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擺知,也有人寫作擺枝,是曲藝界的一種儀式,並不為相聲所獨有。到底是擺知還是擺枝?其實第一種說法比較妥切,進行一個儀式,廣而告之。

與之相對的情況叫“口盟”,顧名思義是師父口頭承認弟子,但有名無分,不能入相聲的家譜。像是郭德綱將歐弟列入《德雲家譜》口盟弟子的行列,雖有師徒的名分,但並不為相聲界所承認。

擺枝是最相聲界隆重的一個儀式,並且還要有引保代三師。

引師就是引薦師,需要一手託兩家:有人要拜到師父的門下,但師父並不知道來者的品質如何?立馬收徒也略顯唐突,這時候就要有一個引薦人。

“這孩子崇拜您的藝術,我和他家裡長輩關係也挺好,於是把它給您帶來,您二位先接觸接觸。”老話講:師訪徒三年,徒訪師三年。隨便拜一個師父可不成。

師父藝術挺好,但是惡習纏身,吃喝嫖賭抽,無惡不作,這能學出什麼來;學生呢,剛來的時候挺好,沒學幾天問題就出現了,小偷小摸,目無師長,這樣的人教他沒用。

因此這個引薦師,要有一手託兩家的作用,並且要跟兩家的關係都和睦。

保師是保證師,需要一手保兩家:過去的時候講究的是鋪保,意思是得有買賣才能做這個位置,烤白薯的買白菜的行商可做不成。此時保師的作用就是防止徒弟在師父家偷東西,或者將師父的女兒拐跑之類。

隨著時代發展,保師也逐漸像相聲同行靠攏,既需要在師父面前保學生,他得好好學;也需要在學生面前保老師,他得好好教。

也只是一個頭銜而已,在後期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功用,譬如郭德綱和曹雲金網路大戰的時候,保師劉際並未做什麼表示。

代師是代筆師,代師傳藝那是誤讀。代師這種行業到現在已經沒有了,在過去拜師這種儀式都是有字據的。“你拜我為師,三年零一節,”在這期間,有什麼待遇,有什麼義務,相當於一個合同的性質。

早年間有文化的人少,能把自己的名字寫下來就不錯,有的就是能畫個十字,按個手印。引保代就是一種形式,其實沒有引保代師徒關係也成立。

徒弟心裡有師父,師父心裡有徒弟,這已經足夠,舉行這樣一個藝術,找幾個見證人更圓滿一些。

相聲界比較規範的拜師儀式,可以參考馬三立拜師周德山。周德山(周蛤蟆)收徒那天,也是他的生日,馬三立剛剛16歲。

一群人圍在飯館裡吃飯,有馬德祿、萬人迷、單絃藝人常澍田,變戲法的馮書田,于德海等人。飯店裡擺了東方朔的塑像,德字輩門長裕德隆親臨現場,引保代三師來自各行業,馬三立一個一個磕頭。

據劉連群《馬三立別傳》回憶,馬老拜師的時候,引師華子元(相聲演員)、保師李四把、代師張子俊(相聲演員),李四把是燕樂戲院的後臺管事老闆。

像馬三立這樣正式,並且可以作為教科書來看的拜師儀式,在歷史上也是少數。建國後最隆重的拜師儀式,大概是侯寶林收徒師勝傑。

根據師勝傑自己的說法:不能說是後無來者,但至少是前無古人。相聲界所有的藝術家悉數到場。題目中所提及的馬季拜師,並不是擺知儀式,而是知曉的人實在多。

有一個環節就是由侯寶林介紹節目主持人,當說到馬季和姜昆時,侯寶林指著他們倆笑道:“這兩位大家都熟悉了,一個是我的徒弟(指向馬季),一個是他(馬季)的徒弟(指向姜昆)”。

這一發言有劃時代的意義,畢竟在之前都是以同志相稱,沒有了師父徒弟的這一概念。全國觀眾都在電視機前共襄盛舉,算是最盛大的一次拜師儀式了。

對於擺知儀式是否應該存在,交給歷史評判好了,大家覺得呢?

42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格律詩詞六首】 閒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