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地大道最大
——讀《道德經》第25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他只活了24歲,但卻名垂青史。
公元249年,他拉肚子,年輕的生命走向終結。留下的,是等身的著作與萬卷藏書。
他叫王弼,三國曹魏山陽(今河南焦作)人,經學家、哲學家,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創始人之一,老子研究集大成者。
700年後,中國歷史上誕生了另外一個道家大成者,活了118歲,他叫陳摶。
故鄉崇龕,有個睡仙。你知道不?他叫陳摶。今天下午,我去朝參。三朝軍師,謀略齊天。悟透老子,心超比干。鉅著傳奇,遺香千年。 悠閒灑脫,又紅又專。詩詞歌賦,美輪美奐。 人傑地靈,把酒言歡。又是春朝,地覆天翻!
結合二人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老子的思路——
與其說是第25章,不如說是第一章。本章是對大道的正式命名,道是什麼?道從哪來?
道是什麼?道,就是規律;道,就是自然;道,就是法則;道,無處不在;道,無孔不入……
有個人開玩笑說,假設有個外星人來到地球,發現地球上有個東西很有意思,有兩根金屬製成的軌道,上面有個東西拖著好多車廂在跑,跑到一個地方叫作車站的就停下來,很有規律。於是他為了理解這個規律,就浮空在地球上拿個小本本,記下來各種資料:起始車站、到達車站、中間停靠車站、停靠時間等等,整理出地球人叫的那個火車時刻表,覺得發現了地球上的一個規律。到了2019年,突然發現所有的火車開始提速,高鐵里程也達到了2萬公里,列車速度居然快趕上飛機了,這下,規律一下子又亂了。外星人開始迷茫了,這是咋回事啊?說好的規律呢?道又在哪裡呢?
大道必然也會呈現出各種規律,但是她本身是什麼呢?
這一章很重要。假如按照現代人的習慣重新編排順序,那麼,《道德經》確實應該是第一章。
“有物混成”,有一個東西渾然一體。
有,指實有;雖然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是,是個實際的存在,有這個東西在。“物”,是21章講的其中有“物”的“物”,也就是“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中的這個“眾”,也就是陳摶老祖所說的“象”,就是萬物之甫始的狀態,也就是有“物”混成的這個“物”。這個時候,還在萬物甫始的時候,還在混沌之中,都混成在一起,形成一個龐然大之“物”。第四章講的“象帝之先”,這個狀態還在有“物”混成之前。所以老子反觀到的這個狀態,是在大道生成天地之前的那個狀態,已經孕育出萬物,且將要生成天地。
“先天地生”,先於天地就已經存在。
這個是講的先於天地之前的狀態。那麼道生一,所以理解這就是一的狀態。我們一般將大道解為0,“0”既是零,又不是“零”,似有似無、若有若無,是實似虛,又實又虛;那麼這個1呢?1就是太極;一分為二,二為天地,所以這是天地未分之前的那個狀態,道家講的先天氣。這樣就能理解什麼是先天氣了,就是在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氣。
“寂兮寥兮”,沒有聲音也沒有形體。
寂寥兩個字各有含義。寂,安靜無聲。《道德經》講:聽之不聞名曰希,大音希聲。沒有聲,不等於沒有音。只不過是耳朵聽不到而已。寥,無形。沒有眼睛能看得到的形而下的形,不存在有形的物,萬物還在無形的階段。且要注意到,這兩個字都是寶蓋頭,寶蓋頭為穴,意思是深遠難測。
“獨立不改”,獨立存在,誰也無法改變她。
她是一種超然獨立的存在,或者只能是反觀到她的存在,也理解為是一種龐然的存在,誰也無法去改變她,影響她。
“周行而不殆”,迴圈遍及一切,執行永不停止
周是雕刻的雕的初文。雕刻有各種點,密密麻麻的。那麼,周,理解為一種扇形的執行,就有無所不至的意思;不能理解為一種完美的圓周的曲線。周行不是沿著圓周的曲線而行,而是扇形的旋轉比較接近,這樣才能合於“周行無所不至,運作永不停止”的含義。
“可以為天下母”,可以是天地萬物的母親。
大道生出天地萬物,母能生,所以,道是母,具有母性。理解20章“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這個母,就是大道;食母,就是感應大道,滋養自己的神,類似精神食糧。
生之前呢?還有個孕的階段,老子自己就被母親孕了80年。大道周行而不殆,逐漸展開,生成混沌;在其中,孕育了天地萬物。古人思維其實很簡單,從人類生育理解了天地萬物都有個母;這個母,孕育了天地萬物,生出了天地萬物。當然老子可能不僅僅是思維上理解,還返觀到了整個過程。
第6章講的就是這個生的階段。人從哪裡生出來?自然是從母親的牝門;那麼,天地從哪裡生出來?當然也類似於牝門。地有形,天無形,所以,就不能是普通的牝門了,要加個修飾,玄;就有了玄牝之門,也就理解了玄牝之門。
“吾不知其名”,我不知道她的名。
這個名,古人就是一種對人的稱呼。名:月下開口,意思是黑夜朦朦朧朧的,看不清是誰,這個時候給自己起個名,他是張三,張家老三。張為姓,女生為姓。說明我們的姓,最早來自於母系社會,那個時候父親是誰不那麼清晰,但是母親是誰清楚,這是人類經歷母系社會這個階段的殘留,當然名與字也不同。
為什麼“吾不知其名”呢?萬物的名,都有明顯的特指,如果用來給她命名,侷限性就太大,她本身孕育了萬物啊。所以,一切名都不足以描述這個有物混成的物。所以說:道隱無名,無法命名,也沒有名。
“字之曰道”,就給她起個字:道。
既然起了這個字:“道”,也必然意味著與“有物混成”有所關聯,能說得通。繁體字的道:衟,最接近甲骨文與金文。衟兩邊是行,意思是要行於大道,實踐;中間是首,指要用心、神參悟。行與悟結合,實踐與思索結合,對大道的感應才能越來越準,才有源源不斷的靈機、真知。知與行,如兩條腿走路,行於大道,就會越來越深,越來越遠。
“強為之名曰大”,再勉強把她命名為大。
我就再勉強給她,指“有物混成”,起個名,叫做大。這個大,指的是無所不包,包含了天地萬物,都在其中。
大,也是為了引出後面的“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除了“首尾呼應”的原則外,老子還比較喜歡用“頂針”的修辭文法。頂針,即下一句的第一個字(也可能是中間的某個字),接上一句的尾字。
“大曰逝”,她不斷變大而離開。
大還有個含義,是有種膨脹擴大的趨勢,動態變大的內心感受。逝,離開,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河水在不斷地離開。大了自然就離開了。
“逝曰遠”,離開而遠去。
離開,自然就向遠方而去。
“遠曰反”,遠去又返回。
所以,“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是大道之行,類似照相機鏡頭光圈葉片的開闔旋轉著出去又旋轉著回來了。當然,至少要理解為是一種立體,但是又不能簡單理解為立體。因為立體也好,平面也好,這些都是天地形成之後才有的三維時空的感受。而混沌之中時空感受是不強烈的。
結合“周行而不殆,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我起個名字,叫做“玄機”。如何理解?宇宙星系的星圖,往往有很多旋臂,就是這個“玄機”的現象。大道之行的這個玄機,才能破開“黑暗”,才能演化出混沌,逐漸演化出天地萬物的雛形;而在生出天地萬物之後,還在不斷推動著天地萬物的執行。
現實生活之中,也是旋轉的東西力量大。如,以前槍支為滑膛槍,後來用機床在槍膛內部刻上來復線,子彈旋轉著出去,就力量大、射程遠、準確度高;而現代高鐵或者高速公路隧道掘進的盾構,嵌有很多刀片旋轉而能切割掘進堅硬的岩石。投擲鐵柄、標槍,也是這個原理的運用。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所以說:道很大,天很大,地很大,人也很大。
“故”從何來?其實是暗示,因為“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孕育而生出天地人萬物。那過程呢?老子沒有講,留白了。《道德經》因為體量的緣故,所以很多隻是說個概要,需要後人自己腦補、完善,可以說是《道學概論》,類似無線電通訊專業有個《通訊原理》這門課程。
從上文看,自然是大道在“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的過程之中而孕育並生出“天地人”。一開始,老子在第4章中說大道為“湛兮”,很難返觀,類似《易緯乾鑿度》講的“太易未見氣也”;逐漸“太初氣之始也”。此時,陰陽不明顯;但是隨著大道玄機、大道之行,元氣也必然開始產生對待,逐漸有清濁之分。清者,相對活躍、主動、積極,為陽;濁者,相對凝滯、被動、保守,為陰。這兩者,相互吸引、氤氳、曖昧,自然就如人間的男女一樣而陰陽交合,孕育出最初始的生命,也就是形而下的萬物的甫始。
那天地呢?整體上看,也必然有清濁之氣的各自扎堆,慢慢就形成了天地的初始。到了某個臨界點,自然就從玄牝之門(6章)生出天地,而萬物混同在天地之中。隨著天地的逐漸分離,萬物就從中飄飄灑灑的落到地上,逐漸有了形而下的形體,視之可見,聽之可聞,搏之可得。
“道大”,道生出天地萬物,當然她最大。
“天大”,天覆蓋了地球和萬物,當然也大。
“地大”,地承載了萬物,當然也大。
“人亦大”,在混沌之中孕育的時候,唯獨人得了大道的靈氣、中氣,為萬物之靈,可以感應到大道,可以為天地之正,故他也很大。大,指重要。
根據“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先後順序,暗示級別依次為:道、天、地、人,以此順序排列,道顯然是最高級別。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宇宙內有四大,而人佔了其中之一。
在這個宇宙時空中,有四大,人佔了其中之一。這是老子的再次強調,人為萬物之靈,不可妄自菲薄。人類雖然生命短暫,最多隻有兩個甲子的天年,但是完全可以為天地做出貢獻,做成偉大的功業。
那麼具體應該如何行呢?所以後面就給出一個次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首先注意到有四個法,不少了,說明法重要。法是什麼?結合了現代漢語的幾個意思:
方法:要有具體的實操方法;
取法:要取得具體的方法;
效法:模仿具體的方法、學習、照做;
得法:逐漸熟悉、應用、深入、感應、做到。
“人法地”,人效法於地。
人首先要法於地開始。法於地什麼呢?可以理解為厚德載物。
“地法天”,地效法於天。
地法天,意思是地要取法於天。這裡我們還可以理解為,人法地之後,還得法於天,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天法道”,天效法於道。
天地系統要取法於道,大道“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注入負熵流給天地系統。這裡我們還可以理解為,法於天之後,還要法於道;即效法大道無私的玄德,自然就能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長生久視。
“道法自然”,道效法她自己。
自然就是她自己本來的那個樣子。道法自然呢?不是說,大道之上,還有個自然。其實,大道就是定義為最終極的存在。假如大道上面還有個什麼東西,那麼,大道也就不是大道;她之上的那個,才是大道,而這是不可能的,違背了對大道的定義。
在這裡最準確的理解,就是大道就是效法自己本來的那個樣子,如莊子所言:大道自本自根的意思。
中華文化傳統是傳統文化背後一以貫之的精神鏈條,即道統,解悟經典,修身治學,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所以,趙妙果感慨——
用圓環式思考去替代單線式思考,不論您今天付出了什麼,或是想了、說了、做了些什麼,最終將會變成十倍以後回報您。
人家多得一點,您少得一點;人家提及您或不提及您等等,都不要看作吃苦、吃虧——自然的平衡法則是量大命大。
我們有機會行善,是上天賦予了您能力與福份。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您是道、是光、是無限的愛、是無限的創造;除非您自己小看了自己。
順其自然,不代表我們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後有勇氣接受成敗。
人類肉眼藉助科學儀器,可以探索幾百萬光年以外的宇宙;人類心靈藉助因緣俱足的悟性,就可以和一切能量力量源泉的天地大道建立聯絡。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取決於對自己生命的認知;如果不認識自己生命,我們又如何去運用自己生命呢。
語言也是圓圓的運動,當您所想、所思、所說與偉大的天地大道力量的前進步伐一致時,您所渴望的結果、力量就會啟動。
人的一切境遇都取決於人對自然的領悟、踐行,除非您小看了自己。
怎樣創造生命奇蹟?做、做事、認真做、努力做、堅持做,奇蹟自然而然。就像生米做成飯,您不斷地添柴加火,就將生米煮成了熟飯,生命奇蹟就是這樣產生的!
為什麼現代人痛苦多?因為我們覺得自己不虧道——覺得父母給的愛是應該的,國家給的愛是應該的,我們沒必要回報——這就被圍在虧道的籠子裡,虧幾層困幾層!
人類的思維,生命的功課,這是涵蓋一切科學的科學,精通思維這門生命科學,是畢生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