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每每讀到這句詩的時候,我便為李白的豪情萬丈所傾倒,為黃河之水的氣勢磅礴所感染。

黃河,作為我們的母親河,承載了無數歷史與文明。作為我國第二大長河,全長約為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為752443平方公里。千百年來,黃河養育了無數中華兒女,孕育了黃河兩岸文明。

縱觀歷史,黃河與中華文明的發展息息相關。比如,元代時,黃河大水氾濫,元朝統治者,為了延續自己統治,不得已情況下,對黃河實施治水。然而,正是在此次治水行動中,治水民工於河道中挖出獨眼石人。

並在獨眼石人背後刻有“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字樣,此事一經傳播,便於華夏大地之上掀起一場反抗運動。此後,便有了朱元璋、陳友諒等人的起義運動,同時也敲響了元朝統治者的喪鐘。

黃河不僅養育了華夏兒女,同時也推動了歷史程序,具有極高的政治意義。由此可見,黃河同時也極具神秘色彩。那麼疑問也隨之而來,極具神秘色彩的黃河,她始於何處,她的源頭究竟在何方呢?

古時,由於人類認知侷限,關於黃河的探索,僅僅停留於封建迷信之上。每逢黃河之水氾濫時,統治者必定會率先採取祭祀的方式,以求換得上天對世人的寬恕。因此,我們經常在黃河古道內,發現各種古時祭祀用的器皿。

就有學者曾說,一個黃河古道,隱藏了半個華夏的文明秘密。由此可見,古人對黃河充滿了敬畏之心。在敬畏之心的作用下,古人還會有勇氣探索黃河的源頭嗎?顯而易見,不能。

不僅如此,古時的各種探測手段與科學認知,也限制了華夏兒女對於黃河源頭的探索。很多難以解釋的現象,最終只能從迷信角度解釋,因此便有了黃河是火神共工撞倒天柱後,遺留於人間的產物之說

隨著歷史程序,華夏兒女迎來了現代社會,科技與認知程度均有所提高。在層出不窮的探索手段輔助下,華夏兒女終於窺探出了黃河源頭的真實面目。

經過現代人不懈努力,終於找到了黃河三個源頭,分別在青海省的古宗列曲、卡日曲、扎曲。三個黃河源頭,均是由碗口大小的水眼組成,若非科研人員精心勘探後,任誰也不會將其與氣勢磅礴的黃河聯絡在一起。

黃河源頭,水質清澈,並非汙濁的河水。千百年來,黃河源頭的河水,透過泉眼,源源不斷的噴流而出,彙集於星宿海,從而流向全國各地。

疑問隨之而來,為何黃河源頭的水質如此清澈,而流經全國各地的黃河水卻汙濁不堪呢?

其實很簡單,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據史料記載,黃土高原在秦漢前,植被覆蓋率較高。但隨著生態發生變化,黃河兩岸的植被覆蓋率逐漸減少,最終得以消失。從而導致黃土高原發生嚴重的水土流失,致使黃河流經此處時,攜帶大量泥沙奔向全國各地

因此,原本清澈的黃河之水,從此變得汙濁不堪,黃河也便有了“黃河之稱”。

近些年來,世界各國紛紛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從而忽視環境保護,最終致使大量河流生態遭受破壞。比如,印度的母親河恆河,便以環境惡劣聞名於世。鑑於此,我國也從中吸取了教訓,開始著手保護黃河,使其免遭人類破壞

黃河,作為我們的母親河,千百年來,養育了無數華夏兒女,我們應當給予它充分的保護。

17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項羽要不要過江?:藏在古詩裡互相拆臺的搞笑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