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通訊一小兵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馬克斯的"星鏈"無法大規模的商用,而且即使是商用的話也不可能是免費。並且,即使是它可以商用,在中國的使用體驗也並不會很好。

    星鏈計劃很大程度上只是聽起來很美,實際應用效果並不會很好。

    星鏈計劃,是衛星通訊,並不是和很多人想象的是一種大WIFI。星鏈計劃整體規劃了12000顆商業衛星,分佈在三個不同的軌道高度層之中。

    這些衛星將使用不同的頻率進行工作,分佈在Ku波段(12-18Ghz)、Ka波段(27-40Ghz)、V波段(60-80Ghz)。

    且不說它是否可以組網成功,也不說他的容量是否可以滿足大量使用者的使用,僅僅說這個頻段的無線電波,由於它的高頻特性,就無法穿透障礙物,而近乎只能直線傳播,這樣的衛星通訊,是很難做為基礎通訊覆蓋的,要知道現在我們主要是在城市區域,而且是在城市的建築物之中,衛星通訊如何上網?家家都在樓頂安裝衛星鍋接收訊號?這根本就不現實。

    即使是星鏈可以投入使用,也不可能是免費的。

    星鏈計劃發射12000顆衛星,這需要比較高的成本。而且,衛星在高高的天上,也是有壽命的,還需要不斷的補充衛星,整體的維護成本也是一大筆費用。

    而且,衛星通訊系統也並不完全是由衛星組成,還需要建設大量的地面站,星鏈計劃本身就規劃了超過100萬的地面站,這些的地面站的建設和維護成本也不小。

    最後,現在我們的網際網路,不管中國還是美國的,伺服器都是在地面的,就需要衛星系統有很大的頻寬接入網際網路,這個網際網路接入的成本,也將是一筆龐大的費用。

    總體來看,就是星鏈計劃可以真正的商用,也絕對不會是免費的,也是需要收費的,不要以為真的有免費的餡餅,那是不可能的。

    星鏈計劃,在中國如何服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且不說中國是否同意星鏈計劃在中國運營,僅僅說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這12000顆衛星多少覆蓋中國?這100萬地面站多少建設在中國?中國使用者主要訪問的網際網路伺服器都在聯通、電信、移動三家的idc機房裡,需要多大的頻寬和三大運營商接入?

    總而言之,本身而言,星鏈計劃就是無法真正的全球商用的計劃,而且即使是可以商用,也不會是免費的,想要免費的衛星接入?這完全不可能。

  • 2 # 王小云的角落

    立貼為證,等到這個技術普及的時候,帶來的變革一定是顛覆性的。就如同當年看到海灣戰爭的打法時候,我們瞠目結舌,居然第一次發現仗還可以這樣打?傳統的陣地攻防戰早就已經成為了歷史,我們還在練習拼刺刀呢!馬斯克不是傻子,你們能想到的他不會想不到,怕只怕你們想不到的人家已經變成現實了。從最開始的特斯拉,目前仍然是世界第一的電動汽車,到他的火箭回收技術,多少人認為以他一個公司的力量是不可能實現的。後來呢,多少人被啪啪打臉。對於新技術,新思想,不要冷嘲熱諷一路看衰,就這點氣量做不成大事,只能被越落越遠。不想著去創造價值,只想榨取更多的油水,總有被榨乾的那一天,那時候週期論的死迴圈就到來了。

  • 3 # 滄浪之水2000

    先說結論,星鏈最多隻能作為移動運營商的補充,而不能替代,主要原因如下:

    衛星通訊最大的問題就是低頻寬,高時延,高費率,這和5G及以後發展的高頻寬,低時延,低費率有本質的區別。如果說星鏈有什麼積極意義的話,那也僅限於中國外的其他國家,尤其是不發達國家,可以解決通訊基本靠吼的生活,也就是解決有無的問題,除此之外,速度方面甚至還不如3G覆蓋。有人說,如果衛星技術這麼弱雞,幹嘛還有那麼多公司前赴後繼得投入呢?你不要忘了,這是因為國情不一樣導致的。中國土地公有,所以基本可以不受限制地鋪設光纜,這才能實現我們的5G技術的大頻寬,高容量,低延時。而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由於土地私有,大部分地方是不具備鋪設光纜的條件的(要不土地使用成本極其高,要不就遇上釘子戶,就不給你鋪了),這就導致國外行動通訊網路中極其重要的傳輸網路(主要是BBU之間,BBU和CN之間)只能採用微波來進行傳輸,甚至骨幹網也採用微波進行傳輸。而微波相比光纖傳輸也有低頻寬,低容量,高延時,容易受天氣影響的問題,甚至也有站點安裝物業獲取的問題,所以這些通訊公司覺得,要承受同樣的技術弱點,與其在地面和各物業業主鬥智鬥勇,不如把網路建到太空去,這樣總不存在物業獲取困難的問題吧,於是,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出爐了,不過摩托羅拉也因為這個把自己拖了個半死,最終倒閉。而現在,不知死活的馬斯克的星鏈也粉墨登場了,姑且不說技術本身的劣勢,就看他能不能有足夠財力把這42000顆衛星發射上去吧。。

    ~~~~~~~~~華麗分割線~~~~~~~~~~

    再補充一下:

    下圖是通訊技術中最著名的夏農公式,這個公式可以解釋現有所有通訊技術的原理和各自的優劣勢。

    C是通道容量,可以簡單理解為基站或者衛星的業務容量或者可支援的最大傳輸速率。

    W是頻寬,我們2G時代,GSM網路用的是900MHZ或者1800MH頻率,,而CDMA則是800MHZ頻率,頻寬容量有限(5M-20M)所以那會的gprs和cdma最高速率才153kbps,只能簡單的瀏覽網頁。而現在4G或者5G時代動不動就2.5GHZ和最高達50GHZ的頻率,可用頻寬可達幾百M,可支援動不動100Mbps(4G)和20Gbps(5G)速率,才讓各種高速率應用有了可能,比如4K視訊點播,線上直播,遠端醫療,無人駕駛等等。

    回到衛星通訊,他採用的頻段一般為ku頻段,有容量高,接收天線小的優點,但是由於他的電磁波長和雨滴大小相當,所以在雨天的時候,衛星電磁波容易被雨滴吸收或者反射,這樣就會造成傳輸速率大幅降低,誤位元速率高,甚至通訊中斷。所以衛星通訊的抗干擾能力有天生的缺陷,這個基本無解。另外一個,衛星一般都在36000公里的高空,和地面站或者衛星電話完成一次雙向通訊,所需最少時間是0.24秒(2*36000公里/300000公里/秒),這種時延一是我們能清楚得感知到,體驗非常不好,另外一方面,這種高延時讓比如無人駕駛和遠端手術這類應用基本沒有可能。

    而5G通訊時毫秒級延時,所以除了無人駕駛和遠端手術外還有很大想象空間。低速率,高誤位元速率,高延時,這就是為什麼,衛星通訊只能作為地面行動通訊的補充,而不能取代的主要原因。

    ~~~~~~~更加華麗的分割線~~~~~~~

    1.有線的永遠比無線的可靠;

    2.光纖傳輸永遠比無線傳輸容量大;

    3.傳輸距離短永遠比傳輸距離長時延小,衰減小,無論有線還是無線;

    4.現階段,馬斯克的星鏈不可能比4G和5G速度快,時延小,穩定性高,誤位元速率低;

    很多騙局都是看上去很美,但是反科學,反常理,最後誰在裸泳,不都清楚了嗎?

    至於有網友提到的,這個星鏈疑似老美髮起的新的星球大戰計劃,主要是儘快佔有低空衛星軌道資源,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是這樣,相信我們國家有反制手段。

  • 4 # 李海侖

    愛因斯坦說過:免費的絕不是好東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B-2轟炸機墜毀它國,美軍會採取什麼措施防止洩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