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禮記》,亦稱《小戴禮記》,是記述古代社會重要儀式、禮節、制度、典章的專著。原書佚失不傳。現行版本是西漢·戴聖重新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大戴禮記》則是東漢·戴德編著的禮制著作。

戴聖,字次君,梁國睢陽(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人,西漢學者、禮學家、漢代今文經學的開創者。後世稱其為「小戴」。

《禮記》

鄉飲酒義 第四十五

西漢·戴聖

鄉飲酒之義:主人拜迎賓於庠門(xiáng,指大門。)之外,入,三揖而後至階,三讓而後升(進入廳堂),所以致尊讓也。盥洗揚觶(zhì,即舉觶。指酒具刷洗乾淨。),所以致潔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動作已經完了。指賓客走了之後。),所以致敬也。尊讓、潔、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讓則不爭,潔敬則不慢,不慢不爭,則遠於鬭(dòu,同「鬥」。)辨矣;不鬭辨則無暴亂之禍矣。斯君子之所以免於人禍也,故聖人制之以道。

鄉人、士、君子,尊於房中之間,賓主共之也。尊(同「樽」)有玄酒,貴其質也。羞(同「饈」。美食。)出自東房(廚房),主人共之也。洗當東榮(屋翼也。),主人之所以自潔,而以事賓也。賓主,象天地也。介僎(zūn,同「遵」。輔賓者稱介,輔主人者稱僎。),象陰陽也。三賓(主賓及介、僎。主賓亦稱大賓。),象三光(指二十八宿的房心尾三宿。)也。讓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時也。天地嚴凝之氣,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此天地之尊嚴氣也,此天地之義氣也。天地溫厚之氣,始於東北而盛於東南,此天地之盛德氣也,此天地之仁氣也。主人者尊賓,故坐賓於西北而坐介於西南以輔賓。賓者,接人以義者也,故坐於西北。主人者,接人以仁、以德厚者也,故坐於東南。而坐僎於東北,以輔主人也。仁義接,賓主有事(安排。指正確的坐位。),俎豆(zǔ,酒器。)有數,曰聖。聖立而將之以敬,曰禮。禮以體長幼,曰德。德也者,得於身也。故曰:「古之學術道者,將以得身也。」是故聖人務焉。

祭薦(jiàn,即獻祭。)、祭酒,敬禮也。嚌(jì,特指酒只到牙齒,並不吸入口。啐則入口飲之。)肺(本義為所割之肺,參見《儀禮·士冠禮》。此指屏息靜氣。),嘗禮也。啐酒,成禮也。於席末,言是席之正,非專為飲食也,為行禮也,此所以貴禮而賤財也。卒觶(乾杯)致實於西階上,言是席之上,非專為飲食也,此先禮而後財之義也。先禮而後財,則民作敬讓而不爭矣。

鄉飲酒之禮: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政事役使,指談論正事。),所以明尊長也。六十者三豆(碗),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民知尊長養老,而後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長養老,而後成教。成教而後國可安也。君子之所謂孝者,非家至而日見之也;合諸鄉射(古代射箭飲酒的禮儀。),教之鄉飲酒之禮,而孝弟之行立矣。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主人親速(送)賓及介,而眾賓自從之。至於門外,主人拜賓及介,而眾賓自入。貴賤之義別矣。三揖至於階,三讓以賓升,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省矣。至於眾賓,升受,坐祭,立飲,不酢(zuò,指主客相互敬酒。)而降(與「升」對應,離開廳堂。)。隆殺(即尊卑)之義別矣。工(樂工,表演者。)入,升歌三終,主人獻之。笙入三終,主人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終。工告樂備,遂出。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樂而不流(庸俗)也。賓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少長以齒(依次,按順序。),終於沃洗者(打雜幫忙的)焉。知其能弟長(指尊長愛幼)而無遺矣。「降,說(同「脫」)屨,升坐,羞(同「饈」),爵(敬酒)無數。」飲酒之節,朝不廢朝(耽誤早晨的工作),莫不廢夕。賓出,主人拜送,節文終遂焉。知其能安燕(同「宴」。)而不亂也。貴賤明,隆殺辨,和樂而不流,弟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國矣。彼國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鄉飲酒之義:立賓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設介僎以象日月,立三賓以象三光。古之制禮也,經之以天地,紀之以日月,參之以三光,政教之本也。亨(pēng,古同「烹」。)狗於東方,祖陽氣之發於東方也。洗之在阼(zuò,大堂前東西的臺階。),其水在洗東,祖天地之左海(即東海)也。尊有玄酒(祭禮用於代替酒的清水。),教民不忘本也。賓必南鄉(面南而坐)。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萌動)也,產萬物者聖也。南方者夏,夏之為言假(大)也,養之、長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秋之為言愁(jiū,同「揫」,收斂。)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北方者冬,冬之言中也,中者藏也。是以天子之立也:左聖,鄉仁;右義,偝(bèi,古同「背」。)藏也。介必東鄉,介賓主也。主人必居東方。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產萬物者也。主人者造之,產萬物者也。月者三日則成魄,三月則成時,是以禮有三讓,建國必立三卿。三賓者,政教之本,禮之大參也。

22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尚書》堪稱古文中的戰鬥機,《尚書·梓材》精注易讀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