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看了一則訊息:一位記者去農村採訪,看見一位6`7O歲的老人在地裡勞動,走上前問:大爺你幸福嗎?老人回答:你如果6、70為了生計勞動,幸福嗎。記者無言以對。是的,現在農村不少6、70歲的老人在田間勞作,風裡雨裡,那麼辛苦,令人心酸。大多數老人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本身雙方最少4個老人,加上本人子女,也是心有餘力不足。這些老人們年輕時為兒女讀書、買房。年老無積蓄,農村養老金又少,只靠自己種糧,維持家用。
-
1 # 百川王佔功
-
2 # 芬芳滿甸
當你看見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在田間勞作,有何感想?
我覺得只要是身體好,在田間勞作很正常。我身邊的親人就有兩個案例。
他今年95歲,依然精神健碩,家人不贊成他再去勞作,但是姥爺不定期偷跑到田間地頭,可能那裡就是他的精神寄託。
他剛退休時在家無所事事,特別不習慣,心情鬱悶,身體患有三高症。經常和愛人吵架,有時候氣的愛人想離家出走。
自從他進山養豬後,似乎變了個人,性格也開朗了,三高也消失了,也沒功夫和老伴吵架了。雖然山上條件很差,連通訊訊號也沒有,可是舅舅似乎很有知足,他說他趁著還能動,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下他多年有的創業夢。在機關上班時就羨慕那些創業的。
60多歲的舅舅退休工資滿可以支付他的生活需要,但是他通過養豬這個形式,在實現他的精神需求。我覺得還是讓我們晚輩佩服的。
現在姥爺和舅舅的吃苦耐勞精神是我們教育晚輩的素材,每年我們都要帶著孩子去看望他們,一是讓在城裡長大的孩子體驗農村生活,二是讓這種意志力在晚輩身上得到喚醒。
言傳不如身教,潛移默化的力量勝過文字表達。
-
3 # 藍刀魚2
一個六、七十歲的老人在田間勞動是一幅幸福的景象,老有所勞,勞有所獲是人間美景。對於六、七十歲的老人,人們想到的是無所事事的退休生活,實際上那是沒辦法,老人們總不能長期佔據勞動崗位,不退休吧。
在農村的田間勞動,多一個人就多一個幫手,老人別說六、七十歲,就是七、八十歲或以上也應該出去幹活。人嘛,活著是福,勞動更是福,沒什麼好抱怨的,尤其在農村。在農村,多一個人幹活不嫌多,一畝地產量多少就多少,都是你們一家人分,所以老人也應該出去田間地頭幹活。
農村不像在城市,一個工作崗位多了一個人,工資水平自然下降,所以老人應該退休,否則年輕人沒工作機會,因為這個工作崗位多不了一個人。無所事事,憂心仲仲是城市人的生活常態,一個城市,總不能讓你想工作就去工作,想打工就去打工,想做生意就去做生意。因為工作機會容不下多一些人,市場也容不下多一些人來擺攤設點做生意,所以有人要失業而無所事事,有攤點被清理而閒暇無為。
農村老人在田間地頭勞動,真的很幸福。
-
4 # 過把癮2020
我和大部分人看法不同,我不覺得看見六七十歲老人在田間勞作是一種辛酸,我反而覺得,這是現代社會中老年人的活力以及對生活的熱愛,體現了與傳統舊社會老年人身體健康卻在家待著不動、守株待兔、消極生活、老態龍鍾的巨大區別。
勞動最光榮,農民是最可愛的人農民是非常可愛的一部分人,他們寬厚、善良、誠懇,靠一雙勤勞的雙手帶來五穀雜糧,每當我看到田野整齊的水稻、油菜籽、小麥、瓜果蔬菜,我就非常感動,這是偉大農民的傑作!
如果一個農村老人在田地勞作,我會非常感動,他們用自己唯一的技能在持續貢獻,他們沒有怨天尤人,沒有找藉口放棄勞作,他們堅守、堅持自己的崗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身體好的農村老人應該積極面對生活我爸媽今年65歲,農村戶口,長期生活在農村,可是看上去像50歲,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生活積極向上,從不怨天尤人。
我爸爸退休3年多了,每個月退休工資幾千塊,在農村可以說吃香的喝辣的,一般人覺得我老了,理所應當不需要幹活了,等著養老就可以,就整天會打牌、無所事事、在村頭晃到村尾,每天和幾個同樣不幹事的湊在一塊,堵在路口看著過往行人。
但是我爸爸不覺得,他說,退休是退休,但是我身體棒棒的,為什麼就必須開始遊手好閒,在家等著養老?我的事情多著呢,我的生活長著呢。
農村老人如何過得充實?那麼農村條件有限,老人如何充實自己的生活?很簡單,種田養殖!
雖然農村不能像城裡人那樣娛樂消遣,但是其實做的事情也很多。我媽媽也60多了,她說我是農民啊,我有地啊,我可以和你爸爸一起更加細心的研究種植、養殖,這不僅可以打發時間,還可以鍛鍊身體,又可以為家裡帶來綠色蔬菜,何樂而不為?
人不能太閒,要找點事做一個人閒的慌就容易想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我們村這樣例子太多了,隔壁老李閒著去外面賭博上癮,輸了幾十萬;隔壁村老張覺得自己老了,不需要幹活了,學會上網後成天沉迷網路,竟然交上網友了,最後被騙十幾萬。
相反,我爸媽身體越來越好,家裡農產品源源不斷,精神頭非常棒,雖然看到他們在田間勞作很心疼,但是他們不捨得放棄種田,所以我也不再去勸說,讓他們享受這些過程。對他們來說,這比成天待在城裡“鴿子籠”無所事事舒服多了!對他們來說,這就是他們的成就感。
被迫勞作的農村老人確實辛酸當然,我上面說的是有能力,身體健康的農村老人對待生活的態度。當然,還有一部分農村老人是因為生活所迫,子女不孝順等,這些老人在田間勞作當然是心酸的,但是他們也在靠著自己的能力在改變,他們在做農民該做的事,他們靠自己生活著,在可憐的同時,我更多的是尊敬。
所以,當我看到六七十歲老人在田間勞作,我首先看到的是積極的心態,樂觀的精神,以及對他們的尊敬。
不過,如何改善農村老人生活依然是三農需要研究的問題,做到老有所依是我們的目標。
-
5 # 陳段泉
當看見一個六七十歲老人在田間勞作?確實不是個茲味?為什麼呢?四十年改革開放,很多年輕人都到珠三角城市,或大都市入廠做工、建築工、酒店侍應工,好點的幾年後開小車回來了,我們雖然是“世界客都”名氣大,畢竟是七縣都是山區、或革命山區,據知內情者說:“五華是命老區,縣城開發區、縣城建設很好!是廣東省衛生城市,正在建立全國衛生城市,但欠貸6至7億”。我們是五華縣公民,誰不想家鄉有發展,經濟越來越好!五華縣發展了,受益者就是五華人民。去年以前還有許多良田變荒地了,近半個月以來,我們棉洋鎮黨委、鎮政府派幹部工作組到洛陽、綠水、雙橫等管區墾荒,復耕多種糧食,幹部下基層幫群眾辦實事,大家拍手稱快。種水稻面積增加就是農民最大實惠。手裡有糧,心裡不荒。願為農民辦實事的幹部點贊。
-
6 # 南洋教父
看見六七十歲的老人在田間勞作,有何感想?
我很認真嚴肅地回答,六七十歲還可以下地勞動,身體一定不錯!有地可以耕種,有活幹,這是最幸福的晚年生活!
看到提問者說看到六七十歲的老人還要在田間勞作,風裡雨裡,那麼辛苦,很心酸。實在不敢苟同。
2020年4月25日回答了新大風歌的提問“農村有的老人70歲還在幹農活,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今天是2020年4月26日看到了有點相似的問題。感覺這事挺不簡單的,只好硬著頭皮再嘮叨幾句。
我是1960年出生的,土生土長的中中國人,小時候老師說我們的民族叫中華民族,這個民族最大的特點就是勤勞,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水澆灌腳下田!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有一個勞動節,口號是勞動光榮!那時候覺得勞動幹活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幫助父母幹家務都覺得自己不簡單!那個年代,工人老大哥,農民伯伯,解放軍叔叔,是最最可愛的人!工人不光加班加點努力工作,還搞技術革新,農民不光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還大搞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紅旗渠的建設如同人造天河!解放軍爬冰臥雪保邊疆!人人都是小老虎!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似乎全民都焦慮一個事!養老!四五十歲愁這事,吃喝玩樂是健康的老年生活,跳舞唱歌是養老!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幹活成了悲慘的事!有一個小偷被抓起來在監獄非常認真地說,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居然因這句話而走紅!言下之意是還要去偷!現在據說有人打算高薪和他籤合約!這個世界好像顛倒了!
這些年經常出國,發現國外的人普遍年紀很大了還工作,國外超市工作人員,餐廳服務員,開出租車的司機,很多都是老人,很多六十歲以上!有人據此下結論,說我們非常幸福,他們真倒黴!由於本人的家在新加坡,我專門非常注意這個問題,我發現,國外的老人幹活,他們自己沒有覺得悲慘,他們覺得靠自己雙手掙錢養活自己,是很光榮的,不給子女添麻煩是非常自豪的事!很多人都有一個看法,年輕人也不容易!不要看他開豪車住別墅,壓力也很大!
有人選擇唱歌跳舞養老,有人選擇抱團取暖養老,我選擇工作養老!我今年60歲了,做服裝生意,天天忙,還打算開新店!
誰幸福,誰悲慘,這點事,說多了覺得自己弱智!
-
7 # 下里巴人文字
六七十歲的老人在田間勞作,這在農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農村不比城市,沒有退休金可以保障比較優裕的生活,農村的老人只要乾的動,很少有人閒在家裡。都要種地或乾點零活,想方設法掙點錢,貼補家用。
有人說,農村的老人就是閒不住,年紀大了,好好享幾年福多好!可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以前農村有句老話,叫做養兒防老,可現在,養兒太難了,買房,娶媳婦,需要的錢都是天文數字,為了完成任務往往要揹負一身沉重的債務。這些債務年輕人一般都負擔不起,有的年輕人甚至拒絕還債,只能由老人扛在肩上,用餘生去償還。
再就是老了,雖然生活上花銷雖然少了,可是傷病多了,看病吃藥的支出越來越大。平時多攢點錢,關鍵時候用來保命。
現在年輕人很少種地了,因為種地的收入太少了。老人們幹別的不行了,種地還勉強可以。也算是發揮餘熱吧。
看到一些專家大放厥詞,說什麼不能讓老百姓們太富裕了,那樣不利於他們去奮鬥!聽著這話寒心呀!你們也是父母養的,如果你們的父母老了,甚至臨死前也像這樣為眼前的生活而奮鬥掙扎,你們還會說這些混賬的話嗎!
當然,國家也越來越關心農民,給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發放一些養老金,提供一些幫助。我相信,老有所養會很快實現吧!
-
8 # 生活似錦
我看見一個六七十歲的人在田間勞作,我的心情是複雜的,首先是微微一疼,心疼他們。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悅的是,他們有健朗的身體,心理恐懼的是這些人是不是老無所依呢。
但轉念一想,如果六七十歲了,尚且能在田間勞作,那說明身體康健,自由如風。勞動最光榮,這句話人人皆知,在田間勞動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在天地裡,自然中揮灑著汗水,親眼看到辛勤勞作的成熟的果實,心中承載著滿滿的希望,那種成就感,身心的愉悅,對他們而言,真是一個字,爽。他們自己能感受到,品嚐到甘甜美妙的滋味。
我外婆80多歲的時候,還經常去田間勞作,拔拔草,捉捉蟲子,在菜園裡,侍弄她自己種的各式各樣的蔬菜。外婆一生熱愛勞動,幾乎可以說是病痛極少,百年之後無疾而終。熱愛勞動的人,真的,他們的肌肉是有力量的,內心是純淨樸素的,他們相信一個真理,只要付出就有收穫。他們活得簡單充實,他們沐浴著大自然的Sunny雨露,他們的性格堅韌有力量。
真的很欣慰,六七十歲的時候還能為社會家庭創造價值,而不是說終日纏綿在病榻上。
如果到了六七十歲,不喜好乾這些農活,迫不得已而為之,那就另當別論了。
希望我們餘生活的奔放而熱烈,按照自己的意願過生活。
希望你,我,他,世間的每一個人,老有所用,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
9 # 風道場武道教育館
我的家鄉在農村,我從小生活在農村,現在出來工作了,基本每年都會回去三四次。六七十歲的老人在勞作,在鄉村是普遍現象,雖然現在農村物質條件不差,一般他們的兒女也會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會補貼他們物質,他們其實不愁吃穿,那麼我們可以分析下他們為什麼還要勞動耕作,不捨得放棄田地了?
其一,農村人勞作一輩子了,習慣了田間勞作的日子,田地就是他們的另一個孩子,耕耘那麼多年,每年都有收穫收成。春來秋往,春耕秋收,你讓他們一時放棄耕作,他們內心是不捨得,也不願意放棄讓田地荒蕪著。所以他們會種一些田地,看看莊稼,天天地頭逛逛,內心也舒坦很多,自力更生才更有人生意義。
其二,老人在農村養老,適當的運動對他們來說是好處多多的,他們不像城市裡面的老人,可以逛公園,跑步,娛樂等。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可以經常去田間地頭看看,有個地方走走,心裡有滿足感,也可以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
其三,農村合作醫療開展很多年了,基本保障有了 ,他們很感謝國家和政府,他們更希望自己可以多生活些日子,減少孩子的負擔,也開始享受現在美好農村生活。耕作田地,有時候可以種一些蔬菜,水果,農村經濟作物,吃自己種的水果蔬菜,內心更加舒坦一些。
其四,農村老人喜歡聚齊在一起聊天敘舊,每每攀比的不光是家庭孩子,更多一些會對比莊稼好壞,對他們來說,一輩子不離開土地,誰家的水稻種的好,誰家果實好,誰種的蔬菜好吃,他們會彼此攀比著,這是一個好事情,不是盲目攀比,是勤勞優秀的誇獎。他們是不甘心落後別人的老農,哪怕年齡大了,還是會種一些東西,田間勞作再正常不過了。
還有一些其他原因,大家可以各抒己見,想想你見到的老人是為了什麼 勞作不止了?
-
10 # 蔣山老徐
題主又提到當你看見一個六七十歲的老
人在田間勞作,你有何感想?
農村六七十歲的老人在田間勞作是一種普遍現象,而且不管家境殷實或是貧寒可以說大多數老人都閒不住,但是有許多網當作一件新鮮事,拿到網上來說事,這種現象短時間難以改變,只能慢慢來,題主問看見了有何感想,我不僅看見了,我常與他們交流,而對他們實情有所瞭解,但我要說明的只瞭解本地區的實情,對其它地區不瞭解,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因此,只能針本地勞人田間勞作說說自已的感想!
1,在我們本地不僅六七十歲老人田間勞作,甚至有70多,8o多和近90歲的老人還在勞動,如果大家不信,我可實名告許大家,而且他們家境很好,子女也不許他們勞作,但是他們要勞作,不僅生活能過,而且有存款,多的有幾十萬,現舉例說明!
(1),徐同崗75歲,腿還不好,把全家人的責任田養了蟹,每年收入3萬一5萬,老倆口生活開支外,年年有結餘。
(2)徐福水82年,兒子在成都經營輪胎是區域負責人,姑娘條件也好,老倆現有存款,據我所知致少20多萬,不僅養蟹,有果樹,種五穀雜糧,而且收穫很好,他種的莞豆在清明前上市,我還買了他4斤莞豆夾計24元,他非生活所迫去勞作。
(3)史木元今年正好90歲,昨天在菜市場拖著板車買菜,老伴,兒子,姑娘不許他勞作,他就不聽,女婿是臺灣姥,他臺灣,北京等地都旅遊過,但回到家就閒不住。
2,老人田間勞作非生活所迫有的勞作慣了,等到下一代老人可能不會這樣勞累了,他們也城裡老人跳舞,跑步,為的是鍛鍊身體,我們田間勞動也是鍛鍊身體。
3,在我們本地區如果到老人中去調查一下,大多數老人對現在生話很滿意,認為從來沒過這樣的好生活,非常感恩黨和政府,也許少數人有點怨氣非對政府的政策,而對地方幹部有點意見。
4,六七十歲老人田間勞作是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可能有人要罵我,理由如下!
(1)過去六七十歲農村老人多數不在這個世界上,以我居住的自然村為例,在解放前全村沒一人滿60歲的。
(2)在過去老人想勞作,還沒事做,在六七十年代,田是集體經營,老人想到田裡自由自在勞作,那做夢也不敢想呢。
在農村60,70歲老人佔種地人數的多半,可以說是主力軍,我今年64種的10畝地,這在我們同齡人中是最小的農戶,要說與城裡退休的幹部、工人坐著拿工資比是苦了好多,風裡來雨裡去一年也就是收入7、8000元,只抵人家一月工資;要說和以前的農民相比就算不上累或者苦,就我們這裡情況而言:大田農作物就是玉米,耕地播種全由機械化來完成,人工活就是定苗和搬玉米棒子重些,象過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情景很少出現了,其它就是田間管理只用噴霧器就行,打鋤草劑、農藥,灌溉,這些活兒都算不上強體力勞動,就秸稈也是機器收割,時間也用不了太長,從種到收也不過6個月,實幹活時間一年也不過倆個月,如果種粘玉米賣青棒子,僅用4個月的時間一年農活就告結了,你說能算的上累嗎?南方年收倆茬也許要累些,但是我只生活在北方,只知道我們北方農民的田間勞作情況,我覺得現在種地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碎片化和小農化的產業,走專業化種地是收益微博,購置機械是大材小用有些浪費,全部僱傭成本高,加快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種植是農民特殊是60,70歲的老農最期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