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盛世李唐造就了一位卓爾不群的詩人,他不似李白一般仙氣飄飄,也不如杜甫那樣憂國憂民,也沒有王維那般的出身高貴。他出生小官僚家庭,為人真實坦坦蕩蕩,也是十分接地氣,他寫的詩文婦孺皆懂,朗朗上口,他是白居易,一位前期想方設法出人頭地,中期絞盡腦汁為蒼生請命,晚期安安分分逍遙玩樂之人。

飽讀詩書,出仕為官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年),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剛出生不久,家鄉就發生了叛亂,戰火連綿燒得民不聊生。他隨父親東奔西走,之後父親遷升鎮守徐州,為了家人安全免於戰亂,將他送到宿州符離,白居易從小就聰慧非常,且讀書十分刻苦,甚至有傳聞他勤奮好學太過用功以至於少年白頭。

公元807年,他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期間政績優秀,勤勤懇懇,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又被升為左拾遺,迎娶楊虞卿之妹為妻。可謂是名利愛情雙豐收,讓人好生羨慕,這些都離不開他自生的勤奮和先天的聰慧。

直言不諱,太過直爽

白居易和平常李白最像的就是直言不諱,性格太過直爽,一般太過執拗的性子在朝堂上多是處處碰壁。在他當人左拾遺期間,他認為皇帝喜好文學看中他的才華故而提拔賞識他,所以希望盡言官之責報答皇帝的知遇之恩,言官怎麼報恩吶?自然就是不停勸諫,看到皇帝有一點不對那就要及時指出糾正,要保證他做一位明君流芳百世。

於是他頻繁上書言事,還寫了大量反應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皇上看到後察民生時政,白居易上書所言之事多數都被皇帝採納,他心中對皇帝更加敬佩,果然,我們皇上不同常人,氣量不凡。

之後他開始當面指出皇帝的錯誤,讓皇帝當時很是尷尬,白居易智商高,情商著實有待提高,皇帝對此也心中略有不快,於是和大臣李絳抱怨道:“白居易這人是朕看他確實才華出眾故而苦心提拔栽培,現無禮與朕,實在讓朕難奈。”李絳認為白居易也是一番忠心,勸皇帝廣開言路。也虧李絳與白居易無仇,若是遇到小人,添油加醋一番,白居易在朝中恐怕也無立足之地了。

貶謫江州,仕途不順

在此期間他不僅直言皇帝,還寫詩諷刺當朝的一些權貴小人。公元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被認為是越職言事,之後又被得罪過的奸臣誣陷誹謗被貶為江州司馬,也是在此時,他寫下千古之詩《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這首詩簡直讓現代高中學子們挑燈夜戰,夜不能寐。

貶謫江州也是白居易一生的轉折點,在此以前他一直懷著兼濟天下的志向,為萬民請命,開創盛世,不想因為自己的直言不諱被小人利用陷害,君王也不體察他的用心良苦,於是之後逐漸開始獨善其身,遊玩于山水之間,在此時間也也依舊關懷百姓,體察民生疾苦,但卻也無太多實際行動了。

戰亂之後的大唐民生凋敝,百姓生活艱難,白居易感慨不已,一首《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將黎民的疾苦寫下,希望高堂之上的皇帝可看見,加以改革,可見雖然他不願再捲入朝局紛爭,當時對百姓依舊是心有愧疚和擔憂的。

獨善其身,寄情山水

晚年之後的白居易,休閒自得,他一直奉行自己達則兼濟天下,清則獨善其身的思想。年輕時有能力為百姓謀福,為朝廷做事,為君王分憂那便傾盡所能,之後被小人陷害自身難保那就獨善其身,修身養性也是極好的。

人生苦短,何必長久執著與利益得失,不如偷得清閒好生看看這秀麗河山,品佳釀菜餚。白居易的“墮落”是無可奈何,他也試圖用自己的力量為大唐做些貢獻功德,無奈面對權貴打壓,他一個沒有地位沒有靠山的“一窮二白”如何爭得過,搞不好還會命喪黃泉,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

他最後的隨波逐流也是無可奈何,一代“詩魔”筆鋒鋒利,使得那些權貴忌憚,豪權變色,寫下萬民疾苦,惋惜哀思,也寫下長恨惆悵,千古悲情。為中華五千年文化添上了他獨有的文筆,無需太過修飾絢麗的華章,他隨手幾筆寫下的“平易近人”的詩文也讓人們對他記憶深刻。

參考資料:

《白居易傳》

9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詩佛王維寧靜致遠,詩畫相融得天獨厚,為唐詩開拓山水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