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夏日祭’在網絡上鬧的沸沸揚揚,於是很多愛國的人都變得特別警惕。
ACNG群裡面,有一位漫友就說出了自己的委屈:
原來,她下午穿著唐裝逛街,不料卻遭到一群大爺和大媽的‘圍攻’,斥責她不愛國,穿和服。
這位漫友也很委屈,解釋說她穿的是唐裝,可是大爺和大媽卻不聽。
和服被大爺和大媽誤認為唐裝,這就說明兩者還是有些像的。
那麼,和服與唐裝,究竟是什麼關係呢?
華夏朝代有很多,唐宋元明清裡的‘唐’,是一個詩人輩出、國力強盛的璀璨時代。
那個時候女性的地位也很高,甚至可以自主結婚和離婚。
這種事情有幾個朝代敢想?那可是萬惡的封建社會啊!
如此盛世,吸引了很多外國人不遠萬里也要來長安一睹盛況。
於是,唐朝接納了很多外國人的到來,讓這些傢伙學習華夏的文化、經濟、藝術等等。
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唐之後很多外國人都稱華夏人為‘唐人’。
在這種文化交流過程中,唐裝也隨著一些先進的文化、以及建築知識等,一起傳到了11區。
一開始,‘東渡’到了11區的唐裝當然只有富貴人家的姑娘太太才穿得起。
不過唐朝是‘盛世’,社會風氣開放,原版的唐裝領口開得很大,彰顯了女性之美。
而11區當時只是偏遠小漁村,思想比較保守。
於是,他們就結合11區的審美和穿衣特點,對唐裝做了改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改動根深蒂固後,也就變成了和服。
相較於女性唐裝,與和服的不同點在於女性和服背後一般都有一個類似包的東西。
這個東西被稱為‘帶’,目的是為了凸顯身材的。
唐裝雖然也有‘帶’,但與和服相比,這個‘帶’比較窄。
如果能理解唐朝是怎樣一個朝代,就能理解唐裝與和服的區別。
相較於和服,唐裝的紋路更整齊、幹練、大方。
男性唐裝與和服的區別,主要還在於腰部有沒有‘帶結’。
雖說和服受唐裝以及唐朝文化的影響頗多,但兩者還是有不少卻別的。
這個衣帶結也叫‘和服結’,就是11區受歐洲皮帶的啟發而加裝的,就是唐裝與和服的主要區別之一。
男性唐裝不同於漢魏的寬衣博帶,而是在衣身緊窄、活動方便的胡服上推陳出新,非常好看。
後記
除了唐裝之外,華夏古代的衣服還有褒衣廣袖的漢服、旗髻花盆底鞋的旗袍等等。
和服雖不差,但相較於自古就有‘衣冠王國’美譽的華夏來說,華夏的服飾一直都在引領著時尚。
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大多數喜歡二次元的華夏漫友,更喜歡‘漢’服,而不是和服。
可是由於種種原因,在11區穿和服的很普遍,可華夏人穿‘漢’服的卻很少。
所以ACNG群那位穿唐裝的漫友,才會遭大爺和大媽的‘圍攻’。
畢竟穿的人少,他們不認識唐裝也情有可原。
那麼,你喜歡和服還是‘漢’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