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為漫威電影宇宙中大場面戰鬥的《復聯3》以及之後的《復聯4》,可以說彌補了漫威影業在大場景製作上的短板,雖然場面的細節和長鏡頭時間並不如《指環王》系列那麼壯觀,但對於首次嘗試的漫威來說,已經實屬不易。
巨大的戰場設定,以及龐大的參戰人數,可以說讓我們追隨漫威多年的真粉們實實在在的體驗了一會視覺的盛宴,在首場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中,集結了復聯以來的盡數的超級英雄,鋪墊了十年之久的超級反派——滅霸也閃亮登場。
自漫威電影宇宙開啟之後,《復仇者聯盟3》是首次將所有單線系列影片完整的串到了一起,其中還包括了一直以來低調的黑豹王國——瓦坎達,作為漫威宇宙中,地球最高科技的代表,它成為了《復聯3》中抵抗滅霸先鋒衛大軍的主要力量,而戰場更是直接設定在了防禦森嚴的瓦坎達主城。
不過有一點值得疑惑的是,浩克一直以來被尊稱為“最強復仇者”,更是曾經《復聯1》中抵抗奇瑞塔人入侵的主要戰力,為何在《復聯3》中表現平平,甚至鮮有露面?
浩克的既有人設眾所周知,在漫威電影宇宙中,浩克經過漫畫原著“漫改影”之後,它對染摒棄了原著中的一些暴力元素,但一定程度上的保留了其基本人物設定,比如:
時常容易憤怒,而憤怒也更是讓其變身的觸發條件班納和浩克是共同存在的兩個獨立意識形態憤怒可以激發浩克的身體潛力,一定程度上的增強直接戰鬥力思維單純,崇尚武力,但心地善良(影版中浩克好勇鬥勝、但不濫殺無辜)…………那麼這一樣一些看似並不是太重要的設定,對於浩克在影版中的定位會有怎樣的作用呢?
筆者認為,漫威在浩克角色IP的描寫和塑造上非常有匠心,在細節上處理的相當得體。浩克的易怒的體質使得浩克的行為容易喪失“理智”,它並不會考慮事情、行為的得失,完全的遵循於自己的情緒行事,這就註定了浩克是一個非理智型的人物性格,這和影片中的浩克看起來傻傻有點可愛的樣子不謀而合。
憤怒的情緒左右了浩克的現身以及其戰鬥力的高低,加上與班納意識形態的相互獨立、影響和牽制,以及其內心本質的純潔和善良,才塑造出了之前的綠巨人浩克版本,以班納為主導,浩克隱藏於體內的共同存在形態。
看過《雷神3》的小夥伴一定明白,浩克和班納在意識層面上實際是一種對等的存在,浩克在情緒的影響之下,甚至是可以佔據身體的主導地位的,但在此之前,浩克卻是一直甘於人後,且毫無怨言的成為班納的一種戰鬥工具,可見其內心的純真和善良。
也正是這樣的一種潛在人設,決定了浩克之後的改變
(詳見下文)
促使浩克不再現身的事件浩克缺席《復聯3》的戰鬥要從《雷神3》的諸神黃昏說起,浩克在幫助索爾解決阿斯加德的“諸神黃昏”危機之後,索爾帶領著倖存的阿斯加德難民們,準備遷徙地球,建立新的阿斯加德。但在途中卻遭遇了滅霸的襲擊,洛基和海姆達爾直接犧牲,半數的阿斯加德難民也沒能倖免,索爾自己也更是重傷。
作為外援的浩克雖然在海姆達爾臨終之前,被其使用彩虹橋成功傳送回地球,倖免於難。但在此之前,浩克可是和滅霸有過一場真刀真槍的比鬥。在徒手的肉搏戰中,浩克是第一次在近身戰鬥中失利。
而自此之後,被傳送回地球的浩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有個細節我們可以注意一下就是,傳送的時候,還是浩克形態,而當彩虹橋剛剛到地球之後,就變回了班納的形態。所以這也就成為了很多人認定浩克不現身《復聯3》的原因了。
但在筆者看來,並非如此。
浩克受傷的心靈在漫威電影宇宙當中,浩克形態的塑造沒有完全的遵循漫威原著漫畫,而是經過些許的改良。影片中的浩克除了“暴力”、強大的一面之外,還有鮮為人知的另一面,那就是有點“少女心”。為何會用這樣一個詞呢?
這要從《復聯1》的隱藏片段說起,在《復聯4》的穿越情節中,向我們展示了2012年《復聯1》一些未被鏡頭捕捉到的有趣畫面。浩克在斯塔克大廈暴揍完不可一世的洛基之後,和復仇者們一起返回地面,因為身材的緣故,被“排擠”走樓梯,“罵罵咧咧”生氣的浩克著實有點讓人忍俊不禁。
雖然這是一個並不太重要的細節,但恰恰是這個細節向我們闡述了浩克的性格本質。他雖然情緒難以控制的容易憤怒,不過這種憤怒可不是一發不可收拾的那種,而是一種維持戰鬥力的情緒狀態,並不影響浩克的內心和本質。他仍然是一個善良而又溫柔的“糙漢子”。
這並不是筆者個人的臆測,在早期的《綠巨人浩克》、以及《無敵浩克》兩部影片中也有過相似的細節描述。浩克的與眾不同,使之成為了眾矢之的,面對美國軍方子虛烏有的控訴,以及窮追不捨的追捕,浩克始終沒有主動的去上傷害任何一個無辜的人,反而處處手下留情,一味的“逃亡”。
當然這種本心的設定也被延續到了漫威宇宙當中,浩克自加入復仇者聯盟之後,經過奇瑞塔人事件,浩克第一次被世人所接受,成為了實實在在的超級英雄,而不是一個過節喊打的怪物,浩克一度非常的沉浸於這種融入他人的氛圍和環境之中,這也就是為何浩克能夠非常容忍復仇者團隊其他人的緣故。(這一點在《雷神3》中和索爾見面可以看出)
不過《復聯2》中緋紅女巫的魔法使得浩克完全喪失了理智,自己失控之後的暴走,讓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英雄形象毀於一旦,人們那種充滿敵意而飽含害怕的眼神又一次降臨於浩克的身上,這一種曾經讓自己難受無比的感覺再次歸來,這對於一心努力融入社會的浩克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
自己為了守衛大家,勤勤懇懇、甘於受命於班納,到最後卻仍沒有被大家所真正的包容和接受,其中酸楚和傷心可想而知。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種感受迫使浩克遠離地球,徹底的淡出人們的視野。因為在單純的浩克看來,地球人不喜歡他,也不需要他。
浩克額外承擔的那些悲痛或許很多人認為,浩克是班納的另一種形態,而非獨立的個體。但實際不然,在漫威的設定當中,浩克是一種特殊的存在,我們可以近似的將其看為是一個獨立的靈魂個體,共存於班納的體內,他的意識和完全獨立且不同於班納的。
不過,一直以來,浩克卻從未有人承認過他的存在,索爾如此,託尼亦是如此,甚至是班納本人也都這樣認為。在《復聯4》中浩克和班納因為一種共識,合二為一成為了綠博士,從其話語中我們得知:班納博士本人一直以來都是將浩克看做成一種“疾病”,更是一直努力和期望能夠治癒這種“疾病”,好使自己更夠迴歸於正常的生活。
這就表明,包括班納博士本人在內,絕大多數人從來都沒有真正的認可和接受過他的存在,也更沒有尊重。同樣為浩克所愛的寡姐,也都是對浩克抱有了極大的提防和害怕的心理。而寡姐更多時候的好感也是出自於對班納,根本就忽視了體內另一靈魂的感受和存在。
而託尼和索爾也都是喜愛浩克的戰力,而非其靈魂。每每戰鬥的時候,他們都是將浩克推出來,而當戰鬥結束之時,便期許儘快將浩克變回班納。從託尼和班納博士合力打造出的“尼羅維克”,以及“反浩克戰甲”不難看出,甚至連神盾局的飛船上也同樣留有了對付浩克的手段。
當然這一切的區別對待,善良的浩克雖都看在眼裡,但一直以來因為別人些許的“刮目相看”,便像孩子一樣樂得其中,從未計較。直到《復聯2》的失控,才得以爆發。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看,浩克的離開並不是一兩件事情所導致的。而是長久以來,內心深處因悲痛苦而久久不能癒合的傷口在一次的“重創”之下爆發所致。
誤解的澄清筆者留意了很多漫威粉的一些評論,他們認為,浩克在《復聯3》瓦坎達的缺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之前和滅霸的戰鬥失利,導致了一種對於滅霸的恐懼心理,是一種本能的畏戰行為。
對此筆者並不傾向於這種解釋,無論是漫威原著還影版之中,浩克的設定之中是沒有害怕這種情緒的,在其人設中,浩克紙杯賦予了憤怒、高興和悲傷三種情緒,並不如我們人類那般情感豐富。憤怒與其戰鬥力相關,而悲傷和高興則是其常態的情緒。這也就為何浩克如此強大,卻性情如同孩子一般。
當然在影片中也是有佐證的,浩克的消失,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一種消失,自《復聯2》之後流浪至薩卡星球,他一直都沉浸於角鬥場的榮耀和別人對其的敬仰之中,未曾有過任何的害怕,而之後被索爾帶至阿斯加德,面對實力強大的海拉,以及更強的火焰巨人蘇爾特爾,除了小小的懲罰了一下自大的班納博士之後,他毅然義無反顧的衝了上去。
原本龐大的身軀在巨人版蘇爾特爾面前瞬間變得不值一提,被火焰巨人隨手一扇,就輕鬆打發了的浩克也不曾有絲毫的畏戰行為,若不是索爾的勸阻,或許蘇爾特爾也逃不過一頓“打砸”。在面對滅霸的時候,浩克其實是後已經見識到了滅霸的強大,索爾和洛基、海姆達爾等人被輕鬆狂虐,但浩克還是一反平常的利用偷襲衝了上去。
可見浩克並不存在某種因失敗而產生害怕,乃至畏戰的可能的。畢竟在其身體能力的特點之下,失敗和肉體傷害只會激發其憤怒的情緒,從而爆發更強的實力。當然漫威官方在《復聯3》之後的釋出會上也澄清這一點,浩克並沒有畏懼滅霸。
綜上所述,浩克能夠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超級英雄得益於人心所向,之後逃離避戰也同樣是因為人心的“冰冷無情”。他只是一個心靈受到了傷害的“小孩”,在用自己的方式發洩內心的不滿。
圖:源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