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漫畫>

作為現今世界一流的動漫大國,日本僅在漫畫業上每年的利潤就在6千億日元以上。動漫不僅成為日本重要的經濟產業,更重要的是它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文化符號,在向全世界滲透著日本的文化意識與思維方式,從而產生了巨大影響。

今天,榮思就帶領您領略日本動漫的發展史,一睹漫畫大國的風采。

榮思大膽的借鑑了陳奇佳先生的《日本動漫藝術概論》中對於日本動漫產業發展史的大致分類,將日本動漫的發展分為六個時期,分別為:萌芽時期(1917-1945)、探索時期(1945-1962)、全面振興階段(1963-1978)、黃金時代(1978-1989)、世紀末的輝煌(1990-2000)以及新世紀(2001年之後)。

萌芽時期(1917~1945)

最初時期的日本動畫,是由輸入至日本的美國動畫片《變形的奶嘴》和法國動畫片《凸坊新畫帳》所啟蒙下產生的,這兩部動畫片在日本引起巨大反響,激起了一些有志之士的民族意識,開始著手製作自己的動畫。

而在新浪潮的推動下,日本湧現了很多類似於如北山清太郎、政岡憲三以及賴尾光世的漫畫家,不嚴謹的說,是他們開啟了日系動漫的新篇章。

探索時期(1945~1962)

二戰之後,日本的動畫產業曾一度十分蕭條,美國佔領時期的文化傾銷,強烈刺激了日本國民對改變日本漫畫落後局面的決心,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956年,東映株式會社收購了日動映畫株式會社成立東映動畫株式會社後,這種情況才有了一定的改善。

最終,在以手塚治蟲為代表的幾代漫畫人的努力之下,幾經變革,使日漫成為具備民族審美特質、個性色彩鮮明的獨立藝術形式。

全面振興時期(1963~1978)

在這一時期,榮思可以很寬泛說的這是一個屬於“手冢治虫”獨領風騷的時代。正如《朝日新聞》所說——日本動畫之所以普及的唯一解釋是日本有個手冢治虫,別的國家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如果沒有手冢,難以想象日本漫畫會於戰後大放異彩。

他的作品摒棄漫畫的商業性,將漫畫的藝術性推向了極至,是日本漫畫史上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時也是日本三代動畫家中,承前啟後的精神支柱。宮崎在打破手冢巨人陰影的同時,用自己堅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協的奮鬥又為後代動畫家做出了新的榜樣。

黃金時代(1978--1989)

除了手塚之外,永井豪和石森章太郎也在動畫型別的擴充套件上(暴力美學、超級機器人、魔法少女、人造人等)有著重要貢獻。而這些漫畫大師的傑出創新,標誌著現代日本動畫藝術已完全成熟,日本動畫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世紀末的輝煌(1990-2000)

1900年是動漫界新生代開始成為主角的一年。這一年裡,《不可思議之海的娜迪婭》、《羅德島戰記》、《亂馬1/2》、《天空戰記》、《城市獵人》、《櫻桃小丸子》以及《蠟筆小新》等相繼粉墨登場。

新世紀(2001年之後)

說起新時期的日漫傑作,不得不提起宮崎駿先生的《千與千尋》。這部作品氣魄宏大,引人入勝,為人們呈現了一個虛幻卻又充滿生活情調的魔法世界。

在宮崎駿建立的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只有一個螢幕距離,還有善與惡,貪婪,情感,嚴格的等級制度和遊戲規則,事實上他是世界的熔爐和縮影。平凡的主人公具有誠實、純真、勇敢等優秀品質,讓人反思和洗刷人心。

在榮思看來,如果說手冢治虫是戰亂時期“日本的魯迅”,那麼宮崎駿就相當於“日本的金庸”,透過“簡單”娛樂形式,傳達思考者對人生、對世界的認識;兩人在具有高度內省意識、不斷否定自身思想的同時,又堅持以本國文化為作品精神核心,這或許就是他經久不衰,深受追捧的秘訣吧~

回顧日本漫畫的發展史,日本動漫之所以能在日本國內乃至全世界流行,與日本漫畫感情刻畫細膩生動、情節設定極富想象力、兼具文學性和連續性等特點有很大關係。

如果說,日漫對於日本而言是一種產業,那榮思更源於解讀為那是一種綿延於血液、植根於土地的文化。身為電影行業的從業人員,我很佩服這些前輩能夠做到能把人的情感融入到動漫裡,賦予每一個角色靈與肉。雖然我們依然過了翻讀漫畫的年紀,但走過某一個街角,仍能看到熟悉的畫面,或夢魘中的伴奏,仍能熱淚盈眶,這或許就是日漫的魅力吧~

27
最新評論
  • 鎮魂街最新話:雪象的真實身份是臥底,玄馬成功拿下轉輪神珠
  • 目前與艾莎最般配的男生,究竟是誰?“姐弟戀”或成為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