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半個月過去了,《巨人》還是被吐槽爛尾?
3月初《進擊的巨人》更新了第138集漫畫,此為該系列的倒數第二集,而按照習慣此集將會給整個故事定調,所有的災難也會在這一集終止,然後再輔以最後一集來交代角色的未來走向,用一種相對安詳的方式給整部劇作畫上休止號。
如上習慣不僅僅在死火海等王道熱血漫身上看到,甚至在被譽為“看了會發瘋”的《電鋸人》中也能夠看到相同的套路。
也正因此,《巨人》的最後一集不可能再出現任何的反轉---
那場巨人對島外文明的侵略徹底結束了,而我們的大男主艾倫也被女主角三笠給斬首死去了。如上這幕畫面有點兒溫馨但也有點兒殘忍,同時也招惹到了排山倒海的怒噴。
噴什麼?簡單概括就是“爛尾”。
在網友看來艾倫的死亡簡直不能忍,而安排三笠來斬首也簡直就是想要噁心漫迷和粉絲,他們一直認為諫山創罪不可赦,並自138集漫畫上線以來的半個多月從而間斷過討伐,非要將作者罵出翔---
從上方吐槽可以看到,網友的言辭要有多惡劣就能有多惡劣,而如果中文網際網路也流行所謂的“寄D片”文化,那我想諫山創的工作室也能夠靠賣廢鐵來走上日本首富的寶座。
不過問題來了:難道說《巨人》是真爛尾了嗎?而諫山創的劇情編排難道就真的純粹為了噁心漫迷一把吧?還有《巨人》會因為這樣的結局自此從神壇掉落深淵嗎?
02.吐槽《巨人》爛尾前,請了解這些事情
要想搞清楚《巨人》是否爛尾,那就很有必要先搞明白究竟何為“爛尾”?
在我看來,爛尾指代的是“對預期的違背”,但此預期非讀者的主觀預期,而是從可以用客觀手段觀察到的劇情細節中獲得的預期,也可以說是所謂的作品風格。
比如《電鋸人》有爛尾嗎?好像真沒聽到有幾個網友怒噴它吧?
但這又是為什麼呢?明明作為人氣女主之一的帕瓦(在連載後期的人氣投票中奪得過冠軍)突然就被瑪奇瑪殺死了啊?怎麼這都不算爛尾?
答案就在於“這部日漫的創作風格就是如此神經病”,藤本樹不只在劇末來了這麼一下三觀震裂,而是將這種有點兒獵奇又有點兒無厘頭的創作風格貫穿了整部作品。
如前一秒電次還在為惡魔朋友的死亡憂傷並強調自己可能永遠也不會心動了,但下一秒卻在瑪奇瑪的旅遊邀約下瞬間變成了幸福的小傻瓜---
“神經質的轉變”本身就是《電鋸人》的魅力,但凡你是一名及格的日漫迷,敢說自己真看懂了這部日漫,你就不可能不去擁抱那一次又一次的“毀三觀”。
再進一步說,或許對比《巨人》,《電鋸人》的影響力始終沒有出圈,因此直至劇作完結對後者的評價也都只停留在核心使用者圈層,也就自然沒有所謂的“爛尾”的唾罵。
但《巨人》不一樣,如今的它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文化,或者說是“社交貨幣”,你敢說不知道巨人那大機率就會沒朋友。
不過火出圈也不是沒有代價的,那就是會吸引很多自以為是的網友到來,而往往他們也只會空泛地喊著喜愛,但實則卻什麼都不知道---
他們不知道《巨人》是有內涵層次的是不能用追看熱血爽漫的方式來追捧的,後者指代的是《龍珠》《火影》《海賊王》等等,這些日漫通常都有明確的反派,而劇中主人公的唯一要務就是努力提升自己,以期待能夠錘爆大BOSS以及觸碰到所謂的夢想和彼岸。
沒有人會給輝夜注入過多的感情,也沒有人會站在凱多和弗利沙的角度去審視他們行為的合理,反派就是原罪,而死亡就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當然,JUMP也非常明白這個道理,而這家雜誌社也憑藉熱血爽漫衝上了日漫雜誌的龍頭位置之上。
有個道理叫做“路徑依賴”,但凡你靠某種方式成功了,那你就很自然的認為這是唯一正確且必須堅持下去的方案。
於是在10多年前,當諫山創帶著《巨人》初稿參與JUMP的海選比賽的時候,也就很自然的遭到拋棄,從而也就將這部足以成為日漫里程碑的作品拱手相讓給了講談社---
《巨人》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用單調的正反派視角來審視這部日漫,它有的只是立場不同,而沒有所謂的對錯之別。
從百年前卡爾·弗裡茨率領艾爾迪亞人前往帕拉迪島並讓族人在此慢慢消亡,到島上王族明明知道真相卻欺騙臣民並屢屢安排戰士前往城外調查,名其名曰探尋真相,但實則只是在做無用功,而目的就是為了讓城民心悅誠服的在帕拉迪島凋亡死去。
還有來自馬萊的三位調查兵團的臥底,是他們的出現讓帕拉迪島結束了百年來的和平,也是他們奪走了艾倫母親的性命。以及島外人類對艾爾迪亞人的殘忍處置,剝奪了所謂的人權,甚至已經成為了非人的惡魔---
如上各方甭管放到哪一部熱血爽漫都足以被塑造成令漫迷們咬牙切齒的大反派,但唯獨《巨人》不會,因為諫山創不單單刻畫了各方的“邪惡”,同時也給予了各人行為動機的合理解釋,使得每一方的選擇都何其合理。
再進一步說,這其實也是一種對真實世界的詮釋,國與國之間的博弈有絕對的正派和反派嗎?說到底自己陣營的利益方才是所謂的正義,其餘一切都只是狗屁。
瞭解了這個道理,也承認了《巨人》創作風格的牛叉和犀利,那就應該不難理解艾倫為什麼必須死。
在經過漫長且殘酷的煎熬以及從巨人先祖尤彌爾身上感知到了人類的殘暴和無藥可救之後,那獲得了地鳴力量的艾倫也就很自然的走向了屠戮島外生物的路途,他決心用再創世的方法來賦予人類新的生命---
屠戮不是艾倫的一時衝動,而是他堅定不移的立場詮釋,如果你認為他行為過於極端那只是因為你們沒有讀懂艾倫的揹負和野望。
所以那些秉承著大團圓結局願望的漫迷們其實只是在企圖毀壞《巨人》一以貫之且令人拍案叫絕的創作理念。而站在此理念的基礎上,唯一能夠阻擋艾倫的也就只有將他殺害。
此行為也正應合了一句話:“對敵人最大的尊敬就是全力以赴”。
除此之外,有關三笠成為劊子手的事情其實也早有伏筆,比如《巨人》開篇不久出現的三笠和艾倫在帕拉迪島城內草地上的某一幕有關夢境的交談。
而諫山創也在《巨人》成名後的某次採訪的時候曾表示過:“三笠是自己第一個創造的角色,我覺得她如果一直只能和艾倫待在一起那怪可憐的...除非我想好了結局,否則編輯不會給我連載的機會”。
說白了,甭管客觀可觀察的劇作預期,還是在劇初就早已做好的鋪墊以及作者公示過的資訊,這一切的一切都導向了艾倫的死亡,也唯有如此編排方才能夠完美。
所以在我看來,所謂的“爛尾”或許也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洩罷了。
03.最後
什麼叫做“情緒的宣洩”?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我不喜歡,所以它必須爛!
這顯然是一種不講理的價值觀,也是一種慾望的放縱。當然,人一輩子百年壽命也並非就得每時每刻保持高度的理性,偶爾的宣洩也似乎是有必要的---
但前提是你們得清楚如此行為的代價,脫離客觀細節來探討喜好厭惡,那就煩請小心,別被烙印上“雙標”的惡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