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兵團戰士1949

    這個問題很簡單,瞎掰!你把笑話當正史了,岳飛是秦檜矯詔所殺,歷史記載的明明白白,不要把歷史學歪了,《宋史·刑法志》中有明確記載:“十一年,樞密使張俊使人誣張憲,謂收岳飛文字,謀為變。秦檜欲乘此誅飛,命万俟卨鍛鍊成之。飛賜死,誅其子云及憲於市。……飛與舜陟死,檜權愈熾,屢興大獄以中異己者。名曰詔獄,實非詔旨也。其後所謂詔獄,紛紛類此,故不備錄雲。”

    秦檜死後不久,在趙構所釋出的一道詔令中,對秦檜擅生殺之權的事實加以揭露了。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70載:詔:“命官犯罪,勘鞫已經成,具案奏裁。比年以來,多是大臣便作‘已奉特旨’,一面施行。自 今後,三省將上取旨。”這裡面的所謂“大臣”,當即專指秦檜而言;所謂“便作‘已奉特旨"”,實即“假傳聖旨”亦即“矯詔”的同義語。在此詔中雖則未將岳飛獄案明確指出,但其必然把這一獄案包括在內,卻是斷然無疑的。

    在紹興十一年和議中,金國明確規定南宋終身不得罷免秦檜的相位!南宋史家熊克在《中興小記》中記載“初和議定時國書中有不得輒易大臣語”,因為秦檜的靠山是金人他才能穩居相位,殺害岳飛的就是大漢奸秦檜無疑,以上,謝邀

  • 2 # 駭浪無波瀾

    如果當年岳飛不是“情商低”執意要迎回徽欽二帝,是不是就不會被趙構給莫須有殺害?

    歷史沒有假設,歷史的每一個必然的結果都是由許多個偶然促成的。如果岳飛的情商高了,那就不是岳飛了。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岳飛就是由屬於他的優點和屬於他的缺點共同組成了岳飛,是獨一無二的。

    就好比許多喜歡歷史的朋友都喜歡白起一樣,大家會不會說如果白起不那麼嗜殺就好了,可白起不嗜殺那還是殺神白起嗎?

    退一步來講,岳飛情商高些會如何呢?岳飛的情商高了,就不會因為理念不同而離開主將王彥,不離開王彥就沒機會在宗澤帳下得到鍛鍊的機會。

    如果岳飛的情商高了,岳飛自然就不會一而再,再而三提要迎徽欽二帝,可是如果岳飛沒了這份夙願的話,他還會不會孤軍犯險帥民團和義軍對抗金軍呢?

    情商是個很飄渺的東西,情商高,那要看高到什麼程度。如果岳飛不執意要接回徽欽二帝;不在宋高宗反悔時使性子;不因為理念不同而離開“王彥、杜充”;不一心為了抗金而擁兵自重;不在宋高宗已經決定議和時,還執意要與金人一戰的話,那請問,這還是抗金英雄岳飛嗎?

    岳飛是獨一無二的,是鮮活的,如果岳飛為了保全自己,變得圓滑的話,那麼歷史就會少了一個抗金英雄。

  • 3 # 濤哥金評媒

    為了試探趙構,斡離不假意和趙構比射箭,結果趙構連射三箭都射中了。這下斡離不更懷疑趙構是冒牌的了”,斡離不在同趙構的對話中發現此人大義凜然,臨危不亂,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這個親王趙構肯定是冒牌的。

    宋朝的皇族子弟他見的多了,哪一個不是膽小如鼠、懦弱無能啊?於是就將其放了回去,要求換一位真的王子來,於是趙構幸運地被放回去了。

    還有一種說法,說這位康王趙構作為人質,被金軍押著北上,中途逃走了,被一匹由神仙幻化的泥塑神馬載著渡過黃河,這就是所謂的“泥馬救康王”的故事,估計是後來當上皇帝后,大臣們為美化他的逃跑行為故意美化出來的故事。

    不管是被放回來的,還是自己偷跑回來的,總之離開金軍的康王一狂奔,瘋狂逃命,據說他在逃跑的過程中,傷了下面,導致後來沒有子嗣。

    金兵第二次攻打東京汴梁的時候,宋欽宗下了一道聖旨,封趙構為兵馬大元帥,讓他率領各地兵馬,火速救援東京。

    可趙構不敢和金兵交戰,眼睜睜地看著東京陷落,父兄當了金兵的俘虜。

    趙構逃至南京稱帝,死後廟號高宗。

    因北方各路義軍都表示願意接受岳飛指揮,甚至敵方很多掌兵大將都準備投降岳飛,當時岳家軍頂多10萬人馬,但是加上河北河東幾十萬義軍和準備投降的偽齊軍、金軍,那麼岳飛將一躍成為當時軍事實力最強的軍事集團,如果任由其做大,到最後給岳飛來個黃袍加身也沒什麼不可能。

    所以趙構在岳飛北伐一路大勝的情況下,連發12道金牌召回,並安置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殺掉了他。

    當然還有人說,岳飛上表發表過對立儲的個人意見,也招致了皇帝的猜疑,這也個理由,但肯定不是核心原因。

    要知道,很多人說宋朝文官待遇高,可誰知道,同品級的武官的薪水要比文官高得多,而且,為顯示對武將的尊重,上朝時高階武官給宰相行禮,宰相必須大禮相還,這是非常高的禮遇。

    總的一句話,趙構對功勞和勢力越來越大的岳飛,越來越不放心,怕他成為又一個宋太祖,這是不爭的事實。

    宋徽宗趙佶被囚禁了9年,於公元1135年故去,而他的兒子欽宗趙桓於1156年死掉,而岳飛於1142被害,也就是說岳飛作為軍事統帥北伐時徽宗早就沒了,怎麼可能還去迎什麼徽宗。

    1140年岳飛最後一次北伐時,被召回害死,而這時徽宗早就死了多年了,在最初的時候,他可能提過迎回二宗,而這時候再提這個本身也沒什麼必要了,他也不可能傻到還會這麼做了。

    公元1126年,岳飛參軍,當時的最高軍事長官是康王趙構,而當時的岳飛當到的最大的官職是武翼郎,是個從七品的小官,公元1127年二宗被金軍擄走,當年四月岳飛的老首長趙構在南京稱帝。

    從此以後,作為高宗的嫡系,岳飛一路高升。

    欽宗在位時,岳飛跟這位皇帝,八竿子打不著,應該都不知道他是誰。

    是高宗將其提拔了起來,好,就是押寶救回欽宗之後受重用,那也沒有直接效忠現在的主子高宗保險啊,這麼多年,就不明白,為什麼有人一直說,岳飛的死是因為想迎回被擄的二宗呢?

  • 4 # 歷史步行街

    岳飛提出迎回徽欽二帝確實是政治上不夠成熟的表現,但並不是宋高宗最後下手的根本原因。岳飛所犯的最大錯誤有兩個,一是干涉立儲,二是與南宋戰略方向相左。

    01 岳飛的不成熟行為讓高宗不滿

    岳飛早期在政治上確實有不成熟的地方,包括提出迎回徽欽二帝,讓高宗趙構心理很不痛快。

    還有在劉光世事情的處理上,一氣之下給皇帝甩臉子,辭官不幹。

    這些舉動無疑會給宋高宗留下極不好的印象,但好在岳飛後來有所改正,不再將迎回二帝掛在嘴邊。加上在旁人的勸說下,接受詔命回來上班。因此,這些並不會讓宋高宗最終痛下殺手。

    02 干涉立儲實在不該

    岳飛犯得第一個大錯,就是貿然向高宗建議立儲。自古皇位的傳承是每一位皇帝心中最深的祕密,即便是心腹大臣也沒有資格議論。

    而岳飛此時手握重兵,在軍中和民間威望很高,本就備受高宗忌憚。這個時候還主動提出建議進行立儲,這讓高宗如何去想?

    不出所料,趙構駁斥了岳飛的建議,兩者的矛盾從此時開始變得不可調和。

    原先金國抱著消滅南宋的目標而來,岳飛則是對抗金國最有力的大將,宋高宗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即便有很多不愉快的舉動,高宗依然對岳飛保持包容的態度。

    經過多年的交戰,金國無力南下滅宋,而南宋也逐漸安於偏安一方,並且這一態勢很有可能將長久維持下去。那麼此時握有兵權,而政治主張與高宗又不一致的岳飛,對於高宗就是巨大的威脅了。

  • 5 # 知乎子不語

    首先說明一點,迎回二聖不是岳飛提出的口號,宋高宗趙構即位詔書中就有“同徯兩宮之復”之語,這就是“迎二聖”口號的前身。此後,趙構還不時有提及迎回二聖之語,如:

    ‘敵南侵,蓋有窺江、浙之意,賴卿等戮力捍敵,使其失律而去,朕甚嘉之。然中原未復,二聖未還,朕心歉然,卿等其勉之!”

    因此,岳飛秉承皇家的口號,其實也沒有多大的過錯,關鍵在於岳飛遭到趙構的猜忌,君臣之間政見不合,讓趙構產生了嚴重的危機感,這才痛下殺手。岳飛被殺可以從以下二個方面分析:

    一、苗劉之變,趙構的陰影

    宋高宗趙構南渡建立南宋小朝廷後,寵幸樞密使王淵,王淵與宦官勾結,搜刮民財,激起南渡軍士不滿。此時,劉光世、韓世忠等大將統兵在外,分守各地,只有苗傅及威州刺史劉正彥在杭州護衛。因此二人趁機發動兵變,聲稱趙構得位不正,逼迫其禪位於皇太子趙旉,由隆祐太后垂簾聽政。此後,劉光世、張浚、韓世忠、張俊等人起兵平叛,擁戴趙構復位。

    苗劉兵變成了趙構終生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使趙構一生都不再信任武將,且頻繁排程將領,達到“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目的。

    甚至因為苗傅拿徽欽二帝仍在北方來質疑趙構皇位的正統性,並以此為主要理由要求趙構退位,更加深了趙構對此事的耿耿於懷,對於他往後排斥北伐、傾向與經過和議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擁兵自重,干預儲君

    紹興七年,趙構在臨安府召見岳飛,拜太尉,允諾岳飛指揮除韓世忠和張俊以外的各路大軍,後在張浚和秦檜的遊說下,取消成命。岳飛氣憤之下,擅離本軍,以母守孝的名義去了廬山,趙構為了請岳飛出山,連發三道詔書,岳飛堅辭不就,拖了六天後才向趙構謝罪。

    紹興十年,大將劉錡取得順昌大捷。金國不甘失敗,調集重兵反撲。宋高宗趙構害怕劉錡所部被殲,曾下十七道御札,詔書雲“已降詔旨”、“累降詔旨”、“累降處分”,好話說盡,幾乎到了哀求的地步。然而岳飛在三個月時間內均按兵不動,未去增援順昌。這種不遵君命的舉動,引起了趙構很深的猜忌。

    也就是在這一年,岳飛面奏趙構,聽說金人要把欽宗的兒子趙諶送到臨安。岳飛請求無子的趙構建儲,以定民心。趙構聽了非常不高興,嚴厲的責備岳飛說:“卿言雖忠,然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岳飛冒然之下,犯武將干預朝政的大忌。

    小結:

    宋太祖趙匡胤上位靠的就是軍事政變,因此有宋一朝,對武將的猜忌和防範達到了頂峰。武將威望過高,就是對皇權的嚴重威脅,當時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口號。堂堂的大宋軍隊,在形式上變成了私軍。而岳飛又屢次要求增兵北伐,不遵君命,干預儲君。

    因此,有著苗劉之變慘痛經歷的趙構,在秦檜的推動,王俊等人的幫佐下,共同把岳飛推上了死路。

  • 6 # 小小小百科全書

    岳飛這位南宋時期的愛國將領,其能力和忠心自然毋庸置疑。但不得不說,岳飛的情商實在低的可憐。歷史上岳飛身死,表面上看是被秦檜所陷害而死。但事實上秦檜只是動手殺人的刀子。真正要岳飛命的人就是宋高宗趙構。趙構為什麼又會要殺掉岳飛呢?要知道趙構曾經一度非常的欣賞岳飛,並且認為岳飛是南宋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趙構從喜歡岳飛變成了厭惡,甚至要殺死岳飛,從這一點就顯示出了岳飛做人的失敗。情商太低失去了統治者的信任。那麼悲慘結局也就不足為奇了。

    紹興七年十月,岳飛得知了金國想要宋欽宗的太子趙諶的訊息後,岳飛敏銳的發覺到,金國此舉被沒有什麼好心,他此時已經深知趙構對於宋欽宗和宋徽宗的忌憚了。趙構是絕對不允許任何人救回二帝的。其原因就是因為害怕自己皇位不穩。而金國釋放宋欽宗的太子趙諶,其目的就是為了動搖趙構一脈的統治地位。所以岳飛非常憂慮宋國內部會引發動盪。他上書建議趙構趕緊冊立他的養子趙瑗為皇儲,這樣一來即使趙諶回來也不會有太大影響。可以說岳飛這麼做確實是為了趙構考慮,但他貿然的參與到了立儲之事中,也使得趙構對岳飛開始不滿,甚至厭惡了起來。岳飛參與皇儲事宜,這才是趙構和岳飛關係破壞的導火索。

    之後趙構力主議和,而岳飛呢?一心想著和金國死磕。坦率的講,趙構和岳飛的策略都沒有錯。趙構站在國家角度來講,他知道南宋無力和金國死磕,所以只能屈辱議和。岳飛身為將軍收復國土擊退外敵也沒有錯。但岳飛顯然格局要比趙構要小很多。他想要消滅敵人的想法是好的,但他卻忽略了南宋根本無法和金國死磕這麼一個事實。所以在後來岳飛根本不聽趙構的停戰命令,要知道岳飛手握重兵還不停令行事,這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大忌。也正因為如此,岳飛耗盡了趙構對他的耐心。這也是為什麼秦檜陷害岳飛,趙構並沒有阻止的原因。事實上趙構就是想要趁機除掉岳飛這個不穩定因素。

  • 7 # 浮生一歲月

    岳飛之死其實就是趙構為了鞏固政權,與秦檜聯合起來共同謀害了岳飛,與岳飛情商是高是低無關,也與他是否執意要迎回徽欽二帝關係不大,而且岳飛之死也是當時形勢下必然的結果。為什麼這麼說了?

    第一,岳飛從基層開始,最終官至樞密副使,不僅剿滅了南宋境內的流寇,還一直戰鬥在抗金的最前線,其心繫民眾、紀律森明,不僅功績卓著,而且手握軍權,對趙構的統治肯定形成了很大的威脅,這可能是岳飛死亡最重要的原因了。因為從唐朝中後期一直到北宋建立,藩鎮尾大不掉,甚至取代中央政權的例子比比皆是,趙構怎麼能放得下心了?至於岳飛之死,如果沒有趙構的首肯,緊靠秦檜的苦心陷害,僅憑“莫須有”的罪名怎麼可能致岳飛於死地呢?因此,這是在趙構示意或者說默許下,秦檜羅織罪名,二人互相配合下將岳飛至於死地的。

    第二,岳飛性格倔強,桀驁不馴,屢次自恃兵權,輕視朝廷,使趙構臉上無光,最終揮師朱仙鎮,形勢一片大好時,趙構令其他部隊撤退,沒有得到友軍的配合,還被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回。

    第三,岳飛確實表現的情商不高,不僅執意要迎回徽欽二帝,還對選立太子一事參與過深,怎麼能不在趙構心中留下疙瘩。

    第四,金軍議和的一個條件就是岳飛必須死。

    正是在這各種因素的作用下,趙構猜忌岳飛,岳飛自身性格缺陷、胡亂站隊,主和派秦檜與岳飛之間的爭鬥,金國的因素,這些綜合在一起,隨後趙構與秦檜合謀害死了岳飛。可憐,可嘆,一代英雄

  • 8 # 土豆剪輯影音

    在大宋的朝堂裡,趙構剛開始也想做個明君,也希望岳飛能收復河山,至少要把燕雲十九州給奪回來。在這件事上趙構和岳飛的步調是一直的,

    怎乃,趙構的身邊有個秦檜,歷史書有記載,秦檜已經投降了金國。他接到了金國皇帝給的密令就是要除掉岳飛,因為岳飛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他們的利益。所以,秦檜每天不厭其煩的在趙構耳邊說一些岳飛的壞話,動搖趙構的立場。

    在秦檜和金國內外勾結,互相配合的情況下,趙構失去了英明的決斷,他害怕岳飛收復河山,宋徽宗會真的在北方稱帝,到那個時候,他趙構就沒辦法再繼續做皇帝了。

    所以,趙構在前思後想之後,做出了失誤的決斷,聽了秦檜的建議,處死岳飛。

    但趙構的心卻是矛盾的,他並不想真的殺死岳飛,趙構清楚的知道,只有岳飛才能給他守護江山。他想把岳飛暫時給關閉起來,等過一段時間用時在放出來。

    至此,趙構已經沒辦法在控制事情的走向,如果還要原諒岳飛,那以後還有人會聽令嗎?只能閉著眼睛殺了岳飛。

    所以,並不是岳飛情商低的問題,而是金國以及秦檜他們的目的,就是要除掉岳飛,只是藉助了趙構的手罷了。

  • 9 # 昨天即歷史

    岳飛連戰皆捷,倒是說過“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表達了必勝敢勝的訣心,但是岳飛被殺與“迎回二帝"沒根本關係,作為宋金這盤棋中的一個棋子,他的命運與宋金的攻守情勢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議和派與主戰派的此消彼長有關。

    首先是趙構與秦檜等議和派的態度,他們缺乏徹底打敗金國一統天下的雄心,只想偏安一隅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對岳飛、韓世忠等統軍將領,一方面依靠他們抵禦金國進攻,一方面又擔心尾大不掉,危及其統治基礎,因此面臨大兵壓境時便命其前方作戰,攻守平衡想議和時便削其權乃至殺掉,很有鳥盡弓藏的意味。

    具體史實便是,岳飛取得宋金郾城會戰與穎昌大捷的勝利後,逼近故都開封,趙構與秦檜卻命令"班師"。

    金兀朮見宋軍退卻,又渡過淮河侵略,岳飛、韓世宗再戰又取得勝利。

    宋金再議和,在有利的戰場形勢下,趙構與秦檜明升暗降除去他們的兵權,誣告岳飛謀反,逮捕入獄,隨後與金國簽訂納貢稱臣的“紹興和議",和議既成,次月,殺岳飛於風波亭。

    綜上所述,有訣心也有能力“直搗黃龍"的岳飛終究只是個臣屬,是宋金棋局中的一顆或用或棄的重要棋子,他的命運與趙構這個議和派的“帥"有關,與宋金兩方的攻守“棋局"有關。

  • 10 # 月關略萌

    首先要說明一點,岳飛之死與“迎回徽欽二帝”沒有關係。岳飛被殺害的真正原因是他與宋高宗趙構君臣間“政見不和”,不僅違背了趙構的意願,還讓趙構看到了威脅。

    闢謠!岳飛之死與“迎回徽欽二帝”的口號無關。

    很多人都說岳飛情商低,老是把“迎回徽欽二帝”的口號掛在嘴邊,得罪了宋高宗趙構,最後才會被莫須有的罪名給殺害。可是真相真的如此嗎?認真推敲一下,就會發現這種說法完全站不住腳。

    第一,最先提出“迎回徽欽二帝”口號的人是宋高宗趙構。

    宋高宗趙構作為“靖康之恥”中唯一沒有被俘虜的皇室宗親,南下被擁護並建立南宋小朝廷是順理成章之事。而提出“迎回徽欽二帝”的口號是趙構用來收攏民心的一種政治手段。作為臣子的岳飛哪有資格提出這種政治意味濃郁的口號?岳飛只不過是順應民意,附和、響應趙構的口號罷了。

    第二,“迎回徽欽二帝”不會影響趙構的皇位。

    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一旦徽欽二帝迴歸,勢必會影響到趙構的地位。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徽欽二帝被俘北上金國時,朝中的文武大臣大多也一同被俘虜。可以說,這次被俘讓徽欽二帝的整體勢力被“連根拔起”。反觀南宋小朝廷,擁立趙構為帝的朝臣自然都是他的嫡系。即便徽欽二帝迴歸,此時南宋朝中的文武大臣都是趙構的人,徽欽二帝最多隻不過是象徵意義上的太上皇和太太上皇罷了,對於趙構的皇位根本沒有威脅。

    為什麼這麼說?如果徽欽二帝一直被囚禁在金國,對於趙構的正統性是一個潛在的隱患。一旦金國在北方以徽欽二帝的名義扶持一個傀儡政權,勢必會對南方的南宋小朝廷產生衝擊。到時候趙構該如何自處呢?因此迎回徽欽二帝對於趙構的政權穩定十分重要。

    所以說,“迎回徽欽二帝”對於趙構來說完全是利大於弊的舉措,根本不可能因為這個原因而殺害岳飛。

    而以岳飛為代表的一批愛國將領卻將口號化為了實際行動,以收復河山、一雪靖康之恥為己任。並且在接連與金國的戰爭中取得了不俗的戰績,讓廣大民眾和愛中國人士看到了希望。

    岳飛功高震主,趙構內心產生擔憂。

    岳飛可以說是趙構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能打仗,軍中威望高,得民心。但是岳飛越是出色,趙構內心就越是擔憂。尤其是岳飛以武將的身份直諫趙構立儲,深深觸動了趙構敏銳的神經。自古以來,立儲都是歷朝歷代皇帝以示正統的重要舉措,原本稀疏平常。但偏偏此時趙構並無子嗣,若要立儲只能從養子中選擇一個。另一方面,鑑於宋太祖趙匡胤“陳橋事變”以武力奪取政權的前車之鑑,武將統兵原本就是宋朝的一大忌諱。而岳飛偏偏又是手握兵權的武將,又有諸多軍功在身,此時提出立儲,不得不讓趙構有所忌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過兵的你,在部隊最讓你記憶猶新的事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