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DC漫畫公司,我們都很熟悉,近幾年來一直和漫威漫畫公司處於競爭關係。不過在紀念追逐之下,DC最近幾年的名氣並不如漫威,究竟是為何?
一、DC內鬥自傷元氣
DC漫畫公司成立於1934年,在幾年之後,創造了世界上第一位超級英雄——超人,便開始在全球爆火。
之後更是乘勝追擊,創造了世界上第一位沒有超級能力的英雄——蝙蝠俠。
在之後,更有了許多超級英雄,比如閃電俠,綠箭俠、火星獵人等等。
從1934年開始,DC作為一家漫畫公司被公眾熟知,之後在漫改電影還未流行時,它被華納收購。
等到隔壁漫威靠著漫改電影大賺特賺的時候,華納方才意識到自己也有這樣的資源,可一群門外漢如何懂得製作漫改電影呢?
可惜DC的部分高層缺乏足夠的智慧,2013年MOS象徵著DC內部觀點的分歧正式擺在檯面上。一邊是漫畫高官只想著大圓滿的歡喜結局,另一邊是扎克·施耐德為代表的漫改電影高層,後者想要在角色身上附加更多的東西。
兩個陣營的分歧,就如同讓讓觀眾看《喜洋洋》還是《白夜追兇》。
那些期望將DC電影拍成大圓滿的導演和製片人,壓根沒有理解超人、蝙蝠俠這些超級英雄代表了什麼,更不會懂得一部電影如何才能吸引觀眾,他們剛愎自用,自身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還期望觀眾能喜歡自己拙劣的手法。
當然我們也需要承認,從資本的角度來看,將超級英雄影片拍成“爆米花、大團圓”或“有故事、有內涵”並沒有太大區別,畢竟資本不是隻面對粉絲一個觀眾群體,而粉絲最大的特徵便是擁有對漫改電影的希望,無論作品有多爛粉絲都會抱著僥倖心理去觀看。
DC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在MOC時期產生出無法調和的矛盾,這直接導致MOC的劇情處處充滿矛盾,比如超人拯救了世界卻因此毀滅掉約200萬普通人,從氪星出生的超人親手毀掉母星孕育生命的育嬰室……
並不是導演沒有能力將MOC拍好,而是公司內部不同的發展方向都想將劇情納入自己的掌控中,即便粉絲更加喜歡扎克·施耐德這一派。
MOC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口碑上卻不盡如人意,華納於是可以自欺欺人,對立派反而認為自己若是能夠掌控DC宇宙的發展,必然能充分發揮超人、小丑等角色的票房收割能力,然而打臉時刻很快就來了。
導演剪輯版MOC贏得一致好評,一向將剪輯大權握在手中的製片廠被狠狠扇了一個耳光,可直到《正義聯盟》的出現,華納始終沒明白如何去講述一個故事。
二、扎克·施耐德的偉大
《正義聯盟》原片只能用七零八碎來形容,DC內部的分歧加上扎克·施耐德的家庭變故,影片只得中途更換導演,製片方寧肯花費數百萬美金給超人“剃鬍子”,也不願意給鋼骨脫下衛衣的機會。
而為了迎合“大圓滿”一派的需求,導演威登接過爛攤子拍出一部6.4分的爛片。這樣的成績無疑是在證明“大圓滿”並不符合DC宇宙的發展,或者說DC宇宙的模樣不應該是簡單的“拯救世界-闔家幸福”。
扎克·施耐德的偉大之處,便在於他用正確的方式為觀眾展現DC宇宙的模樣。
DC的超英故事之所以能長盛不衰,並不是源於主角的超級能力,若是那樣的話,DC同漫威便不再存在差別,甚至會被後者狠狠踩在腳下。
在DC宇宙中,無論是超級英雄還是具體的故事情節,總是在為觀眾描繪出真實的畫面,我們可以從這些人物和故事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模樣,而不僅僅是被當成小屁孩哄著。這是獨屬於DC的魅力,也是其迥異於漫威且讓漫威難以企及的地方。
就拿小丑這個角色來說,他在《正義聯盟》中只是一個配角中的配角,可即便小丑和蝙蝠俠只說了幾句話,整部影片的口碑隨之上漲,觀眾一下子被擊中爽點。
真正令觀眾爽的不是大圓滿的結局,而是角色展現出的人格魅力和反傳統的故事構架。
三、打了資本臉的導演
即便扎克·施耐德不會拿到一分錢,但導演剪輯版《正義聯盟》仍舊難逃資本的敵視。正所謂這是一個比爛的時代,官方出品的《正義聯盟》雖然爛,但資本還能用“你行你上”來粉飾一二,在沒有導剪版出現之前,這部影片便是最優秀的《正義聯盟》。
導剪版《正義聯盟》的優秀無需多言,這個版本最大的優點便在於故事的連貫性。從蝙蝠俠的合縱連橫到超人的無情復甦,故事延續了諾蘭時期DC故事的風格,陰暗的色調加上紮實的臺詞對話,我們體會到屬於粉絲的快樂。
導剪版是一場屬於粉絲的勝利,同時也是對資本赤裸裸的嘲諷。
從觀眾角度看,DC內部的分歧無疑在於是用爆米花影片圈快錢,還是迎合粉絲將DC宇宙打造成應有的模樣,資本並不願意向無產者屈服,這是若干部撲街DC影片向觀眾展現的事實,他們不願意喪失對電影的主導權,尤其不肯承認是自己的無能導致了電影的失敗。
導剪版《正義聯盟》表達了一個非常樸素的道理:只要你按照粉絲期望的那樣去拍電影,拍出來粉絲喜歡的那些東西,自然便能夠大獲成功。
DC超英系列影片乃至於漫威的超英影片都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便是影片的主要受眾仍是粉絲,即便《復聯4》那樣的現象級作品,也是經由粉絲髮酵才帶動一個個觀眾走進電影院,否則按照大多數觀眾的習慣,並不會因為宣傳方在哪個平臺上投放了廣告就一定會走進電影院。
說到內部分歧的根源,那些想要靠“大團圓”吸引觀眾的高層,過多注重客觀條件,而忽視決定影片票房的最重要因素仍是“人”這個主觀群體。誠然閤家歡的設定經久不衰,可DC憑什麼認為自己的基本盤那麼好,能夠忽視粉絲的主觀需求將劣質品強塞在後者嘴中?
我們不得不承認,掩耳盜鈴的人在任何時代都存在。導剪版《正義聯盟》的成功便是最好的佐證。
對於DC來說,導剪版的成功能夠重塑《正義聯盟》的口碑,讓觀眾明白這部影片其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對於持有不同發展想法的人,導剪版越加成功,越發證明自己的無能,於是導剪版在上映前一天片源流出。
只是偏遠的流出並不妨礙導演的成功,製片廠再一次被導剪版影片打了一記耳光。
很長一段時間內,製片廠執掌一部影片剪輯的資格,尋常導演幾乎沒有資格參與影片的剪輯過程,可現在導剪版的成功反倒彰顯出製片廠不過如此,興許在未來諸多爛片都會將失敗的原因歸結到剪輯身上,不過那都是後話。
說了那麼多,其實並不想爭執太多的內容,我只是想表達一個觀點:導剪版《正義聯盟》才應當是真正意義上的大電影。
五、一個有爹的英雄撐起劇情
導剪版的故事之所以成功,除了迎合觀眾對於DC宇宙的期望之外,還在於導演對數位主要角色的合理佈置上。
DC宇宙拍攝大電影有一個非常大的硬傷:超人。
超人的戰力很多時候已經屬於戰力崩壞的表現,按照劇情的設定,達克賽德曾被神奇女俠的哥哥重傷,而神奇女俠又將自己的哥哥殺害,可在面對超人的時候,神奇女俠不堪一擊。
這也是為什麼影片需要超人在片頭死去,只有這樣整個故事才能正常展開,否則按照片尾展現的那樣,荒原狼都無法打破超人的防禦,這還怎麼幹壞事?
恰恰因為超人最後才出現,影片擁有充足的時間去描繪其餘四個超級英雄的故事,並且透過一連串的臺詞補充角色的人設,既然戰力不行,那邊從人設方面入手,這一點導剪版頗具想法。
除了傳統的劇情設定之外,扎克·施耐德仿若是要將暗黑故事線一直延續下去。從片尾的彩蛋我們不難看出,主角團雖然戰勝了荒原狼,但接下來需要面對的危機遠比荒原狼更加兇險,譬如超人黑化、蝙蝠俠愛上路易斯,而將要製造這些悲劇的達克賽德,也將會以真身重新出現……
從1934年,DC走了不少彎路,它給粉絲帶來過希望也帶來過憤懣,它似乎一直沒能在一條道路上堅定走下去。
我無法預測《正義聯盟2》能否正常上映,但若是DC止步於導剪版《正義聯盟》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文 |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