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甭管你們喜歡不喜歡藝術,我相信各位一定不會不知道“冷軍”這位藝術工作者。

此人1963年出生,也是當代中國超寫實主義流派的代表人物,而且最犀利的是區別於歷史上的那些在生時候只能夠生活卑微,毫無名氣可言的藝術大師(比如梵高,其畫作在死後才真正的爆火)。

冷軍就如同一顆炙熱的太陽般照耀著中國藝術從業者們,他讓同行知道人無須離去作品就能夠販賣到數千萬,僅需一幅即可讓打工人從此過上財務自由的生活---

上圖為冷軍的代表作之一《小姜》,從遠處看或許平平無奇,但如果我們拿著放大鏡去觀看,那口中便會不自覺地噴出“纖毫畢現”、“人肉印表機”等等讚歎詞彙---

毫不誇張,冷軍的每一幅畫都達到了能和照片以假亂真的程度。甭管是人物的五官和肌理,還是衣物和動作,亦或者是各種物體(水果、機械、牛角等等)。

從還原的維度來評判,我們都不得不給冷軍送上一個大寫的服字,也會不假思索地認可冷軍作為當代中國藝術大家門面的資格---

不過今天這篇內容我要給各位潑一盆冷水。哪怕冷軍的油畫夠逼真、夠價格高昂、也夠名氣。但我還是要說冷軍稱不上真正的藝術家,而他的作品從嚴格意義來說也算不上真正的藝術,這只是一種繪畫的內卷化而已。

當然,下面內容絕非我一家之言,而是我結合多篇文章和書籍得到的薈萃結果。

01.“內卷化”是什麼意思?

近幾個月來“內卷化”已經成為中文網際網路的流行詞彙。概括來說它形容某某行業競爭激烈,於是出現了類似囚徒困境的狀態,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比過去要支付更多的勞動力,但平均每個人的所得都下降的局面---

“內卷化”是一個外來詞,最早的引入可以追溯回海歸歷史學家黃宗智在1985出版的《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其在書中將國內的人多地少的小農經濟定義為內卷化,認為人口越多那投入土地的人力就會越多,但單位耕種密度的增加反而會讓糧食的產出呈現邊際減弱的局面,這事情其實也和馬爾薩斯陷阱有著如出一轍的味道。

而到了現代,內卷化則經常被用在網際網路公司裡的加班文化以及千萬學生齊過獨木橋的高考當中。

那為什麼說冷軍的畫作也是內卷化的產物呢?這其中有一個關鍵核心:低水平的複雜!

同為創作,我們先來看看出自紐西蘭毛利人之手的毛毯---

以及在建築領域非常知名的哥特式建築---

如上兩種創作初看起來都極為繁雜,也足以讓我們吶喊出巧奪天工的讚歎。但不好意思,它們都屬於內卷化的產物,因為都只是幾個簡單圖案的重複拼合。

它們複雜確實複雜,但從創作角度來評判的話,耗費的也只是海量的注意力和體力,沒有太多的創意在裡頭。

冷軍的畫作也同樣如此。在他筆下的姑娘們的肌膚確實吹彈可破,而毛衣上的毛絨細節就更是纖毫畢現。

我不否認冷軍的精益求精態度,但上述作為其實和在頭髮絲上繪畫、在牙籤上雕刻然後再用放大鏡去欣賞沒有多大差距。

畢竟說到底我也是曾經的堅果PRO1使用者,我很明白羅老師對手機的每一個細節和體驗的最佳化都賦予了海量的精力。當然,你說什麼創造性的東西那是少之又少的,他只是在不斷死扣而已---

所以羅老師成為不了喬布斯,而類比來說冷軍的作品也只能算是一種“匠人的創作”,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創作”

如上內容當屬我從“內卷化”的角度評判冷軍的作品,接下來我將從“什麼是藝術”的維度來衡量一下他的作品的價值所在。

02.冷軍的作品怎麼就不是真正的藝術了?

“人人都是藝術家”、“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這兩句話似乎人人愛聽也人人愛說,但用和菜頭的一句話來形容:“這兩句話和沒說,只區別於有否對空氣產生震盪”。

但這只是結果,而非原因,真正定性一樣事物是否真的屬於藝術,還得看一個核心要旨:能否提出一個真問題,並給出有價值的解釋!

從寬泛的意義來說任何繪畫都可以算作藝術,因為它們提出並解決了“景象和時間以及空間存在”的問題(也可以說是回答了“哪一種景象才是真實的”)。

比方說繪製出《大笑的男人》系列的嶽敏君,他的名氣雖然不及冷軍,而作品的售價或許也只有冷軍的十分之一---

但如果從上述標準來評判,嶽敏君卻是一位實打實的當代藝術家,因為他的作品透過一位又一位咧嘴大笑(更準確說是強顏歡笑)的怪人來詮釋出了當今時代的某種扭曲的價值觀:我們必須成功,我們必須快樂。

仔細品味嶽敏君的《大笑的男人》,你總會感受到那燦爛笑容背後其實更多的是辛酸和無奈---

相反,冷軍的超寫實主義油畫確實逼真,但這些創作其實和數百年前相機剛誕生時西方藝術家們透過小孔成像也好,用量尺去逐寸逐寸考究人體的比例也罷,從而繪製出來的一幅幅能夠以假亂真的繪畫所想要回答的問題沒有多大的差別---當相機技術普及和發展後,繪畫繼續存在的價值究竟是什麼呢?

放眼數百年前,這些敢用人力去和科技對抗的畫家們確實值得敬佩,而在當時選擇較勁或許也是唯一的可以想到的解決方法。

但如今已然是21世紀了,而過去數百年的藝術發展史也已經演變出了以莫奈為代表的印象派,畢加索的超現實主義,以及後來的後現代主義等等藝術風格。

而這些藝術史上的大家們也用一幅又一幅震撼心靈的畫作來詮釋出了“照相機不可能觸控到的精神世界”,為繪畫作為七大藝術之一奠定了牢牢的基礎---

但反觀冷軍的作品呢?是的,有很多小夥伴都會為他那巧奪天工的還原度所震撼,而在百科詞條中甚至還能夠看到“掃描式的尋找細節”這樣的描述。

但話說回來,這究竟是藝術家還只是一臺掃描機器呢。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在1963年出版了一部名為《農業的內卷化:印度尼西亞生態變遷的過程》的書,而在其中就對“內卷化”有著這樣一個精闢的定義:當某種文化發展到最終狀態,無法自我穩定也無法轉變成新的形態,於是只能使自己在內部變得更加複雜!

由此可見,冷軍的超寫實油畫只能算是一種邁不過思想上的創新,轉而尋求在真實維度和照相機較勁的作品。他借用了一個陳舊的問題,然後在照相技術已經異常先進(手機也能拍出1億畫素照片)的當下用一種內卷化的方式來回答。

這種較勁的精神或許曾感動過我們,但他真的不可算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03.繪畫的價值其實是一門生意

行文至此,我知道各位一定還有一個疑問:為啥冷軍的作品就能夠賣上天價呢?

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也很簡單,因為繪畫的價值不完全由藝術水準來評判,或者說藝術的高低根本就是難以量化的事情。這更多的是一場生意,而生意的價值高低就得看有多少人相信商品的價值---

如上道理來自《成功公式:成敗背後的科學》,其作者為美國東北大學和波士頓複雜網路研究中心教授“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巴拉巴拉透過大量的資料給我們論證了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反直覺現象。

譬如下面兩幅畫作,左圖為《戴金盔的男子》,右圖為《救世主》,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說左圖所謂的藝術價值要比右圖高很多---

事實上《戴金盔的男子》確實曾被認定為人類藝術史上的名作,而他的定價也是天文數字,但這一切都與所謂的藝術水準高低無關,只因它是倫勃朗·梵·萊茵所創作的。

因為就在1985年以後,當這幅作品被實錘為倫勃朗的一位不知名的學生繪製之後,它便徹底的淪為一文不的存在了。

相反,《救世主》的身價卻從2005年的1萬美元,變成2017年拍賣時的4億多美金,究其原因在於它被認定為達芬奇的作品---

不僅如此,巴拉巴西還考察了歷史上的海量藝術家的發展經歷,然後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在競爭充分且各個競爭對手都技藝高超的藝術領域,真正決定畫作售價的並不是所謂的“品質”而是“圈子”,只有那些能夠得到在知名畫展展出機會的藝術家才有資格在藝術史上留名。

瞭解了上述內容,相信各位也不難理解冷軍的超寫實主義畫作為何能夠售價高昂了。

是的,這雖然是一種繪畫技藝的內卷化現象,但冷軍所選擇的方向卻能契合廣大民眾對藝術品的粗淺認識。

哪怕我們隨手開啟手機照相機也能夠製作一幅媲美冷軍的創作,但在民眾的認知當中,照片是粗鄙的,而超寫實畫作卻有著一整年的辛勞在裡頭---

就像電視裡的選秀節目,唱得好不好,歌詞有沒有內涵還不是最重要的。

參與者得有個能讓觀眾感動的奮鬥過程,得滿足觀眾對底層民眾勵志逆襲的設想才算及格呢!

【參考資料】

1.冷軍百科詞條

2.嶽敏君百科詞條

3.《成功公式:成敗背後的科學》

4.《到底什麼才是“內卷”?》 萬維鋼

5.《誰才是真正的藝術家?》 和菜頭

6.《週末,來點當代藝術》 和菜頭

17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翰,墨 神,韻 帝,都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