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後,伴隨著釘宮病和東山大法好等各種各樣的聲優文化出現,聲優偶像化的步伐已無法阻擋。
雖然林原惠美本人算不上是“偶像化”,但她加入唱片公司King Records,以及King Records後來加入《新世紀福音戰士》、《秀逗魔導士》等動畫的製作委員會,這一系列的操作都可謂是日本動畫業界形成今時格局的起點。
無論是聲優與唱片公司的繫結,還是唱片公司與動畫製作委員會的繫結,以及動畫製作委員會制度本身,至今都仍然是日本動畫業界運作的關鍵樞紐。
所以如今日本聲優的收入情況到底如何?
可能有的動畫觀眾會覺得,為聲優計算酬勞需要很多方面的複雜考量,比如聲優的知名度、劇本的難度、動畫的投入資本、臺詞量的多寡等等。但實際情況卻和這種想象大相徑庭,絕大部分的動畫配音工作,聲優酬勞都是簡單粗暴的按集計費。
這無疑是一條十分死板的規則,舉個極端點的例子,同為主角組的沒頭腦和不高興,沒頭腦可能一整集都在話癆個不停,而不高興則只是哼哼哈哈地罵兩句就下臺休息了。
但這個極端的例子偏偏就是現實,早在當年《灌籃高手》的製作中,綠川光負責配音的流川楓就是最典型的不高興,在好一些集數里都出現了只有一兩句簡短臺詞的情況。同一個片場的置鯰龍太郎就曾經吐槽過這件事,說綠川光總是哼兩聲就能領到一整集的工資。
所以你會發現,綠川光在《灌籃高手》裡還經常客串路人角色,畢竟橫豎都是給一集的工資。
除了按集計費之外,另一個問題自然就是一集該給多少錢。
話題似乎又繞回去了,有的觀眾再次開始思考一些複雜的問題,聲優的知名度、日程排得緊不緊、需不需要和其他動畫企劃競爭等等。但實際上,這個問題絕大多數時候仍然是用一個簡單粗暴的規則去解決——聲優等級制度。
絕大多數的聲優都有自己所屬的聲優事務所,而絕大多數的聲優事務所又加入了日本俳優聯合。在日本著名老牌聲優神谷明所寫的《聲優になるには初歩からプロの技まで》中曾提到,聲優為一集動畫配音的最低工資為15000日元,大約就是900元人民幣。
15000日元就是聲優等級制度的起點,當聲優加入日本俳優聯合,並被列入等級表時,就意味著他接到動畫配音工作後的最低工資保障是15000日元每集,而上限則是三倍的45000日元,按照最近的匯率,約合人民幣2690元。
理所當然地,聲優等級制度和具體掛鉤的酬勞都不會是完全透明公開的,這些資訊都是多年來各方或直接或間接透露後被收集起來並歸類到一起,估算一名聲優的年收入就是以這些資訊為基礎進行的。
關於聲優等級制度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以15000日元和45000為基礎的“Rank 45”,也就是聲優評定每提高一Rank,每集動畫的最低酬勞就會多1000日元,另一種說法則是分為從F到A的六個等級,聲優等級會在每年四月根據出道時間和人氣進行評定和更新,和工齡制十分相似。
在Rank45和Rank A之上,還有最高等級的無等級(No Rank)聲優,這一類聲優需要同時符合許多條件,比如出道時間極長,又比如為國民級的作品配過音等,這一類聲優為動畫配音的單集酬勞將不受45000日元的限制,而是需要另行協商。
比如《白箱》動畫裡就提到,超有名的聲優一年收入可以達到7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418萬元。
不難想象,無等級聲優的出場費會遠超一般聲優,在一部分動畫企劃請不動,一部分動畫企劃請不起的情況下,他們的活躍度必然有限。這也是有的聲優甚至願意自降等級的原因,毛利小五郎在604集之後更換了聲優或許也與此有關。
在計費模式和計費標準確定下來之後,聲優為動畫配音的協商就有了高效卻死板的商議過程,一名聲優的年收入也有了大致的估算方式。
但在聲優偶像化之後,聲優的工作範圍變得十分寬廣了起來,就算只談聲優的本職範圍,那也還有遊戲乃至是不可言說類動畫這些工作。這些不可言說類動畫的酬勞一般來說都會比普通動畫要高,但相應地,大牌聲優想要賺這筆錢也有更多阻礙,從披馬甲到根本不給接都有可能。
不難發現,僅為動畫配音這塊而言,日本聲優的收入遠沒有大部分人想象中的那麼高,即使是最高等級的聲優,一集45000日元的收入也遠遠低於許多人心目中“偶像”的標準——除非只是去哼一聲。
這或許也正是他們除了聲優還要去當“偶像”的根本原因。
文: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