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幾千多年的中國古代歷史,有許多勵志故事生生不息,至今仍具有不可忽視的教育意義。但是,你知道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經歷了怎樣的人生嗎?他們取得怎樣的成就,又擁有怎樣的結局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快歷史第七期,共同認識傳統故事的主角。
第一位要說的是“鑿壁借光”的主角匡衡。少年貧窮的他依靠讀書考試走上仕途,在漢元帝即位後相繼擔任給事中、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多次上書陳述治國之道;但擔任丞相後,匡衡也陷入權利的漩渦,最終因貪汙錢財,被漢成帝貶為庶民,不久病逝。
第二位要說的是“投筆從戎”的主角班超。出身不凡的班超生活於明章之治的東漢初期,父親班彪、長兄班固都是當時名極一時的學者,但班超不滿足於為官府抄書,便主動從軍,投靠於竇固的賬下,從此出使西域,一呆便是三十一年,大大維護了東漢邊疆的安全。晚年的班超在回到故鄉後,僅僅兩年便以七十一的高齡病逝。
第三位要說的是“孔融讓梨”的主角孔融。熟讀三國的人們都知道,孔融是被曹操殺死的,這主要在於他有著剛正不阿的性格,一生中與宦官、與董卓、與袁氏家族、甚至與許多朝廷要員都有著大大小小的恩怨,但無論如何,他始終效力於東漢王朝、效力於沒有實權的漢獻帝,詮釋了作為孔子後人的忠孝。同時,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他所宣傳的仁政對後世亦有影響。
第四位要說的是“臥冰求鯉”的主角王祥。因為出生於東漢末年的緣故,王祥非常謹慎,直到魏文帝穩固政權後才進入仕途,直到高貴鄉公曹髦即位開始進入朝廷中樞,擔任太常,時常向皇帝進獻治國之道;但曹髦被司馬家族所害後,王祥堅守臣子本分不向司馬昭跪拜,此後雖擔任司空、侍中、太尉,成為曹魏末期宰相,卻漸漸萌生了退意,最終在西晉初年盛世背景下病逝,得以善終。
第五位要說的是“聞雞起舞”的主角祖逖和劉琨。兩人均生活於西晉末年國家紛亂時期,均擁有收復國土、平定叛亂的心願,但兩人的結局都不比較悲壯。祖逖是一心渴望北伐,雖收復河南,卻苦於兵力有限,加上東晉王朝只想偏安不給援助,最終憂憤而死;劉琨則一邊堅守幷州,一邊派屬下幫助司馬睿建立東晉,但幷州仍然無法抵擋後趙進攻失陷,劉琨在投靠遼西段匹磾後,被對方縊殺。兩位躊躇滿志的俊才無疑是那個時代最為閃耀的雙子星,是值得銘記的民族英雄。
第六位要說的是“司馬光砸缸”的司馬光。熟悉宋朝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司馬光長期擔任宰相,還編修了《資治通鑑》,但司馬光的政見與另一名人王安石十分不和,對待王安石變法抱有消極抵制的態度,當今的風評也遠不如古代。
最後要說的是“程門立雪”的主角楊時、遊酢。首先,作為理學大師程顥、程頤的弟子,兩位自然是名副其實的哲學家;其次,他們兩都出生於1053,但楊時比遊酢多活了12年,直到宋高宗紹興五年才去世,期間官至工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位居從三品。無論如何,兩人的哲學思想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子瞻說】一個人的品性一旦形成後,不經歷重大的事情,是很難改變的。而一個人的品性往往又是少時養成的。因此,從小透過勵志故事來教育孩童,能夠幫助他們認識正確的價值觀,在內心裡種下萌芽,倘若能茁壯成長,定然能闖出一番事業,至少無愧於天地。就像蘇軾崇拜陶淵明,使漸漸形成了樂觀豁達的人生觀,在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中依然不卑不亢;左宗棠自比諸葛亮,用一生詮釋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真諦。或許,當代教育也可以重視“偶像”的正面作用,做出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