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我自己選,我可能不會選看日本動畫片《阿修羅》,原諒我對影視劇方面的孤陋寡聞。之前並不知道這部頗有爭議和看點的日本動漫。它出道不利,被禁了整整42年,直到2012年才被拍成動畫電影上映。
一經播出反響不凡,豆瓣給了8.2的高分。
這種黑暗料理之重口味的動漫,瀏覽劇情介紹就挑戰著自己的承受力和審美習慣。我要放下牴觸驅使自己,真正地去領略大劇所帶來的一切觀感。
首先,這部動畫從視覺方面所帶來的壓抑、殘酷、原始、殺戮、血腥還是很衝擊的,它沒有宮崎駿動畫片的奇幻和美好,從一上來,開篇就展現人間地獄般悽慘的一幕幕,色調的混沌冷暗貫穿始終。當然也有桔紅明麗溫暖的色彩,像霞光在竭力驅散著黑暗。
生而為人卻墜入非人所經歷,煉獄般的修為莫不如此吧。
《阿修羅》講了什麼呢? 一個呱呱墜地的男嬰,生不逢時地來到了這個世界,他正遭遇災難、顛覆人性的亂世。
故事發生在日本平安時期末,那個時期,日本接連發生地震、大火、饑荒、颱風等天災,當時軍閥割據,盜賊瘋起、一派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氣象。這樣的時代背景,人的生存可想而知?
亂象人間,儼然成地獄般修羅場。
影片開頭就是慘不忍睹的廢墟畫面,一個骨瘦如柴的女人艱難行走,到處是被烏鴉啄食的屍體。支撐她的是肚子裡的孩子,即將臨盆。在破廟中她艱難產下一個男嬰,嬰孩幸福地吮吸乳汁和女人的骨瘦如柴形成強烈地對比。嗅味而來的惡狗撲進來想吃掉孩子,女人奮力保護,手執斧頭擊退惡狗,母性的光輝在此籠罩。
女人揹著嬰孩繼續上路,看到被烏鴉啄食過殘留的屍體,求生本能使她終於俯下去大口吞吃腐爛的屍體。掙扎在死亡線上,沒有了腐肉吃,就是死,這時,唯一的食物便是懷中剛出生的孩子,飢餓讓女人從母親變成惡魔,她毫不猶豫地把孩子扔入野火中。
淒厲的聲音,橫空劃過, 電閃雷鳴,一場大雨驟然而至,澆滅了大火。惡魔消失了,女人恢復母性,羞恥發瘋,扔下孩子消失在雨中。
我們都以為這個出生的嬰兒小命不保,不承想這樣極端的命運下,他卻存活下來,於八年後出現, 嘆為奇蹟。只是,八歲的少年是村民們眼中食人的妖怪,像餓狗般東遊西蕩,露著獠牙,扛著斧頭。從小的茹毛飲血、弱肉強食讓小男孩變得似人樣卻兇殘的小獸。
這個食人小獸遇到馴化他人性的遊僧,僧人給他食物,為他取名“阿修羅”,教他說“南無阿彌陀佛 ” ,混沌中他第一次有了人性善的覺醒。
後來,受傷奄奄一息的阿修羅,被少女若狹救起,她悉心地照料他,給他食物,教他學習人類的語言,帶他出遊,影片的畫面變得暖色美好,阿修羅初嘗被人愛護的溫暖,感受著幸福的滋味,他不再吃肉,世界在他的眼中變得美好。
若狹有自己的情郎,兩人會偷偷見面。這讓依賴若狹的阿修羅很痛苦,以為她被人搶走,棄他而去。外面下著大雨,若霞和七郎正在一起,阿修羅闖進來,用手中的斧頭砍傷七郎。 若霞攔住悲憤責罵,斥他不是人是畜生。 阿修羅不斷地念著“畜牲” 兩個字,被心愛的女孩定罪讓他心碎。
大雨引發山洪,山村重新化為了地獄。僧人再次遇見了阿修羅。看到他的變化,認為他已是人。阿修羅卻痛苦控訴為什麼要把他生到這個罪惡的世界,承受世間苦,人都是惡魔。僧人卻說是人就會有痛苦,人和獸的區別在於人有心,會為自己做過的錯事而痛苦。為了點化阿修羅。僧人砍下自己的手臂送給他吃。 阿修羅異常痛苦,他是人怎麼能吃人肉,轉身跑了。
鬧荒災的村莊,若狹和他的父親已經被飢餓折磨的奄奄一息。阿修羅冒著生命危險送來馬肉,放在若狹面前,求她吃一口,快要餓死的若霞卻認為那是人肉,她拒絕不肯吃。儘管阿修羅苦苦哀求聲淚俱下地解釋。而恰恰相反的是,若狹的父親已經不在乎那是馬肉還是人肉,活著的慾望已經讓他從人變成了獸,他撲上去吃了肉。而若霞到死都不肯去吃那塊肉。
為了糧食村民們已經徹底泯滅了人性,集體禽獸般冷漠。在地保大人和村民的追擊下,阿修羅似乎逼至死路,但他逃離了村莊。
大雪紛飛的路上,若狹枯槁的臉和阿修羅黑色的身影一瞬地交集又漸行漸遠。若狹的死讓阿修羅徹底斷了塵世的眷戀。
影片的最後,阿修羅在燈下誦讀經書,他已經不再是那個長著獠牙食人獸的孩子,而是變成了一位面容清秀的僧人,故事就此結束。
看時,總有難忘的畫面,譬如,婦女高舉孩子著魔般的瘋癲、僧人豪不猶豫地揮刀砍下自己的手臂、阿修羅聲淚俱下地嘶吼想讓若狹吃馬肉活下來、漫天雪花飄舞中落狹枯槁的臉和阿修羅低頭擦肩而過的一瞬。等等。
這部動畫除了視覺的衝擊力外,給人直抵靈魂的拷問,人性是善的還是本為惡,你甚至都恨不起來那些惡人還有阿修羅。小時候背《三字經 》 第一句便是 “人之初,性本善”,孟子也說人性本善。長大後,才更覺荀子的“人之初 性本惡” 更進步和真實。人類作為一種生物,生存即本能,作為生物就要先活下去,既然求生存,所有的表現沒有必要去否定和迴避。
茹毛飲血、弱肉強食、物競天擇,這就是洪荒世界的生存規律,人類和其它所有的物種一樣,獸性是天然自發的。
這樣看,作為一個出生就為棄嬰,投擲到一片荒原任其自生自滅的孩子,他的野獸般的兇殘,長獠牙和食屍甚至食人,也就可以理解了,他憑本能需要頑強活下去。
他還不知道善惡美醜。
伊甸園的夏娃和亞當偷吃了“知善惡樹”的果實,即所謂的禁果,就有了“自我”,產生了羞恥之心,不再赤身裸體,這就是人從混沌無知中的覺醒,意識到了人性。
僧人的兩次出現,使阿修羅有了自己的名字,開始有了做人的意識。若狹的出現,讓阿修羅第一次體會到類似母愛的別樣情愫,他有了除生存以外的依戀。幸福感和依戀讓他初嘗為人的慾念與掙扎。
人,作為人,其生存的土壤環境有天地之別,非人般的亂世,開啟唏噓眼球的眾生亂象。
我驚歎人類的蛻變,具有頑強超潛的生命原動力,又有心質的開悟和改造,文字、文化的出現,使人類有了思想情感,宗教信仰的傳播,撫慰人類受苦的精神世界。從混沌野蠻進入文明,人也從低階進化到高階。
馬斯洛關於人的需求的五個層次,從級別低的第一層開始為,生理需求,首先要活下來,對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的需求;再有安全需求,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逐漸上升到社交需求,對友誼、愛情及隸屬關係的需求; 尊重需求 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等。這種高一點的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直至自我實現需求,最高層次的需求,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
人類正在努力追求高一級的生存需求。
有空去看這樣一場電影,讓我們穿越時空,開啟久遠,置身於與現實完全不同的場景,去觸控不適、震驚,唏噓、恐懼,結束時猶如一場大夢般。體會到作為一個現代的文明人,是何等的幸運和幸福。
畢竟,時代不同了。有時,不免去設想,假如到了世界末日,人類的生存遭到威脅,假如置身於荒原沒有食物,幾個人之中只剩下最後一個饅頭,人性的反應,會怎樣?也許有人會選擇讓別人活下去,也許會不顧一切只為自己,沒有是非,善惡發生於不同的人一念之間。
即使是喑黑電影《阿修羅》,也會有若狹般的淳樸善良,還有僧人的憐憫大義,至少,在一個災難哀嚎開端的故事,結尾卻是平靜無尚的力量之光,是阿修羅的蛻變和皈依。
日本也是個崇尚佛教的國家,自唐朝引入後,發展生枝滲透,遠遠超過儒家,佛教的影響力投射到日本民眾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影響其生死觀。
這部動畫以《阿修羅》為名,實則意義深遠,與它們的宗教信仰有關。劇中的一句臺詞 “南無阿彌陀佛” 更是神注,具有佛法無邊的普渡。
百度查“阿修羅”,才知道是印度遠古諸神之一,最初被視為善神,因屬於兇猛好鬥的鬼神,亦正亦邪,崇尚力量的極致,褒貶不一。
阿修羅的簡稱,是一種常與帝釋天戰鬥的鬼神
阿修羅,是梵文音譯,漢意譯為非天、非同類、不端正、不酒神。它們是佛國六道眾之一,天龍八部神之一。說它是天神,卻沒有天神的善行,和鬼蜮有相似之處。說它是鬼蜮,可它具有神的威力神通。說它是人,雖有人的七情六慾,但又具有天神、鬼蜮的威力惡性。因此,它是一種非神、非鬼、非人,界於神、鬼、人之間的怪物。
看來,佛界大同寬容也有褒貶不一、亦正亦邪的佛命存在。 是否說明,佛祖也會有是非不明的犯錯?
但是我,每次看影劇時,看到良善的弱小,或者是孤軍奮戰般的孤膽英雄,總會心有悲涼。和諧社會,群體的覺醒意識提高,才會肥沃土壞開出大片真善美的花朵。
2020-- 4 -9 ( 風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