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君主治國怎樣得到天下的優秀士人,並能讓士人在治國中發揮最佳作用?

這在中國古代,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中國古代社會的治國理政,以君主為中心,但要大量計程車人作為君主的輔助力量,因為士是讀書人,懂得自古以來的治國之道及相關的學說,讓他們根據這些知識,來幫助君主治理天下,就能隨時明白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對這個問題,王夫之在《宋論》中也有論述,他說:

古語有這樣的說法:“得士的人會昌盛。”

這一說法在《吳越春秋》卷五中有記載:

計然對越王勾踐說:

磻溪之餓人也,西伯任之而王。管仲魯之亡囚,有貪分之毀,齊桓得之而霸。故《傳》曰:失士者亡,得士者昌。

這是用歷史的例項,如西伯周文王把在磻溪釣魚的姜子牙奉為國師,齊桓公把曾射傷自己的管仲用為國相,說明君王找到賢明計程車人,並重用他們,聽從士人的指教,不計較士人的過失,就能使國家強大起來。

王夫之認為,得士的“得”,不只是帝王自己找到士人為自己的輔佐之材,還包括帝王手下的人發現了有才能計程車人而推薦給帝王,只有這樣,才算是帝王得到了士。

王夫之還認為,君主如果與下屬爭士,就是最大的毛病。不僅君與臣會爭奪士人,臣也與臣爭奪士人,士也會與士相爭奪,這樣的話,天下的人,就會離心離德了。

他引用《尚書》的話說:

紂王受有億兆的人,但全都與他離心離德。

不但與紂王離心離德,人們相互之間也離心離德,因此紂王就成了獨夫。

君主手下,有大臣,有為師的儒家學者,有官長官吏,他們本來都士人,但各自的長處不同,所以在君主手下擔任的職位就不同。

君主的職責,是選擇大臣而要求大臣忠誠,選擇為師的學者而要求學者貞正,挑選官長官吏而要求他們賢良。這樣的話,天下隱逸計程車人,就會由地方的官吏為他們開啟升進的途徑,還在學校讀書計程車人,以後會逐步成長為君主的老師;已經來到朝廷計程車人,以後會成長為大臣。

這就如同一張大網而有綱繩,可以讓眾多計程車人在不同的位置上為國家效力。

君主能聽從大臣的意見,國家的政策就能確定下來;君主不違揹他的老師,國家的學術就能昌明;君主能讓各級官吏與他保持一致,士人就能修養好自己的行為與道義。

這是從君主到各級官吏都能同心協力發現士人並加以任用的必然結果。

在此情況下,天下計程車人就都能與君主安樂相處,也就把天下賢智士人的心團結和統一起來,這樣才可以說,君主得到了天下計程車。

君主與他的大臣、老師和官吏及士人們,都能充滿和氣而又優雅融洽,國家就會逐漸地昌盛繁榮,並達到頂點。所謂的“得士者昌”,就是指這種情況。

王夫之還回顧了宋太祖之前計程車人的遭遇,他認為:

自唐代以來,進士都是由大臣掌管的科舉而選拔上來士人,他們作為掌管科舉的大臣的門生,會把這種大臣視為自己的恩人。唐代是這樣,而漢代察舉孝廉,士人對負責察舉的公卿州將,也是一生尊為恩人,恩人死後,士人還要為他服三年喪,這是人之常情。

但是,總會有人出來批評這種情況,因為他們認為這使士人與掌管科舉的大臣形成了私人關係,士人就不知道還有君主。

君主聽了這種說法,當然就會憤怒生氣,說:大臣得到了士而我失去了士,並因此而對大臣和士人猜忌妒恨,並要用嚴厲的制度來考核他們。這種想法與做法,實際上是戰國時的法家,如申不害、韓非提出來的,對君主與士人的關係非常不利。最終是使士人之心離散,互相懷有貳心,走上邪路,並會提出許多奇怪的言論,來要挾君主。其中還有人懷著奸心而擅自發佈政令,由此動搖和破壞了國家的大政方針。

同時,也使大臣互不信任,為師的儒家學者互不親近,官吏們也不能相互親撫。於是國家的綱紀就會斷絕,最終形成獨夫專權的局面。

所以說:“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不能得到上級的信任。”朋友互不信任,上級也厭惡他們,不想再把他們當作人才來看待了。

更會使士人與官員們只知道天子為藉口,而不尊重其他的官員與大臣及士人,甚至相互攻擊詆譭、陷害欺凌,使得士人及官僚們的風氣變得很壞,出現拉幫結派的局面。宋代出現黨爭,就是根源於此。

幸虧以後再沒有這樣做,不然的話,就會使宋朝如秦王朝一樣,根本得不到士人,而使國政變得殘暴起來。

所以,王夫之認為,君主對待士人,不能大事小事都要洞如觀火,不能對有些事憤憤不平,而應像春風吹拂一樣,對士人施加恩惠,用來安撫天下,培育更多計程車人。宋代計程車人最終得到了這樣的待遇與環境,他們還是非常幸運的。

君主要治理天下,應該盡知治理天下的道理,通曉人們的志向,瞭解人們的心情。但君主只是一個人,他的聰明是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的,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必須有恰當的辦法。

這是君主希望得到士人來為治國而用的重要問題。

其方法就是不能只靠君主一個人的聰明才智來考察全天下計程車人,君主只應選拔優秀的人才來當宰相,由此保證宰相選拔士人時能公正無私,這樣才能把天下優秀計程車人考察與選拔上來。

君主還要透過一定的制度和專門的官員來考察各級官吏的正邪,要求考察官員的大臣能公正清廉,這樣就能使貪官汙吏沒有生存的土壤,要求審理案件和訴訟的司法大臣能謹慎小心,這樣就能使誣陷欺騙不再出現;要求宰相大臣在處理國家的疑難大事時能忠貞公平,這樣就能使國家的根本得以穩固。

總之,君主所要做的,只是考察與重用三五個最優秀計程車人,讓他們擔任最重要的官職,如宰相一類,再由他們按照正義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並使一級級的官員們都能如此來盡職盡心地為國家工作,於是整個國家的全部事務就都能在優秀計程車人參與之下,而得到最佳的處理。

可知,君主治國要靠士人,但決不是靠君主一個人來識別、選拔和任用全天下計程車人,而應從上到下,一級級地形成良好的風氣,把優秀計程車人都吸收到治國的隊伍中來。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別人,這樣的君主,是不能把國家治理好的。

依靠士人來治國,從根本上說,就是依靠士人掌握的治國之道,這中間包括豐富的歷史教訓,由此使那些治國之道具有詳細的內容。

所以,君主治國,永遠都要以尋找和選拔優秀計程車人為重點,讓他們參與到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並擔任相關的各種官員,由此把正確的治國之道付諸實施。

這就是王夫之提出的君主得到士人、使用士人的基本方法。

宋代眾多士人參加科舉考試

宋代官員評審士人的考卷

13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書是靈魂的雕刻大師,把土匪黑娃改造成了儒雅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