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約836年,在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西安),韋莊來到了這個世間。韋莊祖上顯赫,曾祖父是唐代山水田園派大詩人韋應物。再往上追溯七代,祖上韋待價曾被唐睿宗李旦遷升為文昌右丞相,這是公元686年的事情,這也是武則天還政於睿宗的第二年。
韋氏家族在唐朝是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家族人口繁盛、支系龐雜,大的支脈至少有十多支,至於那些小的分支更是數不勝數。韋氏在唐朝出大人物,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記載,韋氏一族在唐朝出有宰相人物脈派的就有九支。毫不誇張地說,韋氏家族成為影響唐代政治與社會生活的一支中堅力量。
出產過宰相的這九支脈派,被稱為“韋氏九公房”,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這九公房分別為:
一曰西眷,二曰東眷,三曰逍遙公房,四曰鄖公房,五曰南皮公房,六曰駙馬公房,七曰龍門公房,八曰小逍遙公房,九曰京兆韋氏。
而韋莊正是出身於京兆韋氏東眷逍遙公房,身上流有三支公房的血脈,是名副其實的世家子弟後人。
韋莊塑像
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變數總是來不及應對,如果沒有安史之亂,玄宗不用奔蜀,詩人們也不會因而流落失職了,可是並沒有如果。世家的光環在戰亂紛爭的年代也漸漸褪失光芒,至韋莊這一代,已然似是光芒之外的人了。
他並沒有享受到曾經顯赫家族的優渥,從降生到世間的那一天起,或許就註定了他此後一生的顛沛流離。
韋莊的父母早早就去世了,家裡失去了頂樑柱,生活更加困難了。雖然祖上沒有留下物質上的財富,但祖上的智慧、才華卻是的的確確遺傳下來了,韋莊繼承了這些。家裡貧寒又孤單,韋莊學習卻十分刻苦,他聰敏過人,記憶力驚人。他為人處世也樂觀曠達,並沒有因家境的悲苦而消極悲觀。
好不容易長大成人,可以考進士了,命運或許到了改變的時候。然而,屢次參加考試屢次落榜不第,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他參加科舉考試就是考不上。
公元880年,韋莊已經44歲了,他再一次來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結局依然,他再一次科舉失敗。
進士沒有考上也就罷了,考完試沒多久,同年十二月,黃巢起義軍就攻佔了長安。唐僖宗逃往四川,韋莊也被滯留在了長安,與弟、妹失散。一年多後,他才得以離開長安赴洛陽。
韋莊《花間集》掠影
在滯留長安的這段時間裡,他親眼目睹了戰亂所帶來的創傷、顛沛流離、餓殍遍野以及唐軍的犧牲,而他自己也在此時病倒了。這場大鉅變,韋莊是親歷者,他感觸十分深刻,醞釀一段時間之後,第二年他離開長安赴洛陽,在洛陽他將這段目睹寫成了《秦婦吟》一詩,全詩1666字,是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
這是一篇敘事詩,詩中透過一名從長安逃難出來的女子即“秦婦”的敘說,描寫黃巢起義軍攻佔長安、稱帝建國,與唐軍反覆爭奪長安以及最後城中被圍絕糧的情形。詩中有許多悲愴之語,以及血淋淋的描寫,沒有經歷過那場的戰亂的人,斷然寫不出來。這首詩震撼了當時的文壇,韋莊也因此被稱為“秦婦吟秀才”。因為寫就《秦婦吟》之時,韋莊尚未中進士,時人因而對他予以“秦婦吟秀才”雖秀才二字,實則是極高的稱讚。
單憑這首史詩,韋莊已經足夠在大唐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西方有句老生常談的諺語:當上帝關上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開啟另一扇門。我們中國人常說的“有心插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也是同樣的意思。
如果當初考上進士,韋莊或許被分配到別地任職,或許就沒有那場經歷,也寫不出《秦婦吟》了!
在整個國家處於流落之時,韋莊最終卻活成了亂世中的勵志榜樣,他始終未放棄過進士考試。
十三年之後,公元894年,已經58歲年近花甲之年的韋莊再一次參加進士考試。這一次,他終於進士及第!出任校書郎。這時候,唐僖宗已崩,其弟唐昭宗李曄即位,此時的唐朝已不再是那個大唐,風雨飄搖中的晚唐不知還有幾載光陰?
三年之後,公元897年,韋莊以判官職隨諫議大夫李詢入蜀宣諭,受唐昭宗之命,和解西川節度使王建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之間的矛盾,歸朝後升任左補闕。這次入蜀,蜀地節度使王建並沒有選擇奉命和解,而是消滅了顧彥暉,佔領了兩川之地。此後蜀地盡歸王建所有。十年之後,907年,王建在蜀地稱帝建國,這就是歷史上的“前蜀”。
這次入蜀,王建雖然不奉帝命與對手和解,但卻非常賞識韋莊,一度希望招韋莊至自己的幕下,但韋莊並沒有立即答應,因為此時他對唐朝還有希望。或許韋莊本人也未曾想到這次入蜀竟然關乎到自己今後的晚年歸宿。
這次入蜀,韋莊已經61歲了,風燭殘年的老人還有幾載光陰呢?如果唐王朝不出變故,韋莊也就打算終老於長安了!可是,宦官當權,世道歪曲。三年後,公元900年十一月,韋莊又老了3歲,64歲的白髮老人了!這一年,宦官發動了宮廷政變,囚禁昭宗,假擬聖旨,立太子李裕為帝。聽到這個訊息後,韋莊深感絕望至極!他從未如此絕望過,之前唐昭宗之時,韋莊把昭宗當作知己,對唐王朝還有希望,可是如今,昭宗自身難保,韋莊那最後的希望也由此幻滅了!希望已無,對故都長安、故國唐朝剩下的只是懷念了!
韋莊在《贈雲陽裴明府》雲:
已聞陳勝心降漢,誰為田橫國號齊。
田橫,秦末起義首領,不肯稱臣於漢。此時他已下了投靠王建的決心。如果沒有這次絕望,想必韋莊至死也不會選擇再次入蜀。
901年,韋莊再次入蜀,從此終身仕蜀,輔佐王建,最終以前蜀宰相之身於910年八月終於成都華林坊,享年74歲。
開篇太長,至此才可以講《菩薩蠻》,也是不得不為之。因為韋莊的詞有其特殊性,必須得知人論世,不瞭解韋莊的生平經歷,是很難真正體會到他詩詞中所表達的意思。尤其是這五首《菩薩蠻》,它們是一個連貫的整體、生命體,順序亦不可打亂。否則,便失其義!這不是誇張之語!一旦瞭解韋莊生平之跡,這五首《菩薩蠻》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先整體看一下:
《菩薩蠻》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勸君今夜須沉醉,樽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盃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江南即指蜀。蓋留蜀後寄意之作。
五首《菩薩蠻》,前面三首寫的盡是回憶洛陽、江南之事,後面二首寫的才是眼前蜀地現實之事。
第一首寫的是與故人離別珍重的感情。“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哪怕是寫情情愛愛的東西,韋莊處理起來同樣平淡如水,但卻有紀錄片的真實感,流露著隱隱的憂傷。與美人離別,“殘月出門時”,這是天似亮未亮的時候,一彎殘月掛在天邊,為了趕路,韋莊大清早就得趕路。“美人和淚辭”這個美人是對“我”依依不捨的,而“我”韋莊何嘗不是呢?這裡,韋莊只單寫美人的不捨,自己的不捨雖然沒有明寫讀者也是能夠深切感受到那種不捨的,而且在第五首中韋莊明寫了自己對美人的思念。
至於這個美人是哪裡的,洛陽的?還是江浙的?抑或是長安的?這在第五首中才能確定。
第二首仍然是回憶,寫的是別人眼中的江南與自己心中的江南。別人眼中的江南是美好的,那“人人盡說江南好”,江南好在哪裡呢?那景色是“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的水好、人也好!葉嘉瑩在解讀這第二首詞的時候,是這樣解釋的:
“人人盡說江南好”,是與第三首詞的“如今卻憶江南樂”對應的,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他所寫的“人人盡說”,這其間所隱藏的意思是自己並未曾認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說江南好而已。下面的“遊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別人的勸說之辭,江南這麼美好,遠遊的人就應該在江南終老。
別人都說江南這裡適合終老。江南再好也是異鄉,而韋莊在江南這裡作為一個遊子的身份,他有自己的故鄉和故鄉的親人,可別人為什麼還勸他說留在江南這裡呢?詩詞大家葉嘉瑩在解讀這句時認為,這句詞正體現了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鬱”的特點。她說:
什麼人敢這樣大膽地對韋莊說你就該留在江南終老,在江南你是一個遊人客子,而卻勸你在江南終老,那一定是你的故鄉有什麼讓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勸你在江南終老。因為韋莊是在中原一片戰亂中去江南的,當時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婦吟》中所描寫的是“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在這種情況下,江南人才敢這樣勁直的勸他留下來。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正是別人敢跟韋莊說“遊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為你的故鄉正瀰漫在戰火烽煙之中,你回去之後盡是悲傷,何必非要回去呢?不如終老在江南。
第三首是立足於現在回憶當初的江南。整首大意是說江南那麼好,如果我韋莊當初知道今天自己會又一次漂泊他鄉,那我當初一定要留在江南不走了。這裡是不是感覺疑惑了呢?明明上一首,他還在說江南對於遊子身份的我來說並不是那麼留戀,可在這一首為什麼突然轉折說要留在江南呢?這不是矛盾嗎?難道韋莊忘記了自己第一首中的故鄉、故人了嗎?
唐代詩人賈島(據《全唐詩》四七二卷一作劉皂詩)有詩云:
“客合併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
他說我在幷州做客已經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長安附近的咸陽,如今我渡過桑乾河來到更遠的地方,回首幷州,倒彷彿幷州也是我的故鄉了。
而韋莊此時正是這樣的心境。寫這組《菩薩蠻》的時候,韋莊已經離開江南置身在蜀地了,原先在江南的時候他一心想著故鄉故人,可是等他離開江南以後卻反而思念起江南的美好生活了,江南彷彿已然成為了他的第二故鄉。無論是故鄉還是第二故鄉,它們在回憶中總是美好的存在,所以韋莊才說“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第四首寫的是韋莊在蜀地當下的生活和心情。在王建那裡,韋莊受到賞識重用,不再飽嘗漂泊滋味,但他也已垂垂老矣,七十多歲的老人了!生命眼看就走到了盡頭。在這有限的時光裡,回到長安故國是不可能了,回到中原故鄉也是不可能了,回到江南第二故鄉亦是不可能。唯有珍惜今天短暫寶貴的時光!所以他感慨“春漏短”的時光,要珍重這“酒深情更深”的感情啊!
韋莊是第一個修復杜甫草堂的人
第五首是全組詞的總結,至此,前面詞中的疑惑也揭開了。可以確定,第一首中的“紅樓別夜”就是在洛陽。在洛陽這裡,他有一段美好的遇合,洛陽城裡的美好春光讓他難以忘懷。他稱自己為“洛陽才子”,因為他曾在這裡寫下那首《秦婦吟》,如今,那個曾經才華橫溢、風度翩翩的洛陽才子在蜀地已經成為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再也沒有回到洛陽的希望可能!那長安故國更已不復存在!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這些都是蜀地成都的景色,都是韋莊眼前生活中的現實之景。
末句“憶君君不知”,則一下子打回到開頭的“紅樓別夜”的美人,他說你難道以為我說了“白頭誓不歸”,就真的不想念你了嗎?其實我何嘗不對你時時牽掛懷念,只是“憶君君不知”罷了。而我韋莊,唯有凝恨對殘暉!落日黃昏裡,只有我一個孤老頭子的背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