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房山縣西南方向四十里處,有一座山。此山經常有白雲在其腰半麓,名曰白帶山。又因山上長有芯帶草,此草其他山皆無,所以又名芯題山。後來此山藏有石經,始稱石經山,一直至今。

北齊南嶽慧思大師,考慮東土藏教將被毀滅,發下誓刻一部石藏經,封閉於石巖深壑之中,以免遭劫。南嶽靜琬法師,承師囑咐,自隋朝大業年間起,一直到唐朝貞觀年間,一部大涅槃經刻成。到了夜間,山為它三吼,併為它生香樹三十餘株。六月份開始漲大水,為它漂浮大木頭千餘根,直至山下,建造雲居寺。此寺院後為唐玄宗第八妹金仙公主修行處。

到了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復修,正統九年又復修。石經山有一雷音洞,高一丈有餘,縱橫於高有一倍之寬,上有幔覆。雷音洞四面石壁皆刻經文,石柱刻像。前面一石壁刻有扉,維以開閉。洞中有幾有案、有瓶有壚,全是石刻成。石臺有欄。左邊有二洞,右邊有三洞,都刻有經文。從唐朝到元朝,每代都有人續刻,經目列在石幢上。

相傳最初,洞內有火龍。如今石壁凹凸處,猶有燒痕。洞中間乾燥,北邊有池,有井。洞北有泉水融融,從石孔中流出,經過石巖,下山潤於土。泉的南面,盤旋上山,山有五頂號稱五臺。東臺石壁上,有手掌印四個,傳聞此乃文殊手印。其餘山峰頂皆岩石,直插雲宵。山下左右有東峪寺、西峪寺。在西峪寺的後面,有一片香樹林,林後,有一琬公塔。

萬曆年間,達觀和尚目石像擺設衰頹,石版殘蝕,不禁後幢號痛,率眾僧除去雜草。到了夜晚,風吼雷鳴,電閃雨注,閃電直照石巖深壑。

第二日達觀和尚進雷音洞,拜過經石,發現石下有一穴,穴中藏有石函一尺,上面刻有“大隋大業十二年,歲次丙子,四月丁卯朔,八日甲子,於此函內,安置佛舍利三粒,願住持永劫”三十六字。

當達觀和尚發現此石函,觀看之際,有一股異香發自函內,內有石函、銀函、金函三層。金函內有一小金瓶,瓶內出現舍利子,舍利子狀如黍米,色澤呈紫紅。後來慈聖太后聞之,將其迎入宮中供養,另用玉瓶,覆蓋金瓶,安置故處。有僧名憨山,在雷音洞撰舍利記,刻在石上。按照法宛珠林:“舍利子,白色,乃骨舍利;黑色,乃發舍利;赤色,乃肉舍利。”此金瓶中三粒舍利子,乃利肉舍利。《帝京景物志》

1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文彭高畫質隸書碑帖《琵笆行》書法作品欣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