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首季在B站播出時掀起了一波屠版風潮,在當時開啟B站上幾乎要被立體機動裝置淹沒。要追溯同樣的盛景,或許要退回到《Fate/Zero》的年代。
儘管後來《進擊的巨人》失去了佔領B站首頁的機會,不過一直維持了超高的製作水平,能夠在多季之後繼續保持霸權級別的表現,我們也差不多能夠斷定,這是一部要名留青史的作品。
從上映之初,《進擊的巨人》中就有大量的角色死亡。單是有名有姓的重要角色已經相繼陣亡了超過30名。似乎《進擊的巨人》中每一位角色都在死亡名單中。在最終季第8集中,這份名單上又多一人。
自第一季中就登場的主要角色,薩莎·布勞斯,陣亡。
《進擊的巨人》自一開始就是一部悲壯的作品,從第一集艾倫親眼目睹母親殞命,到後來埃爾文·史密斯團長的死亡衝鋒。主人公們一直在不斷地以卵擊石,以屍骨鋪就了前進的道路。
在悲壯的大背景下,薩沙似乎是整部作品中唯一快樂的角色,活躍著整部作品的範圍,不至於使所有人陷入到苦大仇深之中。
但就在千辛萬苦拿到了一場勝利後,還沒來得及歡呼,全劇的歡樂擔當就此意外陣亡。作者諫山創可能是在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戰爭有什麼好令人值得慶祝的。
最初的犧牲
重要角色的犧牲在近些年逐漸成為許多作品所必需的內容。原本子供向的動漫和遊戲越來越多地引入了悲劇元素,任天堂早在上個世紀的《銀河戰士》中就加入了最初的犧牲劇情。
在初始的幾部作品中,《銀河戰士》系列的背景設定都極為有限,主人公薩姆斯也都是沉默不語,更別提敵對的外星生物Metroid(密特羅德)。
但是任天堂在這樣一個極簡的故事中,加入了一個小小的Baby Metroid。它生於《銀河戰士2》,誤將一身戎裝的薩姆斯認作了母親,隨後薩姐把它帶回了空間站進行研究。
在之後與Mother Brain的戰鬥過程中,小小的Baby Metroid趕來拯救了薩姆斯,卻也犧牲了自己。這個在今天看起來簡單的情節,或許是整個《銀河戰士》系列中最重要的轉折。
犧牲劇情的加入為一個解謎和打怪獸的遊戲開拓了新的可能,其能夠為遊戲帶來多少質的提升有待商榷。任天堂或許只是想進行一次小小的嘗試,嘗試告訴玩家們遊戲能夠承載得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出許多。
但正是這樣的嘗試,為娛樂作品賦予了更多的含義,也被廣泛帶入到了後世的遊戲中。
“必須死去”的角色們從國內玩家最初的角色扮演遊戲《仙劍奇俠傳》開始,玩家們就在一遍遍地嘗試拯救在劇情中死去的角色們。復生月如成為了仙劍迷久久不散的執念。
而該系列在之後的續作中,彷彿要和玩家們刻意作對一般,主人公的結局不是人鬼殊途,就是生死未卜。
為什麼被玩家們喜歡的角色們總是要死去?
大量角色陣亡的《火焰紋章:風花雪月》在發售後也有著一段關於“散步系統”的爭議。在一個策略戰棋類遊戲中,玩家會消耗大量時間和各位同學聊天、喝茶、唱歌、約飯。原本運籌帷幕的策略類遊戲,變成了慢節奏的Galgame。
玩家們被《風花雪月》矇在鼓裡,不緊不慢地培養著角色的好感度,盤算著以後該把誰拉入陣營。直到風雲突變,兵戎相見方驚覺,原來已經沒有以後。往日的學生們必須倒在自己的劍下。
可能不是因為我們喜歡這個角色,所以TA才要死去;而是TA即將死去時,我們才發現喜歡。遊戲中的角色們作為一段程式碼,幾幅畫面行走在遊戲和動漫中,他們從未在真正意義上具有生命,他們的死去不曾使這個世界損失了什麼,但他們令我們真切的難過。
虛幻的世界裡,埋著玩家們真實的感情。如果有喜歡的角色,就去盡情地喜歡吧。你不是唯一會為他們感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