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將動畫片普遍理解為是給小孩子看的國度,如何平衡娛樂化和個人觀點輸出其實非常考驗導演的個人能力。《姜子牙》做得好的部分在於,它讓國內鮮少關注動畫的一類人,看到了反神本後複雜的人性和道德灰度。但不夠理想的地方在於,導演在表達這個主題時,又不得不考慮攜家帶口的家庭群客戶。如此一來,影片的底色儘管悲涼,卻少了襯托這份悲涼應有的嚴肅敘事邏輯和更復雜的世界架構。在一種艱難的取捨中,最終造就了“小孩看完一頭霧水,大人看完一臉不滿”的局面。
文、編輯、排版丨夏目漱人
陪小九尋父的過程中,姜子牙忽然意識到神仙並不總對,妖怪也不總是蠱惑人心。看清真相後,他決定給自己、給蒼生一個交代。斬斷天梯之鏈是大膽的,因為它顛覆了觀眾對天朝王法的想象,讓人看到了潛藏於天庭之內的人性醜惡。
上映3天,憑藉對傳統題材的顛覆式改寫,動畫電影《姜子牙》一路領跑國慶檔,創下近8億的票房成績。但與此同時,部分觀眾會發現電影本身承載的資訊超出了他們對“娛樂大片”的接受範圍。一些頗具哲思的觀點,在他們來不及反應的時候,已經過渡到下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之中。
顯然,《姜子牙》在商業上已經證明了它的成功。然而兩極分化的評價背後,又彰顯出它不甘於淪為一般商業套路,想要摸索出中中國產動畫嶄新敘事方式的訴求和野心。在10多萬的標註下,豆瓣7.1的得分已成定局,但它其原本可以更好。當然,這麼講已經沒有意義。重要的是,《姜子牙》讓我們看到了中中國產動畫的另一種可能,即不過分討好觀眾,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比起票房和口碑的成就,這或許才是中中國產動畫未來的發展方向。
電車難題下的哲思
救蒼生還是救個人?一道經典的電車難題,在姜子牙猶豫要不要斬滅狐妖之際擺了出來。姜子牙從狐妖體內救下了代表著善的元神小九,然而天庭卻視狐妖為禍患,命令姜子牙將其斬草除根。
如果救小九,他將辜負蒼生,此前封神大戰的勝利也前功盡棄。不救,他將踐行師尊教誨,成為不計較善惡的無慾之神。最終,姜子牙對個體命運的關照讓他選擇了小九,這也導致他隨後被天庭貶落為凡人,失去了神力。
可小九到底是狐妖的一部分,不管她是善是惡,人們對狐妖的成見已然形成(狐妖蠱惑紂王)。乍一看,這和去年大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要講述的是同一件事兒,甚至預告裡傳遞的部分資訊也包含了這一主題。待到進入正片,你會發現《姜子牙》想討論的東西要比《哪吒》講述的要深。
儘管姜子牙的決定和三太子“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吶喊如出一轍,但這一部,神明不再隱藏在幕後,而有了更明確的指代(師尊代表的仙界)。如此一來,《姜子牙》所表現的主題就已經不再停留在個體反抗宿命的層次,而直接把矛頭轉向高高在上的神明。
這種反神論調其實並不新鮮,《西遊記》和《哪吒鬧海》都向人們展示過神仙的猥瑣嘴臉,手法直接。比如《哪吒腦海》中,龍王一方面要求地方百姓暗示納貢,另一方面對不服從命令的哪吒各種威脅恐嚇,直到將其逼死為止,簡直和魚肉百姓的黑社會沒什麼兩樣。《姜子牙》則處理得相對隱晦,如果不是結尾狐妖站出來揭露天尊的虛偽,有關對神明的批判其實一直都隱藏得比較深,以至於觀眾前半段看下來很容易把狐妖理解為傳統意義上的反派。
但實際上,狐妖的角色定位就和師尊在片中的模糊形象一樣,非常難用善惡二元論去定義。因為以她為代表的妖狐一族當年也是幫助天尊降妖除魔的功臣,不料後來被天尊背叛,打入冷宮封印,這才激發起狐妖的報復心理,化作蘇妲己禍害人間。
妖狐被上界暗算的背景,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哪吒》裡敖丙的龍王父親,他和狐妖有著相同的命運(被天庭辜負)。雖然觀眾一直沒有看到天庭成員,卻能通過龍王的遭遇感受到這幫人的虛偽,這和《姜子牙》中天尊枉顧左右而言他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其實都是在批判神明的不靠譜,但《姜子牙》削弱了善惡界限,這一點在以往強調二元對立的中中國產動畫中比較少見。
從人類的立場來看,天尊的出發點當然是好的。但他理解的蒼生未免過於狹隘。其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堅信丟棄善念才是神的義務,才能拯救蒼生。可這個邏輯背後容易出現一個問題:如果善惡不分,你如何拯救蒼生?或者說,拯救的是誰的蒼生?
如此一來,天尊所謂的“拯救蒼生”不過是一套空口白話,結合狐妖一族的遭遇,這句話翻譯過來似乎更像是“我想讓誰生,誰就能生,讓誰死,誰就必須死”。這和原著傳遞的理念是一致的,《封神榜》的核心就是“天地為刀俎,聖靈為魚肉”。個體生死完全由上天的劇本決定,天尊要的蒼生,是一個只有人類,卻不含妖獸的蒼生。用今天的觀點來看,這何嘗不是一種變相的種族歧視。如此命題,讓《姜子牙》在整體的呈現上比《哪吒》更偏厚重。如果觀眾抱著看《哪吒》的心態來看《姜子牙》,難免有落差。
夾縫中艱難的個人表達
限制《姜子牙》複製《哪吒》票房奇蹟的,除了它傳遞的只有成年人才能看明白的深層主題,另一個原因在於,整體的爽感相較上一部的確弱了不少。
如果說《哪吒》是一部整體基調偏歡快的喜劇,《姜子牙》則是一出徹頭徹尾的悲劇。雖然結尾以小九重獲轉世的好結局收尾,但作為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姜子牙,卻在違抗天命,並擅自斬斷神界和人間連結之後被貶入獄,下落不了了之。《哪吒》中,當人們看到肉身損壞,但魂魄依在的哪吒還是那副賤賤的痞樣時,人們內心對有關“圓滿”的想象得到了滿足,可《姜子牙》裡的這番結尾,著實給觀眾留下個大大的遺憾。
透過這個結局,導演似乎想傳遞一種天命難違,個體對體制的反抗的徒勞。但這種過於殘酷的現實性論調,把影片搞得過於悲情,這就讓《姜子牙》在當下國內的觀影語境中變得非常尷尬:表面看它是一部動畫片,但它的核心可一點也不像家長期許的那麼童話,反而很“少兒不宜”。
這幾年內地一個比較好的現象是,一些針對成年人的動畫作品開始陸續上線,之前有劉健的《大世界》,之後有國外引進的《盜夢特攻隊》。這類作品無一例外是用動畫的形式對映成年人的社會,讓大家借一個虛構的二維畫面,看清楚現實中的骯髒和複雜。
《姜子牙》其實也同屬這個範疇,不管是它參考的原著還是面向市場的魔改版,神話只是載體,通過故事指涉人心才是它的本質。在一個謊話編織的世界背後,往往暗藏著其他生靈的犧牲,而這種犧牲往往是血淋淋的。影片宣傳語”每個無辜之人都不應該被犧牲“即是說的這個道理。
可反過來講,這類表達真的有被觀眾良好接受嗎?逛逛短評,圍繞”劇情一言難盡“的討論,或許也說明了《姜子牙》在編劇層面上的”故作高深“給自己引來的不必要的爭論。誠然,相較《哪吒》,這部新片的三俗段子是少了不少,但在劇本的細節雕琢上,它還是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個苦心開發了四年的劇本。
影片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人物情緒不連貫,銜接太突兀。劇情推進過程中,上一秒還彼此對立的兩個角色(小九和神獸四不相),下一秒忽然成為朋友,互相嬉鬧調侃。這種宛如兒戲的人物關係轉化,和它所承載的厚重主題突兀不說,也很難讓人相信角色的行為動機。
另一個比較讓人如鯁在喉的部分是硬體技術,這是中中國產動畫歷來存在的硬傷。可以說,技術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導演的表達。比如中途一場營救小九的戲,導演用了一個特別大的特寫鏡頭給到了奔跑中的姜子牙正臉,然而這個鏡頭的動幅不大不說,人物面部的細微表情也缺少變化,讓人很難感受到人物此時內心的焦慮狀態。這個長約4、5秒的ppt大特寫其實完全可以用一個全景交代。畢竟,臉部跟不上的技術,肢體語言可以彌補。正是這類細節的不講究,拉低了影片的整體成色。
在一個將動畫片普遍理解為是給小孩子看的國度,如何平衡娛樂化和個人觀點輸出其實非常考驗導演的個人能力。《姜子牙》好的部分在於,它讓國內鮮少關注動畫的一類人,看到了反神本後複雜的人性和道德灰度。但不夠理想的地方在於,導演在表達這個主題時,又不得不考慮攜家帶口的家庭群客戶。如此一來,影片的底色儘管悲涼,卻少了襯托這份悲涼應有的嚴肅敘事邏輯和更復雜的世界架構。在一種艱難的取捨中,最終造就了“小孩看完一頭霧水,大人看完一臉不滿”的局面。
好在它沒有將區分善惡的標準說死,而是交由觀眾自行判斷,這是中中國產動畫的一大進步。而作為封神執行者的姜子牙,他的下落不明或許是在為下一部新作鋪路,或許只是導演的刻意“留白”。無論如何,這個斬斷信條的反骨英雄都值得被人銘記,當所有人都堅信自己是對的的時候,作為中間人的他能否定自己的過去,轉而為大義呼喊。比起敘事上的彆扭,他用牢獄之災換來的人間自由,或許更值得一次掌聲,而不是怒罵。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