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國學#

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春秋戰國時代,是禮崩樂壞的時代,各國諸侯表面上維持著文質彬彬的禮樂制度,內部卻腐化已深,出現了許多荒淫之事。

《詩經·牆有茨》說:“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就是用一種隱晦的方式告訴大家:內宮之事,不可以公開談講;如果拿來談講,就是臭不可聞的醜陋之事。

當時著名的荒淫之君有:好細腰的楚靈王、與大臣一同私通夏姬的陳靈公、與已嫁妹妹有染的秦襄公等等。

衛宣公

而廁身這些昏君之列的衛宣公,可謂荒淫之徒的“佼佼者”!他不僅與父親的姬妾私通,還強娶自己兒媳,最終還痛下殺手,殺死了自己的兒子。

衛宣公, 名晉(?-公元前700年),姬姓衛氏,衛莊公之子,衛桓公之弟。衛國第15任國君,公元前718年-公元前700年在位。

衛宣公在位近二十年,毫無建樹,而被人熟知的,只有他的荒淫之事。

私通父妾

衛宣公的父親衛莊公有個姬妾被稱作“夷姜”。其實“夷姜”並不是她的名字,姜是她的姓,夷是她的出身之國。

衛莊公死後,衛宣公的兄長衛桓公即位,而此時衛宣公與夷姜有私情,並生下了公子伋(《左傳》作“急”)。

有關為衛宣公與夷姜私通這件事,《左傳·桓公十六年》記載:“衛宣公烝於夷姜。”何為烝?

古人註釋“烝”的意思是“以下淫上”,即晚輩男性與母輩(庶母)通姦。“烝”在遠古時代,是一種經常發生的合理狀況,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將父親的妾娶過來。

但在後世,“烝”這種行為逐漸不被認可,被視為一種淫亂的行為。因此,有烝淫、烝亂的說法。

至於衛宣公與夷姜是否是透過合理的“烝”在一起,還是烝淫在一起,我們不容易確定。

後來兄長衛桓公被廢,衛宣公即位,立夷姜為正室夫人,立公子伋為太子。其中可以看出,夷姜是受到衛宣公喜愛的,似乎並不是一種形式上的“烝”。

可惜,後來衛宣公另有新歡,夷姜自縊而亡。

強娶兒媳

衛宣公即位後,打算給兒子公子伋從齊國娶親。迎親的隊伍還沒有到達國都,衛宣公自己在黃河邊建造新臺,截下齊女,自己娶了過來。這個齊國女子,後來被稱作“宣姜”(宣是衛宣公的諡號,姜是齊國女子之姓)。

這件事情《左傳》有記載:“為之(指太子伋)娶於齊,而美,公(指衛宣公)取之。”

這件事十分醜陋,衛國人專門作歌來諷刺衛宣公,這首歌被儲存了下來,就是《詩經·邶風·新臺》:

新臺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鮮。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詩中說,本來想找一個好配偶,卻是一個癩蛤蟆。漁網本來用來捕魚,卻捉到一隻癩蛤蟆。《毛詩序》說:“《新臺》,刺衛宣公也。納伋之妻,作新臺於河上而要之,國人惡之而作是詩也。”

可能就是有了這個新歡,夷姜才自縊而死。後來,衛宣公和新歡宣姜生下了公子壽和公子朔。

殺死兒子

由於宣公即位之時,已經將公子伋立為太子。此時,宣公有了新歡宣姜。宣姜特別喜歡公子朔,就和公子朔一起在宣公面前構陷公子伋。

宣公生氣,就想設法殺死公子伋。

於是,衛宣公派遣公子伋出使齊國,半路上派人來殺他。

沒想到,公子壽是一個仁愛之人,得知訊息後,就將這件事了公子伋,讓他趕緊逃走。

但公子伋認為不可以違背君父的命令,不願意逃走。

於是公子壽給公子伋餞行,將他灌醉,自己使用公子伋的儀仗隊伍出使齊國。於是,公子壽被殺死了。

公子伋酒醒之後,追趕而至,發現公子壽已死,說:“你們要殺的是我,為什麼殺死公子壽?”於是公子伋又被殺死。

因為衛宣公的昏庸,兩個兒子被殺。國人十分同情二位公子,便作歌感慨,這首歌便是《詩經·邶風·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毛詩序》雲:“《二子乘舟》,思伋、壽也。衛宣公之二子,爭相為死,國人傷而思之,作是詩也。”

毛傳又云:“宣公為伋取於齊女而美,公奪之,生壽及朔。朔與其母訴伋於公,公令伋使齊,使賊先待於隘而殺之。壽知之,以告伋,使去之。

19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一門雙烈士,兄弟皆詩人。一壯烈殉國的法官、詩人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