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春秋戰國時代,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至戰國時期,社會產生了各種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們著書講學,互相論戰,出現了學術上的繁榮景象。

諸子百家的思想,直到現在仍然閃現著智慧的光輝,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國人的思想和行為。從本質上來說,國人是靠世代傳承的文化緊密聯絡的族群。很難想象,離開了這些諸子百家特別是孔孟老莊思想的影響,我們還能算是純粹的中國人嗎?

孔子

然而囿於時代的變遷、古今語言表述的變化和各級學校課程的調整,普通人理解孔孟老莊思想的難度相較古人而言,增加了不少。這就得需要相關的專家來解讀,透過他們的解讀做媒介,我們就能暢達地與先賢對話,進而發現國人價值觀、思維方式、生活準則的源頭。

當代作家、學者王蒙,有著85歲的人生閱歷、60年的寫作研究、55載的教學經驗、60個國家的訪問心得。他最近出版的《王蒙講孔孟老莊》(天地出版社),將親見、親聞、親歷與認真的推敲思忖融入書中,使自己的處世哲學與孔孟老莊等先賢的大智慧渾然一體。

王蒙

本書是給當下人的一劑精神良方,可以幫助我們深刻從容應對現實世界。全書共分為六大部分,分別是《論語》篇、《孟子》篇、《道德經》篇、《莊子》篇、《列子》篇以及儒學拾遺篇。讀《論語》,可以通曉為人處世的規律,精進工作;讀《孟子》,讓我們不忘初心,守住原則和底線;讀《道德經》,可以看淡人生起伏,提高人生境界;讀《莊子》,可以享受自在快樂,找到精神寄託。作者打破原有古文段落,重新梳理組合,原文+釋義+評析的專題式剖析,化繁為簡,去粗取精。其講解深入淺出,語言幽默好讀,無需古文基礎,也能輕鬆讀懂。

道德經

譬如在《<論語>的現代意義》中,作者首先談到《論語》在今天的中國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個傳統,是文化的積澱。在老百姓當中,不管有沒有讀過這本書,都受《論語》裡的思想、見解和價值觀念的影響。

其次,作者認為《論語》有積極性。孔子提倡人要坦蕩蕩,要喜歡山,喜歡水;提倡學習,提倡人應該成長,十五歲怎麼樣,二十歲怎麼樣,他有各種的說法,人應該很好地成長。在闡釋《論語》內涵的同時,作者還把《論語》與歐美一些學者的思想相比較,這樣我們就能更加理解《論語》的進步意義。

論語

我們知道孔子有一些名言,講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其中最有名的是八個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你自己不希望發生的事情,你自己不想碰到的事情,你自己不想遭遇的對待,那麼你也不要用這種不被你所喜歡、所接受的方法去對待別人。在聯合國大廈裡就有這八個字,它是國與國關係的黃金法則。這是一個很重大的事情,說明了孔子的教導具有普世性和深遠意義。

西方的一些大學問家對孔子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比如黑格爾就看不起孔子,他說讀了《論語》還不如不讀,原因在於黑格爾是個學者,是一個專家,而孔子的追求並不是成為一個學者、一個專家。孔子追求的是經世效用,是給掌握權力的諸侯君王出謀劃策把這個社會建設好,所以他的理論不能太深奧。

黑格爾

但是法國的啟蒙主義者、大思想家伏爾泰高度評價了孔子的這句話,對孔子佩服得不得了,什麼原因呢?因為啟蒙主義者的思想中有一條就是要把人從中世紀的宗教控制裡解放出來。在那時的歐洲,一件事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的依據都是《聖經》裡寫的上帝說了什麼、聖母說了什麼。所以,啟蒙主義者佩服孔子,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人間的道理、用人間的邏輯來代替上蒼、上帝、超人間的神的意志。

為什麼有些事不要做?很簡單,因為你自己就不希望碰到這種事。比如受到侮辱,這是你最不願意碰到的,那你就要尊重別人,千萬不要去侮辱別人;比如受到掠奪、財產被別人侵犯,這也是你最不願意碰到的事,你丟了錢會大罵小偷,那麼你也不要掠奪別人的財物,人身安全也一樣。

伏爾泰

孔子就用這樣種人間的邏輯代替了上帝的邏輯、聖母的邏輯、宗教的邏輯,而且講得這麼清晰,這麼無可辯駁。你自己不願意碰到的事,你不要對別人做,這難道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嗎?能推翻嗎?能說自己不願意碰到的事,但是可以對別人做嗎?進一步講,如果是國與國的關係,那就更明白了,你不願意被侵略,你就不要侵略別人;你不願意被剝削,你就不要剝削別人:你不願意被欺騙,你就不要欺騙別人。

孔子

孔子周遊列國

孔子還說過:“君子成人之美。”就是幫助別人達到其美好目的。你幫助了別人,別人就會幫助你;你輔助了別人,別人也會輔助你;你對人家好,人家才能對你好,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人家原來很願意接近你,很願意和你有所交流、來往互助,但是你對別人老是心存壞心眼兒,那慢慢地人家就躲開你了。

這是沒有一點含糊的道理,這個道理被孔子總結得非常好,用一種非常可愛的方式來加以敘述和說明。當然,作者也沒有忽略《論語》的侷限性,例如輕視婦女、忽略發展經濟和競爭等。

孔子

作者希望我們能夠用發展的眼光來理解《論語》,並且做到有所揚棄,那就更能學以致用了。比如在解讀《論語》時,有些文章《如何才能活得更有格局》《現代人應如何掌握分寸》分明就是為解決當下人們的困惑而量身打造的。人們常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這話當然有些誇張。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熟讀《論語》,或者說精讀王蒙解讀《論語》的這些文章,想必也會解決自己的不少人生困惑。讓我們跟隨王蒙讀懂經典,與先賢為友,以孔孟精進工作,以老莊安頓身心,以傳統文化滋養人格,在中國智慧裡獲取精神良方,從而駕輕就熟地應對現實世界。(彭忠富/文)

11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格律詩詞六首】詠菊(新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