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一個90後的童年,多數都有著兩部動漫的身影,一個是《精靈寶可夢》,另一個則是《數碼寶貝》。
不同於在世界上,《精靈寶可夢》將《神奇寶貝》遠遠甩在身後的差距,在中國,這兩部童年動漫,都是90後這一代無比珍貴的回憶,並沒有所謂的高下之分。
作為同類型、同題材的兩部動漫,這兩個作品有著許許多多的相似之處,也有著很多相似的經歷,比如二者都是先有的遊戲,隨後為了推廣,才誕生了相關動漫;再比如最初的《數碼寶貝》,是對標《精靈寶可夢》而製作的動畫。
這兩部動漫曾經都收穫過輝煌,唯一不同的是,《精靈寶可夢》將輝煌延續到了現在,而《神奇寶貝》卻逐漸沒落,甚至在第四季開始,就逐漸變得鮮為人知。
一個坐擁著世界狂歡,一個門庭凋零,他們之間究竟差了什麼?
市場先機
很多人都認為《精靈寶可夢》和《數碼寶貝》兩個IP的初代作品是平等起步的。可是不要忘了,在市場之中,永遠是誰先搶佔先機,誰便是位居上風。(這裡的市場先機單指動畫,不包含遊戲。)
首先從資料來看,無印篇1997年的最高收視率在18.6%,平均收視率是14.4%,而後來者《數碼寶貝》初代動畫的最高時候率不過13.7%,連前者的平均收視率都沒有達到,至於平時收視率11%的成績就更不要說了。
初代動畫的資料有著很多影響因素,用來對標可能並不具備十分有力地說服力。
那就從先機這一點來講吧。
先機有什麼用?
它能夠讓作為同題材“開天闢地”第一部爆款的《精靈寶可夢》首先搶佔市場和優秀設計。包括但不限於技能設定、形象設定、劇情設定、世界觀設定等等。
優秀的基礎設定早已經被他人搶先使用,是《數碼寶貝》想不到、不想用嗎?
顯然不是。
這就是對於後來者的掣肘。
從後期《數碼寶貝》的發展也能看出,那時候的同題材市場已經趨近於飽和,《數碼寶貝》的熱度幾乎都是依仗與早期優秀的劇情,一旦劇情崩了,熱度也就跟著產生了連鎖反應。
而它能夠在中國與《精靈寶可夢》分庭抗禮,其實也與中國當時動漫市場的特殊性有很大的關係。而一旦失去了中國當時的特殊環境,放眼到世界,《數碼寶貝》便是一直被《精靈寶可夢壓著打的。
動畫模式不同
很多人都將《數碼寶貝》定義為長篇動畫,但事實上,《數碼寶貝》從來都不是長篇,而是中篇動畫的合集。
為什麼這樣說?
對比長篇動畫《精靈寶可夢》,首先,《精靈寶可夢》有著明顯的時間線,每一季的作品都是共享並且完善世界觀,主角團也是固定的。
而《數碼寶貝》呢?不僅世界觀不同,連製作團隊都在一直切換,不僅做出來的風格與前面的系列迥異,連核心都在跟著變化。
這樣說可能有點不好理解,換個說法吧。處於這樣的模式之下,《數碼寶貝》的粉絲很難累積,喜歡一代的人,可能不喜歡二代;喜歡三代的人,也或許會對前面兩代產生反感,於是,粉絲群體就這樣出現了斷層。
當然,《數碼寶貝》的粉絲斷層還有一個外在原因,就是在引進四代的時候全線崩盤,造成了停播事故。
雖然外因十分重要,但是內因也同樣不可忽視,很多粉絲都是長情的,但《數碼寶貝》的做法,無疑是將長情的那部分拒之門外。
而《精靈寶可夢》則是完全的長篇模式,不過分堆砌設定,曾經的配角也會出現串場,世界觀隨著劇情的推進也在不斷地成長和完善,曾經有人評選最想穿越的童年動漫世界,很多人都選擇了寶可夢的世界,由此便可看出其世界觀建立的成功。
結語
其實,很多人都將《寶可夢》的成功與動畫人氣掛鉤,誠然,《寶可夢》的動畫人氣長盛不衰,但是它的熱度真的僅僅是憑藉著動畫嗎?
怎麼可能。
《寶可夢》是典型是高度商業化動漫,這類動漫想要維持人氣都離不開背後的商業操作和運營,從它的低門檻、廣受眾,再到那些各色各樣的活動、遊戲、周邊、電影等穩定地運營和輸出,才保持了這個IP的高熱度和高商業價值。
其實,在對比之後,就會發現,《數碼寶貝》與《寶可夢》的對比就是相形見絀,二者從經營模式到運營體系和發展潛力都完全不同,這樣對比也就和耍流氓差不多了。
而且,即便再怎樣對比,二者作為童年經典在漫迷們心中的地位都同樣不可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