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漫畫>

前兩天,我才剛在盤點文裡總結——今年流量偏愛女性,姐姐比哥哥火。

昨天,又有一位姐姐,帶著她的新片,來證明我這句話是對的。

她,就是宇宙第一女愛豆,超級英雄界的頂流——

神奇女俠!

時隔三年,再一次在大銀幕上看到神奇女俠,我可太激動了。(《神奇女俠》第一部2017年上映,12月18日上映的《神奇女俠1984》是該系列的後續)

為了第一時間看到姐姐,我趕的是凌晨的首映場。(真愛粉有沒有)

儘管外面的天氣很冷,但是看完電影的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神奇女俠果然無愧於影史上最接近完美的超級女英雄,在新作裡,她又如同教科書一般詮釋了:

「一個能讓女性心馳神往的女英雄,

究竟該是什麼模樣」

神奇女俠,戴安娜·普林斯,一個在超級英雄圈不同凡響的名字。

她作為漫畫史上第一個主旋律女性超級英雄,在DC的超級英雄宇宙乃至美國的漫畫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誕生於1941年的她,在二戰期間,激勵了不少女性的愛國心,也豐富了超級英雄的內涵。

△神奇女俠首次出現在《全明星漫畫》第8期(1941年12月),戴安娜是天堂島的亞馬遜公主,是奧林匹斯眾神之王宙斯和亞馬遜女王希波呂忒的私生女,擁有半神血統。當時,DC漫畫的超級英雄大多是男性,太單調,讀者慢慢產生了審美疲勞,為了打破瓶頸,DC設計出一個主旋律的女性超級英雄角色,結果大受歡迎。

而她來到中國,被我們所熟知,則是因為DC的電影。

神奇女俠第一次露臉,是在2016年的《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

雖然那次出場,神奇女俠在電影進行到三分之二的時候才現身,全片不足20句臺詞,但蓋爾·加朵演的戴安娜,依然憑藉一份女性獨有的帥氣,炸翻全場。

△神奇女俠一出場,就蓋過了旁邊兩位大猛男的風頭

一年後,《神奇女俠》電影上映。

全球票房超過8億美元。

無論男女,都被姐姐折服了,好美真的好美。

不只是蓋爾·加朵本身的顏值加持,還有電影裡塑造出來的女性超級英雄形象,充滿魅力。

△蓋爾·加朵的神奇女俠一出現在熒幕前,我就移不開眼睛。她就是焦點。

在《神奇女俠》之前,我們總在想象,究竟一個女性超級英雄故事要怎樣書寫,才能在一群男性英雄中,突出重圍。

《神奇女俠》系列,給出了她自己的答案:

女性英雄,追求的不一定是力量,她可以在“愛”中昇華。

在第一部裡,“神奇女俠”戴安娜就是完成這樣一個從“神”到“人”的轉變。

過去,“太過感情用事”是刻在女性頭上的一種刻板印象。電影裡的女性角色,也總被指責“戀愛腦”“不夠理智”。

而《神奇女俠》的戴安娜,卻恰恰相反,她最初是一個沒有七情六慾、不諳世事的設定。

這位來自天堂島的亞馬遜公主,天生就擁有可以弒神的神力,她不需要追求力量,因為她本身就很強大。

她也不需要尋找信念,因為一直與世隔絕的她,擁有最純粹的理想,她相信世界是由“真善美”組成,她的使命就是保護它。

一出場就加滿超級英雄的技能點,這樣的神奇女俠天下無敵了嗎?

並不。

來到人類世界,看到一戰帶來的生靈塗炭,戴安娜經歷的是一個不斷目睹人性黑暗面,三觀不斷被顛覆,乃至不停自我懷疑當初保護人類的信念是否是正確的過程。

而最終,她透過愛人——一個普通人類史蒂夫的自我犧牲,明白到人性就是黑與白的一體兩面,而人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我們在黑與白之間,總是努力走向光明。

學會愛,懂得愛,是第一部裡神奇女俠的成長。

正因為更瞭解人類,更瞭解人性,所以她才知道自己守護的是什麼,所以她才能堅定自己在做的事。

而第二部《神奇女俠1984》則延續了這種女英雄的人性成長史。

時間來到第一部結束的70年後,戴安娜來到美國物質繁榮、經濟飛速發展的80年代,這一次,神奇女俠需要面對的,是人類無窮的慾望。

新作的兩位反派,都是被慾望挾持的普通人。

芭芭拉·密涅瓦,原本是博物館的員工,沉迷考古學,是戴安娜的同事。

這位看起來有點書呆子氣的女生,本性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工作認識,下班以後,她會給街上的流浪漢送食物。

但因為性格內向、不怎麼會打扮,在同事眼中,就猶如小透明一般的存在,沒有人關注她,沒有人搭理她,戴安娜是唯一一個願意和她做朋友的人。

芭芭拉被戴安娜的魅力深深吸引。

她渴望成為戴安娜一樣的人,她想和戴安娜一樣成為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個。

這一份渴望,這一份不被看到的痛苦,成為了芭芭拉的慾望。

一次機緣巧合,芭芭拉得到了一個可以實現願望的寶石,在寶石的影響下,芭芭拉得到了和戴安娜一樣的力量,但是她也被膨脹的力量和慾望所支配,變成了頂級掠食者“豹女”,站到了戴安娜的對立面。

△《神奇女俠1984》交代了豹女的身世、起源

另一位反派麥克斯·洛德,則是石油公司老闆。

他看起來野心勃勃,想透過寶石掌控財富、掌控世界。

但其實,他的所有慾望,也不過是來自於他的兒子。

童年過得並不幸福並因此感到極度自卑的他,渴望得到兒子尊重,得到兒子的愛,他認為只有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人,兒子才會永遠愛他。

正是為了追逐這份強大,麥克斯才會異化成一個慾望惡魔。

兩位反派有慾望,而作為超級英雄的神奇女俠,也一樣需要對抗自己的慾望。

這是《神奇女俠1984》非常有意思的一個設定。

面對那顆號稱可以實現任何願望的寶石,戴安娜也偷偷許下了自己的願望。

她的願望不是世界和平,不是守護地球。

而是一個非常私人的念頭——她想要自己的愛人,第一部犧牲掉的史蒂夫復活。

正是這個小小的私慾,成為了戴安娜信念鬆動的罅隙。

人死是不能復生的,所謂實現願望的寶石,其實是來自魔鬼的交易,你要追逐慾望,就要付出代價。

擺在戴安娜面前的難題,是要繼續去完成超級英雄的無私使命,還是用力量換取愛人留在她身邊的時間。

“我就這唯一小小的要求。”

當大部分超級英雄電影,都著力於描寫他們怎麼強的時候,《神奇女俠》系列,卻試圖去剝開英雄的內心,關注她的脆弱。

△《神奇女俠1984》裡是一個變“弱”的神奇女俠,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角度。當超級英雄也有軟肋,也有私慾的時候,她會怎麼辦?

這算是一種獨特的「女性視角」

人的成長,不只是在力量上,更重要的是心靈。

如果說女性更容易感情用事的缺點的話,那另一方面,是不是也意味著,女性普遍更細膩、更敏感,更關注內心的成長?

避免劇透,我不能說戴安娜究竟是怎麼選擇,怎麼解決危機的,我只能透露,看到那裡,我掉眼淚了。

所以,我還蠻喜歡《神奇女俠》系列電影的。

它呈現出了世界的另一面,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一種女性力量的可能。

“我來拯救今天,你去拯救世界。”

這是《神奇女俠》第一部的經典臺詞。(事實上新電影也有類似的臺詞,我就不劇透了)

當史蒂夫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承認女性的潛能。她們不再需要飾演被拯救者,她們也可以去救其他人。

這種視角,在過去的英雄電影裡,很少有。

而《神奇女俠》系列電影更為難得的一點是,它沒有“讓女性變強大”這件事,簡單粗暴地等同於獲得力量,而是去探討女性英雄的獨特魅力。

因此,由始至終,從第一部到《神奇女俠1984》,戴安娜征服我們的,不是神力,不是她的超級英雄身份,而是她作為女性,柔情的一面。

就像製片人查爾斯·羅文說的,“具備人性”是神奇女俠最成功的一點。

“唯一能讓超級英雄與觀眾產生共鳴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去思考人類的問題,讓他們具有情感深度。這便是戴安娜的偉大之處,她不僅讓我們產生了共鳴,還讓我們渴望成為她那樣的人。”

△內心永遠保持柔軟,懂得愛的戴安娜才是我喜歡她的原因。

最後,感慨一下。

因為今年的特殊情況,《神奇女俠1984》是今年唯一一部上映的超級英雄電影。(必須一提的是,我們比北美還要提前一週上映,是全球第一個看到神奇女俠新續作的地方)

明年會怎麼,會更好還是更糟,我們都不知道。

但是,我還是想把電影裡的一句話送給你們,送給快結束的2020:“這世界原本的樣子就很美,我們不能擁有一切,我們只能擁有真相,接受真相。”

新的一年,願我們都會能成為自己世界裡的超級英雄。

21
最新評論
  • 鎮魂街最新話:雪象的真實身份是臥底,玄馬成功拿下轉輪神珠
  • 《長歌行》後又有漫改劇,兩位“婧妹”都是女一號,男主選角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