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尚書》傳說是上古《三墳》《五典》的關聯作品。目前的《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西漢·伏生編撰並傳承下來。此書的爭論頗多。

伏生(公元前268年—前171年),一名伏勝,字子賤,漢國濟南(今山東濱州鄒平)人。

《尚書·周書》卷十三

梓材

西漢·伏生(傳)

王(指周公旦)曰:「封,以厥(指領屬地,管轄地。)庶民曁厥臣達大家(大臣),以厥臣達王,惟邦君。汝若(順)恆越(助詞)曰:『我有師師、司徒、司馬、司空、尹、旅!』曰:『予罔厲殺人!亦厥君先敬勞,肆徂(cú,前往。)厥敬勞。肆往姦宄(guǐ,奸邪作亂。)、殺人、歷人宥(yòu,寬恕。),肆亦見厥君事戕敗人宥。』王(周王)監,厥亂為民。曰:『無胥戕!無胥虐!至於敬寡,至於屬婦,由以容。王其效邦君越御事:厥命曷以,引養、引恬?自古王若茲監,罔攸闢。』」

王說:「封啊!自領屬地的老百姓和官員,直到卿大夫,諸侯國官員乃至國君,你都要不忘初心依照法典去施行管理。應該大聲地告訴你的各位筮官、司徒、司馬、司空、大夫和將士們,說:『我們不可濫殺無辜。』諸侯國國君也當以敬重、安撫為先,努力去實行這些敬重、安撫人民的事吧!往日哪些裡通外國的、殺人的、搶劫的罪犯,就寬恕了吧;往日哪些洩漏國君大事的、虐待俘虜(一作屍體)的罪犯,也寬恕了吧。先王建立諸侯國時,注重於教化人民。他說:『不要互相殘害,不要互相虐待。即使是寡婦,或者小妾,也同樣應該教導。』先王在教導諸侯國君和官員時,他用了什麼誥命呢?是『奉養百姓,安頓百姓』。如果君王都這麼做,監獄就不需要了!」

惟曰:「若稽田,既勤敷菑(zī,初耕的田地。),惟其陳修,為厥疆畎(quǎn,田地中間的溝。)。若作室家,既勤垣墉(yōng,圍牆。),惟其塗墍茨(jì cí,茅草屋。)。若作梓材,既勤樸斲(zhuó,砍。),惟其塗丹雘(huò,赤石脂。)。」

我想:這如同種地,既要勤奮耕作,也要築牢田界,深挖水渠。也好比建造房屋,既要堅築牆壁,也要塗抹好屋面。更好比製作梓木器具,既要勤勞地剝皮砍削,也要做好用赤石脂等進行漂亮的裝飾。

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懷,為夾(輔佐)庶邦享作。兄弟方(方國)來,亦既用明德。後式典集,庶邦丕享。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懌(yì,同「斁」,終止。)先後迷民,用懌先王受命。已!若茲監,」惟曰:「欲至於萬年,惟王(wàng,動詞。)子子孫孫永保民。」

周成王說了:「先王已經在努力施行仁德,寬厚以待,各諸侯國都來進貢,甚至鄰國也都來覲見了。還是因為施行了仁德,後代及子孫們就會按規矩來朝見,各諸侯國也會繼續進貢。上天已把中原的臣民和疆土都託付給了先王。我們必須施行仁德,來和悅、教導屬地這些未開化的子民,以完成先王的使命。唉!如果這樣治理子民,那麼即使過了萬年,也還可以護佑子民及其子子孫孫,並繼續稱王。」

16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敦煌壁畫到底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