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漫畫>

這些天對於DC粉絲最高興的事無異於《正義聯盟施奈德剪輯版》的播出,這部讓粉絲們等了3年之久的電影終於在HBO Max平臺播出,而且是4個小時的超長電影。但對我本人來說,還有一個讓我更加關注的事情,就是Netflix拍攝的DC劇集《睡魔》的演員陣容的公開。看到這估計很多粉絲心中又樂開了花,《睡魔》人氣還是不錯的,又有網飛接手,這劇豈不很穩了。Stop!筆者本人關注的重點不在《睡魔》,也不在Netflix,而是雙方的合作關係。眾所周知,Netflix是一家流媒體廠商,主要製作電視劇集,近些年也製作或購買了不少電影,但其電影從未在影院播出,而是直接在其流媒體平臺上播放,所以其和好萊塢傳統的影視製作公司還是有一定區別的。而華納也一直在搞自己的流媒體HBO Max,這和Netflix產生了一定的競爭,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雙方已經是競爭對手了,但2020年下半年雙方還是就《睡魔》的授權達成了協議,據瞭解,《睡魔》作者尼爾·蓋曼和《自殺小隊》(2016)導演大衛·阿耶將共同監製這部劇,《神奇女俠》編劇艾倫·海因伯格將為劇集編寫劇本,而有小道訊息稱這會是DC迄今為止預算最高的劇集,而華納也會在此次合作中收穫一筆“意外之財”。可以看出,華納和新對手Netflix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合作,這種和競爭對手合作的情況,在華納歷史上還是非常少見的。個人覺得這次合作對華納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其很可能是華納走向開放的一個開始,換句話說,開放IP授權是華納走向復興的一個好方法,甚至也是目前擊敗隔壁(漫威)的唯一方法。下面筆者將深入探討一下。

一、漫威的發家史

要說擊敗漫威,首先了解一下漫威的歷史。漫威的歷史比較長,咱們主要說說漫威近年來的發展狀況,在2000年之前,漫威的經營可以說不是太咋地,甚至可以說是窮困潦倒,否則也不會把旗下各大超級英雄授權給各大電影廠商。授權之後,環球拿到了《綠巨人》的改編權,索尼哥倫比亞拿到了《蜘蛛俠》,20世紀福克斯拿到了《X戰警》及《神奇四俠》,派拉蒙只得到了《鋼鐵俠1》的發行權,而這些公司就開始各自制作手裡的相關電影。環球作為全球最大的娛樂公司,虧得卻是最慘的,兩部《綠巨人》都大虧,否則也不會把《綠巨人》的授權這麼輕易還給漫威;而派拉蒙則是《鋼鐵俠1》之後,就不再發行任何漫威電影了,其跟漫威的合作僅在發行方面;索尼和福克斯則比較複雜,因為兩者的相關電影都大賺特賺,尤其是索尼,《蜘蛛俠》讓其數錢數到手抽筋,所以兩者都不肯把手裡的授權還給漫威。而後迪士尼收購漫威,接著又收購福克斯,福克斯手裡的《X戰警》和《神奇四俠》全部迴歸漫威,而騷尼那邊的《蜘蛛俠》則依然未能迴歸。

看到這裡,筆者要告訴大家的並不是漫威手裡有哪些版權,而是這些和漫威合作過的廠商。好萊塢6巨頭(迪士尼、環球、20世紀福克斯、騷尼、派拉蒙、華納)再加上現在牛B轟轟的網飛,除了迪士尼和華納這倆以外,其他全都和漫威合作過,與其說漫威很厲害,不如說它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飛了上去。正是這些電影公司花費了無數的金錢和精力,讓漫威的超級英雄們在全世界範圍內家喻戶曉,這一點就像是現在的Android作業系統一樣,其能在移動領域一家獨大,並非是谷歌實力超群,而是因為有一眾合作廠商的共同努力。

現在漫威已被迪士尼收購,變成了和DC一樣的私有財產,迪士尼不再和任何公司合作漫威的影視劇,現在全部由其自己獨立製作。而擁有DC的華納,也同樣如此,但華納收購DC的時間卻更早。漫威從開放走向了封閉,而DC卻一直保持封閉,如今被漫威死死壓制的DC,為何不能像曾經的漫威那樣,用開放換來自己的復興呢?

二、如何開放

很多粉絲都擔心,如果DC把自己的超級英雄授權給其他電影公司,那麼會不會出現像漫威這樣,一大堆IP無法收回的情況。首先我們必須明白一點,當初漫威和各大公司簽署“賣身契”時,是自己瀕臨破產時的無奈之舉,在90年代那個非資訊時代,資訊傳播還未像現在這樣全球化,IP的影響力遠不如今,即便籤了賣身契,漫威賣出的英雄也沒多少,還有美國隊長、雷神、寡婦姐等一大堆IP沒賣出去。現在則不同了,華納本身就家底殷實,母公司是家大業大的AT&T(其在美國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中國電信),按照母公司的營收,華納是全球第一娛樂巨頭,所以華納沒必要像漫威那樣簽署這種“賣身契”,而是可以有條件地授權自己的IP。我們先來看一下漫威當初的賣身契是怎樣的合約,以索尼為例,其擁有蜘蛛俠的影視改編權,當初雙方簽約,只要索尼一直把電影拍下去,其拍攝的漫威電影間隔不超過5年,就能一直享有該IP的授權,也就是說索尼只要能在5年內拍出兩部漫威電影,就能一直擁有該IP的影視改編權,這不相當於無限續命了嗎?只要索尼不倒閉,這東西理論上永遠都無法迴歸漫威。能簽下這等“丟人現眼”的合同,並非是漫威的無能,而是由於當初漫威商業意識的淡薄以及相關授權經驗的缺乏,估計它自己也想不到這些漫畫人物在幾十年後竟然如此賺錢。

(1)授權哪些人物?

華納如果授權自己的漫畫人物,肯定不能把正義聯盟裡這些核心人物給別人,必然是授權一些邊緣角色,比如暗影契約、惡魔騎士團、JSA全明星、常勝七勇士、自由鬥士這些,這裡面我提到這些超級英雄團隊的名字估計很多人都木有聽過,說實話我自己都沒怎麼聽過,要不怎麼叫他們邊緣角色呢?華納把這些超級英雄授權出去,一來不會影響現有DCEU(DC宇宙)的發展,二來可以充分發掘現有超級英雄的“錢力”,看看還有哪些人物值錢。大家不要忘了,當初DC的《自殺小隊》和漫威的《銀河護衛隊》都是無意中大火的,誰能想象DC陣營中還有多少《自殺小隊》?

當然這裡面我重點提一下綠燈俠,綠燈俠作為正義聯盟的核心成員,人氣很高,華納理論上不應給別人,但2009年華納曾拍了一部綠燈俠的電影,還請了《死侍》的主演瑞安·雷諾茲和《緋聞女孩》主演布萊克·萊弗利來擔任男女主角,結果該片口碑極差,票房也很悲劇,結果綠燈俠系列就被擱置了好多年。華納如果把綠燈俠授權出去,也未必不可以,一來可以學習一下其他公司是如何打造該電影的;二來幫助恢復一下該人物的人氣,畢竟當初口碑很不好;三來賺取一些授權費。這種一舉多得的事誰不想幹呢?目前DC漫畫擁有幾百個角色,而且還在不斷增加中,華納完全可以把這些邊緣角色都授權出去,與其讓其在家裡吃灰,何不拿出去賺些外快呢?

(2)如何授權?

總體上來講,這種授權和漫威當初的授權類似,但不能像漫威那樣讓對方可以“無限期續約”,也就是最好加上一些限制,比如授權時間為2到3年,在此期間對方可以隨意拍攝相關影視劇作品,同時此授權僅限影視劇,至於圖書、音像、遊戲等不在此範圍內。

當然授權要以華納的利益為主,不能出現損害華納利益的事情,所以授權當中可以加上各種限制條件,這裡筆者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前巴塞羅那足球明星克魯伊維特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這貨剛出道時的表現絕對是梅西C羅級別的,到底有多牛X你們可以自行百度一下,我就不多說了。本來這貨可以成為梅西C羅一樣的球星,可是最後不到30歲就沒人要了,原因就在於他私生活極其不檢點,這不僅影響到了自己場上的表現,還帶壞了整個球隊,所以巴薩寧肯把他零身價賣掉,也不願讓他留在隊內。巴薩先是把他處理給了紐卡斯爾,後來在紐卡斯爾表現不好,又被清理到了巴倫西亞,而且同樣是免費轉會,可以看出克魯伊維特幾乎到了無人想要的地步了。鑑於克魯伊維特在巴薩時的風流韻事,同在西甲的巴倫西亞就留了一個心眼,他們在克魯伊維特的合同中加入了一個條款:球隊有權解除合約。這個條款的意思是球隊可以在必要時解除克魯伊維特的合同,而無需支付其解約金,正常情況下球隊在解除球員合同時要支付其合同剩餘年限的工資,而現在巴倫西亞可以不花一毛錢就解除克魯伊維特的合約,這個條款就是為了防止克魯伊維特把自己的壞毛病再帶到球隊。當然克魯伊維特在巴倫西亞只待了一年就自由轉會到了老家荷蘭的埃因霍溫,雙方也是和平分手。筆者在這裡想講的是,華納完全可以效仿巴倫西亞這種做法,在合同中加入一些防止特殊情況發生的條款,一旦觸發這些條款,華納有權解除合同,收回授權。比如,一些公司拿到授權後,並不打算認真開發該產品,隨便找幾個編劇、演員,再掏出個兩三千萬,就敷衍出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口碑和票房可能都很爛,給DC漫畫以及華納帶來了很不好的負面影響,假如有這種情況發生,華納就可以立即終止合約,拿回授權。

(3)授權費怎麼收?

至於授權費,筆者在這裡提出兩種建議,僅供參考。第一種是“買斷式授權”,對於某部或某幾部授權出去的DC電影,華納收取固定費用,比如授權某製片商拍攝3部DC電影,一共收取8000萬美元的費用,至於能賺多少或者賠錢,那都是製片商的事了,和華納無關。第二種是按收益/票房比例收取授權費,比如某製片商拍攝了一部DC電影,在全球共獲得4億美元票房,華納可以按照3%的全球票房來收費,也就是收取1200萬美元。這兩種收費方式和目前票房的分成非常相似,筆者也是參考了票房的分成來舉例的。

三、開放之後華納能得到怎樣的利益?

華納曾幾何時可是好萊塢頭號電影廠商,但是現在卻被迪士尼碾壓得連渣都不剩,甚至環球、索尼也時不時來懟自己兩下。此外,華納被AT&T收購之後,一直忙於整合,沒有時間甚至是沒有能力挖好DC這座金礦,這時候開放,能夠解決華納的很多痛點,至少能爭取一些時間來進行調整,筆者在這裡細細說一下。

(1)資金上的回報

毫無疑問,開放授權最直接的收益就是資金上的回報。華納在2018年被AT&T以854億美元收購,揹負如此重債的AT&T急需變現,在剛剛釋出的季度財報中(2020財年第四季度),AT&T收入457億美元,比起去年同期的468億有所下降,而其運營支出為564億,去年同期為415億,出現虧損的原因是非現金資產的減值。經營壓力如此大的AT&T現在就是想著搞錢,既然如此何不把自家的IP開放一下,拿出去換點錢不是挺好嗎?

全球範圍內,目前能夠和華納合作的廠商估計有數十家,除了漫威/迪士尼以外,其他電視/電影/流媒體廠商理論上都是華納的潛在合作伙伴(實際上迪士尼也可以合作,當然粉絲們不一定願意),假如全球有20家廠商和華納合作,每家每年向華納支付500萬美元的授權費,那麼1個億的“小目標”就能輕鬆完成,而且還是美刀,別小看這1個億,雖然和AT&T一年1500億+的營收相比只是九牛一毛,但這一個億可是純利潤,因為其幾乎不包含任何成本。如果這些製片商們能把手裡的IP賣得好,華納以後此類收入相信也會水漲船高,這對華納來說將是一個新的贏利點。

(2)讓閒置“遊”起來

讓閒置遊起來,這是某魚的廣告詞,送給華納再合適不過了。我們先來看一下華納/DC手中到底有多少“閒置品”。目前DC漫畫人物到底有多少,華納並未公佈,但根據國外問答網站Answers的資料(https://www.answers.com/Q/How_many_characters_are_there_in_DC_comics),DC大概有400多位常見角色,而漫畫中出現過的有名字的人物則高達2萬之多,而且這些數字還在一直增加。對於出現過的有名字的人物筆者並未統計過,這個也幾乎無法統計,但是對於常見的DC漫畫人物,筆者大概統計了一下,共有431個,和Answers網站的資料大致一樣。筆者的資料來源就是美國著名媒體網站Fandom,其專門列出了所有常見的DC漫畫人物(https://superheroes.fandom.com/wiki/List_of_DC_Comics_Characters),這個網頁中所有漫畫人物的名字都是按照首字母進行排列的,所以比較容易進行統計,筆者統計了一下共有431個。至於Fandom的資料是否足夠全面,筆者也不得而知,但個人覺得應該差不多,因為筆者在上面找到了所有常見的一些DC人物,比如Lois Lane(超人的媳婦),一位普通的新聞記者,她沒有超能力,但依然被統計進來,說明這個網頁統計的還是夠全面的。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華納自己能開發的人物有多少。我們在這裡做一個小小的假設,假如華納每年能生產6部DC電影以及6部DC電視劇,那麼華納一年最多能用到12組DC人物,注意這裡我用了“組”而不是“個”,為什麼是12組DC人物,因為每個DC人物一般不是單獨出場,比如拍了一部蝙蝠俠電影,那麼勢必會出現羅賓、夜翼、貓女、小丑等同一漫畫中的人物,把這些人物都歸為一組。估計還會有人問為什麼一年只能用到這12組,難道不能是19組、35組甚至是50組嗎?這個問題就和人吃飯是一樣的,一個人每天一般吃3頓飯,加上個夜宵或者零食,也就是最多5頓飯,10頓飯甚至50頓飯是不可能了。拍電影和拍電視也是一樣的,一家制片商每年產出的電影或電視劇數量基本上是固定的,不可能非常多,因為它的資金、人員、裝置等資源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去拍攝太多的作品,就算有能力造出一大堆影視劇,你也沒有足夠的檔期來分配這些作品,一年只有12個月,假如DC製作了12部電影,每個月上映1部,那麼這些電影就會和華納其他電影產生競爭,造成票房分流,最終造成部分電影虧損,此外還要考慮其他電影公司的電影的競爭,所以筆者在這裡按照2個月上映一部電影/電視劇這樣的頻率,一年中是12組,每組10個漫畫人物,那麼一年中只能用到120個漫畫人物,一組漫畫人物的開發週期為2年,那麼2年時間最多可以開發24組人物,總共240個漫畫人物,大約佔所有常見人物的55%(即240/431)。以上述這種開足最大馬力拍攝電影/電視的效率,華納也只能利用手中55%的常見漫畫人物,還有45%“永遠”在吃灰,何不把這45%拿出去賺錢呢?

有部分漫畫人物的潛力遠超我們的想象,比如漫威的《銀河護衛隊》以及DC的《自殺小隊》,這些玩意在上映以前也沒人會想到這麼火爆,也可以看出他們的“錢景”是多麼的廣泛。而這裡筆者要重點提一下WILDC.A.T.S.,這個名字有點讓人懵逼,其意思是隱秘行動隊(Wild Covert Action Teams),筆者是在小時候買的《科幻世界驚奇檔案》雜誌中第一次看到這個漫畫,後來就在網上搜集了一些相關資料,覺得還不錯。這個漫畫可以說是DC版的“X戰警”,裡面的漫畫人物也同樣擁有各種各樣的超能力,從世界觀來看,個人覺得WILDC.A.T.S.差不多相當於漫威的X戰警+銀河護衛隊,這玩意很明顯完全可以開發成影視劇,個人覺得交給Netflix或者環球比較合適,指不定又是一個爆款。

上述這些數字都是按照最理想的情況來估計的,假如有某些電影、電視拍得不好,票房、收視率非常慘淡,那麼這些人物的利用率還會下降,不信可以看看已經被擱置了10年的綠燈俠。目前華納已經拍過的DC電視、電影人物筆者在此大致列兩個表(表1和表2),可以看到,在過去幾十年所有出現在熒幕上DC人物也真沒多少,個人覺得也就佔據了這431人中的30%左右,DC的這座寶庫還有待發掘。

注:表1和表2中部分人氣較高的動漫人物,筆者將其單獨歸為一類,比如超人和蝙蝠俠,其本應屬於正義聯盟,但筆者將其單獨歸類,同時一些年代較早的電影和電視劇也都未列出。

表1. 主要DC電影

表2.主要DC電視劇

(3)利用各廠商優勢,補齊華納短板

華納目前的短板在於內容製作、海外宣發和成本控制上。

首先是內容的製作上,華納製作的DC電影,從1989年《蝙蝠俠》第一部上映,到如今2021年華納共拍攝了22部DC電影(之前的4部《超人》太早了,就不討論了),除去《蝙蝠俠與羅賓》、《海王》、《神奇女俠》、《綠燈俠》以及《沙贊》,其他電影的主題都比較黑暗,這和當今超級英雄電影的主流趨勢有點背道而馳,在迪士尼/漫威的帶領下,當今主流超級英雄電影的特點就是搞笑+閤家歡,甚至還略帶傷感,而華納竟然很巧妙地避開了這些,這也難怪,從1989年的《蝙蝠俠》到2004年的《貓女》,4部蝙蝠俠電影加上一部貓女電影,除了第一部《蝙蝠俠》大賣以外,其他電影都是勉強盈利甚至虧損,而且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幾部蝙蝠俠電影的節奏是從嚴肅到輕鬆,1989年蒂姆·波頓執導的首部《蝙蝠俠》還算是比較正派,而到了1997年的《蝙蝠俠與羅賓》,簡直成了喜劇片,整個系列的票房也是持續走低,而在諾蘭接手了蝙蝠俠之後,蝙蝠俠電影的主題就往嚴肅甚至黑暗方面靠攏了,尤其是《黑暗騎士》和《黑暗騎士崛起》兩部電影的全球票房都超過10億美金,更是堅定了華納一路走到“黑”的決心。但隔壁漫威卻反其道而行之,其電影全部都是閤家歡式的爆米花作品,雖然不少人批評影片內容毫無“營養”,但部部大賣的現實讓迪士尼在這條道上也一路走到黑。當然這並不是說華納拍不出節奏歡快的電影,《綠燈俠》、《海王》和《沙贊》的基調和之前的電影相比,明顯要歡快許多,尤其是《海王》,其11.4億的全球票房仍是DC電影之最,但《小丑》的成功又把DC拉倒了黑暗的基調上。華納為了延續之前電影嚴肅的基調,同時又為了和漫威的電影有所區別,所以是難以放棄電影中的黑暗主題的,如果自己拍不出閤家歡電影,那把IP授權給其他廠商,讓他們來拍,豈不一舉多得?環球、派拉蒙乃至索尼哥倫比亞都是閤家歡電影的一把好手,把IP授權給這些廠商,華納不僅能賺到錢,還豐富了DC電影的型別,同時改善了以往DC電影在觀眾眼中的形象,這種一舉多得的好事打著燈籠也找不到了。

(4)有利於衍生品的推廣

很多遊戲和周邊都是在電影推出後才有的,華納在授權IP之後,短時間內會有多部相關影視作品的推出,這會對衍生品的推廣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之前已經說過了,華納授權這些IP只限於影視作品,其他諸如玩具、服裝、電子遊戲、圖書音像等都不包括在內。華納既能收取IP授權費,又能收割一波衍生品的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5)開啟中國市場

世界上那麼多市場,為什麼就把中國市場單獨拿出來說呢?這裡面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中國市場在去年也就是2020年正式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全年票房為202.74億元,摺合31.1億美元,而第二大市場北美市場僅為20.85億,中國的領先優勢還是非常大的,這裡面雖然有疫情因素的影響,但國內市場的飛速成長不能忽略,華納目前票房最高的DC電影是《海王》,其當年在中國收入高達3億美元,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而且僅比北美市場少了3000萬美元,可見中國市場的潛力之大。如果能在中國開啟局面,可謂是“錢”途無量。

第二點就是目前中國市場的疫情控制最好,中國本土目前已無新冠病例,所有病例來自於外部輸入,中國是目前少數幾個能把疫情控制得如此好的國家,而美國目前日增感染人數仍在4萬上下,而這樣的趨勢還要保持很長一段時間,所以當前形勢下,中國的電影市場明顯要好於其他各國,把握中國市場,對DC電影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第三,華納相較於環球和迪士尼,甚至是派拉蒙和索尼,目前在開發中國市場的進度上都處於劣勢,如果能把IP授權給中國廠商,無疑對華納是一大利好。在好萊塢各大廠商中,開發中國市場最好的是迪士尼,其與中國合資建設了上海迪士尼樂園,而且其漫威電影在中國非常受歡迎,無論是政府關係還是觀眾認可度都走在了最前面。接下來是環球,環球幾乎是依葫蘆畫瓢copy迪士尼的做法,其在北京建設了環球主題公園(預計2021年下半年開園),很明顯是對標上海迪士尼樂園,而其《小黃人》和《速度與激情》系列在中國同樣非常受歡迎。而索尼和派拉蒙都是選擇與中國電影廠商合作,索尼之前的《毒液》就與騰訊合作,在中國大賣了2.7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而派拉蒙早在幾年前的《變形金剛》中就加入了一大堆中國廠商的廣告,這也讓《變形金剛》在中國部部大賣。華納作為好萊塢6大廠商之一,無論是跟中國廠商還是中國政府的關係都不如其他幾家競爭對手,一心想做大做強的華納肯定不甘心如此,那麼強勢打入中國勢在必行,而方法就是把自己的IP授權給中國廠商。筆者這樣說也並非是信口胡謅的。華納之前因為忽視中國市場,在開拓中國市場方面是落後於其他廠商的,如今可以透過開放IP授權來趕上。一方面華納沒有環球和迪士尼那種遊樂園型別的實體資產,那麼就透過虛擬的IP資產來開發中國市場,而且這個相對來說成本更低效果更快。迪士尼也有類似的做法,不過是其自己製作電影,然後找來一些中國或者亞裔演員來演,本質上還是封閉式的自行開發。而華納可以選擇把某些IP授權給中國的製片商,比如中影、華誼兄弟、愛奇藝、優酷等,讓這些廠商來開發相關的影視劇,這種方式可以是中國獨資開發,或者是中國和華納合資開發,但內容製作完全或者大部分交由中國廠商製作。這種方法制作出的影視劇,無論成功與否,至少華納在金錢上是有收益的,而且還打開了DC漫畫在中國的知名度,這和迪士尼那種只請幾個中國演員參演、但核心團隊還是好萊塢的“面子工作”還是有本質區別的。華納肯把DC漫畫這樣手裡的王牌IP 授權給中國廠商,這不僅開創了業界先河,也是討好中國市場的一種有效方式。

(6)做影視界的“安卓”,打造新的授權模式,引領業界潮流

在科技行業有很多“開放VS封閉”的例子,而從長期來看,大多都是開放模式笑到了最後,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手機行業。這裡筆者簡略介紹下最近20年智慧手機的發展歷史。早在1998年,當時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和Psion的共同成立了塞班(Symbian)公司,專注於智慧系統的開發。而1999年塞班公司推出Symbian OS v5.x作業系統,2000年愛立信推出全球第一款Symbian系統手機—愛立信R380。2003年塞班推出v7.x4版本,而當時創始人之一的摩托羅拉卻選擇退出塞班公司。而到了2006年,全球Symbian手機總量達到一億部,2008年諾基亞收購塞班公司,塞班成為諾基亞獨佔系統。而2009年,LG、索尼愛立信等各大廠商紛紛宣佈退出塞班平臺,轉而投入新系統領域(主要是Android),而到了2010年塞班僅剩諾基亞一家支援。 2011年3月,Symbian被傳“開源”,之後更名為諾基亞Belle。11月,塞班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降至22.1%,霸主地位已徹底被Android取代,中國市場佔有率則降為23%。12月21日,諾基亞宣佈放棄Symbian品牌。而2013年6月12日,諾基亞宣佈停止出貨塞班智慧手機,全面轉向微軟Windows Phone平臺,這也意味著塞班時代正式終結。

當時的塞班非常有幾分漫威的味道,有多家公司參與,同時市場份額一家獨大,而後又被收購。不過不同的是塞班被諾基亞收購後漸漸走向了衰落,而漫威在被迪士尼收購後卻走向了復興,而當初打敗塞班的是正是如今新的王者蘋果和安卓。當今智慧手機市場被蘋果和安卓兩家瓜分,再無第三者插足,前者生態封閉,依靠獨特的平臺特色吸引了一大批粉絲,而後者開放包容,依靠開放的生態系統佔據了超過7成的市場份額,可謂一家獨大。如今的蘋果公司成為了新的塞班,其不對外開放任何軟體/硬體授權,牢牢把控自己的生態體系,這一點和迪士尼極其相似,漫威宇宙在迪士尼手中玩得風生水起,但不對外授權,像極了蘋果的iOS系統,而目前和蘋果對抗的正是安卓系統,那麼華納/DC是否能成為影視界的安卓呢?

在文章開始筆者就講述了華納應該如何進行IP授權,那麼筆者在這裡再補充幾點。安卓之所以能夠戰勝塞班和蘋果,成為當今手機市場的霸主,離不開其開放的體系,谷歌(現在是Alphabet)公司是安卓系統的開發者,其將安卓系統免費授權給各大手機廠商,允許大家分別定製自己的安卓系統,但要遵循一些規定(比如安裝GMS),這種情況在一開始就幫助安卓迅速佔領了市場,但卻帶來了部分負面效應,比如系統的碎片化。假如我們把這種情況移植到華納身上,華納把各種IP授權給其他廠商,由其各自定製開發影視劇,幾年之後市場上會出現大量參差不齊的作品,而這些作品和華納如今的DCEU(DC宇宙)很可能不相關,甚至會對華納/DC的聲譽造成部分負面影響,但華納在財務方面至少沒有任何虧損,而且至少藉此大幅推廣了DC漫畫。面對這種“碎片化”,華納可以效仿谷歌或者迪士尼的做法,谷歌的做法是收緊安卓的各種許可權,比如把多種API轉移到了GMS當中,不再開源,這迫使各大廠商更加嚴格地遵守谷歌的規定。而迪士尼在開創了自己的漫威宇宙之後,卻始終無法從索尼手中收回蜘蛛俠的授權,所以迪士尼就和索尼達成相關協議,雙方共同開發蜘蛛俠,迪士尼參與制作,讓蜘蛛俠的發展符合漫威宇宙的規劃,而索尼可以從中得到部分收入,同時索尼可以自行開發蜘蛛俠的其他相關IP,比如毒液、黑貓、銀貂以及即將上映的吸血鬼莫比亞斯,這樣雙方都能受益,同時迪士尼的漫威宇宙規劃也沒有被打亂。

華納可以效仿迪士尼的做法,比如初期授權給每個廠商2年的IP使用權,2年內可以隨意拍攝相關電影,但2年後如果對方再想要得到授權,就要視情況而定了。如果這個IP發展得好,華納可以把它納入到DCEU當中,這時對方要想再拍影視劇就要遵守DCEU的規劃,這有點類似於迪士尼和索尼的協議;如果這個IP發展一般,那麼華納可以繼續之前的授權模式。

開放授權不一定能讓華納成為谷歌,但至少在世界範圍內推廣了DC漫畫,同時在經濟上又取得了收益,華納何不一試呢?

(7)減少開發時間,降低試錯成本

之前已經說過了,開發一部影視劇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而且拍出的作品也不一定能獲得市場的青睞。如果華納還是想一口吃個胖子,想獨自搞定所有的影視劇,先不說有沒有這麼多資金,光把這幾百個人物拍完恐怕就要幾十年時間,而且一旦某些專案失敗,比如像《綠燈俠》這樣,華納又要將其擱置好多年,這樣一來,時間上、金錢上、口碑上以及DCEU的整體規劃上,都要蒙受損失。與其冒這麼大的風險,華納還真不如把這些IP授權出去,不僅能節省了影視劇的開發時間,還把可能失利的風險轉嫁給其他廠商,這無疑不是一箭多雕的事情。

(8)“干擾”對手的發展,抑或拉幫結派

DC和漫威是目前好萊塢,乃至全世界影視領域最厲害的兩個IP了,沒有之三。華納如果肯把這樣的好東西授權出去,想必不少廠商還是非常願意合作的,尤其是好萊塢的競爭對手們。比如某競爭對手A公司拿到授權,其會投入相當的精力來開發此專案,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該公司的發展,比如影響到該公司其他專案的開發,假如其授權專案發展不好,賠錢了,其將該授權退還給華納,雙方不再合作,這時承受損失的更多的是A公司,華納最多在聲譽上受些許影響,其還順手牽羊撈了筆授權費,可以說是零損失,而A公司的運營會因此受到影響,這對華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而往好的方向上看,假如該授權專案在A公司手中發揚光大,比如成為《死侍》那樣的爆款,華納和A公司都能從中受益,那麼雙方可以考慮繼續合作,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迪士尼和索尼的關係就類似這種情況,迪士尼和索尼合作,索尼就把部分優秀檔期騰出來給迪士尼,雙方共同盈利。而華納也可以效仿這種做法,但其拉攏的不是某家公司,而是整個好萊塢乃至全球範圍內的合作伙伴,這對DCEU乃至整個華納集團的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要麼干擾對手的發展,要麼拉攏對手,橫豎都是一個贏,為何不嘗試一下呢?

四、挑戰

前面講了一大堆華納如何從開放授權中受益的內容,那麼下面說說華納對此所面臨的挑戰。

其一,華納在流媒體和影院面臨的競爭。有人也許會說,假如華納把IP授權給某廠商A,這個IP在A手中賣得很好,觀眾都跑到A這裡了,那麼是否會減少華納的客流量和關注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確實有這種可能,比如網飛的《睡魔》拍得很好,觀眾都去了網飛的平臺,而華納的HBO Max使用者減少了。即便這種情況發生,但華納的收入並不會真正減少,版權費是一方面,同時衍生品的收入又是一大塊,而且華納自己也在推出優秀作品,觀眾還是會為新的作品付費,所以這也倒逼華納去拍好自己的電影和電視劇,而不是敷衍了事糊弄一下觀眾。

其二,IP碎片化帶來的影響。這個問題之前討論過,各家廠商都按自己的打算來拍攝電影,是否會打亂DCEU的規劃?這就要看華納和各廠商的協議了,華納最好把影片內容限定在某個範圍內,這樣不至於跑偏,當然在初期華納對此還是不用太在意,當下對DC的宣傳協同作用是比較看重的,至於碎片化,那是DC發展壯大之後再考慮的事。

最後一點,就是觀眾審美疲勞的產生。假如每年全球有十幾部甚至幾十部DC影視劇的誕生,觀眾是否會對此產生審美疲勞。個人認為這是華納長期面臨的最大問題,而對此我也沒有太好的建議。大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拍出差異化的內容,比如把這些超英電影拍出恐怖、色情、暴力、血腥的型別,《死侍》電影、《刀鋒戰士》電影以及《懲罰者》美劇就是很好的例子,因為這些型別在超英電影中還是很少見的,往這方面發展也是一個新的方向。第二是控制對外授權的數量,避免每年DC影視劇的大氾濫。這就要求華納剋制一點了,既想賺錢還要避免氾濫,華納該如何把握這個尺度就看它自己了。

五、結語

華納目前的規劃似乎有點亂,好不容易拍成的正義聯盟也給放棄了,之前正義聯盟的總導演扎克·施奈德也不在華納的計劃之內,而目前的規劃依然是以單個英雄的獨立電影為主,這和隔壁迪士尼已經枝繁葉茂的漫威宇宙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大規模開放授權這種事情在華納歷史上還沒有發生過,在整個電影歷史上也不多見,不知道華納是否敢於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許未必能成為谷歌、ARM那樣的市場引導者,但至少能讓你成為一個新的華納。

參考資料: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721/22/70926678_925928867.s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1%9E%E7%8F%AD%E7%B3%BB%E7%BB%9F/8506777?fr=aladdin

3. https://about.att.com/story/2021/q4_earnings_2020.html

7
  • 鎮魂街最新話:雪象的真實身份是臥底,玄馬成功拿下轉輪神珠
  • 四月日漫電影番:《工作細胞》《名偵探柯南:緋色的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