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雅典、埃及金字塔和伊朗波斯波利斯“古蹟”都是現代新建偽造
拙書稿《歷史的陰謀——從希臘出發追索西方虛構歷史》四片段
之二
PART II
雅典的宙斯神廟等“古蹟”都是19世紀新造
斯圖爾特是(James Stuart,1713-1788)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他是今天巴特農神廟和雅典“古蹟”最終方案的總設計師。
1751年,斯圖爾特與另一位建築師尼古拉斯·裡維特(Nicholas Revett),一起去希臘,呆了兩年半,時間不短。可以說,他倆是早期去雅典呆得時間最長的歐洲人。
兩人在雅典搞了大量的“測繪”。裡維特主要負責測,斯圖爾特負責繪。而實際上,他倆是在實地勘察設計。回英國後,出版《雅典古蹟測繪》系列(The Antiquities of Athens. Measured and Delineated),共5卷,分別於1762、1790、1794、1816和1830年出版。
斯圖爾特首先是一個建築設計師,在英國設計建成了幾處“古希臘”建築,並激發了英國乃至歐洲的“希臘建築復興”風。
斯圖爾特與卡雷、以及後文說到的法國人弗朗丹(設計波斯波利斯“遺址”)一樣,都是藉助前人“東遊記”,畫一部分臆想,也設計一小部分。臆想是天馬行空,設計卻不失嚴謹,標明比例尺寸。他們的設計自然被後世採用,比如斯圖爾特設計巴特農神廟等。他們有一些臆想圖也被後世採用,變成了設計。斯圖爾特沿用卡雷的設計,臆想哈德良宮殿(今天的宙斯神廟),就變成了現實。
如前所述,最早是巴班草創了哈德良宮的原型,柱子上面頂著一大段殘牆(圖1)。這絕對是一種怪誕的缺乏日常理性的建築構想:怎麼可能在這麼高的柱子上再建宮殿?他書中畫的哈德良宮,柱子上頂著大片大理石塊疊起來的殘牆,簡直是“空中宮殿”啊!他老人家腦洞大開,動動筆頭,暢快無比。但無意間,給後世的遺址偽造者,出了難題。
(圖1)最早1674年巴班畫的哈德良宮(今宙斯神廟);注意!柱子頂著“空中宮殿”的殘牆
巴班還有描述,哈德良皇帝給自己建造的宮殿,有6x20共120根兩人合抱的高大柱子。斯蓬也跟著說有110根柱子。當年我去波斯波利斯看到那裡的“百柱殿”遺址,心生一個感嘆哪!如今回過神來,發覺巴班這裡就開始百柱殿的暢想。進一步回過神,我發現,這種百柱殿是一個何等腦殘的建築怪物!
我們來看宙斯神廟遺址(圖2),只剩一角13根柱子。假設在這個場地豎滿120根粗大的柱子,建築內部哪有什麼空間?抵著鼻子滿眼都是柱子,一個柱子迷宮!人類蓋房子是要獲得空間的,而不是展示房子裡有多少根柱子。用這麼多柱子支撐屋頂,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愚蠢的建築設計!
(圖2)雅典宙斯神廟(哈德良宮)。現場地一角有13根柱子
假設場地豎滿120根柱子,建築內部有空間麼?還有比這更腦殘的建築麼?
巴班說殘剩16根柱子。現在角上13根加上另外3根(其中一根倒地),嚴格尊重了巴班的說法。
巴班的哈德良宮圖繪一旦開了頭,就沒有了回馬餘地。後面的人,不管是到過雅典還是沒到過,都是跟著巴班的臆想,接著畫。
義大利人法內利也沿用了“空中宮殿”的樣式,柱上頂著大片的殘牆(圖3)。只是哈德良門各異其趣。衛城山頂也是宣禮塔清真寺。讀者尤其要注意,最右邊一個插旗的高塔,是巴班最早設想,一直是衛城山的一個標誌。
(圖3) 法內利畫哈德良門和哈德良宮,柱子也頂著大片殘牆,1707
到了卡雷的畫筆下,注意!哈德良宮柱子頂上的大片殘牆,變得只剩一小塊。這個轉變非常重要。(圖4)卡雷也初步設計了哈德良門,與今天的形制很接近。
(圖4)卡雷設計哈德良宮,注意!柱上殘牆只剩了一塊 ;他還設計了接近今天形制的哈德良門,1674年
最後是斯圖爾特,沿用了卡雷的設計:哈德良宮柱子頂上也是隻剩一塊殘牆。同時,他把卡雷設計的哈德良門,更精細化精確化,完全與今天的哈德良門一致(圖5)。
(圖5)斯圖爾特沿用卡雷設計,哈德良宮柱上也是一小塊殘牆,斯圖爾特的哈德良門,將卡雷的設計更進一步精確化,今天被建成
1800年之後,斯圖爾特的設計終於從臆想變成現實:卡雷和斯圖爾特設計的柱子上頂著一塊殘牆,竟然被高難度地偽造出來了(圖6)(圖7)!
(圖6)1858年照片:宙斯神廟(哈德良宮)(圖6)1858年照片:宙斯神廟(哈德良宮)
終於19世紀的現代西方,高難度偽造了柱上一小塊殘牆
(圖7)再來一張照片
如果有朋友偶然看到這張照片,會對柱子上頂著這一小塊殘牆很奇怪。他做夢也不會想到,這一小塊殘牆,是很有歷史淵源有來歷的。從巴班的自由暢想,到卡雷和斯圖爾特的現實設計,現代偽造者倒是很“尊重歷史”,盡力一絲不苟。一小塊殘牆,再高的難度,也要給它複製偽造出來!
當然,這樣高高的的柱子頂著一塊殘牆,畢竟很危險。今天,這塊殘牆終於不見了(圖8)。
(圖8)如今這塊殘牆已經除去
雅典還有兩件“古蹟”是斯圖爾特設計定型的:風塔和伊瑞克提翁神廟。
還是那位神奇的巴班最早文字描繪了風塔。斯蓬是圖繪風塔的始作俑者。在斯蓬1678年出版的“東遊記”中,專門有一張風塔的插圖(圖9-左),給出了風塔的最早原型。
這張圖只是一種最簡陋的想象,卻引發了日後無數自稱到過雅典或是想象雅典的旅行家和畫家,畫出各種各樣的風塔(圖9-右)。這些圖片都是源自斯蓬,也與斯蓬一樣,沒有一張畫是與今天的風塔相符合的(圖10)。
(圖9)(左) 斯蓬1678年的“東遊記”, 給出了風塔最早的原型;(右)18世紀有各種風塔圖片
(圖10)這些風塔從形制到周圍環境,沒有一個圖片是與今天相符合的
朋友李樹軍先生是最早在自己微博(微博名:el00le)揭露風塔是兩個英國人——斯圖爾特和旅伴裡維特設計的。他也收集了許多風塔的圖片(圖11)。
(圖11)李樹軍先生收集分析的風塔圖片
終於斯圖爾特出手了。他畫過一張風塔“測繪圖”,實際上是一份真正的設計圖(圖12-左),標有尺寸。當然斯圖爾特也是依據斯蓬的原型,八面體的塔身,加上八個風神浮雕。他只是把風塔設計得更精緻,更可以依據圖片來建造。事實上,今天的風塔就是根據斯圖爾特的設計圖新建的。
(圖12)(左)斯圖爾特最終定型風塔的建築設計1762年;(右)今天的風塔完全是依據斯圖爾特的設計新建的
斯圖爾特設計定型的,還有衛城山上以6根少女雕像柱著稱的伊瑞克提翁神廟。同樣也有一大批人根據斯蓬等人的遊記,臆想伊瑞克提翁神廟的繪畫。如英國畫家羅伯特·賽耶爾(Robert Sayer)和法國畫家勒羅瓦(Julien David Le Roy)(圖13),兩人都是從神廟後側的角度,少女雕像柱在畫面中部,畫得很小。顯然是賽耶爾先想出了神廟模樣,勒羅瓦模仿。兩人畫這些廢墟狀態的古代建築,畫得好像真有其景,想象力令人歎為觀止。
(圖13)各種伊瑞克提翁神廟圖片,沒有一個與今天相符合
(上)英國畫家賽耶爾,1759年;(下)法國畫家勒羅瓦,1770年
再例舉兩個伊瑞克提翁神廟的想象圖,畫家姓名未考,比較接近今天的樣子(圖14)。
(圖14)18世紀畫家(姓名未考),伊瑞克提翁神廟
還有畫家專注設計少女雕像柱。遷居英國的法國畫家阿里梅(François Germain Aliamet),1780年左右根據維勒的遊記,設計了少女雕像柱,標註尺寸,是一種標準的設計圖(圖15-左)。還有義大利畫家皮拉內西(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也對少女雕像柱做了設計(圖15-右),比較誇張,竟然並排設計了6個少女雕像柱!
(圖15)(左)法國畫家阿里梅,根據維勒遊記而設計的少女雕像柱,1780年
(右)義大利畫家皮拉內西設計少女雕像柱,1778年
最終還是斯圖爾特一錘定音。他臆想畫出來的伊瑞克提翁神廟,最靠近今天的神廟建築(圖16)。斯圖爾特雖然沒有給出建築設計的具體尺寸,但給出了神廟的基本格局,後世偽造者仿製得很像。但仔細與斯圖爾特的畫比較,仍然有相當比例和細節上的差異。
(圖16)最終還是斯圖爾特一錘定音。他虛構的伊瑞克提翁神廟,最接近今天的神廟
(下)今天的伊瑞克提翁神廟
儘管雅典“古蹟”總設計師是英國人斯圖爾特,但最原初的設計還是要歸功於法國人卡雷,應該給他一個公道。卡雷不僅在設計巴特農神廟山花、哈德良宮殘柱和哈德良門等,給了斯圖爾特決定性的影響,而且還給今天衛城山南側的“古蹟”,做了規劃(圖17-上)。
今天衛城山南側的“阿提庫斯劇場”(原先巴班畫的是雅典法院),還有右邊山腳一排“窯洞”,甚至衛城山坡上的兩根柱子,與卡雷的設計非常吻合。
一張1872年拍攝的雅典衛城照片顯示(圖17-下):從衛城山門到“劇場”的圍牆,還有“劇場”殘剩的門樓牆,與卡雷的畫面完全一致!
(圖17)(上)卡雷圖繪(規劃)的衛城南坡,極其接近今日:“劇場”,“窯洞”,甚至坡上兩根柱子…1674年
(下)1872年的雅典衛城照片
山門下來的圍牆 ,“劇場”門樓,完全依照卡雷的設計。尤其那座碉堡式方形塔樓,也相當參照卡雷的畫
尤其是照片左側那個一個碉堡式方形高塔樓,突兀屹立,也是很有來歷。最早出自巴班的遊記一句話:“巴特農神廟旁邊有一座方形高塔樓”。斯蓬也描述:“廟左側有個塔樓很高,雅典一天路程之外都能看到,但不是古代建築。”斯蓬的雅典圖裡已初步出現這座塔樓。
之後,幾乎所有畫雅典衛城都會畫上這座塔,與帕特農神廟,一起成了地標性建築物。現代偽造者們也“尊重歷史”,偽造了這個方形塔樓(圖18)。
(圖18)(左)18世紀末雅典衛城圖 都畫有這個碉堡塔樓(所謂“法蘭克塔”) (右)19世紀中照片 塔樓被偽造
1874年,“考古學家”施裡曼藉口它不是希臘的,將這個碉堡塔樓拆除。今天已看不到了。
前面已經揭開了雅典宙斯神廟(哈德良宮),是來自巴班的“百柱殿”妄想。現在再來扒光它的底褲,徹底證偽這件“古希臘建築”的贗品,釘上最後一顆棺材釘子!
因為雅典宙斯神廟的位置,過於奇幻,過於任性,幾乎可以演繹一出“宙斯神廟流浪記”。
最早,據巴班的證詞,雅典宙斯神廟是在城裡,離雅典城內的“巴扎”集市不遠,殘留了一長段大理石牆,和一排大理石柱子。巴班是明確區分城內宙斯神廟,城外哈德良宮,處於“城牆和一條小河之間的野地裡”。
之後,幾乎所有畫雅典的,從巴班到斯圖爾特,都會畫哈德良宮。而畫面上的哈德良宮,很明確就是今天宙斯神廟的位置。
眼見是,大家都畫哈德良宮,而宙斯神廟玩消失,長期不露面。
1784年,法國著名製圖家巴比葉·杜·波加熱(M.Barbié du Bocage)為法國人巴爾特萊米(J-J.Barthelemy)寫的《小阿納卡西斯的希臘遊記》一書做配圖,畫了一張古代雅典地圖(圖19)。終於出現了宙斯神廟,是在衛城山的南邊。(注意衛城東邊,標為DROMOS,也就是今天宙斯神廟的地方,啥也沒有)
(圖19)1784年,波加熱為《阿納卡西斯的遊記》繪製的雅典地圖 宙斯神廟在衛城南邊
1800年前後,法國駐雅典副領事塞巴斯基安·福維爾(L.F. Sébastien Fauvel,1753-1838)也畫過一張古代雅典城地圖。在他的地圖上,宙斯神廟跑到了衛城北邊,在市中心(圖20-上)。
(圖20上)福維爾1800年左右畫的雅典地圖,宙斯神廟在衛城北邊,在市中心
福維爾到是“尊重歷史”的,因為巴班說的宙斯神廟就在城裡。
兩張老地圖上,雅典國王忒休斯都配享一個神廟。結果忒休斯國王遭無情遺棄:那地方今天供奉著希臘火神和鐵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神廟。而福維爾指定的宙斯神廟的位置,今天成了哈德良圖書館!亂啦,亂了套了!
還要請讀者朋友睜大眼睛看福維爾的地圖,衛城東邊,城外,今天宙斯神廟的地方,是一片空地。空蕩蕩,啥也木有!
而今天的奧林匹亞宙斯神廟,是在衛城的東邊(圖20-下)!完全是在原先空蕩蕩的野地裡,憑空冒出來的!
(圖20下)今日宙斯神廟在在衛城東邊,在老城外
再回過頭去看看圖2,這個宙斯神廟就是在像一個足球場的一片平地上,突然冒出一個角落的柱子,其他地方乾乾淨淨,看不到任何別的石塊碎片。總不至於這個“古希臘建築”,只殘剩神廟一個角,儲存得還相當完好,而別的地方的石塊,全都煙飛灰滅,無影無蹤。物質不滅啊,這些石塊都去哪兒啦?
雅典宙斯神廟,像一個幽靈,一會兒飄到南,一會兒飄到北,最後,莫名其妙飄到了東,城外荒郊落了地……
無可置疑,今天的雅典宙斯神廟,完全是任意選址、憑空冒出來的假古董!
宙斯神廟是一個最好的證偽樣本:看起來很老的樣子,風化程度與巴特農神廟差不多。宙斯神廟的殘柱可以證明,偽造者們擁有很熟練的技術,可以輕鬆做出大理石風化侵蝕的效果。伊瑞克提翁少女柱雕像的風化效果,更是爐火純青。
如果宙斯神廟被徹底證明是偽造,那麼,巴特農神廟也可以被徹底證偽。巴特農神廟被徹底證偽,又可以進一步證偽整個“古希臘建築”!
斯圖爾特設計巴特農神廟,其實也是新創設計“古希臘建築”。所謂英國及歐洲等地的“古希臘建築復興”,其實是新創。世界上本無什麼“古希臘建築”,就像後文論及,米開朗琪羅之前也沒有“古希臘雕刻”。
1801年後,英國駐奧斯曼帝國大使額爾金,僱了義大利工匠,依照英國人斯圖爾特的設計圖繪,偽造了巴特農神廟的東山花雕像,和橫飾帶浮雕,運回英國賣錢,陳列在今天的大英博物館。西山花來不及偽造,就不了了之。
同時期,與額爾金斗法的法國駐雅典副領事福維爾,則是根據法國人卡雷的設計,偽造了幾塊巴特農神廟橫飾帶浮雕,運回法國,也賣錢,收藏於盧浮宮。英法兩家“盜取”的巴特農神廟浮雕風格有明顯差異,也是偽造證據之一。
1800年前後的額爾金和福維爾,他倆可以在雅典偽造一些雕塑,但偽造巴特農神廟等“古蹟”似乎比較困難。所以在1800年之後的十幾、二十年,雅典依然什麼“古蹟”也沒有,既沒巴特農,也沒有宙斯神廟。自1670年代這裡被歐洲人指認為雅典,從此任由那些來此地認祖的歐洲人,胡編故事。
1800年的雅典,就是一個歐洲人很稀罕、但實際上啥也木有的無名荒村!
這也正可以解釋,1827年新生的希臘共和國成立,希臘人根本沒有看上雅典,沒有選雅典為首都,而是選了伯羅奔尼撒半島南岸一個小濱海小城納夫普里奧(Nafplio)作為首都,今天來看依然很小,沒多少居民。
1832年有了德國人任國王的希臘王國,新國王奧托一世堅決執意,才把首都遷到了歐洲人稀罕的雅典。但希臘外交部長科萊蒂斯(I. Kolettis)仍然無視雅典,1844年提出大希臘的“大設想”(Megali Idea/Grande Idée),他選擇了君士但丁堡(伊斯坦布林)作為希臘首都!(圖21)
(圖21)科萊蒂斯提出的“大希臘”,首都也不是雅典,而是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林)!
1834年,奧托一世國王主持開工儀式,“修繕巴特農神廟和衛城”。很可能只是這個德國人國王來到雅典之後,才開始偽造巴特農神廟,大規模地偽造其他雅典“古蹟”。
最後補充一句希臘80%是高山,是歐洲最多山的國家。如果說窮山惡水有所不敬,至少可以說多山缺水人稀,不具備源生重大人類文明的地理條件和人口條件(圖22)。
(圖22)希臘是一個多山缺水人稀的地方,不具備源生重大人類文明的地理和人口條件
(上)希臘半島80%是高山山地;(下)希伯羅奔尼撒半島幾乎都是高山山地
克里特島像個筆架山。豆丁一點兒小地方,島上超過海拔2000米的高峰就有三座,只是海底露出海面的一連串山峰,像極了中國文房用品筆架,端的就是一座筆架山(圖23)!
(圖23)克里特島多高山,峰,像一個筆架山
說這個筆架山就是希臘、乃至歐洲文明的搖籃……
哼,哼—!
人造雅典,人造古希臘,人造新希臘!
(未完,之三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