因,伊拉克軍隊依靠相對落後的武器裝備原本也可以對美英聯軍造成一定的傷亡,比如實力遠不如伊拉克的阿富汗塔利班,就給予了美軍沉重的打擊,他們依靠比伊拉克還落後的武器和美軍作戰了19年時間,最後使得美軍願意簽署和平協議,宣佈從阿富汗撤軍,在沒有勝利的情況下,徹底結束阿富汗戰爭。

    所以美軍攻打伊拉克時,伊拉克軍隊消失的根本原因還是薩達姆本身失去了民心和兵心,伊拉克軍隊和民眾並不願意給薩達姆作戰,相反希望薩達姆政府被推翻,所以就拿下武器變成了平民,歡迎美英聯軍!

  • 6 # 鐵桿軍迷

    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之前,薩達姆號稱自己有百萬雄兵,可是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後,根本就沒有發生什麼大規模的反抗,難道這百萬軍隊只是薩達姆在撒謊嗎?

     眾所周知,如今美國與伊朗的形勢是十分惡劣的,雙方的衝突也是比較嚴重的,而美國為了抑制伊朗的經濟,直接就是在國際上頒佈禁令,禁止各國進口伊朗石油。而美國對伊朗的打擊,也是讓各國都是十分心情沉重的。而想到美國如今與伊朗的衝突,也是自然的讓人們想到了曾經的中東第一強國伊拉克。在當時,伊拉克的軍事實力絕對是中東最強,在薩達姆的帶領之下,伊拉克的國力也是空前強大。

    眾所周知,伊拉克是一個多戰亂的國家,在2003年美國以薩達姆私自制造傷害性武器,威脅到世界和平為藉口,派軍大舉進攻伊拉克。雖然薩達姆一再反覆強調自己並沒有所謂的化學武器,美國也還能找到足夠的證據證明薩達姆的罪行,最後還是逃不過美國的制裁。美國攻打伊拉克其實就是藉著反恐時機,繞開聯合國把罪行強加到薩達姆身上,想清除薩達姆反美的政權。

    因為伊拉克戰爭是海灣的戰爭的延續而成,所有又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在2003年英美聯軍進攻伊拉克,薩達姆並沒有逃跑而選擇正面對抗,只是象徵性的跟美軍對抗,反觀美國方面卻使用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武器和出動幾十萬的軍隊,僅用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把伊拉克攻陷,並且慫恿伊拉克人們把薩達姆剛建立的銅像銷燬掉。

    從這次伊拉克戰爭中,讓更多的國家看清與美國的差距,美軍再次用實戰證明了現代科技的重要性。那麼,當時擁有百萬雄師的薩達姆,在美軍進攻伊拉克的時候都去哪裡了,為什麼都不出來跟美國對戰呢?

    答案很簡單,其實這些人早就落荒而逃了,因為在前期美國早就派出很多特工祕密侵入伊拉克,收買掉伊拉克高層,在面對美軍的壓迫和金錢誘惑面前,最終選擇妥協。士兵們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再次給世界各國提個醒,要提高軍人的忠誠度。

    戰爭打的不僅是錢和武器,還有人心。當人心散了,再聚在一起就難了,人都是怕死的,也基本是理性人。美軍攻打伊拉克時,並沒有遭遇到什麼抵抗,人民一直好奇,號稱擁有百萬之眾的伊拉克軍隊能力去了,現在看來我們就可以得出肯定的回答,絕大多數人“腳底抹油—溜了”,趕緊跑了。

    首先,英美軍隊在出動陸軍進攻之前,已經對薩達姆軍隊的陣地進行了精確轟炸,在陣地裡的,都被炸死了。其次,伊拉克軍隊學到了保命的本領,就是隻要看到有空襲跡象,就從坦克裝甲車戰壕裡出來,躲得遠遠的。然後,在伊拉克軍隊裡,軍官都是遜尼派,而士兵大多數是什葉派,作為遜尼派的薩達姆並不信任這些士兵,在聯軍的進攻面前,伊拉克軍隊早已經喪失了抵抗鬥志。

    有的中層軍官甚至默許士兵逃跑,當士兵們發現他們的軍官逃走時 , 也就各自穿平民的衣服逃散,保命要緊,這是人性的常態。 最後,就是當初有些人認為他們會化整為零,藏了起來,準備打游擊。現在看來,事實不是這樣的,因為我們沒有看到有軍隊組織的大規模的游擊戰爭,畢竟人都要活著。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薩達姆前期就沒有對抗美軍的想法,整件事件都是美國主導的。薩達姆深知自己不是美國的對手,所以為了讓伊拉克把損失降到最小,所以並沒有跟美軍拼到魚死網破的地步。甚至還把資金和戰鬥機都藏起來,把800多架戰鬥機埋藏到沙漠中,打算避開美軍這次攻擊後,留下來給伊拉克完成重建,以圖東山再起。

    但是薩達姆並沒有等到那一天,卻被自己的親信出賣,最終被美軍處死。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自古以來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薩達姆的帶領伊拉克走向輝煌的同時,也使用了許多暴政,獨裁思想日益嚴重,造成老百姓的不滿,讓伊拉克人民陷於困境,所以在面對美軍的誘惑時就會便向美軍一方。

  • 7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俗話說:兵敗如山倒。兩次伊拉克戰爭都說明了這個道理。

    美國主導的多國聯軍分別在1991年和2003年兩次攻打伊拉克。1991年那次是由於伊拉克侵略鄰國科威特,引起國際社會眾怒,聯合國授權組織軍事行動。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乾淨利落的將伊拉克部隊從科威特趕出,並且重創了伊拉克軍事實力。而2003年那次是美國以反恐名義,指責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支援恐怖主義以及藏匿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發起的以顛覆薩達姆政權為目的的戰爭。在這兩次戰爭中,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均佔有壓倒性的優勢。

    話分兩頭說。

    先說1991年的海灣戰爭,又稱第一次伊拉克戰爭。多國部隊的行動分為三個階段:沙漠盾牌、沙漠風暴、沙漠軍刀。沙漠盾牌行動主要是多國部隊在海灣地區集結軍事力量,保證沙特等國不受薩達姆的威脅;沙漠風暴是指多國部隊對伊拉克指揮中心、防空系統、控制中心的大規模空襲。通過38天的空襲,伊拉克基本上喪失了有組織的防空、指揮、通訊能力,這是多國部隊取勝的關鍵。

    海灣戰爭是第一次高技術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空中力量主導了戰爭的程序。這場戰爭也是隱形戰機的第一次大規模使用,區區40多家F117以不到2%的出擊架次,摧毀了伊拉克超過40%的戰略目標。第一枚落在巴格達的炸彈就是由F-117投擲。

    面對多國部隊壓倒性的空中力量,伊拉克空軍的抵抗不值一提,大量飛機杯消滅在機場,少數起飛迎敵的飛機基本全部被擊落,伊拉克空軍在整個海灣戰爭中的戰績只有一架。還有大量飛機飛到鄰國伊朗以避免滅頂之災。

    通過大規模、高強度的空襲摧毀了伊拉克軍隊的指揮、控制、防空和部隊調動能力後,多國部隊發動了地面戰,代號“沙漠軍刀”,掌握了全面的制空權後,多國部隊空地一體,砍瓜切菜,僅用了100個小時就打敗了40多萬伊拉克軍隊,摧毀了坦克、裝甲車、火炮等裝備上萬臺。

    伊拉克至科威特的“死亡之路”。面對空中優勢,伊拉克的地面部隊無處可藏,被動挨打。

    雖然伊拉克在多國部隊的空襲中失去了全面的調動能力,但是也發起了幾次師旅級的反撲。比如著名的“東73之戰”,就是伊拉克精銳的“真主師”在海灣戰爭中為開啟包圍圈發動的反擊,結果在美國優勢的裝甲部隊面前一敗塗地,被美軍第二裝甲騎兵團殲滅。“東73之戰”也是二戰後最大的坦克戰。

    在說第二次伊拉克戰爭。到了2003年,保守制裁的伊拉克軍事實力已經不能與1991年相提並論,已經沒有像樣的機械化部隊了。吸取了1991年的教訓,薩達姆決定不再與強大的美英聯軍正面硬碰硬。而是將部隊化整為零,主要以巷戰和游擊戰為主,意圖給美英軍隊造成重大傷亡,以動搖其戰爭意志。因此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沒有發生大規模的野戰,但是在巴士拉、納西里耶、費盧傑、提克里特等地發生了激烈的巷戰。美英軍隊雖然遭受了一定的傷亡,但是雙方實力太過懸殊,基本也是一邊倒。

    而且,美英等國在開展前還買通了薩達姆最精銳的共和國衛隊的“麥地那”師的高層,使得守衛巴格達的該師一夜之間消失的無影無蹤。薩達姆寄希望的巴格達巷戰也沒打成。就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間還懂打麻將的張局座也一臉懵逼,在電視直播的時候納悶守衛巴格達的伊拉克精銳部隊去哪了?

    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伊拉克軍隊真的沒還手之力,將剩餘的飛機埋在沙漠裡,真的讓人唏噓不已。

  • 8 # 奇石致遠

    用過去的戰爭眼光去看待美伊戰爭;用以前的戰例套用現代戰爭;用兵團作戰,地面短兵相接的思想來分折現代不對稱力量的戰爭。謬以千里,假使還不明白其原因,今後要吃很大的虧!

    伊軍號稱百萬雄獅,那是沒有強手打時的自我眩耀。美打伊時,可用衛星及無人機進行視控、定位。把伊地面的機場、導彈佈置看得一清二楚(原先兩伊戰爭時,美大力支援伊拉克武器,對伊整個軍力滾瓜爛熟。),在外海佈置航母戰鬥群完成,一切預備做足後。

    首先,用航母起飛的飛機及導彈把伊的軍用飛機消滅乾淨,繼而轟滅所有導彈基地及導彈。這些都是通過衛星及空中定位完成的,根本無還手之力。而伊軍所剩的幾輛坦克,就象是瞎了眼的蒼蠅。當伊軍這些都被消滅了,美軍的坦克及大炮遠遠的打擊地面殘敵!還有還手呀?!因為伊是平坦的沙漠地形,啥都藏不了,美的登陸作戰部隊根本遇不到大一點的抵抗,就把美旗插遍伊領土了。

    不對稱的戰爭,現時是沒的打的,打即一邊倒!所以,要立足現代戰爭和末來高科技戰爭,戰爭的模式會因新科技的出現而改變!有時候戰爭結束了,弱國還看不到一個勝利國士兵登陸哦!!

  • 9 # 天下奇石淅川老王

    美國軍事家和戰略家,研究打伊拉克一發導彈5O0萬把這些錢用到策反伊拉克:軍,師,團長花不了多少錢還少死很多人,美間諜同盟策反伊拉克軍事高官厚祿,很快打下伊拉克。

  • 10 # 小虎幾

    都說戰爭旳勝敗主要是人,很對,龐大的軍事設施也是人造的,這不是道中之道吆?伊拉克百萬大軍到哪裡去了?倒不如美國一比十打敗伊軍。精良的軍事設施才能打贏現代戰爭,我們應明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對老婆凶悍,無理取鬧,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