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漫畫>

最好的哈利波特電影是哪一部?繼上海電影節展映《哈利·波特》全系列之後,哈迷們又等來一個好訊息——《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內地重映正式定檔8月14日,而且還是畫質更好的4K修復3D版。

這下大家遲遲沒收到的霍格沃茨錄取通知書,終於有個盼頭了。

論人氣和票房,《魔法石》無疑是系列中的佼佼者,豆瓣上69萬人評出9分,當年全球上映三個月,狂攬9.74億美元票房,為魔法世界的冒險贏得一個開門紅。

不過,若要在系列中選出一部“最好的哈利·波特電影”,很多人的答案會跟我一樣——第三部《阿茲卡班的囚徒》。

為什麼它是最好的哈利·波特電影?今天就來給大家聊聊。

“囚徒本徒”小天狼星

一、從童話幻想到成人世界

比起前兩部,《阿茲卡班的囚徒》的畫風明顯偏向陰冷、驚悚,這從反差極大的海報色調就能看出來。

雖然它的分級與《魔法石》和《密室》一樣,都是PG(家長指導觀看),但片中攝魂怪的形象、小天狼星首次以黑狗形態出場的場景,以及危險來臨前的氛圍渲染,都已經明顯瞄準了成人受眾。

在整個系列中,《阿茲卡班的囚徒》是一個從童話幻想走向成人世界的過渡。

這首先體現在導演講故事的方式上。

前兩部的故事是典型的童話模式,先用光怪陸離的想象力構建一個魔法世界,再在一番冒險後點出故事主題。

比如《魔法石》結尾,鄧校指出,菜鳥哈利之所以能戰勝奇洛教授,是因為愛:

而《密室》結尾,他又直截了當地向哈利解釋,為什麼他會被分去獅院而不是蛇院:

這些點明主題的對白,基本沒有留給觀眾自行思考的空間,對未成年人來說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可以說,前兩部電影就是標準的“兒童文學改編作品”。

但是到了第三部《阿茲卡班的囚徒》,故事就不這麼講了。

鄧校出場時,就先甩出了一句高深莫測的名言,讓人聽完不明覺厲:

說這話的同時,他還露了一手。

這個細節在小說中沒有出現,是電影對原著的重要延伸——它暗示了之後的劇情走向,都會圍繞“光明和黑暗”這組意象展開。

開場時,哈利偷偷施咒用魔杖看書,險些被姨夫抓現行;

哈利跟著盧平教授練習“呼神護衛”時,盧平曾把熄滅的蠟燭重新點燃;

還有哈利拿到活點地圖後,違反禁令去尋找小矮星彼得的場景,也是暗黑走廊裡的“熒光閃爍”。

這些看似不經意的伏筆,在影片的高潮處得到了呼應——

哈利心心念念等待的拯救者並不是父親,而是他自己,此刻的他終於明白如何用“光明”去戰勝內心的“黑暗”。

這時候回想開頭鄧校的那句“把燈點亮”,便會發現整個故事是一個首尾呼應的閉環。

這種講故事的方式,顯然迎合的是成年觀眾的思維模式。

二、從小說到電影

很多人認為第三部好看,是因為《阿茲卡班的囚徒》是一部“更電影的電影”。導演在改編過程中,不僅提取了小說精髓,還處處凸顯出電影的視聽優勢。

影片開場,依舊從“女貞路的苦逼生活”展開,看過小說的小夥伴都知道,哈利在姨夫家的待遇不是一般的慘。

這段“把姑媽吹上天”的情節,在小說裡佔據整整一章,哈利和姑媽之間的矛盾積攢了一個禮拜才爆發。

電影刪減改編後,導演巧妙地把“哈利的苦逼”和“姑媽的擠兌”融進了一場戲中,通過構圖呈現出尖銳無比的人物矛盾——

比如姑媽進門後發現了站在門口的哈利,瞬間一臉嫌棄;而此時哈利的旁邊,正放著一張表哥達力的肖像照,兩者形成了對角線構圖。

照片並不是隨便放在那裡,而是為了與下一個鏡頭形成呼應——

姑媽上一秒對哈利百般嫌棄,下一秒就去擁抱達力,鏡頭的焦點也從畫面右邊移動到左邊,對應了前面的對角線構圖,從視覺上強化了哈利在姨夫家的遭遇

之後在飯桌上,姑媽數落起哈利的父母,哈利獨自在廚房背對德思禮一家的鏡頭,更是凸顯出他的處境,為他之後的暴走做情緒鋪墊。

從這兩處情節,觀眾就能很快代入主角寄人籬下的那種憋屈和憤怒。導演雖然對小說做了刪減,但卻準確保留了必要的情節。

片中另一處精彩的鏡頭,在後半段的穿越部分——赫敏利用計時器,帶哈利回到幾小時前,去拯救小天狼星。

這部分的轉場,鏡頭隨著奔跑的主角穿過了巨大的時鐘延伸到窗外;

完成拯救任務後,鏡頭再次穿過時鐘,回到了醫院病房。

這兩個鏡頭也並非單純為了炫特效,而是配合秒錶計時的音效,強化了“時間”這個關鍵要素,讓畫面始終為敘事服務,並且增強了劇情的緊迫感。

此外,導演阿方索·卡隆還在片中施展了他最擅長的技能——長鏡頭。這是他最具作者性的一個創作手法,在他的商業片、文藝片作品中都能看到。

在導演看來,長鏡頭的功能就是為了讓觀眾產生代入感,不知不覺隨著鏡頭身臨其境。

《阿茲卡班的囚徒》中有這麼一個長鏡頭,哈利與韋斯萊一家匯合後,韋斯萊先生專門找他單聊,提醒他小心越獄出來的小天狼星。

這個鏡頭開始時,哈利還位於人聲鼎沸的環境中,但隨著談話的深入,哈利慢慢跟著韋斯萊先生,來到了僻靜的角落,最終鏡頭只落在哈利一人身上。

這段戲的重點雖然是兩人的談話內容,但導演還是通過長鏡頭的排程,向觀眾暗示主角之後面臨的險境,這次的反派雖然不是伏地魔,但需要他獨自面對。

同時,這個長鏡頭也為之後的劇情反轉埋下伏筆,小天狼星在前面看著有多危險,在後面就有多讓人心疼。

三、從“大難不死的男孩”到“救世主”

如果讓哈迷們選出小說裡最喜歡的人物,估計小天狼星會與斯內普不相上下。

第三部小說裡,有一條尤其關鍵的支線劇情,就是哈利一直為監護人的簽字耿耿於懷。

為了能順利和小夥伴們一塊去霍格莫德村,他先後求過姨夫、魔法部部長、麥格教授,但都沒如願。

監護人的簽字,其實象徵了哈利最渴望的親情與歸屬感,而唯一能給他這些的,就是小天狼星。但作為教父,小天狼星承擔了太多責難。

在電影中,小天狼星和哈利之間的親情線,也全都融進了一場戲裡。

這場戲基本仰仗加里·奧德曼的演技——

把哈利一行人引入尖叫棚屋後,現身的小天狼星一臉可怖,像個殺紅了眼的大反派,

被哈利“尋仇”時,他越發顯得癲狂、神經質,

然而等劇情出現反轉,小矮星彼得現形後,小天狼星憤怒到歇斯底里,哈利這才明白,所有人都誤會了小天狼星。

等到終於有機會與哈利獨處,小天狼星緊張到不敢直視,顯露出一絲“缺席父親”的不安與愧疚,

而作為阿茲卡班的逃犯,他又對自由的生活無限嚮往……

這場戲相對於原著來說,同樣刪減了不少,但小天狼星身上揹負的一切,依然被精準地詮釋了出來。

也正是從《阿茲卡班的囚徒》開始,加里·奧德曼在中國哈迷的心中,多了一個親切的暱稱“狗爹”。

可以說,從改編策略、敘事模式、特效技術,還有演員表演,《阿茲卡班的囚徒》都在極盡還原小說的精髓,而導演阿方索·卡隆也沒有因為電影的商業屬性,完全犧牲掉自己的作者化創作。

電影裡值得細品的有趣細節,其實還有不少,比如哈利上課時被同學坑,成了第一個接近巴克比克的“小白鼠”,羅恩還使勁往前推了他一把

比如羅恩和赫敏這對cp,也是從這部開始出現明顯的“狗糧預警”;

比如影片結尾,乘著教父送的火弩箭,哈利終於“開心到模糊”……

也許在不久之後,我們真的能等到“哈利·波特”系列相繼重映的好訊息,在銀幕上重溫《阿茲卡班的囚徒》裡那些精彩的瞬間。

  • 鎮魂街最新話:雪象的真實身份是臥底,玄馬成功拿下轉輪神珠
  • 同樣是滅霸的女兒,為何只有卡魔拉備受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