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根小鹹魚
-
2 # 一點三農
問:國家給村裡修路規定幾米寬為標準,修不夠寬怎麼辦?
對於特殊地區,地形地質複雜及交通流量小的路段,農村道路可按單行道施工,路基寬度不小於4.5米,路面寬度不小於3.5米。為了節省成本,正常的承包單位和施工單位都會選擇標準的最小值。那就是農村道路的水泥路面寬是3.5m,兩側預留空置地為合計1m。
要想獲得國家撥款,3.5米是底線。正常審批情況下,1mm都不能窄。如果發現修不夠寬,那隻能補修或者重修了。當然,如果路面寬度大於3.5m是完全合格的。
當然,正常施工的流程下(沒有投機取巧),修不夠寬的概率是很小的。在施工前,前期工作已經把這問題解決了:遇山開山,遇水疊橋,妨礙修路的房屋農舍該拆就拆!施工隊按照標準作業就可以了。
END
-
3 # 清涼石頭河
公路等級:
二級公路
三級公路
四級公路
車道數 ≥2 2 2 1 路面寬度(m) ≥9 6.5—7 6 3.5-5.5
具體規範請參考:《農村公路建設標準指導意見》
-
4 # 農人莫小道
國家給村裡面修路,規定幾米的寬為標準。修不夠寬怎麼辦?
針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用我們這邊的實際做法給大家解讀一下。
標準的3.5米。在農村裡面修路,如果想要獲得國家的補助,獲得國家的撥款來修路。那必須路基有3.5米寬。
因為我們這邊申報的路基如果沒有3.5米寬,那麼是不會獲得稽核與批准的。
所以路基的最基本要求必須有3.5米寬才能夠通過申請獲得資金的款項。
拆牆拆院子,都要湊夠3.5米。針對於我們這邊做法,如果不夠3.5米,那麼這個路肯定是修不好修不了。所以真的以為我們這邊做法是哪個地方不夠3.5米寬就算是修到田裡面拆了別人的院子和牆都要修夠3.5米寬。
修路是集體的事情,也是利於每個人利益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自動或者達到一定的補償後都允許修路經過了。
修不夠的要重修。針對於我們這邊之前修路,就出現了一個這樣的狀況,原本路基是有3.5米寬的,但是由於帶頭的人想吃了一點點。
沈新路的時候變成實際的路寬,只有三米寬,這個情況呢,被舉報了之後。上面派原來審查之後真的只有三米寬的時候就要求這個重新加寬,否則剩下的資金是不會撥款到賬。
所以針對於修路的問題,幹部和幾個承包商都被抓了。
回覆列表
農村的村道,一般屬於四級公路
對於村道寬度,有3.5m、4.5m、5m幾種寬度,其中,3.5m僅適用於鄉通單個行政村公路車道的寬度。村道設計行車速度是20KM/h,設計使用年限一般是12年。
對於通村公路,當採用3.5m寬度時,應在適當的位置修建錯車道,錯車道應設在有利位置,使駕駛員能夠看到相鄰兩錯車道駛來的車輛,錯車道應大於6m。
新建農村公路,路面基底層應採用水泥穩定粒料,石灰粉煤灰穩定土等其他適宜鋪築路基的材料,且水泥路面厚度不應小於16cm。
當然,一些地方可能還有自己的特別政策,因地制宜。
村道的貓膩我們村前年通了水泥路,對於幾十年走泥路的村民來說,無疑是最大的喜訊。
由鄉上通往幾個村的主路,是按照3.5m的標準修建,厚度有20cm,但由主路到各村的支路,寬度就只有三米,不符合國家最低標準,但驗收還是通過了。
個別偏僻路段,承包商為了減少成本,修路時在路中間鋪上一層厚厚的泥土,然後再抹上水泥,從路邊看,水泥路面有20cm高,但道路中間的高度就大打折扣了,農村道路車少,車輪也很少壓到路中央,道路一時半會也不會壞,但時間久了就不好說了。
我們村目前村道是通了,但後期沒人維護,路邊雜草叢生,經歷一個雨季,多處路段邊緣被垮塌泥土掩蓋,沒有排水溝,水流就在路面流淌,多數路面已發生傾斜,一些下坡路段,水泥路面下已被沖刷出深深一條水溝,重車一壓,路面就會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