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我們已經“死”去很久了。這是31年前的電影《死亡詩社》引發的思想轟鳴。
原來,我們可以從這一刻開始就學會有意義的“活著”。這是在聖誕節當天上映的動畫電影《心靈奇旅》分享的心靈喟嘆。
一個以詩歌種下“生存的火種”,一個以爵士樂喚醒“靈魂的火花”,兩部電影探討的都是“生命”與“靈魂”。
“打工人”“內卷”等熱詞被用來總結、揮別2020年,現實困境與自由意識似乎永遠悖論,人們開始用戲謔表達來消解內心苦悶。此時,“我為什麼活著”之類的哲學思辨聽起來只能為平凡生活添堵,毫無吸引力。
但《心靈奇旅》卻以一場奇特想象與普世情感並存的心理療愈,將“人究竟是被什麼塑造出來”的故事講得深入淺出。
皮克斯出品的動畫電影《頭腦特工隊》設定了薯條森林、雲彩城、誠實堡等虛幻大腦空間,呈現了各種情緒在大腦中的運作機制;《尋夢環遊記》則構建了一個幽冥世界,點出了“遺忘才是死亡”的命題。
《心靈奇旅》顯然在世界觀的設定上更為宏大:死後通往的生之彼岸、生前塑造人格的心靈學院、處於生死混沌狀態的忘我之境,以及庸常忙碌的現實世界。
從生到死,從痴迷到執念,影片創造了一個多重維度的“輪迴裝置”,為人物的奔赴與逃離、存在與幻滅提供了豐富的舞臺。
主角喬伊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中學音樂老師,他的夢想是成為真正的鋼琴家。而就在他得到了人生中最寶貴的一次演出機會時,卻一頭栽進了下水道“死了”。
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喬伊是個十足的“loser”,事業家庭兩頭空,唯一堅持的夢想也因失足變成了笑話。喬伊在心靈學院遇到“22”後,不斷向其展示著人生精彩之處,最終卻崩潰了,無力地喊出“我的人生毫無意義”。
好吧,這下喬伊連“loser”都算不上了。上課時與滿腹才華的學生之間的惺惺相惜,彈琴時全然忘我的自由表達,在母親的裁縫鋪裡接收到的溫馨愛護……通通變成了荒蕪的記憶廢墟,“毫無意義”直接推翻了一生的辛勞跋涉,因此,連失敗都不配。
作為“生前之地”心靈學院裡有個設定,等待新生的靈魂們從“個性展館”這裡得到人格,諸如“自戀、勇敢、膽怯”等性格彩色按比例分配,完成演化,才能得到去地球走一遭的機會。而拿到通行證的最後一步,就是獲得“火花”。
“火花”是什麼?影片一開始沒有給出答案,觀眾也看得懵懵懂懂。讀書、射箭、音樂、舞蹈……每個靈魂都能在心靈學院找到足夠點亮火花的東西,然後順利“投胎”。
可“22”卻是心靈學院的“bug”,它對心靈學院裡一切現實生活的象徵事物都意興闌珊,厭世又絕望,只想在心靈學院過著日復一日的生活,對那個花團錦簇又遙遠陌生的地球毫無興趣。
一個“不想生”,一個“不想死”,兩個靈魂產生了奇妙的碰撞。
我們為何來到世界的,又將去往何處?是假裝的?還是真的忘記了?
很顯然,喬伊堅信自己是為爵士樂而生的,那是他一生的光,如果完不成那場夢寐以求的表演機會,他將身處陰溝、碌碌無為。“22”則是認定自己不該來到地球的,不小心掉進喬伊的身體後,周圍的一切都讓他極度排斥與恐懼。
但當喬伊真的鑽了“生死輪迴”的空子,完成了那場演出後,他卻再次重新感受到了空虛;“22”嚐到了披薩的味道、感受到了喬伊母親的關照,甚至僅僅是握住了凋落下來的樹葉、臉頰觸到了風的輕撫時,她開始愛上了“活著”。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俄國詩人巴爾蒙特曾在詩中寫道。
影片跟巴爾蒙特的角度一樣,造物者為每個靈魂設定了方向或喜好,即影片中的“火花”。喬伊最開始是無法理解“22”的“火花”究竟是如何找到的。
甜美的糖果、秋日的落葉、地鐵裡的音樂……那分明是日常生活裡隨處可見的細枝末節,這些微不足道,甚至庸常乏味,哪裡比得上音樂裡的歡呼雀躍,追求理想路上的火樹銀花?
可當那些“目標”完成的時候,人生並沒有因此更加豐盈,反而有一種莫名的空虛。
“爵士樂”是影片很重要的字眼。喬伊愛爵士樂,“22”卻不知道爵士樂是什麼,而當它每次捕捉到了跟喬伊同樣強烈的對“活著”的渴望時,都會欣喜地認為自己足夠“爵士”。
爵士樂最講究即興,它的興起得益於新奧爾良社會氛圍的自由與開放,爵士樂富有強大的生命力,形式上也越來越靈活。
這也是影片的精髓所在,生活的意義本無確定的答案,更非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跋涉某個山頭,流向某個大海。“火花”就是某個節點,某個感受,某個認真生活的側影。
正如《死亡詩社》中的一句對白,“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喬伊來到生之彼岸後恐慌異常,他不能接受突然消逝的生命,因為沒有到達“心之所向”,因此一切都失去了意義,就連曾經一次次在彈鋼琴時進入“忘我之鏡”的喜悅都不值一提了。
如果追尋路上盡頭的那塊路標才有意義,那拿到了那塊路標,之後呢?生命就成了一場漫無休止的長跑。喬伊完成的那場演出沒有想象中的波瀾壯闊,皆因“活著”本身就是一支狂想曲,溫柔的饋贈得到太多,就像在海水裡遊得久了的魚,都忘了自己置身大海。
所以“忘我之鏡”裡有痴迷,更有執念,需要親身去體悟生死,領略榮光與平凡。
如果你捕捉到了生命中每個訊號的“火花”,那我祝賀你。如果你還是想要擁有求而不得的夢想,那我想要鼓勵你:去吧,去收集世間的吉光片羽,就像從未受過傷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