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希望培養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畢竟這樣的孩子人緣好,也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喜愛。不過有些時候這也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在乖巧懂事的背後,孩子也會隱藏著其他的人格。而這些人格對於孩子來說往往是危險的,倒不如沒有這樣的人格。
一個從業三十多年的心理專家就表達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有一些孩子雖然看上去是比較懂事的,但是他們卻隱藏著危險人格。如果父母不懂得改變孩子的人格,那麼孩子將會處於被動的局面當中,甚至會任人欺負。
聖母型人格很可怕
洋洋是一個8歲的小男孩,雖然他才上小學二年級,但是他懂得事情很多。譬如他特別害怕自己沒有朋友,於是他會儘可能地滿足身邊的人的要求。譬如有一些同學找他借一支筆,即便他沒有多餘的筆給同學,他也會盡力的去做。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做法,導致身邊的人從來都沒有顧及過他的感受,而且越來越邊緣他。
雖然洋洋也反抗過,但是最後卻並沒有得到太好的結果,所以從那以後無論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他都會展現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他不敢跟別人開玩笑,更不敢跟別人提出自己的要求,總之他活得很累,畢竟他每一刻都在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
雖然說洋洋的種種行為,讓別人覺得他是一個很乖巧懂事的小男孩,但是他卻擁有著一個非常不好的人格,那就是聖母型人格。那麼什麼是聖母型人格呢?通常來講,這些孩子總喜歡把別人的要求放在第1位,總有一種捨己為人的精神。
而且這些孩子寧願自己受委屈,也要友善地對待別人。而且最大的特點就是這些孩子特別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所以他們會按照別人的要求去做事。一旦做錯了事情,他們就會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到自己的身上,因此思慮很多。其實現實中這樣的孩子比比皆是,他們的童年過得很不快樂,而且聖母型人格對他們的危害也很大。
這些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太敏感了,導致他們小小年紀心事特別重,這樣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情,還會影響到孩子的睡眠,從而錯過了生長髮育的最重要時間。除此之外還會影響孩子的學業,尤其是孩子處於上學階段,一旦擁有了聖母型人格,就會導致他們在學業上分心,那麼他們的學習成績就會直線下滑。
而且這樣的人格也不會利於他們的人際關係,畢竟他們只是懂得偽裝自己,把自己營造成一個只為別人取樂的人,這樣的孩子肯定是不會快樂的。
那麼父母到底怎麼做才能夠避免孩子出現聖母型人格呢
1、無條件地愛
兒童心理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孩子到了4歲的時候,他們的自我情緒就會不斷的發展,直到6歲的時候,他們才會有深入的情緒化體驗。因此在這個階段我們更應該去培養孩子的氣質,並且給予孩子無條件地愛。
當孩子做出一些事情時,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肯定或者是包容。千萬不要總是否定孩子的作為,因為這樣的做法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2、家庭氛圍要民主
如果我們真的希望孩子擁有著完美的人格,那麼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營造一個民主的家庭氛圍。如果說我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對孩子太嚴厲了,那麼是很有可能讓孩子變得膽小,這樣就不足以讓孩子的人格變得完美了。
孩子只有在一種輕鬆的環境下長大,才能夠讓他們變得有獨立精神,和有主見。所以說我們應該把嚴格的一面收回去,讓孩子感受到平等的生活氛圍,這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讓孩子擁有聖母型人格,因為這對於他們的未來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如果我們發現孩子的人格出現了一定的變化,那麼我們應該及時地開導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孩子不出現太大的問題。
孩子的內心都是未被探知的海洋,只有深入海底才能看見他們內心的斑斕。靜下來想想,我們真的瞭解孩子嗎?如果有一本書能讓你瞭解孩子的想法,你會怎麼打開它?
風靡寶媽圈子的《我家孩子為什麼這樣做》作者小笠原惠,東京學藝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臨床心理醫師,臨床發展心理師和教育學博士。她專注兒童心理教育11年,在書中以88則重點訣竅化解親子衝突,直面8大互動關鍵點:尊重孩子、言而有信、養成習慣、細分步驟、適可而止、藉機教導、針對特性、尋求幫助,精準彌補親子短板區。
以漫畫再現親子模式,化解教養衝突,讓你知道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掌控親密溝通,這套書還附贈《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一次性解決孩子六年小學的習慣教育。打牢基礎,提升成績。
不管再忙,不如放下工作讀一讀這套《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親子教育2大冊》,讓你不再對孩子吼叫,不再只關注成績,讀過的寶媽都說:“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孩子這麼在乎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