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數千年的歷史上,中原五省和東南五省應當說是最具影響力的兩個地區,甚至可以分別代表傳統意義上的狹義的北方和南方。
中原五省,指的是秦晉冀魯豫――陝西、山西、河北、山東、河南。
東南五省,指的是蘇浙皖贛閩――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三秦、三晉、燕趙、齊魯、中州所在的黃河中下游地區,是華夏文明最初的舞臺。
上三代以地理位置而言,夏朝居中,商朝在東,周朝在西,而三朝的更迭與後世的改朝換代並不完全相同,其取代的是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封邦建國”的封建制是當時的主要模式。
東南五省,最初是百越與楚文化的交匯區,狹義上的江南――蘇南浙北則是核心。
1,秦漢秦漢,是我國的第一次大一統,也是華夏文明擴充套件至整個陰山~長城以南的時期。
漢末三國,統一於西晉。可是,西晉卻擔不起大一統王朝的重任,八王之亂及其由此引起的永嘉之亂導致了我國曆史上最漫長的大分裂時期――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隨之而來的就是華夏族的第一次衣冠南渡。
衣冠南渡,指的是中原世家大族的集體南遷,而當時的遷徙之地就是以南京為中心的東南地區。
衣冠南渡至江南,五胡內遷於中原,這便是南北朝。不過,此時的中原五省與周邊相比依然有著強大的經濟文化優勢,於是鮮卑融於華夏,北朝統一南朝,我國的第二次大一統時代――隋唐時期得以建立。
2,隋唐隋唐,依然以中原五省為核心,一如當年的秦漢時期。
如果說有什麼不同,那麼就是江南作為帝國的經濟文化中心開始崛起,同時東北地區的契丹、奚、靺鞨開始在唐朝的影響下崛起,他們將在唐朝滅亡之後影響整個中國的歷史程序。
唐朝末年的黃巢之亂導致了華夏族的第二次衣冠南渡,之後,當北方混戰不休之時,南方雖然也是割據政權,但相對平和。
唐亡之後,契丹人建立了遼國,党項人建立了西夏,趙匡胤建立了北宋,天下三分。
靖康之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同時也是我國的第三次衣冠南渡,這一次北方人選擇了杭州。於是,南京和杭州成了整個吳語區的兩個語言孤島。
3,元明清兩宋之際是我國曆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因為從北宋滅亡開始,中原五省――這一我國數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不再是決定歷史走向的最重要的地緣力量。
隨著兩宋時期我國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全國的經濟和文化開始由東南五省決定,而天下統一的力量和政治中心則北移逐漸由東北地區所主導。
遼~金~元三朝步步為營,直至完全統一天下。之後,朱元璋建立大明,迫使蒙古人重新回到大漠草原,但明朝卻無力恢復元朝的規模。
明朝末年,天下又是三分之局――大明、後金和蒙古,最終後金~清朝滅南明和蒙古,一統天下。
這其中,契丹、蒙古出自東胡,女真、後金出自肅慎~靺鞨,而東胡、肅慎和穢秣(建立高句麗的扶余人出自這一支)則是東北古代的三大族群。
與此同時,從兩宋開始,至明清以降,江南五省的經濟文化優勢獨步天下,無論是古代的進士、狀元,還是現代的兩院院士,沒有地區可以與江南相媲美。
因此,從唐亡開始,整個天下的統一由東北地區所決定,經濟和文化則由江南五省支配,而中原五省逐漸淪為配角。
所以,元明清與秦漢、隋唐迥然不同。秦漢隋唐均以中原五省為中心,所以定都也在關中;元明清經濟文化中心在江南,政治中心在北京,北京南控江南,北扼東北,由此取代關中成為天下絕佳的定都之所。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會因為一個地區歷史悠久便有所眷顧。而且有時候還恰恰相反,歷史悠久之地反而會成為今日的落後之區。
一個地方今日的發達能證明古代文明便悠久嗎?能代表未來也領先嗎?大約都不能。
滄海桑田,白雲蒼狗。
地區是這樣,國家亦如是。