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曾經千帆閱盡
-
2 # 海式聊天
早在5年前我就拿到了老年證,今天(2015年12月12日)老婆也領到了老年證,至此,我們夫妻終於名副其實地成了“兩老”。
為了慶賀成為“兩老”,我們今天特地乘坐地鐵到廣州文化創意園逛了一圈,既是為了感受一下文化創意園的新潮與時尚,更是為了體驗兩老同時享受社會福利保障的快樂。
在廣州,60歲的老者可半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旅遊景點免票或半票,65歲可免費乘坐廣州公共交通工具,本市旅遊景點的門票就更不要說,全免啦,真是越活越快活,越活越有味道了。
“黃昏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句詩流傳甚廣,影響很深,但我不以為然,覺得對人生過於悲觀,感情灰暗。人老,是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不可違抗,老,意味著餘生無多,意味著死亡逼近,但人老同時也表示閱歷豐富和人生成熟,人老往往也是睿智和慈祥的象徵。
蘇軾曾作詞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面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這雖是詩人的一時興至之言,但其中包含的樂觀豁達,積極有為的人生觀卻極其可貴。
夫妻正式成為“兩老”,好!
寫於2015月12月12日
-
3 # 鄧玉生
當你老了,你有什麼感受?這個問題對老年朋友很有普遍性,我也參與聊一聊。隨著老齡化步伐的加快,進入老人年齡的人越來越多了。人老了有什麼感受?因人而異,各有各的感受。我今年71,也是地道的老人了,從退休就開始自駕,一晃就自駕了10多年,跑了30多個國家,做為一個普通老人,我感到知足。結合我自己說說感受吧。最主要的感受就是感到時間不饒人,作為自駕者來說就要抓緊跑。從2015年起,我熱衷於境外自駕,那時我已經65了,也進入了老人家的行列。那時候就下定決心,人老了沒關係,要正視這個現實,作為自駕人來說就是要抓緊時間,抓緊時間跑。在我們這個自駕群裡,我是第一個帶隊去寮國泰國自駕的。2016年有了一個去美國自駕的機會,本著一定要抓緊跑這個思路。帶著老伴大膽去美國自駕走了美西,北卡,美東,順便自駕了加拿大,墨西哥。從美國自駕回來以後,看到有的朋友從歐洲自駕回來了,也動了心,抓緊跑,一定要去自駕歐洲,不顧旅途的疲勞,抓緊準備,2017年5月,我們又正式自駕歐洲,又跑了20多個國家。由於這種抓緊的思路,使我們的晚年過得非常充實,非常快樂。老年人不管你喜歡幹什麼,一定要抓緊,否則機會一閃即逝。再一個感受,就是人老了要正視現實,要放慢節奏。進入70歲以後,明顯感到身體各種機能開始下降。人貴有自知之明,人老了就有老了的玩法。作為我們自駕者來說。老年人就多選擇慢遊,每年選好幾個地方,到旅遊地以後就選擇租房子,住一個月或兩個月,慢慢玩,慢慢遊,玩夠了再奔下一個地方,同樣能使晚年充實,同樣得到快樂。這些都是我的經歷和想法,僅供閱讀和參考。
-
4 # 靜而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愈加平和,看著年輕人的毛躁可以以過來人的口吻調侃幾句,再用高深莫測的語氣提些意見和建議,也挺爽的!衰老也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和其他階段一樣,也沒什麼不同的感受。人吶,到啥時候說啥,年少時就得努力學習,年輕時就奮力拼搏,年老了就隨遇而安。俗話說,有多大腦袋戴多大帽子,年紀大了,更應該認清自己、別人和環境形勢,在能掌握的範圍內做好自己能做的。年紀大了,最不能掌握的就是不知自己會何時生病生什麼樣的病病到何種程度,最壞的後果就是生活不能自理,所以要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做出應急預案。年紀大了,該超然的時候就要超然,子女也好,親朋好友也罷,凡事莫強求,每個人都選擇自己人生和生活方式的權力,儘可能的多理解多體諒少干涉。年紀大了,對於錢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及早做出計劃。年紀大了,也要對身後事做出安排,我簽了遺體捐贈協議,即使兒女不孝,自己也能爬進棺材,儘可能不麻煩任何人。老則老矣,凡事放下,快快樂樂走完最後一程。
-
5 # Lemonade76
我的感受會是對一切事物都淡然,我會更加珍惜時間,也更加珍惜和我的家人伴侶在一起的時間。
當我老了,我也可能是個時髦的老太太吧,我依然會活的很精彩,也很人性,只是人生幾十載,我都是個過了大半輩子的老太太了,所以我會對一切事物都變的沒有那麼的在乎,我早已看淡了一切,早已對身邊的那些事物不在在乎,我想要的是淡然和清淨,我希望更加享受我的生活,不想在被這樣的俗事打擾。
我也會更加珍惜和我的老伴兒和家人在你一起的感覺。因為時光總是能帶走我們珍惜和我們愛的人,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的記得和他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所以我想要珍惜這樣的感覺,年輕的時候只顧著拼搏,總是忽略家人的感受,總是冷落了家人,所以到老了,我更覺得和家人在一起的快樂和闔家歡樂的感覺,所以我會用自己後面的時光和他們在一起。
當我老的時候,我可能會覺得很多事情都力不從心,很多事情都不是自己能控制和能調節的了,身邊的一切都慢下來了,都彷彿與我步調一致,慢慢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我和我老伴兒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讓我覺得他在我身邊真好。
老了,也是最有感觸,最感性的時候,慢下來,體會衰老和時間長河的流逝。
-
6 # 使用者何生華
人就是這樣的怕老,怕老也得老,不是嗎?客觀規律不饒人啊!如果你不老,你的兒女又咋個長得大?人有生老病死,這是每一個人都要經過的。只有老了才符合人們的要求,但是,有的人就好像不會老似的,不僅這個人看起來年輕,而且,也是個徐老半娘,風韻猶存的老者者,他們好像是不得老、不會老,人死不過頭點地,與其苟且偷生,不如痛快地一搏,還有點名氣,這樣的符合人生規律,毛主席有”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急”的氣魄。你難道不能夠跟從毛主席的言行,在大自然中去風光一回嗎?那時候真還有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氣勢。一個老人做到這些就很不容易,老了就應該像一個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些都是古人的觀點,老人都是懂得,只有頑強的活著,才能夠得到希望的盼頭!
-
7 # 馬金駒
60有餘了貸了幾十萬,買了房,得還到70,怕得病掏錢,得病死了,買墓地又得五六萬,到老了才醒悟,感覺現拓在泥潭裡了;
-
8 # 北子南皿孟
人老人,問有什麼感受?感受很複雜,一言難盡,很難回答。人活到晚年,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很多的變化。首先身體衰老,健康狀況日漸低下,生活自理能力也慢慢減退,生活質量也逐步下降。尤其是心態會很低沉,常會感到孤獨,對生活產生悲觀情緒。總之,人老了,說“老有所樂”容易,做到是很難很難的。我這麼說不是我悲觀,實際情況就是這樣。人不到老年永遠不會理解老年人的生活感受。只有當你自己也老了的時候才能親身體會到,但一切都晚了。
-
9 # 0老三兩0
非常走運的感受。
我有這樣扭曲的心勁,不是為了幸災樂禍,而是為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細緻地珍愛人生,人生活之不易,就像空中浮雲,一陣輕風,就有可能吹走活體的特徵。
我已年逾花甲,跟英年早逝的親朋好友及路人相比,我能輕鬆地站在黃昏的寒風中送日迎月,我感到由衷的慶幸。這種廉價的慶幸,是我對生活持續感恩的原因,是我對當下充滿激情的繫結,是我對未來無限憧憬的保證。
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非常走運”,我認準的“幸運”,是“時間”這個人類唯一公平的標準。只要是個活人,無論男人女人、窮人富人,一天24小時、一週七天,一年365天,一視同人。
我活了62年,有人只活了26年、36年、46年、56年,我覺的命運在人間唯一公平的事情上對他們不公平,對我很公平,因為我還在享受這個公平,所以我才說我“非常走運”!
-
10 # 丁懷超
在下今年週歲65,從生物學意義上說,的確算是進入老年狀態了。我自己的具體的心理感受,可以歸結為四條。
其一,不再愛熱鬧。人多的地方不想去,朋友聚餐不想去,同學召喚不想去,原單位不想去,社會活動不想去。湊那個熱鬧做什麼?不如在湖邊或林間歇息一番有益。
其二,精力在減退。讀一會兒書感覺累,走一會兒路感覺累,看看電視感覺累,說一會兒話感覺累。感覺累了,就想坐下來歇歇,不再想著強迫自己拼搏勞作。
其四,更關心自己的身體。吃著不香,有點擔心;睡的不熟,有點灰心;手腳冰涼,有點顧慮;額頭髮熱,馬上量體溫。並不是真有多重的疾病,而是擔心自己承受不了。
當然,總不能一天到晚唸叨自己老了老了,還是要有點精神,有點童心,學著玩一點,快樂一點,力爭每天進步一點點。況且,老了也就老了吧!年輕已經與我作別。自己不要去做自我暗示,而要真正順其自然。
回覆列表
當人老了以後,回首往事,最大的感受是時間過得太快了——快得像做了一場夢一樣。
其實,人自從過了五十歲之後,就覺得時光的腳步越發變得快了,稀裡糊塗中送走了一年又一年。
過來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人越小的時候,覺得時間過得越慢,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時間就像自由落體,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會落得越來越快。
這本沒有什麼奇怪,雖然從物理學意義上講,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的長度是絕對的;但對每個人來說,時間的長短源於主觀的感受:有時候“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有時候“十年一覺揚州夢”。一般來說,當一個人精神振奮,意氣風發的時候,時間就過得慢一些;當一個人萎靡不振,昏昏欲睡的時候,時間就過得快一些。年輕人因為敏感、好奇,在人生的旅途上有看不盡的風景,所以時間也就放慢了腳步;而上了年紀的人已經變得麻木、遲鈍,滾滾紅塵,已成往事,感興趣的風景已是越來越少,時間也就自然加快了腳步。
就人的心態來說,如果沒有年齡和容貌的提醒,很難意識到自己到底有多大了。當有時候從報紙上看到“有位五十多的老人”如何如何的新聞報道時,每每就有點心虛地聯想到自己的年齡,同時,心中掠過一絲惆悵的感覺。當第一次聽到超市裡的打工妹稱呼我“大爺”的時候,心裡“咯噔”一下,覺得自己還沒那麼老吧?不單是稱呼“大爺”,即使稱呼“大叔”都有點於心不甘。我甚至覺得自己還沒長大呢,怎麼會和老年人掛上鉤?但當我在電梯裡,第一次聽到幼兒用那稚嫩的聲音衝著我喊“爺爺”的時候,著實嚇了我一跳。因為,童言無忌,沒什麼好說的了,自己真成了老年人了。
五十多歲的人被稱之為“老人”,其實也很正常。想想超市裡的打工妹,還不如我的孩子大,不稱呼我“大爺”,難道還能叫我“大哥”不成?而在兩三歲的小孩眼裡,和他年輕的爸爸相比,我就是“爺爺”的輩分了。
“中老年”這個詞彙,是個固定搭配,說明中年與老年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不過媒體上把五十多歲的人稱之為老人,還是令這個年齡段的人感到不平和沮喪。所以,就有人創了個新詞,叫做“後中年人”,從而可以在稱謂上避免過早地邁進“老年人”這個門檻。
“後中年女人”如果到銀座去看高檔時裝,導購小姐衝著你喊“大姐”,那是為了讓你掏錢;如果喊你“大娘”,那準得把生意砸了。“後中年男人”如果進了那些特殊場所,風情萬種的小姐嬌滴滴地衝著你喊“大哥”,那是怕亂了輩份;如果喊你“大爺”,那接下來的事情就有點難為情了。所以,稱謂除了自我安慰之外,並不能改變年齡的事實。
人過五十,眼睛花了,頭髮白了,肚子鼓了,面板鬆了,除了自己不願意承認之外,其實已經老了。
都說時間如流水,而歲月的逝去完全在不經意中。回想童年就在眼前,所經歷的一切,歷歷在目:下河撈魚摸蝦,扛著杆子粘知了,做個彈弓打麻雀,看看天空中比翼雙飛的燕子,聽聽排成隊的大雁發出的“嘎嘎”的叫聲,都有無限的樂趣。隨著時間的漫步,不知不覺中懂得了愛情,迷上了小說,做起了青春的夢。我懷揣著夢想走向了社會,但憧憬中的一切還沒來得及開始,就進入了遠離夢想的現實,成了一個忙忙碌碌的上班族,緊接著稀裡糊塗地進入了圍城,接下來孩子降生了。從此,相當多的時間、精力、情感都傾注到孩子身上了:生病時,憂心如焚;外出時,牽腸掛肚;而孩子的學業與前途更成了家長的心病。可以說從中考、高考、考研,到就業、婚姻、生育,一環扣著一環,過了一關又一關,原本以為人生的旅途上撒滿玫瑰花,卻原來是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的風雨兼程。好不容易熬到孩子的一切都安定下來了,疲憊的身心也該放鬆一下了,但卻突然發現自己已經邁進中老年人的行列了。
聖人是“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而我等凡夫俗子則是忙而忘樂,不覺老之已至。想想真乃造化弄人:年輕時因為年輕而充滿著夢想,卻在責任和義務中忙得團團轉而無暇顧及;等到肩上的擔子放下了,輕鬆、閒暇了,青春年華卻一去不復返了。對於過了五十數六十的人來說,在人生的旅途上經歷了親人的生離死別,品嚐了生活中的甜酸苦辣,如今已進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境地,曾經的夢想、愛情、事業,已隨風而去;所謂的功成名就、榮華富貴,已是過眼雲煙。
王國維有做學問三境界之說,想想人生的歷程何嘗不也是如此。年少時,對美好的未來充滿著想象,正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心態;而走向了現實生活,承擔起責任和義務之後,則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狀態;等到在希望和期待中奔波了大半輩子之後,卻原來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境地。
回望流失的歲月,人們尋尋覓覓、忙忙碌碌地一路走來,最終的收穫不過是生兒育女,繁衍後代而已。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未來和希望,但也不必盼著孩子長大就好了,盼著孩子考上大學就好了,盼著孩子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好了。其實,人的所謂期盼,一般指的是結果,而結果到手了之後,慾望卻沒有止境。所以,期盼未來,追求結果,遠不如享受過程為好。一般來說,當孩子在幼兒時期,一個新家庭就像初升的太陽,對於忙碌其中的年輕父母來說,乃是生命歷程中最幸福的時光。等到孩子翅膀硬了,父母也就差不多老了。當孩子飛走了以後,剩下的是繁華過後的空巢;空巢的日子變得清靜而又悠閒,但其中也有一絲剪不斷的落寞和孤寂纏繞其中……
對於老年人來說,雖說“夕陽無限好”,但已“只是近黃昏”。回望人的一生,每個人都曾經有過一段最美好的時光,但因為人總是在期盼著美好的未來,所以當你經歷這段好時光的時候,往往意識不到,而只有在回首往事中才能發現:也許你想起了無憂無慮的童年,覺得那是你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候;也許你想起了剛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那才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也許你想起了你的初戀情人,甜蜜約會,刻骨銘心的肌膚之親,那才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也許你想起了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父母健在,孩子可愛,一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那才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歲月。不過,儘管老年人的青春、夢想、愛情、事業早已成為往事,但無論到了多大年紀,依然對未來懷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期盼。這種期盼飄忽不定,若隱若現,似有非有。總之,你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期待,期待你的生活現狀會發生某些符合你的美好願望的變化。人其實是離不開這樣一種期盼心理的,正是因為有了這種莫名的期盼,人生才有了希望。而“希望是生命的源泉,沒有了它,生命就會枯萎”。這是富蘭克林的名言,換成通俗的說法就是:人活著,就得有盼頭;如果沒有盼頭,那活著還有什麼勁呢?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在這種對美好未來的期盼中,任憑歲月的流逝而渾然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