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憶一
-
2 # 秉燭讀春秋
“八拜之交”是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和生死之交這八種友誼。
我分別給大家解釋一下:管鮑之交說的是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友誼。
年輕的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買賣,鮑叔牙家裡很有錢,本錢都多是鮑叔牙拿出來的,而在年底分紅的時候,管仲常常拿大頭,這時有人就對鮑叔牙說“管仲這傢伙很貪,別和他搭夥了。”鮑叔牙卻說他家很窮,是我讓他多拿的。”
到後來兩人分別做了兩個敵對君王的丞相,各為其主卻沒割斷彼此之間的友誼。彼此互相推薦,在事業上相互幫扶。
知音之交說的是春秋戰國時期俞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的友誼,俞伯牙喜歡彈琴,他彈的《高山流水》曲子美妙高雅,可能是“曲高和寡”的原因,只有鍾子期能夠聽懂,俞伯牙常常為鍾子期一個人演奏。時人稱一個人的演唱會。
伯牙摔碎琴含淚吟詩一首: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吹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此後俞伯牙抑鬱而終,二人之間的友誼被稱為知音之交。
刎頸之交說的是戰國時期廉頗和藺相如之間的友誼。
廉頗是趙國的名將,藺相如是後起之秀,隨趙王出使秦國“和氏璧完璧歸趙”而聲名鵲起,回來後出任趙國丞相。
對於藺相如的升遷自然有人眼紅,這時有人挑撥離間說:“廉頗將軍,你是一員老將,刀頭舔血換來了戰功,你看人家藺相如,憑嘴皮子就當上了丞相, 嗚呼哉,人和人咋那麼大的差距呢?”
一席話把廉頗的火拱起來了,從此廉頗開始找藺相如的麻煩。
廉頗感到很慚愧,於是就有了負荊請罪這段故事,冰釋前嫌將相和,從此二人成了刎頸之交的朋友。
捨命之交說的是西漢時期左伯桃和羊角哀兩人之間的友誼。
有一天,二人去拜會劉邦的弟弟楚王劉交,半路上遇上了風雪,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二人穿得都又很單薄,帶得吃的也不多,二人只能有一人活下來。
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毅然脫下自己的衣服連同吃的都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偷偷躲到樹洞裡自殺了。
二人從上小學時就是好朋友,做官以後相互提攜,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因此人們說,二人如膠和漆相融一般,成語“如膠似漆”就是這麼來的,不過最初形容的是朋友之間的友誼,到後來演變形容夫妻之間的感情。
雞黍之交說的是東漢時期正規化和張邵之間的友誼。
二人同在太學院求學,畢業後正規化回了老家,離別是對張邵說“兩年後的今天我來京城看你,你準備好酒食等我”。
過了兩年,張邵對母親說,兩年前正規化說今天來咱家做客,準備點好酒好菜吧。”
她母親說“傻孩子,兩年前說的話你也信,人家正規化早把這事忘了”。
忘年之交說的是三國時期禰衡和孔融之間的友誼。
禰衡是三國時期的狂士,就是那個裸衣擊鼓罵曹的少年狂士,年紀不大,誰也看不上眼,唯獨佩服比他大30歲的孔融,孔融就是我們小時候課本上學的“孔融讓梨”的那個小男孩,兩人都是三國上有名的人物,從此禰衡和孔融成了忘年交。
-
3 # 無名草2020
管他幾拜之交,都是拜把子的關係。但不一定真拜,拜是要磕頭的。如忘年之交一一就只指不論年齡大小老少,孫子和爺爺奶奶也可成為忘年之交,或許就因為有共同的愛好。可以不分輩分大小。便可稱之為忘年之交……
-
4 # 黑格侃侃歷史
武俠小說裡面經常有八拜之交的情節,大家對這個詞都很熟,現代經典港片古惑仔裡面都有很多鏡頭,香港社會拜把子認兄弟也要行八拜之禮,一般人都認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之禮,但其實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動地的友情。
1知音之交--伯牙和子期
2刎頸之交--廉頗與相如 (將相和的故事)
3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4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5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6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桃園三結義)
7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8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還有一種說法是(範雲和何遜)
-
5 # 愛看電影的小姑涼
八拜之交,舊時中國社會交際習俗。
後來八拜之交指:管鮑之交、知音之交、刎頸之交、捨命之交、膠漆之交、雞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部分地區可簡稱拜交.
-
6 # 娛樂八仙女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2、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3、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4、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5、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6、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7、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8、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
7 # 爬到樹梢的蟬
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交:友誼。舊時指結拜的兄弟,姐妹為八拜之交。
其實這八拜之交,古人提出了八個典故,來給所謂的八拜命名,就有了每一個不同的說法:
八拜之交:(1)管鮑之交,指的是管仲和鮑叔牙(2)知音之交,指的是伯牙和鍾子期(3)刎頸之交,指的是廉頗和藺相如(4)捨命之交,指的是羊角哀和左伯桃(5)膠漆之交,指的是陳重和雷義(6)雞黍之交,指的是張劭和正規化(7) 忘年之交,指的是孔融和禰衡(8) 生死之交,指的是劉備、張飛和關羽
回覆列表
八拜之交的由來
宋代,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中有一段故事是這樣的:文彥博聽說李稷待人十分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對人說:“李稷的父親曾是我的門人,按輩分他應該是我的晚輩,他如此傲慢,我非得教訓他不可。”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後,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坐等,過了好長時間才出來接見他。見了李稷之後,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 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成語“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
八拜之交是舊時漢族社會的交際習俗,最初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之後逐漸演變成了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而八拜之禮也是很有講究,結拜時拜八次,依次向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結儀式,現為結交的代稱。
八拜之交分別指的是:
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俞伯牙認定鍾子期是他的知音之後,在鍾子期死後為鍾子期彈了一曲《高山流水》,此後破琴絕弦,再也不彈琴了。
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戰國時期,趙國有兩位重臣藺相如與廉頗,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功比藺相如大,藺相如為了社稷,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袒露背膀,揹負荊條向藺相如請罪。二人終於相互交歡和好,成了生死與共的好友。
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東漢年間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兩位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君子陳重和雷義,兩人為如膠似膝的至交密友,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事見《後漢書·獨行列傳》。後以“陳雷膠漆”比喻彼此友情極為深厚。
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後漢書-獨行列傳》中記載了正規化和張劭的事蹟。中正規化和張劭兩人同時在太學學習。後來正規化要回到鄉里,他對張劭說:“二年後我還回來,將經過你家拜見你父母。”於是兩人約定日期。後來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酒菜等待正規化。張劭的母親說:“分別兩年,遠隔千里,你怎麼就確信正規化會來呢?”張劭說:“正規化是個守信的人,肯定不會違約。”到了約定的日期正規化果然到了。拜見張劭的母親,範、張二人對飲,盡歡之後才告別而去。體現了一諾千金。
捨命之交--角哀伯桃
西漢時有左伯桃與羊角哀兩人相識,結伴去求見楚元王劉交(漢代分封的諸侯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氣,而當時他們穿的衣服都很單薄,帶的糧食也不夠吃。左伯桃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糧食全部交給了羊角哀,自己則躲進空樹中自殺。後世於是將友誼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劉備、張飛、關羽三人,他們志趣相投,惺惺相惜。最初三人相識只有短短一兩個時辰,卻很快就成了至交,彼此願意為對方肝腦塗地。還留下了“桃園結義”的美談。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他們倆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但是他們之間彼此瞭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代代流傳的佳話。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禰衡和孔融結交為好友的時候,禰衡未滿二十歲,孔融已五十歲了。正是因為孔融看重禰衡的人才,所以願意為忘年之交。出自《後漢書·禰衡傳》後來“忘年之交”成為一個成語,用來指不拘年歲行輩而結交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