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普寧大南山南部與惠來交界處,深藏在崇山峻嶺之中的鹽嶺古道,長三十餘里,是連線潮普惠三地,為舊時販鹽及挑農產貨運之要道,其路小而山陡,兩旁峭壁深坑,系難行之路,依此求生者,每日往返,可謂膽戰心驚,悽苦難言。
清乾嘉年間,大長隴十二世陳望之,於鹽嶺路謀生而得金,後從商貿,發巨資,因思發家之源,遂捐修鹽嶺路三十里,及建沿途各處雨亭以益世人,又廣置田產作公蒸(俗稱蒸償,公田收租作為祭祀費用),並囑子裔繼其志,數世每歲皆都續修鹽嶺亭路,公義善舉得世人傳頌,被尊稱為修路祖。
關於修路祖與其興修之鹽嶺路,從清中葉至現代,在潮普惠大南山一帶廣為流傳,然鹽嶺古道隨著現代化發展,已被寬闊好走可開車的盤山水泥路所代替,蜿蜒的石板古路因人跡罕至,早被茂盛的林木所覆蓋,漸次被山土所掩
蓋,除了當地山民之外,幾乎不為人所知。
關於修路祖和鹽嶺路的事情,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以及歷史文獻資料,是讀過不少了,然一說起鹽嶺古道,卻未見過一幀實物照片,其三十里石板路,沿途架橋過溪,又雨亭不斷,令人遐想而好奇。此番在友人的帶領下,終尋訪到鹽嶺古道上,總算見識一番。所幸,古道遺蹟剩餘頗多,只是路亭可見僅小憇亭、節勞亭,往後則因登山之難,故沒繼續追尋。
大長隴修路祖修鹽嶺路並置公益基金,其後裔及族人繼志修路,相沿二百餘載,直至共和年初方才休止。在民國時,又有大長隴分衍之華林陳心合一房加入修路祖的公益事,並開盤山新路,現弓鞋嶺下小憇亭不遠處,就留有其勒石碑刻一方。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