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漫畫>

文丨P點座標 稽核丨甜咖啡

排版丨雪花

火花不是人生目標

當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經被點燃了

如果用一句話來詮釋《心靈奇旅》(原名《SOUL》)這部電影,在我看來,非這句莫屬。

這部電影在國內已經上映二十多天,憑藉自身過硬的質量和口口相傳的安利,在排片如此之少並且盜版流出的情況下,票房還能到達2億,真是來之不易。

從《COCO》到《SOUL》,從“死”到“生”

《SOUL》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其實並不複雜:一個拼命想要活著、有著爵士夢想卻意外死亡的人(名為Gardner)與一個存在了幾千年卻一直無法投胎的新靈魂(名為22),陰差陽錯,靈魂錯位,兩人相互影響,從而找到各自生活的意義的故事。

看完《SOUL》這部電影的人,僅就這部電影而言,對它的評價都是“好”,但是很多人會自然而然的將它與皮克斯上一部口碑爆炸的《COCO》放在一起,一較高下。

畢竟能打敗皮克斯的只有皮克斯自己。

當兩者放在一起比較之時,會有一些人認為《SOUL》沒有《COCO》來的催淚,故事也比較平淡。

我當然也同意,因為拋開製作水平和故事劇本不談,他們的主題是有差異的。

“死亡”一詞天生就是比“生活”一詞帶有更多的感傷色彩,情感也更加強烈。

無論是悲劇式,還是喜劇式,亦或是平平淡淡的死亡場景,都能最直接地打動人心。或許是它過於的神秘,我們瞭解的越少,對它的想象就越多,我們經歷的越少,對它的預防措施越少,當它真正來臨時(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我們的情感越不能被控制,情感波動也就越大。

生離死別是這世上最無奈的命運。

而“生活”不一樣,我們每一個人時時刻刻都處在生活之中,區別則是有些人意識到了,一些人沒有意識到。並且絕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是平平淡淡,我們對生活有喜怒哀樂,但是很少有轟轟烈烈。

所以《SOUL》這部電影自然就不會比《COCO》帶有更強烈的情感波動,但是這並不代表著它遜色與《COCO》,相反,我認為它們不相伯仲。

《SOUL》所帶來的獨特驚喜

我不是專業的導演或編劇,作為一名普通的觀眾,在我眼裡,倘若一部好的電影能在我走出電影院時,至少有一個場景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這一印象能經得起時間的洗練一直長存與記憶中,那麼我就認為這部電影是好電影。

在這部電影裡,最讓我心頭一震,鼻頭一酸的畫面是:主角22的黑化。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決定”“你是我見過最不起眼的靈魂”“你是不明智的 你不會成功地”“愚蠢的 沒有意義 這是在浪費時間”……

這些全是22的導師曾經對他說過的話。

靈魂世界有一個設定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有成就的那些人死後會延遲他們去往“大世界”,先讓他們去靈魂學園當導師,幫助靈魂找到他們的“火花”。

這些導師確實是現實中存在的人

然而22存在了幾千年,經歷了無數的導師,每一個導師都是對他失望至極,於是它自己也放棄了,他不想去地球投胎了,他覺得在靈魂世界待著挺好的。

在我看了電影前半部分的時候,我也以為他真的是自己不想,沒想到這一切都是偽裝,哪有什麼不在乎,只不過是將一切滿藏在心裡不表現出來而已,哪有什麼沒心沒肺,只不過是為了不讓自己再度傷心而已。

當各個導師從他的腦海中蹦出來,這才讓我猛然意識到,原來22是那麼的在意別人對他的評價,而就是這一句句的批判將他壓垮,也將他的本性剝奪,讓他迷失在了靈魂世界。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時的我會如此觸動,甚至在寫這篇文章回想這場景時,心裡依然有點難受。

當然觸動之處不僅限於此,最讓我驚喜之處也並不在於此。

這部電影最讓我驚喜的其實並不是生之嚮往這種上價值的心靈雞湯,因為作為一個打工人,經過生活的摧殘,說實話心中早已沒有太多熱愛,對於這種文藝氣息似乎已經完全免疫,但是我並不排斥這些心靈雞湯,我認為生活還是需要一點雞湯來不斷給自己心理暗示的,不然容易抑鬱。

同時也不是電影中穿插的各種小笑點,皮克斯在創造這種不經意間的小笑點上可以說是爐火純青,當然我並不是說我不喜歡,相反,我很喜歡這種有點莫名其妙,有點神經病式,又有一點可愛的小笑點,每次看到的時候都想扒開設計者的腦子一窺究竟,他們每天都在幻想著什麼玩意兒,但是由於都是常規操作,所以也沒那麼驚喜。

最讓我驚喜的其實是靈魂世界的設計,我記得有一個場景是,主角從靈魂世界回到現實世界,開啟醫院門的那一瞬間,只有一個詞可以形容,那就是嘈雜,是那種讓人一下子心情焦躁的嘈雜。

相對比在靈魂世界,它也不是安靜,但是就是能讓人感到舒適的美好。也許是色彩上選用淺藍色和淺粉色就給人安靜、淡然的感覺,也許是所有物質都是柔軟的質感,讓人天然舒心的作用,無論是什麼原因,這種世界是會讓我覺得特別美好,並且嚮往的存在。

尤其是靈魂世界裡那些管理人員,是最最最最讓我眼前一亮的設計。

他們都是僅僅用線條勾勒出來的人物,然而他們都是立體的,並且喜怒哀樂,各種小表情都能表現得活靈活現。

其中一位叫Terry,長得像小老鼠的會計,同時也是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一個角色,是一位華人設計師設計的(微博名為“鋼鐵小麻雀”,大家可以去他的微博看一些製作花絮),所以我們也能看到,它手裡拿的是算盤。

在3D動畫裡僅用線條構成人物,或許是我孤陋寡聞,但這種形式真的是我第一次見,讓我感到驚喜萬分,尤其他們還能各種變形,更是讓我驚歎三連“哇哦,牛b”。

每當看到這種腦洞大開的想象力總是能讓人賞心悅目,也真真切切感受到動畫這種形式的魅力。

皮克斯——探索動畫的無限可能性

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也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它可以定義為“使用繪畫的手法,創造生命運動的藝術”,也可以定義為“不論拍攝物件是什麼,只要它的拍攝方式是採用的逐格方式,觀看時連續播放形成了活動影像,它就是動畫”。

早在兩萬五千年前的石器時代洞穴上的野牛奔跑分析圖,是人類試圖捕捉動作的最早證據,同時也顯示了人類想要“動”的慾望。

隨著人類對於光與影的探索,靜態的畫終於可以動起來了,例如西方的“魔術幻燈”和中國的“走馬燈”,但是人類的思維不僅限於此。

他們借用動畫的形式,將各種無生命的物質活起來了,賦予了動植物以人的動態和情感,漸漸地開始創造現實中不存在的事物,甚至構建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動畫給予了那些富有想象力的人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能將他們腦海裡那些千奇百怪的想法付諸實現,並被其他人所接受。

但是,當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許多真人電影也能構造著各種腦洞大開的場景,創造著不可思議的生物,將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呈現在螢幕上,真人電影在吸取著動畫這種形式獨有的魅力。

而純粹的3D動畫似乎一直在追求“真”,動物的毛髮講求“真”,人物的面板彈性講求“真,衣服的質感講求“真”,汽車等工具的金屬感講求“真”,這一切似乎都是在一味的復刻現實。

無可否認的是,這些“真”確實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不僅是現實帶給我們的熟悉感,更是被這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折服。

早期的我確實會僅僅被這些“真”所吸引,覺得“頭髮根根分明,牛逼;衣服上的絨毛清晰可見,牛逼……”,但同時,我也忽視了動畫這種形式存在的意義,如果我在乎的僅僅是這些表面的“真”,我何必去看動畫,直接看真人電影不就好了。

皮克斯的這些動畫電影似乎給了我另一個思考,動畫是為了展現想象力,是將不可能轉化為可能,是可以有無限發揮空間,他不應該侷限於現存的東西,而是應該有它獨特的視覺享受,藝術體驗。

另一位在皮克斯工作的中國設計師遊茜(微博名“草西Celine”)在一篇採訪中有說:我感覺皮克斯好像有一個傳統,大家特別喜歡問一些很大的問題,然後以What if開頭。比如說What if一個房子可以飛?What if 一個玩具活過來了?這部電影就好像是導演在問自己說,我到底是怎樣成為我的?然後他就開始推理這些世界,進行世界觀設定。

19
最新評論
  • 鎮魂街最新話:雪象的真實身份是臥底,玄馬成功拿下轉輪神珠
  • MCU第四階段即將登場的29個新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