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有一首詩: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
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東坡先生憑欄看欄杆外的梨花,滿城飛絮,梨花遍地,東欄的那株梨花像雪一樣清麗,讓人看了,生出惆悵之美。
但是,人生,能看到這樣清明的梨花能有幾次呢?
就像做人,多一分則世故,少一分則清簡。
林清玄先生評價什麼是第一流人物時說,
第一流人物是在清歡裡也能體會人間有味的人!
第一流人物是在汙濁滔滔的人間,也能找到清歡的人物!
當我們走在步行街的時候,周邊人來人往,各種小攤,各種吆喝,各種小吃,有情侶牽著手打情罵俏,有孩子嬉笑打鬧玩耍,萬事萬物都那麼有朝氣,這或許就是人世間煙火氣裡的“歡”。
冬日裡,一群人圍著桌子,各種菜餚擺滿桌,一桌人酣暢淋漓,飯畢一個爽字上心頭,這或許是人世間煙火氣裡的“歡”。
小城裡,一隅小室,一家人,一餐清淡飯菜,一陣陣歡笑不時傳來,這或許是人世間煙火氣的“歡”。
“歡”到底是什麼?大概就是活在這個世間的滋味。
那“清歡”呢?
工業化的社會,給我們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便利,卻也少了很多活著的滋味,人越來越急躁,越來越急功冒進。
時間就是金錢,充斥著所有人的大腦,很多人不敢在片刻停歇,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忘記了鳥語花香,忘記了山川水秀,只記得車水馬龍,塵囂四起才是正常的生活。
然而,美好需要我們去感受,才能擁有。
想找到清歡,談何容易?
有時候,會琢磨,世間萬種情感,為什麼林先生獨愛清歡。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讀來讓人沉浸,彷彿看到那個冬日的清晨,細雨瀟瀟,微風清涼,天氣微寒,遠處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初晴後的沙灘看起來那麼嫵媚動人。
洛澗入淮後,水勢一片蒼茫茫。詩人和友人一起,品著乳色鮮白的茶,吃著新鮮如翡翠般的蓼茸蒿筍新鮮菜蔬。
不禁感慨,原來人間真正有滋味的,就是這清淡的歡愉。
依稀記得小時候,媽媽偶爾也會帶著我們姐妹去鄉間挖薺菜,空氣清新,陽光溫暖,鄉間的綠,讓人心情跟著放飛。
採回的薺菜鮮嫩,拌上雞蛋或者拌上鮮肉餡,包成水餃,一個個晶瑩可愛,吃上一口,不是一個“鮮”字了得。
長大以後,這種自由自在的心情很難尋覓了,當然不是吃野菜,就是清歡,而是生出的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熱愛。
如果你吃野菜,能體會到比吃山珍海味還要多的快樂;
如果你收到一個普通石頭,能感受到比收到鑽石還要開心的情感;
如果你去山野村莊能感受到比在熱鬧都市裡還要強烈地對生活的熱愛。
清歡之所以讓我們迷戀,就在於此。
可是,生活在現代的人是很難找到清歡的。
想去散步,人聲車聲,呼嘯不斷;想去吃飯,油膩、味精充斥著飯菜;想和朋友喝茶,周邊都是嘈雜。
繁華的都市,找不到可以安安靜靜地地方。
曾經圓通寺是林先生經常去的地方,“那地方有一個那時的寺院是澄明而安靜的,讓人感覺走了那樣高的山路,能站在那個平臺上看著遠方,就是人生裡的清歡了”。
可後來,山道開闢,周邊有好多攤販,有一次,林先生走到一半,正好看到有一個媽媽正因為不給孩子買火腿,孩子哭鬧,正在揍孩子……他轉身走了。
寺廟沒有變,那變的是什麼呢?是清歡。
現在我們去一些旅遊景點,曾經少時去,覺得無限樂趣,惹人遐想,現在再去,本是清靜乾淨的地方,卻到處充斥著商業的氣息,讓人忍不住吐槽。
無奈,只能讓自己去適應,明白現在是商業社會,明白人們有各自的難處,明白這也是在謀生,不是人改變環境,而是需要人去適應環境。
當一個人以濁為歡的時候,就很難體會到生命清明的滋味,而在歡樂已盡、濁心再起的時候,人間就愈來愈無味了。——林清玄
或許,無論何時,像林先生所說,唯有守住內心,守住自己的小天地,洗滌自己的心靈,才能找到自己的清歡。
所以,不管是以濁為歡,還是體會內心清明的滋味,都是用心去感受自己的清歡。
這世上的清歡,就是讓內心富足。周邊或許是喧囂的,但喝一口茶,體味到茶香,也是找到了自己的清歡。
用林先生的話說,輕輕地含著一朵花的滋味,心裡遂有一種只有春天才會有的歡愉。
你能體會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