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這樣一部電影實在等得太久了!
圖1. 11月8日剛上映的2019年中途島海戰
即使在我們這一群自認為專業和挑剔的軍史迷眼中,2019年版《Midway》(國內翻譯為《決戰中途島》)也達到了全球同類題材電影的考證新境界,包括復原那些從未在大熒幕出現的太平洋戰爭經典兵器,代入感極強的飛行員第一視角再現,和對真實的戰史戰例的高度呼應,都是前所未有的高度。
圖2. 企業號的第一次出鏡,從畫面近處拉出,3萬噸鉅艦的壓迫感迎面而來
而為了讓普通觀眾不至於被過於繁複的線索繞暈,導演又做到了動靜結合,將珍珠港、馬紹爾、杜利特空襲和中途島決戰四段戰爭場景串聯成全片,即使不懂戰史,也可以在一波又一波的不同觀感的海空大戰中看得津津有味。另外導演多次把鉅艦的畫面填滿整個螢幕,把全新的海軍巨物壓迫感表現到淋漓盡致,花錢看電影不就是圖個爽嘛,那就嗨起來!
圖3. 杜利特空襲時大黃蜂號上的B-25機群,遠景是護航的企業號,同樣使用了整個畫面來壓迫觀眾視覺效果
一、兵器復原
在計算機動畫(Computer Graphics)的幫助下,《Midway》裡的日美雙方所有武器都是按照歷史上真實的情況復原,基本上看不出太多槽點。與此對比,早年的經典片表現艦隊基本上都是大型模型的遠景拍攝,不敢拉近了暴露破綻。
以前作品也有用退役的兩棲攻擊艦來客串,如《珍珠港》裡的赤城(為表現赤城號艦島在左舷的特點,還將右置艦島的客串艦倒著開)。同樣是幾年前的大片《珍珠港》裡,用一群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來客串二戰時期的珍珠港美國驅逐艦,一個鏡頭就出戲了。
此次的《決戰中途島》,完美再現了包括企業號、赤城號、飛龍號、大和號在內的歷史名艦,在虛擬場景和實際人物的結合上,雖然知道大部分帶演員的鏡頭肯定是在攝影棚搭綠幕拍攝,但是看起來接縫嚴密,沒有什麼齣戲的感覺。
兵器的復原堪稱“教科書”級別。太平洋戰爭初期,美艦上還在裝備28毫米的4聯裝75倍徑高射炮,由於其射擊時節奏感頗強,而且彈殼掉落在甲板上發出連續的清脆碰撞聲,被愛起綽號的美國大兵戲稱為“芝加哥鋼琴”(Chicago Piano)。由於這種武器發射時震動很大,炮位又非常擁擠影響換彈,實際使用效果不佳,自1942年中也就是中途島海戰後,就陸續被山寨自瑞典的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取代,將原先的127-28-12.7三種口徑的防空體系升級到127-40-20,從而極大提到了美艦的防空效率。
《中途島》裡再現了美方的“芝加哥鋼琴”,這似乎是第一次在大螢幕上看到,還原出歷史上的真實。如此類似的兵器還原還有很多,對雙方各款經典飛機的外觀、塗裝、編號的復原都是教科書式的,精確而又嚴謹地“令人髮指”。在首刷中,對戰艦、兵器、軍服的考證基本沒有找到槽點。
圖8. 美國海軍航空兵的飛行員服裝、裝備等細節全部到位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問題,比如珍珠港一役中,日本魚雷機是從戰列艦大街的側面發起魚雷攻擊,而不是正前正後方。這一點在《虎虎虎》裡的表現更準確,改為從戰列艦之間穿過顯然是為了增加視覺效果,這一點我們欣然接受了。戰爭大片既要考證嚴謹,也要兼顧視覺效果,避免只叫好不叫座,沒票房的話也就沒人願意再投資拍戰爭片了。
圖9. 美國遊客在體驗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
還有一個細節是開頭珍珠港戰鬥時出現的單管20毫米厄利孔高射炮,這是1935年即從中歐小強國瑞士引進的大殺器,1942年前只生產了300臺,用於見縫插針地在軍艦上安裝,這玩意開火起來的“砰砰”聲要比12.7毫米高射機槍爽多了,而且射程和威力都更大,所以導演特意挑這麼一門炮而不是以往《珍珠港》裡12.7毫米機槍也是有道理的。(關於珍珠港作戰的詳細過程,可到同名公號搜尋“珍珠港”)
圖10. 偷襲珍珠港這段中,日本魚雷機的投雷方向不對,可能是導演沒有去糾正這個細節
二、真實的戰史復原
在劇情上,從珍珠港到中途島是一個跨度很大、長達半年的階段,其間發生的事情足夠寫上幾百萬字。《中途島》裡做了較為完美的結合,反擊馬紹爾群島是歷史上的美國航空母艦部隊第一次對敵方佔領的島嶼展開空襲行動,哈爾西將軍指揮下的“企業”號編隊的確遭遇了日軍的抵抗,只不過當地日軍只有九六式艦戰而非電影裡的零戰,因為零戰產能不足,只能優先換裝最精銳的航空母艦部隊(輕航母“龍驤”號的戰鬥機隊仍裝備九六艦戰)。另外九六陸攻對“企業”號的反擊也是真實發生過的,只不過沒有記錄表示有九六陸攻意圖實施自殺式攻擊。
值得一提的是,九六陸攻是首先在中日戰場上陣的海航兵器,曾經跨海遠端轟炸杭州,被高志航為首的中國飛行員痛宰,後來還多次轟炸重慶等中國城市,關於這些戰史,可到同名公號搜尋“淞滬抗戰”。
杜利特率領的空襲東京是許多人都知道的真實歷史,歷史上杜利特的第一架B-25起飛時,的確差點掉下海去。當天的天氣也的確是很糟糕,轟炸東京的效果很震撼和振奮人心。在電影院裡彷彿在看一場無比逼真的電子遊戲戰爭大片。
在中途島拍攝的老兄也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約翰·福特,他在戰前奉命上島,並拍攝了日本人的那次進攻,和島上軍人的生活片段。一顆炸彈在他的身邊爆炸,但是幸運的他沒有受傷。他拍攝的這部真實的戰場記錄片在1942年9月14日全球首映,並獲得1943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中途島上的出擊的一架B-26“劫掠者”雙發轟炸機是有記錄可尋的有撞擊赤城號企圖的飛機,當這架飛機從南雲的旗艦艦橋上飛過時,倖存到戰後的草鹿龍之介參謀長記錄到:“原來美國人也跟日本人一樣勇敢!”
圖15. 反應美國魚雷機向日軍艦隊衝刺,注意左方有一艘金剛級戰列艦
三、演員的選擇和關鍵劇情的描述
理查德·貝斯特少校是“企業”號上第6俯衝轟炸機中隊的隊長,韋德·麥克拉斯基少校是“企業”號上的艦載機聯隊長,是貝斯特的頂頭上司,不過麥克拉斯基的確對俯衝轟炸不太熟悉,他的貢獻主要是在油料不足的時候仍然下令追蹤日本驅逐艦“再飛五分鐘”,從而發現了日本艦隊。如果錯過這次機會,中途島就懸了。
但在俯衝轟炸時,戰鬥機飛行員出身的麥克拉斯基沒有合理分配好,他率領的兩個中隊33架SBD裡大部分都去攻擊近處的“加賀”號,只有明白人貝斯特帶著另外兩架飛機去攻擊較遠的“赤城”號。“蒼龍”號是被“約克城”號的SBD炸中的。
圖17. 電影的主角兵器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並多次用俯衝轟炸的視角來給予觀眾強烈的身臨其境
正如電影裡所說,當“加賀”和“蒼龍”被炸時,仍然有“赤城”和“飛龍”兩艘母艦尚存,如果這兩艦擊中力量反擊美軍,很有可能仍能打敗美軍(“飛龍”號單艦的反擊都能兩次突破防禦命中“約克城”號)。此時貝斯特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他的三機小隊向日本帝國海軍最有名望的“赤城”號發起俯衝轟炸,第一彈和第三彈都近失,只有貝斯特本人投下的第二彈準確命中“赤城”號的中部甲板,並在機庫內爆炸,引爆了由南雲反覆下達換彈命令而堆積的大量魚雷和炸彈,“赤城”號實際上是被自己的炸彈給活活憋死炸死的,而點燃這個火藥桶的人,就是理查德·貝斯特。
說他是打贏這場戰爭的英雄,那真是沒有亂吹牛皮!戰後按照貝斯特本人的回憶:“中途島會戰是‘復仇、一場為珍珠港而進行的甜蜜的復仇……’!”(關於中途島海戰的詳細過程描述,可到同名公號搜尋“中途島”)
圖19. 日本電影《永遠的零》對中途島海戰也有反映
《中途島》是太平洋戰爭海戰電影的一座高峰,其中對於真實戰例和真實事件的記錄非常細緻,就連企業號反擊馬紹爾群島這樣極少數人了解的戰例也有表現,此戰後期島上出動5架九六陸攻追擊撤退中的企業號並有命中。在中途島上拍攝的羅徹福特、在浙江因救助杜利特中校而遭遇報復的中國軍民、在珍珠港運籌帷幄的尼米茲、太多細節可攻挖掘和回味,我認為本作超越了美國人的前作《虎虎虎》和《珍珠港》,更超越了日本人的那一堆《聯合艦隊長官山本五十六》《啊!海軍》《永遠的零》《男人的大和》《太平洋之嵐》《太平洋的奇蹟》《盛夏獵戶座》等等,美國人出手之後,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圖20. 這張照片似乎是黑白照片進行的數碼修復
戰爭片的劇情一直是死穴,要交代清楚真實的戰史,很容易導致劇情拖沓和無聊,最後票房巨差投資人鉅虧,再也沒人敢投資,不服可見1970年版《虎虎虎》、2001年版《珍珠港》和1976年版《中途島》,本片2019年版《決戰中途島》有望打破這個魔咒,值得支援!
-
1 #
-
2 #
中途島有兩個重點,一是友永發回需第二波攻擊南雲開始換彈到十點半挨炸約三個小時時間日美航母上發生的事。二是十點半飛龍號開始反擊到下午五點被擊中這段時日美航母的故事。這兩點才是中途島的核心,抓住這兩大重點來做文章就好看了,而這部電影並沒突出表現出來,所以本人覺得不咋的。
-
3 #
看您這篇文章,有以前看了一部戰爭大片等著看下個月的《兵器》雜誌上影評文章的感覺。不過現在不用等一個月了。
-
4 #
如果有3D的那麼視覺效果更有衝擊性
-
5 #
大和號出來了一秒,
-
6 #
這種電影只有美國人能拍得出來
-
7 #
一場改變了太平洋戰爭走勢的對決
-
8 #
圖20是2011版《山本五十六》的截圖
-
9 #
早被宣傳給吸引了,抽個時間去電影院觀看
-
10 #
期待中,更期待《八百》
-
11 #
褒貶不一啊,到底好不好看
-
12 #
這個電影有收中國錢的
-
13 #
啥都不說了,就一個字爽!!!
-
14 #
還可以看,場面壯觀
能讓軍史迷滿意,又能點燃普通觀眾,2019版《Midway》不負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