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疫情的控制趨向穩定,復產復工正穩步進行,電影院也在逐步恢復營業。目前已經公佈了一批將在院線重映的經典電影:《中國合夥人》、《狼圖騰》、《戰狼2》、《流浪地球》、《何以為家》、《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攢了一個春天的電影票錢這下怕要不夠花了。
這部分重映影片中,小編最期待《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首次在中國大陸上映是2002年1月26日,到現在已經整整18年了,當年的青少年影迷現在都過了而立之年,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而在這個多事之春,重溫一次少年時代迷戀的魔法世界,看哈利·波特騎著掃把飛得自由自在,看12歲的艾瑪·沃森在大熒幕上俏皮地翻白眼,體會少年友誼的單純熱烈,是多麼懷舊又應景的事兒啊!
伴隨著貓頭鷹咕咕的叫聲,對角巷稀奇古怪的商品帶著神祕的氣息,9又3/4站臺熙來人往,大塊頭海格提著馬燈接新生們下火車,霍格沃茨的魔法世界敞開了大門……
18年來,電影的主創們也發生了許多變化。艾瑪·沃森出落得落落大方,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丹尼爾雖然不如小時候惹人喜愛,但不妨礙他成為受觀眾歡迎的男演員;而讓影迷們恨之入骨,最後又感動落淚的西弗勒斯·斯內普,他的扮演者艾倫·裡克曼已經在2016年和觀眾永別。
20多年前,當原著作者J·K羅琳在愛丁堡那個小咖啡館蹭暖氣寫下第一部魔法書的時候,肯定沒有想到,她的作品影響了全世界這麼多人。她建立了一個全新的魔法世界,神祕而迷人。而她也為自己,書寫了一部人生傳奇。
羅琳阿姨創作的“魔法書”哈利·波特系列,更是成了此後每一代青少年的枕邊讀物,就連成年人也是《哈利·波特》的鐵粉。奧巴馬、科比、還有金庸先生,也都是J.K.羅琳的書迷。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樣在J.K.羅琳的故事裡,得到了滋養和啟迪。
在收穫全世界粉絲喜愛的同時,J.K.羅琳也收穫著財富的成功。2004年,她就以10億美金的身價躋身福布斯富人排行榜,甚至超過了英國女王。而這些錢,全部來自於她的版稅收入。到了2017年,羅琳在福布斯全球百位名人榜上排名第三,同年還得到了英國皇室授予的“榮譽勳爵”的殊榮。
那麼,J.K.羅琳到底是用了什麼魔法,使她的作品能夠中外皆宜、老少通吃、雅俗共賞呢?
答案很簡單,想象力!
想象力不僅僅是人類獨有的想像不存在事物的能力,它是所有發明和創新的源泉。——J.K.羅琳哈佛演講
最直觀地來說,無論是在書中,還是電影中,首先吸引我們的,一定是那些關於魔法世界的、充滿了神奇力量的、帶著神祕色彩的、稀奇古怪的人物、動物、植物、咒語、傳說和場景。
飄蕩在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幽靈,會唱歌會說話的照片,巨大的蛇怪,還有恐怖醜陋、專門吸走人們幸福快樂的攝魂怪,都是難以磨滅的經典記憶。
更不用說堪稱魔法界世界盃的“魁地奇大賽”,拗口的咒語,神奇的變身藥水,當然還有各種神奇的動物,比如送信的貓頭鷹,永不背叛的家養小精靈等……
還記得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那隻帶著哈利在空中快樂翱翔的半鷹半馬的巴克比克被砍頭的時候,許多哈迷也和赫敏一起流下了眼淚。還有禁林中那巨大的蜘蛛和他的子子孫孫,絕對是噩夢級的想象了。
然而,這讓人們折服的豐富的“想象力”在羅琳作品中的體現,遠不止我們看到和聽到的那些關於魔法、怪物、精靈的描述,在羅琳的心裡,“想象力”還有更深層次的意義——現實意義。
想象力大概是最具有變革性和啟示性的能力。它的力量讓我們跟那些我們從來沒有分享過他們經歷的人產生共鳴。——J.K.羅琳哈佛演講
這或許看似矛盾,為何想象力要和現實結合在一起。J.K.羅琳曾在她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中重點強調,她所說的“想象力”,更多的來源於她早期的工作。
羅琳大學畢業之後,曾經在位於倫敦的大赦國際總部的非洲研究部門工作。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幫助那些在極權政府的壓制下,受到虐待、無法得到自由權利的人。因為邪惡的人類為了獲取或維持政權,對自己的同類施暴。
在羅琳的筆下,這些極端的掌權人,就好像是伏地魔。他代表著邪惡,他殺人不是為了自衛或是保護他人,不是為了我們想象得到的理由。他會冷血地殺人,為了私人利益。
對於作品中“惡人”的靈感,羅琳就是這樣從現實中獲得的,或者也可以說,她把在現實中所看到的罪惡,傾注到了故事的角色裡,使人們讀到之後得到具體的印象,而認識到這樣的人到底有多壞。
當然,羅琳也認為自己在大赦國際的經歷,讓她體會到了人類的善。因為人類情感共鳴的力量,而導致了許多普通人加入進來和他們一起去拯救生命、解救失去自由的人。
而她在作品中所創造的體現了“善”的力量的代表就是哈利,即使在迷失、脆弱、受傷以後,他仍能勇敢去愛,最終戰勝邪惡取得勝利。
在這個過程中,羅琳把“想象力”等同於她在書中虛構的魔法,想象力是中性的,看人們怎樣去使用它。人們可以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學習想象自己處於他人的位置。有的人善用自己的想象力,願意理解和同情弱者。也有人不運用想象力,選擇舒適地留在自己的位置,選擇不看也不聽外部世界。
說簡單點,就類似於換位思考。
而羅琳始終堅信:“我們思想上的成就,會改變外在的現實。"
她將想象力與現實完美結合,她的現實世界與魔法世界無縫對接。她創造出的幻想世界以現實世界為基礎,這才是J.K.羅琳作品成功的祕訣。也許你覺得自己深深迷戀的是世上不存在的魔法世界,其實,那只是我們現實世界的投影。
它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了世間所存在的黑暗、暴力、邪惡,也提醒著我們可以用理解、同情和善良來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第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改編電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小說中細膩的感性描寫和對細節的精密把控。每個得到角色的演員都會去讀原著來揣摩表演,因為原著中已經說明了角色的特點和鮮明個性。
J·K羅琳在第一本書熱賣之後,將作品的電影改編權賣給了華納。此後,她更加有意地加強作品在場景方面的細節刻畫。而隨著她的作品被搬上大熒幕,越來越多的人記住了那個身材瘦弱、帶著黑框圓眼鏡的小哈利。他和夥伴們的友誼,他們共同的冒險經歷,被電影這個具有強大視聽效果的媒介,再一次放大。原著和改編電影相得益彰,小說和影片同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後來,J.K.羅琳的後續作品由於已知會被拍成電影,她所列的寫作計劃,甚至可以直接用來做電影的分鏡頭指令碼。這是J.K.羅琳強大的寫作能力,將原著小說與電影做了完美的結合和平衡。
《哈利·波特》系列結束以後,《神奇動物》系列電影正式開啟。作為《哈利·波特》系列的前傳,這次J·K羅琳親自操刀,擔當編劇。魔法世界的版圖一次次擴大,從霍格沃茨擴充套件到全世界,時間線也向前提了幾十年。
J.K.羅琳強大的想象力已成功外延,相信她將繼續把自己對現實生活中的感悟,融入到電影角色中去。正義與邪惡展開較量,善良和忠誠終會獲勝。
最後,引用羅琳送給哈佛畢業生的一句話,也是古羅馬人塞加內的一句名言,送給大家:
生活就像一個故事,不在乎長短,而在於品質,這才是最重要的。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