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狂太原人
-
2 # 房產老J
公攤面積當然是越小越好,越小越划算。沒有公攤才最好!
房屋公攤面積的公攤規則為誰使用誰分攤。所以說公攤面積到底多大合適呢?唯一標準就是公攤部分舒適夠用就合適。
公攤面積包括:門斗、大堂、走廊、過道、前室、樓梯、電梯、管井、裝置用房、屋面間、外牆體、保溫層、為本樓服務的值班室等。在這些公攤面積當中必要的是前室、樓梯、電梯、管井、裝置用房、屋面間、外牆體、保溫層這幾類,這些面積是樓棟設計當中必須產生的面積。而剩下的部分就是因設計而異了,並不是必須的。當然現在樓棟設計的理念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了達到富麗堂皇的效果氣派的門斗、高大上的大唐,寬敞的走廊、過道越來越多。而這些面積的增加也是公攤面積增加的一大因素。
那麼公攤面積真的越小越好嗎?
並不是,正如以上所說的前室、樓梯、電梯、管井、裝置用房、屋面間、外牆體、保溫層這些部分的面積就不是越小越好。首先是公共部分的面積要達到消防疏散的要求,所以就有一個最低的標準。其次這些面積的大小也影響我們生活的總體感受。試想如果我們一開門前室很小很拘束,一層樓的住戶開門都不方便,電梯太小承載能力有限出行不便,樓梯太窄也不便於出行。外牆保溫太薄節能效果會打折扣,裝置用房尺寸不夠,裝置又放不下。所以說公攤面積一定不是越小越好。而是滿足生活的需求和需要之上不“奢侈”就好。當然如果是高階樓盤要的就是氣派也不考慮公攤的房子就另當別論了。
總而言之,公攤面積的大小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所以說也很難給出一個特別適用的範圍。
-
3 # 6258356
沒有公攤最划算。憑什麼我花100平米的錢買不確定多少平的房?你說18的公攤,到手25都不止,找誰說理去?你可以加價,按實際面積算錢,起碼讓人知道到底買了多大的房子。
-
4 # 世通27
房屋銷售有沒有公淮面積。按理說意義不大。這只是開發商銷售的一種手段,使銷售者,和管理者的利益能得到最大化而已。使消費者好出更多的錢,而且感到無耐。
1按建築面積國家收稅時,可以多收更多的稅,而消費者感到不多。
2物業收物業費時,業主感到不貴。
3開發商賣房時,買房者買房時單價感覺不高。
4老百姓不會測量(一百個單位,會測量出一百個結果)開發商說多少面積就是多少面積,如果開發商願義,他可以往多數改,老百姓無耐,只能認從。(比如北花園小區,買房時交完全款。拿鑰匙時開發商說:開始算的面積每戶都少1至3平米不等,不補齊不給鑰匙。請問就沒有一戶多算平米數,退錢的呢?
靈活性很大對開發大有好處。
對買者百害而無一利。
有人解釋,公灘多對買者是有好處的。公供場所,公供綠地,公供設施多環境好。純屬胡說八道。
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他們的住房就沒按建築面積出售。他們的環境比我們要好,他們的公供空間比我們要大。他們的售價要比我們便意。`
在美國1000萬元人民幣有的地區可以買一套別墅,綠地,空間都不小。在北京只能買一套100平米左右的兩居室。使用面積只有70平米左右。
說明什麼,房地產業在中國是一個俱有暴利的行業。開發商想盡一切辦法獲
得暴利。現在千萬億富翁有百分之八九十都來自房地產業。這是不爭的事實。
因為房地產業,使老百姓的幸福質數不是很高。
-
5 # 干戈首報
說起公攤,普通業主總有一肚子的委屈和不滿,而對於政府,房地產商,物業公司,卻是必要的存在。這個概念最早起源於香港,在2013年香港規定只能按照實用面積進行交易,取消了公攤。重慶也是大陸唯一不算公攤的城市~“房住不炒”政策下,國內的“公攤計價”方式還能存活多久?讓我們拭目以待。
什麼是公攤面積?
百度百科一搜就知道公攤的定義:公用建築面積是指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包括: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裝置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公攤面積越小越好嗎?
如果公攤面積越小,上述的公共設施就會變的非常狹小,不僅會影響業主的居住體驗,甚至會影響整棟樓的安全性與實用性。
公攤面積多少合適呢?
別墅類的公攤率為1-8%;7層以下住宅公攤率為7-12%;7-11層住宅公攤率為10-16%;12-33層住宅公攤率為14-24%;這樣的公攤面積技能保證室內的空間面積,還可以有效的保證公攤面積對我們人的出行和遇到突發情況的逃跑都會非常的便利。
0公攤是沒有公攤面積嗎?
不少開放商打著‘零公攤’的旗號營銷,其實不是沒有公攤,而是利用打造不計入建築面積空間的方式對公攤面積進行補全,例如飄窗、花架、裝置平臺等,後期可以做成房間~
公攤面積的計算方式都是一樣的嗎?
不同的城市演算法不同,同樣100平,有的地方可以做成三居室,有的卻只能做小二居,所以在購房前一定要跟開發商瞭解清楚。
之前看到一個說法:買房就像賣豬肉~排骨13(帶公攤),精排20(不帶公攤),肋排25(精裝修)。
計算方式不同而已。
回覆列表
想知道公攤面積是不是越小越好,就得先明白什麼是公攤面積。
不少人認為公攤面積只是電梯和樓梯,實際上建在本樓棟內的消防室、裝置間、大廳、通道等,以及戶與戶共用的分隔牆、未計入套內牆體面積的其他牆體水平投影面積等都算公攤面積。而目前比較多的超高層樓宇的避難層、人防工程地下室則不計入分攤的公共建築面積。
公攤面積=商品房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
按理說,公攤面積越小,得房率越高,同等價位下買到更多使用面積,是越划算的。實際上,公攤面積越小,則公共空間越小,比如樓梯會變窄、電梯數量減少,對生活便利性和美觀度有極大影響。超低公攤,是將犧牲業主的居住生活品質為代價的。
因此,公攤面積應該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既能保障業主的權益,又能提供良好的居住感受。按照專家的分析,別墅類產品的公攤在1~8%、7層以下底層住宅公攤面積在7~12%、7~11層的小高層住宅公攤面積在10~16%、12~33層的高層住宅公攤面積在14~24%是比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