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的哈爾斯被公認為荷蘭畫派的建立者,特別擅長肖像畫或當代生活中的人物繪製,肖像畫的主角通常是哈倫市民,有單人像也有群像,在這些當代生活人物畫像中,哈爾斯仔細地研究表情和性格,並不受限於被畫者,而能夠自由發揮自我的繪畫風格,哈爾斯的作品在荷蘭共和國建立後的10年中,忠實地呈現其喧譁般的樂觀,然而他的畫作在17世紀40年代之後就不再受到歡迎了,
因為那些受到凡·戴克的影響、風格更輕柔的風格被引進,用以描繪那些新近致富的市民,和他們才剛開始學習的貴族舉止。哈爾斯在對貴族或新近致富的市民的刻畫上沒那麼嫻熟,自然就不再受歡迎了。其實,並不是哈爾斯不會描述貴族、富人的形象,而是他壓根就不願意把時間浪費在這些浮華的題材上,他不願意做“阿諛奉承”迎合取悅那些上流社會、有錢人的事情,他喜歡以暗色筆觸描繪普通人,
哈爾斯作品
在哈爾斯的眾多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畫是《養老院的女管理員》,這是一幅由五個中老年女性組合而成的群像畫,畫家運用了嚴肅的白色、灰色以及深沉、具有強烈效果的黑色修飾描繪了畫面人物的形態特徵,而且每個女人的表情、形態特徵都不一樣,值得注意的是,畫面中央的三個女人是管理員身份,從她們手上的戒指就可以證明,她們的目光正視著觀眾,沒有一絲膽怯的表情,可見她們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自信,畢竟有多年的豐富經驗,
畫面的最左邊、最右邊的女人是傭人身份,這一點從她們頭上的頭巾就可以看出來,而且她們手上也沒有戒指,雖然整幅畫作有兩種不同身份的女人,但是如果我們不仔細看的話,是分辨不出其中的不同身份的,畢竟畫中央的那三個女人有很明顯的衰老皺紋,內心的孤獨寂寞感早已油然而生,作為管理員身份的一點點權威,早已淡然無存,她們的樣子和女傭人並無兩樣。畫家以微小的2個細節(戒指、頭巾)區分人物的身份,又以簡陋樸素的著裝、衰老的膚色皺紋拉近所有人身份——平等。
哈爾斯作品
不得不令人佩服,哈爾斯的這幅《養老院的女管理員》非常具有說服力,畫作的牆壁上還掛著一幅風景畫,這風景畫讓原本暗色的畫作多了幾分“亮點”,或者說是優雅的氛圍,很難想象如果這幅《養老院的女管理員》畫中沒有一幅風景畫的點綴,會是怎樣的畫面,不過,可想而知,主體人物肯定也如暗色筆觸那樣的暗淡,可見牆上那幅風景畫的重要性,遺憾的是,即便如此,哈爾斯的這幅《養老院的女管理員》在當時也不受歡迎。
哈爾斯在整個西方藝術史上的地位及影響力,遠不如倫勃朗、維米爾,雖然他們並稱17世紀荷蘭畫壇的“三駕馬車”,引領了荷蘭藝術進入黃金時代。之所以哈爾斯在西方藝術史上的地位、影響力不如倫勃朗、維米爾,主要是因為哈爾斯是以群體肖像著稱,在當時的群體肖像畫和歷史畫一樣沒有什麼市場,不受收藏者歡迎,自然哈爾斯的聲名也只侷限在荷蘭家鄉,直到19世紀才受到馬奈和諸多印象派畫家的高度推崇,推崇哈爾斯在畫面中營造出的一種即興現場感,以及在畫中體現人性平等的高尚節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