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名偵探柯南之緋色的子彈》終於上映,作為名柯的第24部劇場,這部電影受到了最為廣泛的關注,並且在上映當日就達到了一億票房,可事後的評價卻令人唏噓。
《緋色的子彈》是柯南的第24部劇場,按照以往日漫劇場的情況,24部已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了。再加上一些特殊的原因,《緋色的子彈》延期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相當於給大家了足夠的飢餓感,所以上映首日破一億的票房也是很正常的。
然而,票房首日破億之後,迎來的卻是一大波差評,豆瓣評分一度跌到6.1分,與票房何等的不匹配。那麼名柯這部眾望所歸的劇場版到底為啥被大家吐槽呢?他的槽點又是什麼?今天雲漫就簡要說幾點。
破案重心偏移
首先,第一點我們要把關注點放在電影的劇情上,無論是名柯的TV還是劇場版,它的中心思想永遠都是懸疑、偵破這兩個關鍵詞,所以破案對於名柯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而名柯的主角則是柯南,因此劇場版中柯南的表現大家尤為期待。
令人失望的是,在《緋色的子彈》中名柯沒有太多的表現機會,案件細微線索似乎都是一些配角發現的,甚至一些在TV版中不起眼的小警察也能成為案件偵破的關鍵,柯南本人失去了破案的主導地位。
柯南的推理
還記得當年雲霄飛車上接觸黑衣人的工藤新一嗎?還記得月影島徹底蛻變的柯南嗎?還記得多次被麻醉的小五郎嗎?這些都是名柯中最為精彩的劇情。曾經的名柯充斥著柯南的分析推理,即便是有些劇集顯得不那麼合邏輯,但是隻要小五郎一倒地,柯南拿起變聲蝴蝶結,我們就會充滿期待。
然而《緋色的子彈》中柯南的推理在哪裡?從頭到尾柯南都被其他人牽著走,沒有了曾經的強大推理劇情,和TV版目前的情況一樣,柯南不推理了,在破案這件事上他開始退居二線,有人說這是為了讓案件的主導權迴歸警方,而不是總靠一個高中生,這樣更真實。可是這樣的名柯還是名柯嗎?沒有柯南推理的名柯,為啥還要叫《名偵探柯南》?
依然沒有邏輯
除去柯南的推理,名柯被吐槽最多的點似乎就是劇情邏輯。拿TV版來說柯南近幾年的劇情是不是有種侮辱智商的感覺?為什麼名柯要讓劇情變得簡單,甚至低齡?《緋色的子彈》中犯罪分子是兩個人,因為懷疑FBI冤枉好人,所以就要給日本運動會搗亂,這個邏輯也是沒誰了,你跟FBI有仇去找FBI行不行,關人家日本運動會什麼事?
這些年名柯劇情逐漸清奇,其實想想也知道,名柯的方向開始主打少兒了,畢竟當年我們看名柯的時候不也是孩子嗎?只是現在的孩子似乎更早地接觸到了動漫,三歲?五歲?七歲?這些孩子看名柯也許不能有打打殺殺吧。(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
商業感嚴重
一部劇場版,說到底還是電影,那麼沒有劇情和固有動漫看點的前提下,我們去電影院看啥?沒錯我們看到了精彩的戰鬥場面,赤井秀一和妹妹的拳拳到肉,爆破、飆車,各種特技。好一部完美的商業片,我們看不劇情,只看咚咚咚!
後來雲漫發現,原來商業片其實就是這樣的,目的是圈錢,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大家有期待,並且看的熱鬧。說實話,要是作為孩子的話,雲漫保證他們看得十分開心,因為大部分孩子看動漫都是看熱鬧的,可是對於陪孩子去看的大人們,也許全程只有睡覺和上廁所的功夫了。
由來已久
平復心情之後,雲漫回憶起了這幾年追名柯的心路歷程,名柯是現在才變成這個樣子的嗎?並不是,在多年前,名柯就已經開始改變自己的劇情了,具體是哪個時間點雲漫回憶不起來了,不過大概是畫質改變之後吧,從480P到1080p,畫質是上去了,內容卻下來了。
翻看名柯多年的劇場版,其實低評分的可不只有《緋色的彈丸》,像《零的執行人》、《業火的向日葵》、《純黑的噩夢》、《紺青之拳》等等,你要是去數一數,差評絕對比好評多。為啥不好看,但是名柯劇場卻出一部火一部呢?大家知道一個詞叫積累嗎?25年的積累,名柯到底有多少粉絲數都數不過來,並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增加,大家對名柯的期待值每年都存在,並且粉絲在重新整理,也許你不愛它了,可是會有新的人出現繼續追捧,這就是名柯出一部罵一部,罵一部火一部的真正原因。
結語
也許你已不再是名柯的鐵桿粉絲,也許你才剛剛接觸名柯,可是不管你是誰?名柯這部番對於你來說可能都是一部可以看看的漫,因為他適合現在的你,即便未來你會嫌棄,至少你曾經因為它快樂過。名柯有自己的不足,但是雲漫會依然喜歡它,至少把它當作童年的回憶吧。
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