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希臘雅典、埃及金字塔和伊朗波斯波利斯“古蹟”都是現代新建偽造

拙書稿《歷史的陰謀——從希臘出發追索西方虛構歷史》四片段

之三

PART III

埃及金字塔

是1809年之後新建偽造

TIPS

首先提示三要點:

1. 1802年法國畫家德農,1809年法國科考隊出版的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完全是虛構的。

2.法國和美國兩位世界頂級材料科學家證明,金字塔石塊是混凝土製作。

3.17世紀,歐洲已經出現人造石——“澆鑄石”(pierre fondue)。

關於金字塔的資訊人盡皆知,還是簡述一下:這三座金字塔是埃及古王國第4王朝的三位法老——胡夫、哈夫拉和孟卡拉所建。獅身人面像在中間第二座金字塔前方。建造時間據稱是西元前2631-2498年,迄今已有4500多年。

據說,埃及金字塔是動用了10萬人,花了30年時間才建成……所以,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甚至有人讚歎,金字塔不是人力所為,而是外太空人乾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金字塔背後之妖並非無跡可尋。我們可以用一系列的歷史影象來證明:1802年或1809年,今天我們看到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並不存在

事實上,西方16世紀以來,一直流傳各種各樣關於關於埃及金字塔的傳說。形形色色的旅行家到了埃及,宣稱都看到過金字塔,以及金字塔旁的雕像(開始只是地上冒出一個人頭,不是獅身人面),並畫成畫在歐洲出版,更進一步激發歐洲人對東方埃及的想象。這與前述歐洲人臆想雅典、胡亂畫雅典完全一樣。這些臆想的金字塔和塔旁像蘑菇一樣冒出的人頭像,簡直可以開一個圖片長廊。

能找到最早畫埃及金字塔的,是1544年德國製圖家蒙斯特(Sebastian Munster)畫《宇宙誌》(Cosmographia)中的插圖(圖1-左)。三座金字塔很尖,擠在一起,與人體相比塔也不高。

(圖1)(左)最早1544年 德國人蒙斯特畫金字塔;(右)1554年,法國人所羅門畫金字塔

然後是1554年法國畫家所羅門( Bernard Salomon)畫的《東方宇宙誌》中的“埃及金字塔”(圖1-右),與今日場景迥異。然後是1572年霍根伯格/布勞恩(Hogenberg&Braun,)畫的兩座金字塔(圖2),不是處於沙漠中,而是建於削去頂部的山丘上。第一次塔旁邊出現雕像——一尊女頭雕像。也是1572年,希姆斯科克(M. van Heemskerck,)畫的金字塔旁邊,卻是一座男子頭像(圖3-左)!這是他畫“世界七大奇蹟”書系的插圖(看來世界七大奇蹟的傳說,在16世紀已廣為流傳)。

(圖2)1572年,最早出現金字塔旁女子頭雕像(霍根伯格/布勞恩)

1579年,赫爾弗雷希(Johannes Helfreich)畫的塔旁雕像是一尊半身裸女(圖3-右)!據說是埃及女神伊西絲(Isis)。可見,最早西方人想象埃及金字塔旁的雕像,並非獅身人面像,而是一個人物像。人物可男可女,全無一定。

(圖3)(左)1572年,希姆斯科克,金字塔旁出現男子雕像;(右)1579年,赫爾弗雷希,金字塔旁是半身裸女

到了1589年,索美爾(Jan Sommer)畫的金字塔(圖4-上),體量一點不大。大大小小一大片在村莊附近。金字塔後邊的雕像不男不女。

(圖4)(上)1589年,索美爾,塔後面的雕像不男不女

現在來看17世紀的圖片。1615年英國詩人旅行家桑迪(George Sandys)畫的金字塔(圖4-下)。終於金字塔是在沙漠裡了。雕像臉上露出蒙娜麗莎謎一般的微笑。光光的腦門上留一溜頭髮,頗像日本浪人。

1643年波西米亞版畫家霍拉爾(Wenceslas Hollar)刻畫的金字塔(圖5)。雕像不辨男女。沙漠地下一條雙頭蛇,是為了守護金字塔?透出一種不祥的氣氛。

(圖5)1643年,波西米亞人霍拉爾, 雕像不辨男女

1653年法國貴族、外交家德·拉布耶勒古茲(F. de La Boullaye-Le Gouz)畫的金字塔(圖6-左)。他受法王路易十四派遣,擔任赴波斯大使,遊歷甚廣,最終在伊朗的伊斯法罕去世。他畫的金字塔也是一大片,雕像又恢復成一個女子。他見過今天號稱已存在了4500年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嗎?顯然沒有。

(圖6)(左)1653年,法國人拉布耶勒古茲, 又恢復是一個女人;(右)1665年,法國人蒙哥尼,左上有點像獅身人面像

1665年法國貴族、外交旅行家蒙哥尼(B. de Monconys),明確1648年去過埃及,寫過遊記,但畫出的金字塔實在不像話(圖6-右)。1665年,荷蘭人文學者旅行家達佩爾的(Olfert Dapper)《描述非洲》,其中插圖描繪金字塔(圖7),大小不一。值得注意的是,金字塔旁除了有原先的裸女雕像(有點像非洲女性),還第一次出現了獅身人面獸。

(圖7)1665年,荷蘭人達佩爾,除了有裸女頭像,還第一次出現獅身人面像

讀者朋友要注意,這裡是兩樣東西:一個是傳統的人頭像,二是新出現的獅身人面獸,兩者不能搞混。1676年,義大利耶穌會士、“埃及學之父”基歇爾(Athanasius Kircher),所畫的兩幅金字塔(圖8),依然延續前人套路:金字塔很尖。大概所有關於金字塔的傳說,都說旁邊有一尊巨大的頭像。基歇爾也畫了一尊很像古羅馬大理石雕像的裸體半身像,似男又女:短頭髮像男,豐乳又像女。另,背景不是沙漠,而是丘陵山區。

(圖8)1676年,“埃及學之父”義大利人基歇爾所畫兩幅金字塔

1681年,曾畫過波斯波利斯的荷蘭畫家旅行家布魯茵也到了埃及,據稱甚至爬到了金字塔頂留下自己的簽名,還畫了金字塔內部的圖景。1698年他出版遊記,埃及金字塔還是想象的(圖9)。頭像腦後頭髮像掛兩片豬八戒的大耳朵,第一次將人頭畫成類似今天獅身人面像的頭像,沒有獅身,依然是傳統的人頭。還有一個歐洲人的高鼻樑。

(圖9)1698年,荷蘭旅行家布魯茵,第一次出現“無獅身”的人面像

18世紀,情形依舊。1721年,奧地利傑出建築師、建築史家馮·埃利亞赫(Fischer von Eriach)畫古代七大奇蹟,也畫了埃及金字塔(圖10)。他繼續了達佩爾,畫一個人頭像(中間金字塔側),第二次出現了獅身人面獸,而且是兩隻,帶翅膀的。要點是:獅身人面獸的頭是朝向金字塔,和今天獅身人面像揹著西邊金字塔面朝向東方,完全兩回事。

(圖10)18世紀埃及金字塔圖片,仍然是臆想;1721年,奧地利人埃利亞赫 ,除了人頭雕像,還追加了兩隻帶翅膀的獅身人面獸

1724年,德國地理學家豪曼(J. B. Homann)承襲了埃利亞赫:也畫了一個人頭,一隻帶翅膀獅身人面獸(圖11)。

(圖11)1724年,德國人豪曼;是一個人頭,一隻獅身人面獸

1755年,丹麥旅行家、繪圖師諾登(F. L. Norden)出版《埃及與努比亞行記》,所畫“無獅身”的人面像,其實還是人頭的傳統,第一次接近了我們今天的頭像,已缺了鼻子(圖12)。

(圖12)1755年,丹麥人諾登,“無獅身”的人面像較接近真景

終於19世紀來臨,見證金字塔真偽的時刻到了。

1798年5月,拿破崙遠征埃及,隨軍帶了一支160人組成的各科學者和藝術家的隊伍,成立一個“科學與藝術委員會”。據說是要繼續法國18世紀百科全書派的使命,編寫一本專門針對埃及的百科全書。成員有古董家、建築師、天文學家、化學家、數學家、醫生或藥劑師、機械師、音樂家、博物學家、礦物學家、繪圖師、版畫家、雕塑家等。遠征行動持續了三年,到1801年8月為止。拿破崙的軍事行動遭到慘敗,但科學“考察”活動則成果輝煌。

1809年,專家學者的考察成果初步完成,彙編出版了一套巨型開本的《埃及描述》(Description de l'Egypte),分為“古蹟”、“現代國家”、“自然史”和“地理”四大類,10卷文字,13捲圖片,是當時歐洲最鴻篇鉅製的出版物。1820年代又出了第二版,直到1829年。

所謂“埃及學”,以前都是歐洲人瞪著迷離的雙眼,遙望東方瞎想,直到拿破崙這次遠征,隨隊一個國家的科學精英,才最終制造出來。

跟隨遠征的,有一位著名畫家維旺·德農(Vivant Denon)(圖13-左),負責繪製埃及的古蹟。他是拿破崙的御用畫家,也是貼身成員。拿破崙1799年回法國他也一起回,在埃及只呆了一年多。後來打理拿破崙從歐洲各國掠來的文物,組建拿破崙博物館,成為盧浮宮的首任館長。現在盧浮宮主要館區南樓就叫“德農館”,當年在盧浮宮學院學習常進盧浮宮,對Denon門印象深刻。

(圖13)德農(1747-1825) ;德農畫伏爾泰(1774 ) ;德農速寫

德農本來就是一個畫家,畫藝精湛。曾受託為老年的伏爾泰畫像,因為畫得太像導致老伏不滿意。速寫功夫也非常精準,無可挑剔(圖13-右)。但,但是,在德農1802年出版的《上下埃及行記》(Voyage dans la basse et la haute Egypte)中,德農畫金字塔前的人頭,與今天的獅身人面像實景,差異巨大(圖14)。

(圖14)

首先,德農畫的長脖子人頭雕像,完全承襲了地上冒蘑菇的人頭“傳統”,而非今天的獅身人面獸。第二,德農的雕像明顯是有仰角,而實景頭像幾乎平視。第三,頭髮沒有顯得張開,感覺頭髮很短,緊包裹著頭皮。

要知道,德農可不是前面那些不靠譜的旅行家和“東遊記”作者,而是科考隊員,他的這幅畫也是科考成果。而且這幅畫的場景,畫的就是科考隊員在“測量”金字塔旁的人頭雕像!如果那時已經存在獅身人面像,德農是絕對不會畫出如此大誤差的影象來!

畫的背景上,還有一個堆砌石塊的廢墟,應該是德農理解的金字塔廢墟,證明那時還沒有我們今天看到的金字塔。

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離開羅很近。所有到過埃及開羅的人,不可能見不到。很明顯,德農所畫完全是與前幾個世紀的“東遊記”作者一樣,是在畫臆想的金字塔前人頭像。

應該說,德農這張獅身人面像也是設計圖,只是後來沒有被採用。

德農的臆想圖是一個鐵證,證明1802年的時候,埃及並不存在今天模樣的獅身人面像

再來一個更實證的證據。1809年出版的《埃及描述》,是法國科學家們的正式科考成果,竟然也有這樣一張圖(圖15),金字塔建在一片像陝北黃土高原、有溝塹的丘陵之上,與今天實景的沙漠緩丘環境完全不符!

(圖15)科考成果《埃及描述》,“夕陽下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1809年,場景依然是虛構的

法國科學家們出版的獅身人面像,完全沒有采用德農的人頭構想,而是將人頭傳統和獅身人面獸兩相合一,或者說把傳統的人頭歸併、嫁接到獅身人面獸的人頭上。人頭採用的是圖12諾登的頭像,下面再加了一個獅身子:今天實景的獅身人面像原型終於誕生!

但它的位置在最北的胡夫金字塔外側,而今天實景的獅身人面像,是靠近中間第二座金字塔。所以這也是完全虛構的圖景。溝塹丘陵地貌,獅身人面像位置明顯錯位,這個虛構場景是證偽埃及金字塔的第二個鐵證。

就像前述卡雷和斯圖爾特虛構和設計雅典,法國科學家既有浪漫想象,也有設計的意圖。同樣《埃及描述》既有圖15那樣的明顯虛構,也有非常接近今天實景的設計。

比如這幅金字塔全景圖(圖16-上),金字塔的整體感覺已經與今天實景的金字塔幾乎一致。尤其中間第二座金字塔塔頂,殘留了一個“頭蓋”,也與今天符合。但是,獅身人面像卻是在右側,完全不在今天的位置,與圖15的錯誤一樣。

(圖16)“從東南看金字塔全景”《埃及描述》,1809年;獅身人面像位置錯誤 仍然是虛構場景

而圖16-下的兩幅獅身人面像,雖然位置基本正確,頭像也非常接近今天實景,但左下那個頭像明顯是“傳統”的人頭,沒有看到“獅身”。

金字塔旁的雕像,最開始長期是一個女(男)人頭像(或半身胸像),到一人一獸(獅身人面獸),後又搖擺回到人頭(德農),最後是兩者合一,或獅身人面獸取代人頭,定型為一個巨大的獅身人面雕像。

《埃及描述》還有一張金字塔的“測繪圖”——“金字塔及周邊地貌平面圖”(圖17-左),其實是一張被精確執行的設計圖,與右邊的航拍實景(圖17-右),兩者非常地接近。不得不佩服當時法國科學家在沒有衛星和航拍條件下的製圖能力,也要佩服施工方能極其精確地按照設計圖建造了金字塔。

(圖17)(上) “金字塔及周邊地貌平面圖”,《埃及描述》,1809年

設計圖非常接近實景。但仍有誤差:獅身人面像小而斜

(下)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航拍實景

但百密總有一疏,依然有一個破綻洩露了這是一張設計圖。這圖上獅身人面獸體量很小,斜向東北。而今天實景的獅身人面獸體量巨大,是正對東方。怎麼解釋?總不能說,當時獅身人面獸瘦小,斜臥,後來肥胖增大又轉正了身子?

這張圖,看上去像一張完美的“測繪圖”,與航拍實景幾乎沒有誤差。但人們常說,魔鬼在細節。嘿嘿,這裡還真有一個巨大的魔鬼。

圖紙和實景中的獅身人面像,一正一斜,一大一小,誤差微小,幾乎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細節,但卻是一個致命的重大破綻。

“測繪圖”上的獅身人面獸,為什麼很小?斜在那裡隨意擺放?因為這隻獅身人面獸來自傳統的“東遊記”插圖:金字塔很大,獸很小。請讀者回頭看圖7、圖10和圖11,這些獅身人面獸都很小,很隨意,姿態慵懶。有一隻頭朝外,另三隻都是頭朝向金字塔!(人頭像倒多是朝外)

再看圖16所“測繪”的,獅身人面獸的體量與金字塔相比也是很小。獸頭朝向,也不是向東,而是向北。

哪曉得,後來的施工方,心氣高幹勁大。儘管非常剋制地嚴格按照設計圖建造了三個金字塔,但到了建造獅身人面像,終於按捺不住,貪大求宏,向荊州城巨大的關公像學習,把獅身人面像弄成高20米,長57米(算上前爪全長72米),寬4.7米這麼一個龐然大物!

而最大金字塔底邊長230米。如按72米計,這隻獅身人面像的長度約佔了金字塔底邊長的三分之一!

施工方還硬是把獅身人面像擺正了,頭正朝東方。本來這人面獸好好的在稍息,現在變成了立正……

這是多麼巨大的施工質量問題啊!

如果1802年,這隻巨大的獅身人面獸已經蹲在那裡,那些法國專家們能把它“測繪”成這麼小,體位還是斜的?

這個巨大的破綻完全可以證明:這不是一張“測繪圖”,而是一張真正的設計圖。

請允許老夫我得意一下:什麼叫以圖證史?什麼叫以圖證偽?這就是。

這張設計圖構成了第三個最大的鐵證:1809年,埃及並不存在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隻獅身人面像!

進而推理,埃及金字塔也不存在。

至於圖紙上胡夫金字塔南邊(下邊)有6個小金字塔,今天一個也沒有。4000多年都存在下來,最近200年卻風化消失了?不合邏輯。這就不提了。

再例舉一下聖經:摩西帶領猶太人出埃及,一般認為是西元前1400多年(也有說西元前1200多年),聖經中提到埃及數百次,但從來沒有提到過金字塔。不是說西元前2500年金字塔就建造完成了嗎?摩西沒有提,聖經沒有提,殊可怪也。只能說明有聖經傳說之時,金字塔連傳說都沒有。

就像法國人卡雷設計了原初的雅典衛城巴特農神廟,法國人弗朗丹設計了波斯波利斯,是拿破崙的法國測繪專家,到現場設計了埃及吉薩金字塔“遺址”

直到很“現代”的19世紀20年代,還可以看到不少圖繪在畫想象的獅身人面像,再考慮到施工和測繪的難度,金字塔的偽造,至少是在1820年代以後,甚至更後。

就是說,號稱有4500年曆史的埃及金字塔,只有200年不到的歷史。

當年西歐傳教士們來中國,看到中華建築華美,如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寶塔,心生嫉羨,於是宣稱俺們那邊也有那啥啥“七大奇蹟”。1623年義大利傳教士艾儒略出版《職方外紀》,就說埃及有山形高臺,“下趾闊三百二十四步,髙二百七十五級,級髙四尺。”1672年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出版《坤輿圖說》,介紹“七大奇蹟”,說埃及有“尖形高臺”:“地基矩方,每方一里,周圍四里。臺高二百五十級……皆細白石為之。自基至頂,計六十二丈五尺,頂上寬容五十人。”其實,這兩位傳教士根本沒見過金字塔,也是聽說了一些“東遊記”,描寫誇張,只是對中國人吹噓西方而已。

南懷仁說“尖形高臺”,看看幾個世紀西方人對金字塔的想象圖,不都是把金字塔畫成“尖形高臺”了麼?

金字塔的石塊實在巨大,重達數噸數十噸,即使用現代起重工具,也難度極大。流行說法,說是古埃及人把巨石裝在羊皮筏上,透過尼羅河水運到工地,又利用“水的潤滑作用”,或建水閘用水的浮力,把巨石運上金字塔……都是痴人說夢。

為了解釋金字塔的建造之謎,最近幾十年,西方出現了許多專家認為,建造埃及金字塔的不是自然石塊,而是混凝土的人造石!這裡例舉三位。

最重量級的,當推著名法國化學家、材料科學家約瑟夫·戴維多維茨(Joseph Davidovits),發明了“地質聚合物”(Geopolymer)概念。他具備科學家的理性,認為古埃及人不可能具有切割和運輸如此巨石的工具和技術能力。

在1980年代,他就對吉薩金字塔取樣做物理化學分析,對比樣品和自然石的化學元素比例,得出結論:吉薩大金字塔的石塊,除了小部分是天然石塊,大部分是人工合成的石灰石混凝土!2009年,他出版《為什麼法老們用假石頭建造了金字塔?》(Why the Pharaohs Built the Pyramids with Fake Stones)(圖18-左),再次強調這個觀點。

美國大統領特朗普喜歡用“Fake News”(假新聞)指責媒體界,戴維多維茨創造了“Fake Stones”(假石頭)說法,很有一種神奇之感。

他發現在吉薩高地南邊的低地裡,有高含量“高嶺土”的軟質石灰岩顆粒,在水坑中浸泡,混入石灰(爐灰)作粘合劑,可以形成一種混凝土稀泥。

他為此做了一個現場錄影實驗,僱請一些穿著古埃及人服裝的人,在一坑裡攪拌石灰水,混入含有泥性鈣的沙土,攪拌成稀糊的黏土料,倒入木板圍擋,用夯土錘夯實(與我小時候在老家常見夯黃泥牆的原理完全一樣)。在埃及經常的高溫下,黏土迅速固化。四個小時之後,就可以拆去擋板,凝固成人造石。裡面含有“合成鈣”,很像自然石頭。

戴維多維茨在展示這種“假石頭”(如圖18-右)時說,如果黏土料比較幹,假石塊的表面就比較粗糙(上)。如果料比較稀溼,表面就比較平滑(下)。這種粗糙表面的假石塊,非常像我在希臘好幾處懷疑的“混凝土”。

(圖18)

正是因為假石頭不需要到採石場切割,不需要運輸,不需要打鑿平石塊表面,圍幾塊木板夯夯溼土,哈哈哈,太簡單,太容易了!

戴維多維茨研究表明,一個5到10人的小組,使用簡單手工工具,就可以在幾個星期之內,夯製出5塊1.3到4.5噸重的人造“巨石”。

所以建造吉薩大金字塔,根本不需要幾十萬人。用這種夯土法制造石塊,金字塔內部也無需夯石塊,而可以用泥沙像我們夯水庫大壩那樣一層一層地夯。人們有理由推想,有個幾千人,幹上三五年最多十來年,就可以建起來。

戴維多維茨的說法,對於西方正統歷史學界是極其犯忌的。他的觀點發表後,西方學界沒有什麼迴應,可謂“冷埋葬”。

當然西方學界也拿他沒辦法,因為戴維多維茨並非無名小卒。他擁有法國國家功績勳章(Ordre National du Mérite)。1994年,獲美國全國科學技術協會和材料學會聯盟授予他金綬帶獎。他是美國化學學會、美國陶瓷學會和美國混凝土研究所會員,紐約科學院院士,頭銜多得嚇人。他還撰寫或合作撰寫了幾百篇科學論文,並獲得40多項專利,是一位真正的國際學術大咖,學界大牛。

不過有一點要說明,戴維多維茨並不認為金字塔是現代偽造,而是堅定維護金字塔的歷史真實性。他只是認為古埃及人創造了人造石技術。他的本義是解開金字塔建造之謎,用心良苦。

第二位學界大咖也認為埃及金字塔是混凝土塊所建,是國際著名材料科學家、美國德雷塞爾大學的傑出教授米歇爾·巴索姆(Michel Barsoum)(圖19-左)。他和同事也從吉薩金字塔取來樣品,用電子顯微鏡分析,發現金字塔的石灰岩中含有礦質化合物和氣泡,這在天然石灰岩中是不存在的。2006年,巴索姆及同事在《美國陶瓷學會雜誌》,發表“埃及大金字塔重構石塊的微結構證明”(Microstructural Evidence of reconstituted blocks in the great pyramids of Egypt)的論文,認為金字塔石塊是石灰石顆粒、黏土和沙子在高溫下聚合的結果

電子顯微鏡還發現金字塔澆模石塊中,紅色無定形的二氧化矽,粘合著黑色的石灰岩聚集物(圖19-左下)。有二氧化矽存在,更可以證明金字塔石塊不是天人石灰岩

(圖19)

最雄辯的是,他還在胡夫金字塔前底層的石塊中,發現一處明顯是澆模留下的唇形(圖19-右)。他認為這個唇形不是雕刻而成,也沒有意義,完全是現場澆模洩漏所造成。

他還質疑,既然都說這些石塊是銅鑿鑿出來的,那麼為什麼現場沒有發現一個銅鑿?所以他認定,法老的文明是建立在黏土之上。金字塔主要是用泥土建造的!

要命的是,他也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學術大牛:擁有400多篇被高度引用的發表文獻。2009年,成為德雷塞爾大學的格羅夫納講席教授。他是瑞典皇家工程科學院國際院士,美國陶瓷學會和世界陶瓷學院會員。2000年,他被授予洪堡-馬克斯·普朗克研究獎。2008年,瑞典林雪平大學的客座教授。之後在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做研究,並在2017年獲得法國格勒諾布林奈米科學基金會卓越獎。2020年又獲得世界陶瓷學院國際陶瓷獎……簡直是一位獲獎專業戶。

巴索姆與戴維多維茨一樣,也不認為金字塔是新近偽造,而是存在了4500年。這兩位科學家死腦筋得可愛。他們沒去想過,有些宗教信仰或歷史傳說是不能用科學去解釋的。一旦用科學去解釋,就會直接消解這些信仰和傳說,導致其全面崩潰。

第三位認為金字塔石塊是混凝土的,是俄國曆史學家、俄羅斯科學院院士阿納託利·福緬科(Anatoly Fomenko,1945-。他近年主編出版了7卷本《歷史:虛構還是科學?》,在俄羅斯發行100多萬冊,全盤質疑斯卡利傑的西方編年史,提出“新年表”(New Chronology),認為西方古代史都是17-18世紀耶穌會士的編造。福緬科的觀點很震撼:西方歷史開始於10世紀。元芳,你怎麼看?

2017年,中國年輕人人氣最旺的Bilibili網站,播出了福緬科《歷史發明家》第4集,也指認埃及金字塔是混凝土。這一集影片在中國傳播甚廣,可以說是第一次在中國廣大網民中傳播了埃及金字塔是混凝土的說法,功不可沒。

影片申明:“歷史教科書上宣稱: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歷史非常悠久,達到數千年。但經過我們調查研究,歷史學家得出的結論,實際上沒有任何可靠證據支援” “今天我們所知道的古埃及,實際上都是19世紀以來西方正統史學界編造的一個童話”,我以為說得不錯。

儘管福緬科基於俄羅斯中心論,把蒙古帝國說成是俄羅斯帝國,也質疑中國明代長城,確有相當多的觀點缺乏根據站不住腳,但他質疑西方古代歷史的論證裡,相當一部分是有實證,極富啟發意義,值得重視。福緬科質疑埃及金字塔,讀者可以去看他的影片,這裡就不多說了。

三位西方科學家,尤其戴維多維茨和巴索姆這兩位,是屬於當今世界最頂級的材料科學家,以無可辯駁的科學分析和嚴謹論證,認定建造金字塔的主要是人造混凝土“假石頭”,事實上已經顛覆了埃及金字塔偽史!

就是說,金字塔是混凝土塊已不是一種假設,而是一個已被科學證明的事實

黎巴嫩巴勒貝克“古羅馬”遺址有重達2000多噸的巨型石塊

(圖20-22)以圖辨偽:你來看看像不像混凝土?

還要曝光一個重要西方歷史秘密:西方17世紀就已經有了人造石

這是前兩篇的主角之一法國人斯蓬,在1678年出版的“東遊記”《1675-1676年赴義大利、達爾馬第、希臘和黎凡特遊記》(Voyage d’Italie, de Dalmatie, de Grèce et du Levant, fait aux années 1675 et 1676)裡面透露的。

他說一個清真寺裡的四根大柱子,是真的花崗大理石,不是“澆鑄石”(pierre fondue)。這是一種由水泥混砂石模製的“澆鑄石”:“它的成分是一些小圓石混入一種很強的水泥,澆入模子,然後就成為一塊很硬的塊體,全然就像一塊石頭一樣。”(Elle était composée de petites pierres rondes enchassées dans un ciment très fort jetté au moule. Ce qui fait ensuite un corps aussi dur que s’il était tout d’une pierre)(斯蓬“東遊記”第1卷第256-257頁)。

斯蓬還舉例在日內瓦有一個很高的石頭十字架,就是用這種人造“澆鑄石”做的。還有說這種人造石在法國里昂使用很多。對於圖22巴勒貝克的巨石,一位法國網友說這是一種“澆模石”(pierre moulée),與“澆鑄石”是同一個意思。

我去希臘邁錫尼遺址,看到獅門拱橫樑那塊20噸重的巨石,古代人力不可能搬動,只能稱是希臘神話中的獨眼巨人所建。當時就懷疑是混凝土(圖23)。現在來看,它完美地符合了斯蓬“澆鑄石”的定義:小圓砂石混水泥。

(圖23)“古希臘”邁錫尼獅門,20噸重的門拱橫樑巨石,標準的人造“澆鑄石”

有了這樣的人造混凝土“澆鑄石”,不僅破了埃及金字塔之謎,還可以整個地掀翻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建築”。

於是便可以解釋,希臘巴賽阿波羅神廟為什麼建在荒無人跡之地,還有義大利南部一些莫名其妙在18-19世紀“被發現”的希臘神廟,羅馬鬥獸場那些巨大的石塊高懸在半空中……都可以用這些“澆鑄石”或“澆模石”輕易堆起來,因此都是假的!

前篇說希臘可稱窮山惡水人稀之地。開啟衛星圖,這埃及也乾旱貧瘠,一片沙漠黃沙,中間夾一條細細的尼羅河。尼羅河加三角洲,很像一枝幹蓮蓬:細長的莖託一個蓮蓬頭(圖24)。整個埃及農業區,就這麼一根細莖蓮蓬,能撐起一個以農業著稱的古代文明麼?

(圖24)

朋友程碧波先生,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在2019年推出長文“從舊地圖研究尼羅河出海口與兩河流域演化”(6.0),用大量的老地圖證明,尼羅河口的三角洲形成非常晚(圖25)。甚至600年前,尼羅河口尚沒形成三角洲,而是一個喇叭口的海灣,裡面有幾個沙洲(圖26)。

(圖25)

(圖26)

碧波先生還援引了當代對尼羅河三角洲平原的地理鑽孔的科考資料(圖26-右下),結論是:“用潟湖樣品建立的全新世海平面變動曲線中…… 距今約5000年時,海平面約為-5m;距今約2000年時,海平面約為-1m。”

就是說,4千年前,傳說中古埃及金字塔建造之時,尼羅河三角洲根本就是一片大海。那個西方偽史上如雷貫耳的古希臘文化名城亞歷山大(亞歷山大圖書館,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亞歷山大燈塔),還有發現古埃及文字的城市羅塞塔(圖27)……都在西海龍王的海底龍宮!

(圖27)4000年前,三角洲是海灣大海,亞歷山大和羅塞塔都在海里

還有那些曾經在亞歷山大生活的西方歷史文化名人,“幾何之父”歐幾里得,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名言的“力學之父”阿基米德,還有古羅馬時期學術巨匠、天文學家、號稱畫過“第一幅世界地圖”的托勒密……也都在海底,歡樂地做蝦兵蟹將!

說埃及這片沙漠是人類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比中國還古老……

哼,哼,哼—!

(未完,之四繼續)

1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聖經研討會第七篇:從罪和死的律到生命和聖靈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