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一部中中國產動畫電影,能像《姜子牙》這樣,還沒上映就好像要橫掃整個國慶檔期。
距離上映還有2天,《姜子牙》的首日預售票房,已經突破5000萬。而早在2個月前,這部電影在某APP上的“想看”人數,就已經是國內影史動畫想看第一了。
雖然因為疫情,《姜子牙》直接從春節延期到了國慶,但這絲毫沒有阻止人們對它的期待。
可這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我們在9月下旬提前看到了《姜子牙》的成片,還採訪了程騰、王昕兩位導演。
可以說這部電影,絕對突破你的想象。
很少有這麼“成人向”的中中國產動畫
如果帶著再看另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期待,去看《姜子牙》,那你可能會感到驚訝。
因為兩部電影,真不太一樣。
比起《哪吒》,《姜子牙》更暗黑、更深刻,也更“成人向”。
主角姜子牙,是一個遭遇中年危機,有點強迫症的大叔。
在低幼角色主導動畫市場的今天,你很難見到相似的角色。
《大聖歸來》之前,低幼一直牢牢佔據著中國動畫票房的大半江山,這包括幾乎部部票房過億的《熊出沒》系列電影。直至去年,前三季度上映的動畫電影中,低幼向還是佔比約80%[1]。
即使是在為數不多的成人向動畫電影裡,主角的形象也大多維持在兒童或者少年階段,比如《大聖歸來》中的江流兒,魔童哪吒和敖丙。
在畫風上,《姜子牙》也不“簡單”。電影中的九尾,堪稱全片最暗黑的人物形象。她沒有嘴,化身為狐狸打鬥時,紫紅色充斥著整個畫面。
除此之外,電影中的反派角色,走的也是類似的風格。等你看清真面目時,甚至會有點起雞皮疙瘩。
還記得長著一頭“掛麵”長髮的天尊嗎?不論在預告,還是正片中,這個看不清臉的男人都存在感十足。而據主創團隊此前的採訪,他的形象有克蘇魯神話的影子[2]。
克蘇魯神話是基於美國作家霍華德·菲利普斯·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說《克蘇魯的呼喚》,建立起來的一套架空神話體系[3]。
小說中有許多神靈的形象,又分為“舊日支配者”(Great Old Ones)、“外神”(Outer Gods)等等,其中克蘇魯象徵水的存在,是長著章魚頭、人身和蝙蝠翅膀的巨人[3]。
在劇情方面,《姜子牙》也是不同尋常的巨集大與深刻。
《姜子牙》看起來是一個少女尋父的故事,但是這裡面摻雜著各類複雜的主題表達。這部電影有著妲己禍國殃民的真相,有著姜子牙“人性和神性”的抉擇。
而且電影中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好人與壞人,不論是人、神或是妖,都有自己的立場。
而這些角色的結局,則都在推動姜子牙一步步衝破迷茫,“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的神”。
電影臨近高潮,最後的主題甚至在探討,面對威權者,是選擇服從還是抵抗。捨棄一人,以救蒼生,到底是不是錯的。
這些,電影其實給了姜子牙的答案,也就是那句“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說起來有點繞,其實這句話是有出處的,來自《太公六韜》“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作者巧了,正是姜子牙本人,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那位周朝開國元勳。
所以,這樣的主題和故事,能打動多少人,會是《姜子牙》最大的挑戰。
特效,是真的牛逼
拋開“成人向”的主題和畫風不說,至少從製作角度,《姜子牙》可以說已經是目前中中國產動畫電影能夠到達的巔峰。
預告中展示的那段二維動畫,絕對是電影開頭的一個爽點。
這部分總時長只有2分多鐘,但資訊量實在爆炸,複雜程度很難在其他中中國產動畫中見到。
整體的一串鏡頭,是在用一個第三者視角,去描述一個古老,曾經發生在大陸上的一場戰爭。畫面中,人、妖、神重疊交替出現,色調、場景也隨角色運動不斷變換。
二維動畫的世界裡,在一個平面上,用圖層疊加出複雜的空間感就已經很難了。如果再配合鏡頭運動,讓背景產生變化,難上加難。不僅如此,原畫師還要兼顧人物特點、藝術特徵等等[4]。
這樣看來,也難怪《姜子牙》導演在採訪中聊到二維時會說,電影做完了,二維還沒完成。
另外,如果你足夠細心的話,會發現相比之前看過的中中國產3D動畫電影,《姜子牙》中的幾個角色,尤其是九尾和四不相的毛髮,都毛茸茸的,也很柔順,一點也不僵硬。
實際上,在全世界的三維動畫裡,CG毛髮製作都是頂尖難題之一。
以3D人物的頭髮為例。人類一般有10萬到20萬根頭髮,而對於現在的動畫電影製作來說,最難的倒不是對每根頭髮進行建模,而是模擬這麼多根頭髮,在不同場景(比如風吹),以及多重的互相作用下,產生的複雜運動[5]。
正因如此,要做出效果好的毛髮,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甚至還很“燒腦”。
在皮克斯2012年的動畫電影《勇敢傳說》中,女主角梅莉達一頭橘紅色長卷發,狂野自然。為了打造這個效果,皮克斯專門開發了新的軟體,讓捲曲的頭髮可以在相互作用下,自然的運動[6]。
而在《姜子牙》中,王昕告訴我們,他們採取的是體塊毛髮系統。這種方法在遊戲及影視動畫中很常見,通常是先搭建好頭髮模型,再進行手繪雕刻。
不過,他們的難度不止在於,讓九尾的毛髮,在各種打鬥中動起來不炸毛,顯得自然,還得讓九根尾巴的運動,不過於死板,有前有後。
而這些,都在影片中解決得很好。至少,你不會再因為,很假的毛髮齣戲。
除此之外,看得夠仔細的話,你會發現這部電影中,每個主要角色的質感各不相同。
這不光在於人物色調,還有特效的差異。
程騰是這樣解釋的:他們有意打造這種差異感,讓角色分別對應著五行(金木水火土)中至少一種元素。比如,姜子牙是水、木,他的特效會營造流動感,以及生命的延展感。九尾是火,她的特效光則主要呈現紫色和紅色。
同樣是做粒子系統,《姜子牙》就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王昕:我們做煙,做氣浪,你在houdini(特效軟體)裡面做,是以物理為基礎。打出濃的煙、淡的煙,一般是以物理為一個基礎去計算。
但是我們在這個要求之上,還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來。申公豹是咋咋呼呼的,是一個閃電。之前紅鯉在做申公豹的特效的時候,他也傻了,就說我怎麼能做出像你畫得那麼好看。然後我就說,用模型做啊,我們要結合模型,在模型上再去手繪材質,然後再打粒子,再加光效。
王昕說,他們實際上沒有發明任何好萊塢都沒用過的技術,但是用了很多“捷徑”,來設計這些細節。
而這樣的小細節,在《姜子牙》中還有很多。
《姜子牙》就是中中國產動畫的新極限
其實,你現在能看到這樣一部《姜子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做這種特效和動畫,不光燒電腦(《姜子牙》做二維曾燒壞三臺)這麼簡單。
這部電影中呈現出的技術水平,可以說,就是用國內最頂尖的一批動畫人,和最大預算範圍內的錢砸出來的。
這筆錢主要是製作成本。在中國,一部動畫電影的成本主要由製作和宣發成本構成[1]。其中製作為大頭,佔比從60%到80%不等[1][7]。
製作成本的高低,又跟製作週期直接相關。因為錢主要都花在人力上,時間越久,越燒錢。
國內動畫電影的平均製作時間基本在1年以上,品質好點的作品週期為2到3年[1],而《姜子牙》製作近4年。
再加上,這部電影的製作動員了超過1600人,跟《哪吒》相差無幾,也算“舉國之力”。
即使花了這麼多時間和人力,《姜子牙》的製作成本,也還是趕不上好萊塢。
同樣是製作近4年,2016年上映的《功夫熊貓3》製作成本高達1.4億美元[8],換算下來接近10億人民幣。作為參考,《哪吒》的成本在7000萬人民幣左右[1]。
基本上,就沒有可比性。
《姜子牙》的導演程騰和王昕不是不知道國內這樣的情況。
王昕說,因為市場體量不足等問題,中國沒法建立起幾百、上千人的大製作公司,這就意味著無法實現“in-house”的好萊塢製作模式,也就是主要在一家大公司內進行中期製作。
所以他們一開始就沒打算完全複製好萊塢,也不可能複製。
他們反而是希望通過《姜子牙》,建立一套屬於中國的動畫工業體系。
這種體系是把好萊塢製作中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應用到中國動畫身上,同時把電影的成本控制在預算內。用程騰的話說就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嘛”。
在這個目標下,《姜子牙》其實是這麼拍出來的:
動畫電影生產一般分為前中期三個階段,《姜子牙》也不例外。
但這部電影的團隊有很多自己的方法。
在前期,他們向好萊塢學習,拉長故事創作和視覺開發時間。導演王昕說他們“差不多用了一年半時間”做前期研發,把量產之前的大部分事情都準備好。
其他的中中國產動畫公司,往往是做完前期,直接把內容丟給中期的團隊去生產。《姜子牙》不是這樣,他們在前期就把中期公司的核心人物叫過來一起參與。
程騰告訴我們,“我覺得國內的團隊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中期公司被固化成為一個木偶,導演怎麼說他怎麼做。你這好看嗎,我再動動,就是他是一個木偶型的。”
到了中期量產階段,幾十人參與的專案一下子會擴充套件到上千人。
程騰說,依照他在美國的經驗來看,一個上千人的專案中,溝通成本絕對是最高的成本。
所以,為了降低這種成本,《姜子牙》團隊儘量減少了分包公司數量,主要交給兩家A級製作公司紅鯉動畫跟大千Sunny。
然而,國內中期公司的製作水平達不到一些特效上的追求,是《姜子牙》主創們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
程騰說,美國投資上億美金的專案,都會有一個自己的流程(Pipeline),專門製作一些特效。
於是,在製作《姜子牙》的時候,曾在暴雪積累了豐富的遊戲電影製作經驗的王昕,便主動承擔起了設計流程的工作。
除此之外,他還做了另外一件事,就是培訓中期公司的人。有段時間,王昕乾脆直接就到蘇州駐場,吃住和製作團隊的人都在一起。王昕說,“我希望他們可以舉一反三,以後可以自己設計”。
實際上,《姜子牙》整個製作流程,是“捨棄了好萊塢的皮,努力去抓好萊塢的魂”。王昕就覺得,中國要追求的不是工業化,而是產業化。
這也是這也是為什麼《姜子牙》的導演要放棄外國高待遇,回國做中國的動畫,人才迴流。
作為普通觀眾的我們,看到的其實不只是《姜子牙》。你在電影院看到的,就是中國整個動畫電影的現狀和未來。
而《姜子牙》,就是現在中中國產動畫的新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